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姓簡介
“鄔”字拼音:wū,“鄔”屬于非常用字,“鄔”字部首是:阝,構(gòu)造是:烏阝,繁體字和筆畫為:鄔:17;鄔的五行屬性是土
鄔姓全國人口約 55 萬,屬常見姓氏,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214位,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
鄔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jìn)行的統(tǒng)計,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
鄔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鄔氏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歷史悠久,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四位,人口約六十四萬,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4%左右。
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曰:“鄔郡太守司馬彌牟之后,因以為氏。”這位司馬彌牟,也曾登名于左丘明所著的偉大史書《左傳》,該書的“昭二十八年”指出:“司馬彌牟為鄔大夫”??梢姷绵w姓的這位始祖,曾經(jīng)是晉國一位相當(dāng)顯赫的人物?!锻ㄖ臼献迓浴氛f:“晉大夫鄔臧之后食邑于鄔,因以為氏?!边@位鄔臧,也是晉國的重臣,所以才有資格擁有食邑。根據(jù)這兩段記載,鄔姓的發(fā)源之地相同,但他們的始祖則有兩位,而且得姓的時間也相差了好幾百年,后世的鄔姓人士究竟誰是出于司馬彌牟,誰又傳自鄔臧,真相雖然已不可考,無法確實地追本溯源,然而不管哪一位才是自己的真正始祖,鄔姓人士還是很有資格以自己的姓氏為傲的,因為這兩位鄔姓始祖,都曾經(jīng)是當(dāng)年晉國的重要人物?!蹲髠鳌飞厦?,還曾提到過“王取鄔、劉、蒍、邘之田于鄭”一事。這個屬于鄭國的鄔地,根據(jù)考證跟后世的鄔姓是扯不上什么關(guān)系的,因為這個鄔地,指的是現(xiàn)在河南省偃師縣西南的一個地方,與山西的鄔邑,有著一段不短的距離。以上是具有確實證據(jù)可循的鄔姓姓源。另外,根據(jù)《姓氏考略》的說法,則鄔氏的起源還可以遠(yuǎn)遠(yuǎn)地追溯到帝嚳的孫子陸終。這本姓氏學(xué)的專書是這樣記載的:“《國語》曰,陸終第四子來言為妘姓,別封鄔,望出南昌,撫州、崇仁?!痹瓉?,帝嚳的兒子是祝融氏,陸終則是祝融之子,陸終是中華民族源流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總共生了六個兒子,依次為昆吾、岑胡、彭祖、來言、安以及季連,后代繁衍甚廣,是中國姓氏的始祖之一,譬如,蘇、顧、溫、董等姓是老大昆吾的后裔;錢、田、彭等姓是傳自老三彭祖;曹姓又傳自老五;春秋時楚國的羋姓,則源自老六季連。而鄔姓,如果真是老四來言的后代,那么,很顯然跟上面的那些姓氏,都是同一血緣的一家人了。根據(jù)《姓氏考略》的記載,鄔氏后來主要是繁衍于南昌、撫州和崇仁三個地方。南昌,就是現(xiàn)在江西的省會南昌,撫州和崇仁,也都在江西省的境內(nèi),可見得春秋時代發(fā)源于山西的鄔氏,到了漢代時,已經(jīng)播遷到了長江以南的江西各地,并且就在這里繁榮滋長。在歷史上,鄔姓的名人不甚多見,前清光緒年間所撰的《尚友錄》僅僅列有鄔彤、鄔大昕、鄔栓芳等三位。鄔彤是近代的著名書法家,據(jù)傳,他的一手精彩書法之中,又以草書最稱絕妙,被譽(yù)為《寒林棲鴉》,少人能及。遠(yuǎn)古黃帝時,有位王族叫求言,被封為鄔邑的首領(lǐng),后來求言的子孫就以地名為姓,形成鄔姓一族。求言的父親叫陸終。陸終的曾祖父叫顓頊,而顓頊的祖父就是黃帝。所以鄔姓是黃帝嫡傳。鄔姓還有另一支,是從司馬姓中轉(zhuǎn)變來的。春秋時,晉國有個地方叫鄔郡,而晉國朝廷派一個叫司馬彌牟的貴族去治理鄔郡。后來司馬彌牟的后代,一部分人還是姓司馬,另一部分人卻以地名為姓,世代姓鄔。因為古代時人們相互稱呼都習(xí)慣以地名作開頭,如鄔地人被稱作鄔伯、鄔叔等,地名很容易演化為姓。同樣,日本人的姓如竹下、田中等,大多是地名。鄔姓先人還有如:“鄔單”孔子的學(xué)生?!班w彤”唐朝大書法家草書寫得好,喝酒后寫草書更好。
鄔姓起源(來源)
鄔姓主要源自:妘姓、祁姓、姬姓。
主要源流
1、源于妘姓
