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下,茶的“干泡法”悄然流行,那么作為一種更簡潔方便、美觀雅致的泡茶方式,“干泡法”和“濕泡法”有什么區(qū)別?你更喜歡哪種方式呢?什么是“干泡法”?
干泡法就是不往壺上澆水,廢棄茶水直接傾倒在水盂,所以是一種不需要茶海的泡法。
不見了淋漓水汽,桌面始終清爽整潔,保持茶桌的精美整潔!泡茶時需要注意力更集中,防止把水弄的到處都是。
相較于“濕泡法”,干泡法更方便也更為雅致,講究的是泡茶時的心境和意趣。
茶桌可以搭配各式茶席、花插、景玩,融入中國傳統(tǒng)的清供文化,一段花枝、一畦菖苗、一塊靈石,抑或歷史斑駁的青磚······都是案上風(fēng)物,不僅彰顯個人的興趣喜好,亦凝結(jié)主人的藝術(shù)品位與素養(yǎng)。
一方茶桌,即可濃縮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靈秀雅趣,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昭示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髓。
這樣的一方茶桌,即是一片心靈的港灣,讓我們感受那份歲月靜好、溫和從容。
由于不澆茶湯,在干泡的過程中,茶湯通過紫砂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由內(nèi)到外滋養(yǎng)砂壺,加之日常對砂壺的凈手把玩等,包漿逐漸產(chǎn)生,砂壺日漸瑩潤。這一過程相較濕泡法,更為緩慢。
什么是“濕泡法”?
濕泡法,源于潮汕工夫茶,因為需要淋壺,所以濕泡需要茶盤或者茶臺。
濕泡法可以提供,干泡法無法做到的淋壺平臺。如很多大的茶盤,茶湯可以恣意澆淋,在茶氣氤氳中,品茶之真味。
不僅如此,熱茶湯的澆淋,使紫砂壺體表面不斷吸收。澆淋之后,為防止茶跡的積存,要用棉質(zhì)細(xì)布輕輕擦拭茶壺。
契合茶湯養(yǎng)壺法,相較干泡法,砂壺會更快顯露包漿端倪,逐漸呈現(xiàn)珠玉之質(zhì),光華內(nèi)斂。
茶盤雖形態(tài)各異,但大多略顯笨重,且澆淋時茶水橫流,相比干泡法,精致程度、意境美感略輸,且茶盤容易臟,要及時清潔整理。
無論是干泡法,還是濕泡法,只要是自己喜歡就好,通過喝茶、養(yǎng)壺來養(yǎng)心養(yǎng)性,在光陰流轉(zhuǎn)中,來雕刻時光之美,享受喝茶、養(yǎng)壺的身心愉悅!
什么茶用什么壺泡比較好
什么茶用什么壺泡比較好,茶,不但幽香撲鼻,而且還可令人輕松舒暢,精神倍增,生活中有些人喜歡用不同的茶壺去沖泡不同的茶葉,有特此的講究,能讓茶葉發(fā)揮出本身的香氣以及優(yōu)勢,那么來看看什么茶用什么壺泡比較好。
什么茶用什么壺泡比較好1 紫砂壺泡茶
1、綠茶
相信喝綠茶的壺友還是蠻多的,綠茶講究的就是一個“嫩”字,綠茶作為未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類,是不適合長時間悶泡的,不然就沒有鮮嫩的滋味了。
所以正常選擇紫砂的時候,應(yīng)選擇段泥或是透氣性極佳的泥料,這樣也會保持綠茶的口感
器型方面,可以選擇大口高身的器型,像漢瓦、高石瓢這類器型,口大能夠和空氣接觸的面積更多,易于散熱。
2、烏龍茶(青茶)
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像鐵觀音、大紅袍這類,都是屬于是高香茶類。
而對于泥料方面,烏龍茶是極為適合朱泥類等結(jié)晶度高的紫砂泥料,因為結(jié)晶度高的透氣性會稍弱,但是聚香揚香的性能會大大提升,但又不失透氣性。
器型方面適合,肚大、口小的圓器,因為烏龍茶茶葉基本呈卷球狀,圓器能更好的讓茶葉舒展,并且圓形壺壁也能讓茶和水在壺內(nèi)充分的旋轉(zhuǎn)結(jié)合,更好的釋放茶香。
3、紅茶
紅茶屬于是全發(fā)酵的茶類,像宜興紅茶、祁門紅茶、正山小種等等等等,這類茶泥料則是偏向于紫泥和朱泥,泥性溫和,并且也能夠聚香釋放茶本身的口感,層次分明。
器型方面基本是沒有要求,因為紅茶屬于是最為適泡紫砂壺的茶類,正常的器型都極為的適合,所以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眼光和喜好去選擇。
4、黑茶、普洱
黑茶、普洱其實喝的壺友還是很多的,像這類茶基本都有著一個特點,就是越放越香,越陳越香。
為什么要用紫砂壺去沖泡這類茶呢,因為紫砂自帶吸附性,能把這類茶的陳味、澀味吸附,讓茶湯滋味更醇。
泥料和器型方面一般是建議紫泥或者底槽清大容量作品,泥性內(nèi)斂而溫和,不奪茶香,發(fā)茶性極佳,并且大容量能讓大葉茶更好的舒展,茶與水充分交融,突出茶的醇厚口感。
5、黃茶
黃茶算是輕發(fā)酵的茶類,像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遠(yuǎn)安黃茶等等。
像這類茶其實最佳的是紫泥類的作品,紫泥泥性溫和,并且透氣性和聚香性都極為優(yōu)良,即使悶泡也不會失去茶本身的滋味,能更好的讓茶葉散發(fā)茶香。
器型上其實是和烏龍茶的.較為相似,像思亭、西施、梨形這類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6、白茶
