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是紀(jì)傳體斷代史通史
《宋史》中《本紀(jì)》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
,《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國二十四史中最龐大的一部史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志》共有十五志(天文
、五行、律歷、地理、河渠、禮、樂、儀衛(wèi)、輿服、選舉、職官、食貨、兵、刑、藝文),約占全書三分之一,僅次于《列傳》,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祖宗疆土
,當(dāng)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天變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列傳·卷八十六》得人之道
,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zé)實在天成象
敵未滅
賢路當(dāng)廣而不當(dāng)狹
撼山易
朕以天下為憂
君子以同道為朋
有天命者任自為之,不汝禁也
慷慨殺身易
治家者先修己
欲壽國脈
,必厚民生。——《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四》艱苦卓絕
“始為學(xué)
,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席者數(shù)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端问贰ど塾簜鳌贰?/p>程門立雪
“楊時見程頤于洛
不遺存長
“稱獎人才
好高騖遠(yuǎn)
“病學(xué)者厭卑近而騖高遠(yuǎn),卒無成焉
號令如山
“岳節(jié)使號令如山
過目成誦
“恕少穎悟
《宋史》的主要史料來源是宋代的國史
史家普遍認(rèn)為
宋代文治
元至正六年(1346年)杭州路刻印的至正本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成化本(朱英在廣州按元刻本的抄本刻印
明嘉靖南京國子監(jiān)本(南監(jiān)本):
明萬歷北京國子監(jiān)本(北監(jiān)本);
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本(殿本)
;清光緒元年(1875年)浙江書局本(局本);
1934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百衲本(1958年縮印本個別卷帙有抽換)。由于百衲本是用至正本和明成化本配補(bǔ)影印而成
,又同殿本作了對校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biāo)點校勘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582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