出自春秋時期陸終四子求言的封地鄔邑,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的記載,鄔氏來源于封地,源于陸終第四子求言。在典籍《國語》中記載:“陸終第四子來言為妘姓,別封鄔,望出南昌,撫州、崇仁?!眾u求言,相傳是帝顓項元孫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封地在鄶(今河南新鄭),當(dāng)時自稱為會人(鄶人)。妘求言的別支鄶人之后裔中,有子孫在西周時期被封在鄔,稱鄔侯,并建立了鄔國。春秋初期,鄔國即被雄心勃勃的鄭武公姬寤生所吞并,成為了鄭國的一個邑地。在鄭國語言文字中,“鄔”字與周王朝的“鄢”字通假,因此,宋朝學(xué)者王應(yīng)麟在編纂《姓氏急就篇》的時候,就將“鄔”字按周語訛作“鄢”字。此后,諸多姓氏書籍遂皆稱該“鄔”為“鄢”。后來的周桓王姬林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楚武王熊通率軍攻鄭國,鄔地被楚國所奪取,并改設(shè)為縣。鄔,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腹地許昌市的鄢陵縣,實際上應(yīng)稱鄔陵縣。周簡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晉、楚兩國在鄔地爆發(fā)了歷史上著名的“鄢陵之戰(zhàn)”。二百九十六年之后的周赧王姬延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國大將白起與楚國之間在鄔地又爆發(fā)了著名的“鄢郢之戰(zhàn)”。再五十五年之后的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滅楚國,鄔地最終成為了秦朝之地。
在這一歷史時期,有鄢陵之鄔侯的后裔子孫以故國名位姓氏者,稱鄔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鄔氏族人皆尊奉妘求言為得姓始祖,且不與祁姓鄔氏合譜。
2、源于祁姓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鄔臧的封地鄔邑,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晉大夫鄔臧之后,食邑于鄔,因以為氏。”這位鄔臧,是當(dāng)年晉國重臣祁盈的家臣之一,原名叫祁臧。事由,則源起于史籍《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所記載的:“晉祁勝與鄔臧通室?!薄巴ㄊ摇保粗鲿x學(xué)者杜預(yù)的注釋,就是“易妻”,古稱“易內(nèi)”,即交換妻妾淫奸,以求新奇刺激,是古代奴隸貴族們彼此之間的無聊游戲。如今世風(fēng)日下,國內(nèi)許多地方又泛濫起數(shù)千年前就已有的“換偶俱樂部”之類的淫穢機(jī)構(gòu)。到了農(nóng)歷6月,晉頃公堂而皇之地殺了祁盈、楊食我、羊舌氏等人,滅了祁氏勢力集團(tuán)。之后,晉頃公賞賜祁臧的后代食邑于(今山西介休),其后裔子孫世稱其祖先祁臧為鄔臧。
在鄔臧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鄔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鄔氏正宗。鄔氏族人大多尊奉鄔臧為得姓始祖。
3、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晉大夫司馬彌牟之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或官職稱謂為氏。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鄔,鄔郡太守司馬彌牟之后,因以為氏?!痹谑芳蹲髠鳌ふ讯四辍分惺沁@樣記載的:在晉頃公姬棄疾滅了以祁盈為代表的祁氏勢力之后,晉國由魏獻(xiàn)子執(zhí)政,分祁氏之田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為三縣。司馬彌牟為鄔大夫,賈辛為祁大夫,司馬烏為平陵大夫,魏戊為梗陽大夫,知徐吾為涂水大夫,韓固為馬首大夫,孟丙為盂大夫,樂霄為銅鞋大夫,趙朝為平陽大夫,僚安為楊氏大夫。司馬彌牟為鄔大夫,當(dāng)指司馬彌牟被分封于原屬祁氏家族的食邑之一的鄔(今山西介休),亦或是指地為官稱,只是去管理鄔邑,并沒有封予食地,因為鄔邑已經(jīng)封賞給祁臧的后代了。但無論無何,司馬彌牟被封為鄔大夫是歷史事實。后來,司馬彌牟的后裔子孫中的大部分人仍舊復(fù)姓司馬,而另有一部分人則以先祖受職之地名、或官職稱謂為姓氏,稱鄔氏,世代相傳至今。
著名的宋朝史學(xué)家鄭譙在所撰著的《通志·氏族略》中,將姓氏按周朝各諸侯國以邑為氏的統(tǒng)計中,便將鄔氏列入晉國邑,屬于以邑為氏。
鄔姓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qū)。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shè)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國的河?xùn)|路、河?xùn)|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zhàn)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qū)。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為鐘陵縣,再后又改為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撫州:江西撫州歷史悠久。夏禹時地處揚(yáng)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zhàn)國時屬楚。