白茶喝的壺友還是很多的,白茶在制作時是不需要經(jīng)過殺青和揉捻的,只需要經(jīng)過文火或者晾曬,這樣才使得白茶茶湯黃綠清澈,茶香清醇清淡。
器型方面建議選擇淺口或者是高身筒,如果喝的是新茶,那么扁腹大口的最為合適,如果是老茶,那么一定是高身筒的慢慢發(fā)香滋味更濃。
總結(jié),其實紫砂作品是適用于全部茶類的,而其中當(dāng)你不知如何選擇的話,那么一定是紫泥類的作品。
紫泥類的適茶性最廣,不挑茶,并且泥性極為溫和,能更好的和茶進(jìn)行交合。
什么茶用什么壺泡比較好2大紅袍紫砂壺適宜泡烏龍茶、黑茶、紅茶,大紅袍紫砂壺是指用宜興的大紅袍泥料制作的茶壺,其茶壺蓋子比較嚴(yán)密,壺的內(nèi)壁比較粗糙,因此具有很強(qiáng)的透氣性和吸附力,用來泡鐵觀音、黑茶、熟茶亦能夠很好地儲存茶香,同時泡出的茶湯也更加馥郁醇厚。
紫砂壺的優(yōu)點與特質(zhì):
1、由于大紅袍紫砂壺的壺嘴比較小,蓋子比較嚴(yán)密,壺的內(nèi)壁比較粗糙,能夠很好地儲存茶香,因此使用大紅袍紫砂壺泡茶,茶湯馥郁醇厚。
一件大紅袍紫砂壺用久了之后,壺的內(nèi)壁會出現(xiàn)棕紅色的茶銹,用得越久,內(nèi)壁上的茶銹就會越多,因此泡出來的茶湯就越香醇。
并且已經(jīng)使用很久的紫砂壺,只倒入沸水而不加茶葉,依然會散發(fā)出好聞的茶香,其他茶具是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
2、由于紫砂壺的表面并未施釉,存在細(xì)小的氣孔,因此具有很強(qiáng)的透氣性和吸附力,這也是普通茶具做不到的。
紫砂壺能夠使茶葉中的物質(zhì)持續(xù)遇熱揮發(fā)從而產(chǎn)生濃郁的茶香,而且紫砂壺有“盛暑越宿不餿”之美譽(yù),它有一定殺菌作用,能夠延緩茶湯的變質(zhì),保持茶湯的色味。
3、由于內(nèi)壁有不少微小的氣泡,氣泡里蘊(yùn)藏著不流動的空氣,因此大紅袍紫砂壺具有很好的保溫性,使用大紅袍紫砂壺泡茶,保溫時間比較長。
大紅袍紫砂壺泡什么茶:
功夫茶:鐵觀音、大紅袍、單叢等,水溫要高,100度為宜。壺身要小型的,切記高身壺型,否則茶葉爛熟,失去真香,茶壺容量控制在200cc以下為好。
黑茶:普洱、熟茶等茶餅或緊壓茶,不宜沖泡過濃。壺身高為好,200cc以上為好
紅茶:壺型要求不高200-300cc最佳。
什么茶用什么壺泡比較好3 一、蓋碗沖泡法
蓋碗沖泡法是最基礎(chǔ)常見的,也是適用最廣的,幾乎六大茶類都可以用蓋碗來沖泡。
1、對應(yīng)的常見茶類
曬青綠茶、烘青綠茶、炒青綠茶、滇紅、白牡丹等等。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燒水器、蓋碗、公道杯、品茗杯
輔器具:水洗、茶濾、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則、茶針、茶漏、茶夾、茶匙、茶筒)、茶渣桶、茶盤或干泡臺、蓋置、茶寵、茶葉罐、茶席、茶荷等。
注意:蓋碗沖泡花茶直接品飲,不需要品茗杯。
二、玻璃杯沖泡法
玻璃沖泡法主要針對外形條索漂亮的綠茶、黃茶。
1、對應(yīng)的常見茶類
綠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竹葉青、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細(xì)嫩的名貴綠茶。
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廣東大葉青等。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燒水器、玻璃杯
輔器具:水洗、茶巾、茶盤、茶則(茶荷)、茶匙、茶席、茶葉罐等。
三、壺泡法(紫砂壺)
1、對應(yīng)的常見茶類
壺泡法主要針對的是高香類的茶,如:烏龍、鐵觀音、武夷巖茶等;需保溫時間長的茶,如:普洱茶、紅茶等。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燒水器、泡茶壺、公道杯、品茗杯
輔器具:水洗、茶濾、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則、茶針、茶漏、茶夾、茶匙、茶筒)、茶渣桶、茶盤或干泡臺、蓋置、茶寵、茶葉罐、茶席、茶荷、養(yǎng)壺筆等。
注意:高香類的茶還需要用到聞香杯。
以上泡茶方式主要針對一些相對正式的場合,如若自己平時沖泡或簡潔或講究儀式感,快樂隨心便好。偶爾,我們也給泡茶加點儀式感,儀式感是對生活的重視,讓泡茶成為享受和感動,而不僅僅是喝茶止渴,讓一茶、一盞的儀式感,裝飾我們的生活。
好茶,豈止于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做好茶具,讓喝茶更快樂
樓上兩個回答片面了。
一看胎厚與薄,同樣材質(zhì)的薄胎干的快一些。
二看泥料,同厚度的泥料透氣性好些的會干的快一些。
三看泥性,泥料的特性之間也有差別。比如朱泥和紫泥干的速度也不一樣。
想更了解就加入我的群吧153382818。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41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養(yǎng)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