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分為六種,有烏金盞、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盞、曜變盞、雜色釉盞,建盞意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碗,即建窯黑釉盞。宋代建窯所產(chǎn)的黑釉瓷器,絕大多數(shù)是茶碗,統(tǒng)稱建盞,而建盞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是皇室御用茶具。
建盞分為幾種:
一、烏金(上圖)
這是建窯較典型的釉色。烏金釉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即所謂的“青黑”;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醬黑色;成熟時期的烏金釉釉層普遍較厚,“色黑而滋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xiàn)出莊重素雅之美。
二、兔毫(上圖)
黃庭堅的“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寫的便是建盞中的兔毫,兔毫是建窯最典型且產(chǎn)量最大的產(chǎn)品,以至人們常常習慣以“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
兔毫盞有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因其釉面紋理絲絲柔長如兔毫而得名。
三、油滴(上圖)
油滴是僅次于曜變的建盞珍品,燒制難度極大。
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布著無數(shù)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者直徑為三、四毫米;小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
四、鷓鴣斑(上圖)
鷓鴣斑是建窯產(chǎn)品中較為名貴的產(chǎn)品。"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于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
它形成是浮萍機理,釉面斑點是由許多小斑點拼合而成。小斑點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隨機而遇靠在一起,組合成許多形狀不一的大斑點,斑點內(nèi)的結(jié)晶物質(zhì)沒有連成一體,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見的溝紋。
五、曜變盞(上圖)
“曜變”是指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guī)則的圓點,也就是耀斑,曜斑廣布于建盞的內(nèi)壁,并隨所視方向的移動而變化,垂直觀察時呈藍色,斜看時閃金光,仿佛置身于浩蕩宇宙之中,周圍是無數(shù)璀璨的繁星。
變斑建盞燒成的偶然性居多,千萬分之一的概率,目前僅存的三件曜變斑建盞分別珍藏在日本靜嘉堂文庫、藤田美術(shù)館和龍光院,被日本視為國寶。
六、雜色釉(上圖)
雜色釉是由建窯黑釉“窯變”所致,釉面紋理變化多端,除上述五大類釉面紋理之外,還有一些雜色釉面,如柿紅色、赤紅色、灰白釉、芝麻花、結(jié)晶冰花紋、龜裂紋、醬釉(醬綠釉、醬黑釉、醬黃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32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喝茶的盞是什么東西
下一篇: 建盞杯第一次用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