按照道教的說法
,出家人與俗家人不同:世俗人的生老病死歸閻王爺管,死了以后根據(jù)自己的業(yè)力一個殿一個殿地過堂受審;道人冠巾出家后歸三官大帝管,不僅有三官大帝的護佑,還有歷代祖師的加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反過來說,出家弟子必須好好修行才能得到祖師的加持護佑
,如果做的還不如在家人,甚至作奸犯科,不僅會受到陽間法律的制裁,死后三官大帝也不會袒護你所以
,出家道人修道要求更加嚴格,改過行善要比俗家人做得更好,還要焚修香火、修煉心性,在這個基礎上誦經(jīng)、拜懺、打坐、煉丹,才有希望得道成仙。修行的下手功夫是改過行善、修煉心性
。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殺人放火、偷雞摸狗、坑蒙拐騙的事情從來不干,也從不占別人的便宜。要說壞事不過是過年殺了幾只雞、與長輩頂嘴、跟人打架等。但是學習了《太上感應篇》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作惡了《太上感應篇》里列舉了168種惡行
我總結了一下,《太上感應篇》里列舉的善行涉及三個方面的修持
,對于出家人、在家人都適用。修道應從修德開始,德是道的體現(xiàn)
《感應篇》里提到的“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忠以盡職責
做好這九美德就是修行
老君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不張人短
包括修心和煉性兩方面。有人說“修道就是修心
《感應篇》里列舉的168種惡有8種惡念
《太上感應篇》最后說:“夫心起于善
,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于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我們修習《太上感應篇》的目的就是從起心動念處把握住,無惡念自然無惡言惡行,起善念自然有善言善行。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就是煉性
,此性是后天之性,包括習氣秉性、心態(tài)、脾氣、情緒等《清靜經(jīng)》中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紫陽真人《清華秘文》里說“所謂妄心者,喜怒哀樂各等耳”。妄心是人的七情六欲,干擾修道者的心態(tài)平衡,這是情緒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善念惡念皆是妄心,都應遣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煉心性要達到的目標就是“遣其欲,澄其心
,常清常靜”。此時所有的外相都干擾不了你的清靜心。經(jīng)里說“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八風就是稱、譏、毀由以上論述可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40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