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公道杯是漢族飲酒用瓷制品。
現(xiàn)如今,公道杯常被用于茶具,那么公道杯具體有哪些用途呢?
01、調(diào)勻濃度
我們平日倒茶,總會出現(xiàn)前面茶湯色淺,后面幾滴濃重的情況。若能先把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前后茶湯的濃度就能被混勻。
即使席間人多,大家得到的茶湯濃度基本接近。不會發(fā)生厚此薄彼現(xiàn)象,能體現(xiàn)主人的“公道”。
如果你認(rèn)為公道杯的作用只是調(diào)勻茶湯,那就錯了。其實(shí),它還可以作為湯冷使用!
02、晾涼開水
有的茶葉嬌嫩,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安吉白茶等,直接使用沸水沖泡會燙壞茶葉,最終影響到茶湯的口感。
此時,可以先把燒開的水倒入公道杯中,待水溫冷卻到合適的溫度,即可安排沖泡。
玻璃公道杯一般選用能耐受-30℃-120℃瞬間溫差的高硼硅材質(zhì)制成,直入沸水不炸裂,用作湯冷很合適。另外還有紫砂、瓷器等。
冬日水溫下降過快,你若擔(dān)心放冷的茶湯被人誤解成,你在暗下逐客令。建議在公道杯下放一只55℃恒溫杯墊。這樣,不管客人聊天多久,茶飲的溫度都是溫溫的。
03、觀賞茶湯
公道杯作為盛茶用具,若能欣賞茶湯是極好的。當(dāng)視覺調(diào)動味蕾,客人的品飲胃口被吊起,茶席氛圍就活躍起來了。
試著用錘紋公道杯裝一次紅茶茶湯吧,茶湯外層的金邊和紅艷的湯色相互輝映,在不規(guī)則錘紋的折射作用下,場景特別動人。
拓展閱讀:
公道杯早前是作為酒具出現(xiàn)的哦
酒鬼喝酒多多益善,但用公道杯取酒時最多齊平,哪怕多上一滴,酒也會漏的一點(diǎn)不剩。
關(guān)于公道杯的盛酒用法,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公道杯之酒具趣談.....
相傳,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后,開了個慶功宴。席上,他曾拿著“公道杯”為臣子們斟酒,愛喝酒的徐達(dá)第一個領(lǐng)賞,他開心地讓朱元璋幫他滿上。結(jié)果,這剛端起酒杯,酒就漏光了,奇怪的是,其他人都喝上了美酒。
原來,朱元璋手里拿著的是他專門命人督造的“九龍公道杯”。其內(nèi)部構(gòu)造類似下圖
當(dāng)杯中的茶水裝滿時,就會發(fā)生“虹吸現(xiàn)象”,導(dǎo)致杯中茶水全部漏光。只要沒有斟滿,都能喝到美酒。借此,他也是想告訴臣子們“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看完這篇,以后可別說公道杯只有均勻茶湯一項(xiàng)功能了哦
茶具
當(dāng)我們泡茶時,將茶具區(qū)分為下列四大類,并分區(qū)使用,操作起來比較方便,這四大類分別為:
主泡器: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壺、盅、杯、盤等。
輔泡器:輔助泡茶的用具,如茶荷、茶巾、渣匙、茶拂等。
備水器:提供泡茶用水器具,如煮水器、熱水瓶等。
儲茶器:存放茶葉的罐子。
主泡器
茶壺
茶壺為主要的泡茶容器,一般以陶壺為主,此外尚有瓷壺、 石壺等。上等的茶,強(qiáng)調(diào)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韻甘潤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壺不僅外觀要美雅、質(zhì)地要勻滑,最重要的是要實(shí)用。
空有好茶,沒有好壺來泡,無法將茶的精華展現(xiàn)出來;空有好壺沒有好茶,總叫人有美中不足的感覺。一個好茶壺應(yīng)具備之條件有:
1.壺嘴的出水要流暢,不淋滾茶汁,不濺水花。
2.壺蓋與壺身要密合,水壺口與出水的嘴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壺身宜淺不宜深,壺蓋宜緊不宜松。
3.無泥味、雜味。
4.能適應(yīng)冷熱急遽之變化,不滲漏,不易破裂。
5.質(zhì)地能配合所沖泡茶葉之種類,將茶之特色發(fā)揮得淋漓司盡致。方便置入茶葉,容水量足夠。
6.泡后茶湯能夠保溫,不會散熱太快,能讓茶葉成份在短時間內(nèi)合宜浸出。
茶船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里塞入茶葉,沖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
盛熱水燙杯。
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
保溫
茶海
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nèi)之茶湯浸泡至適當(dāng)濃度后,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內(nèi),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wǎng),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dāng)。其大致功用為:
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
沉淀茶渣。
茶杯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yīng)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jù)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dāng)?shù)牟璞钆淦饋硪差H具美感。為便于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nèi)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蓋碗
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內(nèi),沖水150 度C,加蓋五~六分鐘后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茶盤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輔泡器和其他器具
茶則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制。
茶漏
茶漏則于置茶時, 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茶匙
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荷
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制品,既實(shí)用又可當(dāng)藝術(shù)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zhì)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茶挾
又稱「茶筷 」,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茶巾
又稱為「茶布 」,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茶針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fēng)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 ,此外尚有用瓦斯?fàn)t及電子開水機(jī),我用電爐和陶壺。
茶葉罐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等。
給分!包你100%
.