秦時屬揚(yáng)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shè)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shè)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擴(kuò)州,以臨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時期,撫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期,屬楊吳,升為昭武軍。宋朝時期,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時期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農(nóng)歷2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農(nóng)歷9月改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設(shè)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革命后,廢府及直隸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全國實行縣制,次年,全省劃四道分領(lǐng)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nèi)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十五年(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qū)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qū)。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后,行政區(qū)屢有變更,除廣昌縣屬第八區(qū)外,域內(nèi)各縣均為第七區(qū)。1930~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quán),分屬蘇區(qū)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東鄉(xiāng)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quán),屬蘇區(qū)贛東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撫州,7月1日組建撫州分區(qū),江西省撫州分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城區(qū))。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qū)為撫州區(qū)。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qū)。1967年3月,改名為撫州地區(qū)。1968年2月,復(fù)稱撫州專區(qū)。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qū)。2000年6月23日,國務(wù)院批復(fù)同意撤銷撫州地區(qū),設(shè)立地級撫州市。2000年10月20日,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另外,還有一個古撫州,在今河北省張家口。
崇仁縣: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廢巴山郡及所領(lǐng)七縣,以舊巴山西寧新建三縣地置崇仁縣,縣域東南抵寧都界一百五十余公里,西南抵永豐界四十五公里,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素有“撫郡望縣”之稱。1984年5月31日,桃源公社分設(shè)桃源鄉(xiāng)、張坊鄉(xiāng);相山公社分設(shè)相山鄉(xiāng)、山斜鄉(xiāng)、港下鄉(xiāng)。1985年3月15日,撤銷相山鄉(xiāng),設(shè)置相山鎮(zhèn)。1993年1月3日,撤銷航埠鄉(xiāng)、禮被鄉(xiāng)、孫坊鄉(xiāng)、河上鄉(xiāng),設(shè)立航埠鎮(zhèn)、禮被鎮(zhèn)、孫坊鎮(zhèn)、河上鎮(zhèn)。2000年,全縣轄六個鎮(zhèn)、十五個鄉(xiāng):巴山鎮(zhèn)、河上鎮(zhèn)、孫坊鎮(zhèn)、航埠鎮(zhèn)、禮陂鎮(zhèn)、相山鎮(zhèn)、白路鄉(xiāng)、東來鄉(xiāng)、三山鄉(xiāng)、六家橋鄉(xiāng)、白陂鄉(xiāng)、郊西鄉(xiāng)、沙堤鄉(xiāng)、馬鞍鄉(xiāng)、石莊鄉(xiāng)、郭圩鄉(xiāng)、許坊鄉(xiāng)、桃源鄉(xiāng)、張坊鄉(xiāng)、港下鄉(xiāng)、山斜鄉(xiāng)。2001年3月2日,撤銷馬鞍鄉(xiāng),設(shè)立馬鞍鎮(zhèn)。2001年9月6日,撤銷沙堤鄉(xiāng)、郊西鄉(xiāng),劃歸巴山鎮(zhèn);撤銷山斜鄉(xiāng)、港下鄉(xiāng),劃歸相山鎮(zhèn);撤銷東來鄉(xiāng),劃歸河上鎮(zhèn);撤銷張坊鄉(xiāng),劃歸桃源鄉(xiāng)管轄。2004年底,全縣轄七鎮(zhèn)八鄉(xiāng)。
