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中國歷代正史之一
《周書》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周書·君陳》
儉為德之恭
功崇惟志
學(xué)不精勤,不如不學(xué)——《周書·庾信傳》
經(jīng)師易求
立非常之事
,必俟非常之人。——《周書·列傳·卷十四》必爭之地
“白馬要沖
,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菲食薄衣
“朕菲食薄衣,以弘風教
,追念生民之費,尚想力役之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慷慨激揚
“孝寬慷慨激揚
決斷如流
“漢善尺牘
,尤便簿領(lǐng),理識明贍,決斷如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
,咸從賦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孤軍深入
“瑱等以敦孤軍深入
,規(guī)欲取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吨軙べR若敦傳》權(quán)衡輕重
“權(quán)衡輕重,斟酌古今
計盡力窮
“齊人歷年赴救
臨危不顧
“思赴蹈于仁義,臨危不顧
,前哲所難。”——《周書·趙善傳論》《周書》在史料上的價值
,如關(guān)于經(jīng)濟史方面的有征庸代役的開端的記載;關(guān)于軍事史方面的有府兵制度的產(chǎn)生的記載;關(guān)于民族史方面的有突厥、稽胡的首次記載;關(guān)于階級斗爭的狀況和門閥地主的顯赫的記載等,這些都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周書》在流傳中也有散失
,但散失的部分很少,而且也都被后人據(jù)《北史》,高峻《小史》等書補上了,所以它的歷史價值高于《北齊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雖然周書作為資料也很不完備
,而且有不少錯誤,但是這部書對于研究、了解這段歷史還有一定的資料價值。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權(quán)的建立,建立后三個對政權(quán)間(特別是東西魏或齊周間)的戰(zhàn)爭,以及宇文政權(quán)上層內(nèi)訌的有關(guān)情況。周書只有紀和傳《周書》最后一篇異域傳混淆了當時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和外國的界限
,也有不少歪曲事實和侮辱性的記載。但其中也包含一些可供參考的歷史資料,特別是各少數(shù)民族的傳中反映了一些各族人民配合漢族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的頑強斗爭。另外,傳中第一次記載了突厥、稽胡的歷史。散見于本書紀傳的各地人民武裝起義,西起秦隴(李賢傳、史寧傳)巴蜀(陸騰傳、伊婁穆傳、崔謙傳、柳昂傳等),東至幽州(宇文神舉傳),南達襄陽(伊婁穆傳),北到太原(宇文神舉傳),以致迫近國都長安的蓮勺也是“數(shù)有群盜”(劉志傳)。這些都是當時各地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的歷史資料。唐以前記述這段歷史的史籍都沒有傳下來
周書在宋初已經(jīng)殘缺不全
宋人曾在本書缺卷后附有校語,說明不是周書原文
據(jù)序文和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今考王安國和林希都在熙寧初任職館閣
1174年(紹興十四年)
趙翼:“敘事繁簡得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582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