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繁多,又因民族眾多、民俗差異,飲茶習(xí)慣便各有特點(diǎn),所用器具更是異彩紛呈。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的用途,一起來看看。
茶道工具的用途 1.主茶具
主茶具乃泡茶、飲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壺、茶船、茶盅、茶杯、杯托、蓋碗、沖泡器等。
(1)茶壺
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壺來泡茶,獨(dú)自酌飲。也可用小茶壺當(dāng)茶盅用。
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等細(xì)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細(xì)部。由于壺的把、蓋、底、形的細(xì)微部分的不同,壺的基本形態(tài)就有近200種。
以把劃分:
①側(cè)提壺:壺把為耳狀,在壺嘴的對面。
②提梁壺:壺把在蓋上方為虹狀者。
③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cè)上方為彩帶飛舞狀。
④握把壺:壺把圓直形與壺身呈90°狀。
⑤無把壺:壺把省略,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以蓋劃分:
①壓蓋: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
②嵌蓋:蓋嵌入壺內(nèi),蓋沿與壺口平。
③截蓋: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
以底劃分:
①捺底:將壺底心捺成內(nèi)凹狀,不另加足。
②釘足:在壺底上加上三顆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壺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無濾膽分:
①普通壺:上述的各種茶壺,無濾膽。
②濾壺:在上述的各種茶壺中,壺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濾膽或?yàn)V網(wǎng),使茶渣與茶湯分開。
(2)茶船
承放茶壺等的墊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屬制品。既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
其主要種類有:
①盤狀:船沿矮小,整體如盤狀,側(cè)平視茶壺形態(tài)完全展現(xiàn)出來。
②碗狀:船沿高聳,側(cè)平視只見茶壺上半部。
③雙層狀:茶船制成雙層,上層有許多排水小孔,使沖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層的儲水器。
(3)茶盅
亦稱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湯。將茶湯及時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葉久泡而苦澀。
其主要種類有:
①壺式盅:壺形,或以茶壺代替。
②圈頂式盅:將壺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邊,以作把手。有蓋或無蓋。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無把,從盅身拉出一個簡單的倒水口。
茶盅
(4)品飲杯
盛放泡好的茶湯并飲用的器具。其種類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
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稱盞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與杯底同大,也稱桶形杯。
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稱鼓形杯。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⑥蓋杯:附加蓋子的茶杯,有把或無把。
(5)聞香杯
直口高杯,用來聞嗅留在杯里的香氣之器具。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6)杯托
茶杯的墊底器具。其種類有:
①盤形:托沿矮小呈盤狀。
②碗形:托沿高聳,茶杯下部被托包圍。
③高腳形:杯托下有一圓柱腳。
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豎邊,上固定杯底,下為托足。
⑤復(fù)托形:高腳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盞或茶碗。
杯托
(7)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器具。其形狀有:
①圓底形:碗底呈圓形。
②尖底形:碗底呈圓錐形,常稱為茶盞。
(8)蓋碗
由蓋、碗、托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
(9)大茶杯
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
(10)沖泡盅、沖泡器
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盅口拉出一斜口為出水口。沖泡器是指杯蓋連接一濾網(wǎng),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
2.輔助用品
泡茶、飲茶時所需的各種輔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鋪墊
是茶席整體或局部物件擺放下的各種鋪墊、襯托、裝飾物的統(tǒng)稱,常用棉、麻、化纖、竹、草桿織編而成。鋪墊的形狀一般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確定形。
鋪墊的類型有:
①織品類:棉布、麻布、化纖、蠟染、印花、毛織、織錦、綢緞、手工編織等。
②非織品類:竹編、草桿編、樹葉鋪、紙鋪、石鋪、瓷磚鋪等。
(2)茶盤