鄔姓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撫州堂:以望立堂。
崇仁堂:以望立堂。
潁川堂:以望立堂。
鄔姓源流
一、鄔(鄔)wū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河北之尚義,山西之太原,內(nèi)蒙古之烏海,江西之金溪,廣東之新會,云南之河口、瀘水等地均有分布。漢、彝、拉祜、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晉大夫鄔藏之后。食邑于鄔?!币砸貫槭?。春秋晉之鄔邑,在今山西介休縣東北二十七里。
2、《姓氏考略》據(jù)《國語》注云:“陸終第四子求言,為妘姓,別封鄔?!贝水?dāng)系出妘姓,亦以封地為氏。此鄔乃春秋鄭地,故址在今河南偃師西南。望出南昌、撫州、崇仁。唐代有鄔彤,錢塘人;宋代有鄔大昕,又有鄔克城,安樂人。
鄔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鄔姓用字只有1個讀音wū,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音,避免鄔姓和名字中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聲母韻母放在一起作為名字,這樣讀起來很拗口,比如:南蘭倪、孫存春等。
2、鄔姓鄔筆畫有6畫,筆畫數(shù)較適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鄔筆畫相近的字為名字,這樣比較勻稱!
3、鄔姓五行屬土,鄔姓吉兇寓意為吉,鄔姓寶寶起名字應(yīng)該從寓意出發(fā),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
4、鄔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jié)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shù)理,如需根據(jù)生辰八字免費(fèi)起名,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寫著好寫、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數(shù)理。
1、鄔修:字存誠,江西南昌人。明朝政治人物。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二甲第三名進(jìn)士,授行人,升廣東僉事。其生平操行清廉,為世人稱道。
2、鄔希文:清字亦范,號松崖,浙江余姚人,贅居吳門(今江蘇蘇州)。乾隆元年(一七三六)應(yīng)制科,蘆鴻博不就。山水蕭疏雅逸,性好潔,焚香鼓琴,有倪高士(瓚)風(fēng)。嘗為商寶意寫山水,有中冷度茗圖。
3、鄔干于:又名朝憲。湖南新化人。曾先后到日本、美國等地留學(xué),回國后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民國31年秋,任五四中學(xué)校副校長。民國33年創(chuàng)辦行素中學(xué)。民國36年(1947年)春遷至長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6年人北京編輯社,從事編譯著述。同年底,被聘為湖南文史館員。著有《崇德初級中學(xué)設(shè)立實驗班答客問》。
4、鄔思道:一名斯道,字王露,紹興人。好讀書,屢試不中,因家貧,只得以游幕為生,寓居河南開封,也就是紹興師爺。腿有殘疾。河南巡撫田文鏡慕名聘請鄔入幕。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載,鄔思道為田文鏡寫密褶參隆科多而“寵遇日隆”。后來田、鄔二人以事齟齬,鄔憤而辭去?!白源宋溺R奏事,輒不當(dāng)上意,數(shù)被譴責(zé)”。田又重金聘回鄔思道。雍正帝也曾在給田文鏡奏折寫“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ijiaxing/28154.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據(jù)文獻(xiàn)記載,最開始收集了411個姓氏、后補(bǔ)充道568個,包含單姓444個,復(fù)姓124個。該文章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jìn)行了整齊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韻,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盡管百家姓內(nèi)容沒有文理,但是對于中國的姓氏文化的認(rèn)識有很大作用,所以才會流傳成百上千年?!栋偌倚铡放c《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我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