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姓簡介
“公孫”字拼音:gōng sūn
公孫姓全國人口約 2 千,屬稀有姓氏,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116位,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
公孫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jìn)行的統(tǒng)計,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
公孫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公孫姓在大陸和臺灣百家姓中名列一百位之后。在古代,孫字可泛指后代人,而公孫兩字,也可用來泛指王公貴族的后代。有些王公貴族的后代以公孫的稱呼為榮,便相延世代成為姓。古書《通志》說,相傳遠(yuǎn)古時黃帝姓公孫,于是便有這一姓的廣泛流傳。
公孫氏望族居高陽郡(今山東臨淄)、扶風(fēng)郡(今陜西咸陽)。今山東、云南兩省還有公孫氏族人分布。
公孫姓起源(來源)
公孫姓主要源自:姬姓。
公孫姓起源一
源于身份,出自兩周時期各諸侯國王族的后裔,
屬于以貴胄身份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有被稱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禮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在這些公孫的后裔子孫中,有許多人便以身份稱謂“公孫”為姓氏者,稱公孫氏,因此,公孫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公孫姓起源二
出自姬姓,黃帝姬軒轅的后裔有公孫氏。最初出現(xiàn)的公孫氏是在上古時期。
據(jù)《路史》載:“神農(nóng)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軒轅帝初名公孫,后改姬。”所有他的后代里,有部分姓公孫,稱公孫氏。在春秋時,各國各地的諸侯,大多喜歡被稱為 “公”。以當(dāng)時的制度,國君將由國君的嫡系長子繼承。正式登基前,應(yīng)先立為太子,此時其他的兒子將稱為公子,同時諸侯的兒子也是公子,而公子的兒子就是公孫。這些公孫們的后代為突出祖出祖先曾有過的皇室血統(tǒng),就改姓為公孫。這樣,公孫作為一種姓氏的榮譽(yù)而流傳甚廣。此時它的姓氏來源就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了。故公孫氏的始祖是黃帝軒轅。
這在史籍《廣韻》中有記載:“古封公之后,皆自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庇謸?jù)史籍《通志》記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眼黃帝姓公孫,因以為氏?!?/p>
存疑:黃帝姬姓,不可能姓公孫
黃帝姓公孫的說法主要來源于《史記·五帝本紀(jì)》,而早于《史記》的《國語·晉語》卻記載:“黃帝以姬水(今陜甘的渭、湟之間)成,炎帝以姜水(經(jīng)岐山、扶風(fēng)、武功入渭之岐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p>
《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p>
《國語·晉語》謂十四人實(shí)有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青陽與夷鼓同為己姓,玄囂與蒼林同為姬姓。十四個兒子中并無姓公孫者。兒子中沒有姓公孫的,那么孫子中會有么?
清崔述《補(bǔ)上古考信錄》指出:“公孫是公之孫,上古時無此(公孫)稱?!?/p>
公孫姓郡望
扶風(fēng)郡:周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興平縣、咸陽市一帶地區(qū)。漢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風(fēng),與京兆、左馮翊合為三輔,治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長安縣以西、鳳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名為扶風(fēng)郡,治所在隗里(今陜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麟游縣、干縣以西,秦嶺以北、山東省平原縣以南一帶地區(qū)。五代時期后漢將其轄地定在今陜西省咸陽市一帶地區(qū)。西晉朝時期移治到池陽(今陜西涇陽),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疇(今陜西乾縣)。隋、唐兩朝以今陜西岐州一帶為扶風(fēng)郡。
高陽郡:歷史上的高陽郡有三:①戰(zhàn)國時期為高陽邑,亦稱高陽鄉(xiāng),在今河南杞縣西北部,秦朝末期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其“高陽”即指該地區(qū)。②東漢桓帝時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陽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高陽縣一帶。晉朝泰始初期(乙酉,公元265年)置高陽國,治所在博陸(今河北蠡縣),時轄四縣,轄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陽、博野、蠡縣等縣地。③北魏時期另置青州高陽郡,轄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西北部一帶,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被廢黜。公孫氏望族的高陽郡,是指③之所處。
公孫姓堂號
扶風(fēng)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白馬堂:東漢末期公孫瓚被封為討虜將軍,屢次打敗胡虜,除遼東屬國長史。常乘白馬,烏桓怕他,互相告語:“我們要避開白馬長史。”
忠義堂:春秋時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趙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嬰設(shè)計保存趙氏孤兒:杵臼把自己的兒子藏在山中,派程嬰向屠岸賈回報說是趙氏孤兒。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的兒子當(dāng)成趙氏孤兒和公孫杵臼一起殺了。程嬰保護(hù)著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終于報了趙朔被殺之仇。人稱公孫杵臼舍掉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義。
公孫姓源流
一、公孫(公孫)gōng sūn
現(xiàn)行較罕見復(fù)姓。今河北之固安有分布。漢族姓氏?!多嵧ㄖ尽贰ⅰ独m(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軒轅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庇衷疲骸吧褶r(nóng)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贝水?dāng)系出姜姓。
2、鄭樵注云:“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者之稱。”此以爵系為氏?!稄V韻》亦云:“古封公之后,自皆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p>
公孫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公孫姓用字只有1個讀音gōng sūn,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音,避免公孫姓和名字中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聲母韻母放在一起作為名字,這樣讀起來很拗口,比如:南蘭倪、孫存春等。
2、公孫姓用字一定要用常用字,非常用字不容易寫也不容易念,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3、公孫姓寶寶起名字應(yīng)該從寓意出發(fā),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
4、公孫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jié)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shù)理,如需根據(jù)生辰八字免費(fèi)起名,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寫著好寫、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數(shù)理。
沒關(guān)系的,軒轅帝最初姓公孫,后來改姓姬,他的子孫中仍有公孫姓的,還有就是周的國君除嫡子的兒子的子嗣稱為公孫,后代中不少人就以公孫為姓了,而孫姓是齊國大夫田書,有共于國,被賜的孫這個姓氏
在秦代以前,人都是姓是姓,氏是氏。 比如 姜子牙 ,氏呂,名望 ,姓姜,小名子牙。氏來自父親,姓來自母親。氏來判斷尊貴,姓來區(qū)別同種。即同姓必然是一個母親/外祖母/。。。。所生,盡量不能結(jié)婚。氏是男人通過努力得來的,氏一般都是指部落的圖騰。
古代的氏就是我們現(xiàn)代的姓。
所以 ,公孫即不是姓也不是氏,是指 古代國王(如秦王/齊王。。。)的子孫。你會發(fā)現(xiàn)秦代以前的歷史中公孫為名字開頭的都很多!就是這個道理。 男子要是對國家有功勞,皇帝/王 賜他一塊土地,他們就以土地為姓, 如秦王的弟弟叫公孫疾,后來他得了戰(zhàn)功,得到鱈里的地方,他的名字就為 鱈里疾!
孫是秦代以后才出現(xiàn)的姓氏。和公孫沒有任何關(guān)系。秦代以前無姓氏為孫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ijiaxing/28758.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據(jù)文獻(xiàn)記載,最開始收集了411個姓氏、后補(bǔ)充道568個,包含單姓444個,復(fù)姓124個。該文章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jìn)行了整齊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韻,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盡管百家姓內(nèi)容沒有文理,但是對于中國的姓氏文化的認(rèn)識有很大作用,所以才會流傳成百上千年。《百家姓》與《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我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