擺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屬、陶瓷、石等制成,有規(guī)則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種。
雙層茶盤
(3)茶巾
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或用來抹干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滴,或用來吸干壺底、杯底之殘水;或在注水、續(xù)水時托墊壺流底部,也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
(4)茶巾盤
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屬、搪瓷等均可制作。
(5)奉茶盤
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時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屬制作而成。
(6)茶荷
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錫等制成。同時可作觀賞干茶樣和置茶分樣用。
茶荷
(7)茶則
則者,準(zhǔn)則也,可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準(zhǔn)確。用它從茶葉罐中取茶入壺或杯,多為竹木制品。
(8)茶匙
取茶或攪拌茶湯用具。常與茶荷搭配使用,從貯茶器中取干茶。
(9)茶夾
用來清潔杯具或夾取杯具,或?qū)⒉柙圆鑹刂袏A出。
(10)茶針
由壺嘴伸入流中疏通茶葉阻塞,使之出水流暢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1)茶箸
形同筷子,也用于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于攪拌茶湯。
(12)渣匙
從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與茶針相連,即一端為茶針,另一端為渣匙,用竹、木制成。
(13)茶漏
圓環(huán)形小漏斗,當(dāng)用小茶壺泡茶時,投茶時將其置壺口,使茶葉從中漏進(jìn)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14)箸匙筒
插放茶箸、茶匙、茶夾、茶針等的有底筒狀器物。
箸匙筒及茶則、茶匙、渣匙、茶夾、茶漏
(15)茶拂
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蓋置
承托壺蓋、盅蓋、杯蓋的器具,既保持蓋子清潔,又避免沾濕桌面。其種類有:
①托墊式:形似盤式杯托。
②支撐式:圓柱狀物,從蓋子中心點(diǎn)支撐住蓋;或筒狀物,從蓋子四周支撐。
(17)壺墊
圓形墊壺織品,保護(hù)茶壺。
(18)濾斗(濾網(wǎng))
過濾茶湯碎末用。網(wǎng)為金屬絲制,緣邊金屬或瓷質(zhì)。
(19)濾斗架
承托濾斗用。有金屬螺旋狀,有瓷質(zhì)雙手合掌狀、單手伸指狀。
濾斗架及濾斗(濾網(wǎng))
(20)計(jì)時器
用以計(jì)算泡茶時間的工具,有定時鐘和電子秒表,可以計(jì)秒的為佳。
(21)茶食盤
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屬等制成。
(22)茶叉
取食茶食用具,金屬、竹、木制。
(23)餐巾紙
墊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柜
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滅菌。
3.備水器
(1)煮水器
由湯壺和茗爐兩部分組成,爐以熱源分有電爐、酒精爐、炭爐、燃?xì)鉅t等。常見的“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制架,中間放置酒精燈。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隨手泡”,用電燒水,方便實(shí)用。
(2)暖水瓶
貯放開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熱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舉行無我茶會時,需配備施行熱水瓶,以不銹鋼雙層膽者為佳。
(3)水方
貯放清潔用水的器皿。
(4)水注
盛水的壺形容器。功用是將冷水注入煮水器內(nèi)加熱,或?qū)㈤_水注入壺(杯)中溫器、調(diào)節(jié)沖泡水溫。形狀近似壺,口較一般壺小,而流特別細(xì)長,多為陶瓷制品。
(5)水盂
盛放棄水、茶渣以及嘗點(diǎn)心時廢棄的果殼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亦稱“滓盂”。
水盂
4.備茶器
(1)茶樣罐(筒)
用于盛放茶樣的容器,體積較小,裝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為佳,也有用紙或金屬制作。
(2)貯茶罐(瓶)
貯藏茶葉用,可貯茶250-500克。為密封起見,應(yīng)用雙層蓋或防潮蓋,金屬或瓷質(zhì)均可。
(3)茶甕(箱)
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貯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馬口鐵制成雙層箱,下層放干燥劑(通常用生石灰),上層用于貯藏,雙層間以帶孔擱板隔開。
5.盛運(yùn)器
(1)提柜
用以存儲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的木柜,門為抽屜式,內(nèi)分格或安放小抽屜,可攜帶外出泡茶用。
(2)都籃
竹編的有蓋提籃,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等,可攜帶外出泡茶。
(3)提袋
攜帶泡茶用具及茶樣罐、泡茶巾、坐墊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帶式袋子。
(4)包壺巾
用以保護(hù)壺、盅、杯等的包裝布,以厚實(shí)而柔軟的織物制成,四角縫有雌雄搭扣。
(5)杯套
用柔軟的織物制成,套于杯外。
6.泡茶席
(1)茶車
