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叭荨笔侨菝?,“止”是儀表?!叭葜埂笔枪湃怂^的威儀?!洞呵镒笫蟼鳌分姓f,“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p>
作為國家的領(lǐng)導(dǎo)者,與人見面時的態(tài)度、言語、動作、穿著的服裝,這些都是容止。讓人一看就感覺到有威嚴(yán),令人尊敬,言談舉止符合禮儀規(guī)矩,非常正派,是一個正人君子。“觀”是觀摩,即容貌儀表值得觀摩,讓人從中學(xué)到做人的態(tài)度。
《禮記·玉藻》篇中,有這樣一句話:“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足容重”是在行走的時候要像大象一樣穩(wěn)重,四平八穩(wěn),非常緩慢。曾國藩先生,經(jīng)常教育子弟要走路慢,說話慢,吃飯慢。這都是教導(dǎo)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起一種穩(wěn)重的作風(fēng)。
“手容恭”,是在坐的時候手容要恭敬,要“手斂”。在走路的時候,“起腳斂手”。在走路的時候不能甩著胳膊,手容要恭敬,鍛煉的時候除外。
“目容端”,“目”是眼睛,“端”是端平的意思。既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因為眼睛向上顯得很輕視傲慢,眼睛向下顯得很不屑,漫不經(jīng)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里有傲慢或者是有刻薄,表現(xiàn)在眼睛上不一樣。還有的人,說話的時候,眼睛嘰里咕嚕的亂轉(zhuǎn), 這說明這個人的心思很復(fù)雜,心眼動的很快,不停的動。
“口容止”,“止”是停止的止。告訴大家說話要適可而止,要給別人表現(xiàn)的機會。君子不能無言,要做到慎言?!墩撜Z·里仁篇》中有一段經(jīng)文: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薄霸G”是言語遲鈍。君子跟別人講話,不會搶著說,要慢半拍。說話很謹慎,但是做事的時候行動很敏捷。
“吉人之辭寡”。說話不要太多,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一個字都不多說。
《論語·季氏》里講到該如何說話,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p>
孔子說:隨侍君子身旁容易犯三種過失,就是言語上的過失。
第一種:言未及之而言,是不該講話的時候就講出來了,這是犯了心浮氣躁,沒有耐心的毛病,不懂得觀時機。
第二種: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該講話的時候卻不講,這是犯了隱匿的過失,就是錯過了講的時機。
第三種,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瞽是盲的意思,目盲。在君子旁邊,不懂得察言觀色,不知道君子意向在哪里,亂說話,不看對方,不看場合,就會失禮,甚至?xí)氖?。所以這三種過失都要避免,這就是要隨時將自己的心收攝起來,不可以放逸,一放逸往往就會犯過失。
“聲容靜”,是說話的聲音不能大聲喧嘩,像噪音一樣。例如,乘坐飛機的時候,第一排的人,聲音可以傳到最后一排。在餐廳彼此交談的時候,聲音也是亂嚷嚷的一片。要學(xué)會感受別人的需要,不要因為自己的交談而影響別人。
“頭容直”,“直”是不歪斜,要端正。在跟人交談的時候,不要把頭側(cè)在一邊,這是很多人經(jīng)常犯的一個毛病。
“氣容肅”,喘氣的聲音不要太重,要給人一種肅靜的感受。
“立容德”,站立的時候,不能倚在一邊,一定要保持身體端正,這樣才能給人一種有德行的感受。
“色容莊”,容色要莊重,給人一種有威儀的感受,讓人不敢輕慢。
孔子教導(dǎo),“色思溫,貌思恭”,表情要很溫和。表情溫和,很恭敬,這樣讓人覺得很好親近,但是又不敢造次,對你有敬畏心。既覺得想親近,但是又不敢造次。因為自己的容貌莊重有威儀,恰到好處。這就是“容止可觀”。
“進退可度”,夾注中說:“難進而盡忠,易退而補過?!薄斑M退”是晉升或罷退的意思。無論是晉升或是罷退,無論是在朝為官還是退隱江湖,都符合禮法。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
《孝經(jīng)》中說:“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边M朝為官時,要想到如何竭盡全力地為國盡忠,為人民服務(wù)。退隱江湖之后要想著如何補救君主的過失,更重要的是要想著如何補救自己的過失,更好地修養(yǎng)和完善自己,成就君子、圣賢的人格。
“難進而盡忠,易退則補過”,古人在選人的時候,把人才分為三個等級。《晏子》中記載,齊景公向晏子問求賢之道。晏子把人才分了三個等級,他說:“夫上,難進而易退也。其次,易進而易退也。其下,易進而難退也。”
最上等的人才很難被舉薦,是很難出來為官的,而且很容易地退位而去,就像諸葛亮這樣的要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才來輔佐你。
次一等的賢才,很容易出來做官,但是也很容易罷官而去。出來還是罷官,完全看需要,看時節(jié)因緣。
最下等的人很容易被舉薦出來做官,但是卻很難被罷退。因為真正有德行的人,與人無爭,于世無求,他沒有私心,沒有功利之心。所以是進是退,完全是看緣分,看條件。如果能用所學(xué)的出來貢獻社會,貢獻人民,他就出來做官,如果條件不成熟,他就退而獨善其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品德。
所以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古人出來做官的目的不是為了升官發(fā)財,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是想幫助這個國君治理天下。當(dāng)看到國君很真誠地以禮儀的方式來請他,他也愿意出來幫助國君治理天下。
現(xiàn)在人提倡競選。很多人向西方學(xué)習(xí)提倡競爭上崗。這樣做就不能排除競爭應(yīng)聘者,是急功近利,是為了利而來。從這個角度看,競選、競爭上崗?fù)x不出像諸葛亮、顏回這樣最上等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是不愿意出來和人競爭的。而愿意出來競爭的,大體都有一些私心。所以競爭上崗很容易遺漏最上等的人才。
古人任用人才有辦法,就是任用那個最謙虛、最禮讓的人。重在提倡“讓”,而不提倡“爭”。所以最上等的賢才“難進而易退”,難以出來做官,但是一旦出來做官,一定會盡忠職守,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且很容易隱退,因為一旦有比自己更賢德的人才出現(xiàn),自己會愿意讓賢。
“進退可度”,根據(jù)唐玄宗的解釋,“進退”,動靜也,不越禮法,則可度也?!皠印?,是行動;“靜”,是靜止不動。無論是行動還是靜止不動,一舉一動都符合禮法。古人學(xué)禮,走路有走路的姿勢,站立有站立的姿勢,睡覺有睡覺的姿勢,都要學(xué)其莊重。人做事是由身體表現(xiàn)出來的,身體的莊重,表現(xiàn)出來的是對所做之事的端正,不偏斜。
古人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币瓿鰜?,待人就不會不平等,更不會做傷害他人的事情。這就是由身體的端正,引申出來所做之事都正直無私。身體表現(xiàn)的都正直無私,行為就可以由染污的、自私的轉(zhuǎn)變?yōu)椴蛔运降?、清凈的?/p>
“度”,度量的意思,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逾越禮法,既不過分,也無不及,都恰好符合禮法的規(guī)定。值得人作為學(xué)習(xí)的標(biāo)準(zhǔn)。
“容止可觀,進退可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容貌威儀,可以值得觀摩;進退舉動,合乎禮法的規(guī)矩,恰到好處,君子以此治理百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403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暑三養(yǎng):養(yǎng)精養(yǎng)氣養(yǎng)神
下一篇: 人體穴位很重要小穴位解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