可以移動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時可將兩側(cè)臺面放下,擱架向?qū)﹃P(guān)閉,桌身即成一柜,柜內(nèi)分格,放置必備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
用于泡茶的桌子。長約120-150厘米,寬約60-80厘米。
(3)茶(椅)凳
泡茶時的坐具,高低應(yīng)與茶車或茶桌相配。
(4)坐墊
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時,用于坐、跪的柔軟墊物。大都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長方形物,為方便攜帶,可制成折疊式。
7.茶室用品
(1)屏風(fēng)
遮擋非泡茶區(qū)域或作裝飾用。
(2)茶掛
掛在墻上營造氣氛的書畫藝術(shù)作品。
(3)花器
插花用的瓶、簍、籃、盆等物。
茶道茶具的意義 茶飲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靜、恬?!钡臇|方哲學(xué)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nèi)省修行”思想,因此中國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品茗中,吟詩議事、調(diào)琴歌唱、弈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公道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頭或龍頭,體內(nèi)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dāng)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龍頷)。
原理
運(yùn)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為了進(jìn)一步發(fā)掘陶瓷傳統(tǒng)工藝技術(shù),景德鎮(zhèn)曙光瓷廠陶瓷藝人對“公道杯”實(shí)行了大膽的改進(jìn),原來的杯子龍頭角度朝下,裝飾單一,且盛水超過杯子容量的70%時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
經(jīng)他們反復(fù)試驗(yàn)改進(jìn)的“公道杯”龍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裝飾得五彩繽紛,美觀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來的70%上升為90%?,F(xiàn) 在的“公道杯”馳名中外,可稱得上是一種陶瓷高級藝術(shù)珍品。
寓意
“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肮辣钡牡涔矢嬖V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擴(kuò)展資料
公道杯傳說
當(dāng)時的浮梁縣令為了討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半年內(nèi)制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jìn)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指令發(fā)出后,縣老爺親自監(jiān)制。
由于“九龍杯”的制造難度大,時間又短,瓷工們個個急得寢食不安。他們?nèi)找寡兄?,充分發(fā)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jīng)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復(fù)試驗(yàn),終于獲得了成功。
看到精制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進(jìn)貢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著浮梁縣令進(jìn)貢的藝術(shù)珍品“九龍杯 ”,愛不釋手,連聲夸贊景德鎮(zhèn)瓷工制瓷技藝高超,夸贊景德鎮(zhèn)不愧為瓷都之稱。
浮梁縣令由于進(jìn)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由縣令升遷為府臺。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后,便經(jīng)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diǎn)酒,便特意為他們把御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jìn)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
結(jié)果事與愿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diǎn)酒未喝,御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御酒。
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使用公道杯的技巧
1、就低勿高
倒茶時高斟會使茶湯的香味散失,泡沫增多,影響茶湯的色與香,最重要的是滾燙的茶水可能會濺出茶杯燙傷他人。
2、厚此薄彼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倒茶時,七分滿就好,公道杯的作用,是均勻茶湯的質(zhì)量與數(shù)量,因此在分茶時要盡量均勻,不要厚此薄彼,否則茶少的人可能就會認(rèn)為你是在輕慢他。
3、及時續(xù)杯
茶喝完之后,不續(xù)茶,場面會很尷尬,客人一飲而盡,往往是因?yàn)槭挚诳?,這時你就要及時續(xù)杯,給客人續(xù)的茶,切記不要是冷茶,因?yàn)槟谴砟闶窃谙轮鹂土睢?/p>
-公道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39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