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一類的茶餅,很難取下,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茶針茶刀的幫忙,當然,使用以上工具也都是有技巧可循的,掌握了這些在撬茶時就不會再犯難了。
茶刀
要點:注意一邊施力一邊撬動,掌握好茶刀的握法,實行撬動原則,基本上沒有難開的茶。
以餅茶為例,把茶刀從茶餅側(cè)面沿邊緣插入。稍用點力,把茶刀再往茶餅里推進去些,這樣不會把茶餅撬的很散碎。向上用力,把茶餅撬開剝落。再用同樣的方法順著茶葉的間隙,茶餅就一層一層的撬開了。
一般開茶餅,最好從餅窩的一面也就是“后面”開始拆取,同時盡量在同一水平擴展,逐層撬取,至上既保持了餅面的相對完整,看起來也會很美觀。
注意:握刀時用大拇指緊緊地壓在刀面上,整個刀尖只留出約2厘米的距離為宜,刀尖如果留得過長,撬取時較難控制。然后其他手指緊握茶刀,如果不習(xí)慣用大拇指壓刀的話,可以用食指,刀子可以更緊地握住。握刀時,手力要實要穩(wěn),使刀行進的方向始終在自己的力量能控制的范疇之內(nèi),切不可因一時撬不開而煩躁之下突然用力。開茶時,刀尖也絕對不要朝向自己。
茶針
要點:選擇實在、好用的茶針。好用是關(guān)鍵,在好用的前提下再去考慮是否選擇名貴樹種做的手柄之類。一般選擇針尖較細的圓頭或扁頭茶針,且用起來非常順手的茶針。
以磚茶為例,將茶磚豎立起來,按照茶葉壓制的紋理把茶針插進去,多插幾針,可完整的剝離下一整面的茶,一塊100克的小茶磚可成功撬成4塊片狀小茶磚,剩下的徒手輕輕掰開即可,掰的時候注意茶的完整性。
注意:使用茶針需要用巧勁,應(yīng)該使用“撬動”而不是使勁扎入茶內(nèi)部就行了,還要一邊施力撬動,茶才容易松開。現(xiàn)在壓制的餅茶、磚茶一般來說都不會太緊,拆開都不困難,注意不要扎到手。
以上介紹的僅為一些常規(guī)方法,各人各地習(xí)慣不同,可以參照進行各類嘗試,只需在取得完整條索的同時,注意自身的安全即可。
普洱茶是我國最有名的茶葉品種之一,主要產(chǎn)地在云南普洱、西雙版納等。普洱茶對身體有不錯的保健養(yǎng)生作用,有生普和熟普之分。對于喜歡喝普洱茶或者收藏的人來說,茶餅是它們的首選,量大而且容易收藏。如果說要喝茶的話,則需要撬開普洱茶餅,取適量茶葉,這也叫開餅。那么普洱茶怎么開餅、撬茶呢?
中期普洱茶,與早期普洱茶相比,特別保存時間相對較短,并且壓茶餅的松散度(泡度)尚未達到。撬茶時,請注意茶條,建議使用小茶針撬。如果將茶在蒸壓之前就勻好堆放,也就是沒有分層壓制的茶,則可以在撬茶之前先按下環(huán)餅一圈按壓一下再撬,不必一次將其全部撬開。您可以從茶餅面逐層撬開,撬出您要喝的茶葉量。老陀茶和磚茶也是如此。
近期的普洱茶,由于轉(zhuǎn)換時間短,壓過的餅、磚、沱等茶相對較緊。餅茶沒有分層壓制,則在撬開茶時,可以先用力撇,然后再撬。沱茶可以蒸熟,然后解散并干燥。
2.找點準備一把茶刀,一只手握住茶刀,另一只手以45度角提起茶餅以找到切點。 通常,最好從層之間的間隙開始。
3.刺穿茶餅找到各層之間的間隙,然后插入茶刀。 通常,將茶刀插入茶餅主體的三分之一即可,不要刺破全部。
4.撬開茶餅用手握住茶刀并輕輕向上推,以輕松撬開茶餅。 建議不要取茶不要貪多,需要多少取多少。
2.普洱茶色紅,屬火,性溫、微苦,也屬于火。歸脾屬土,一般來說,它可以溫暖脾胃和利濕。
3.熟普性溫,沖泡后喝不會引起腸胃不適。反而香醇的茶進入人的腸和胃,在腸和胃上形成一層粘附膜,可以對胃產(chǎn)生有益的保護作用。因此,經(jīng)常食用普洱茶可以滋養(yǎng)胃和保護胃。
4.普洱茶具有抗衰老作用,普洱茶陳化時間越長,茶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將變成對人體有益的小分子。同時,微生物參與了普洱茶的貯藏,升華了普洱茶的美容效果。
2.不應(yīng)有外部水侵入。除了會快速轉(zhuǎn)化外,水中更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細菌發(fā)酵的微生物,從而導(dǎo)致質(zhì)量不佳。
3.避免串味,引起難聞的氣味。
4.盡量只放一種茶產(chǎn)品,以免難以掌握情況。
5.取一次喝足夠的茶葉量,不要經(jīng)常觸摸,以免難以掌握情況。
茶餅撬開的步驟如下:
準備材料:茶餅、茶針或者茶刀。
1、掏出茶餅,除去包裝。
2、把茶餅?zāi)贸鰜矸藕?,左手壓住茶餅,右手持茶針,找到茶餅每層之間的銜接點,將茶針推入茶餅,順著插入的方向緩慢橫向移動茶針,然后慢慢轉(zhuǎn)動茶餅,利用杠桿原理將茶葉撬離茶餅。
3、撬茶磚也是同樣道理,一手壓茶餅,一手用茶針緩慢撬動。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從茶壺而來,倒進茶杯,之后給客人品嘗茶水。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級細嫩名茶的品飲。
二、茶漏:常用沖泡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三、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漢族茶具。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然后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shù)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在清雍正年間,盛行使用蓋碗。
四、茶盤:茶盤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
五、茶則:茶則是漢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漢族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
六、茶挾: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針:一般是木質(zhì)、角質(zhì)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習(xí)慣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針,茶夾,茶則,茶海,連同茶筒,六個器具又稱為茶道六君子。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或放入茶葉后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fēng)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
十、茶葉罐:茶葉是一種干品,極易吸濕受潮而產(chǎn)生質(zhì)變,它對水分、異味的吸附很強,而香氣又極易揮發(fā)。從質(zhì)地上區(qū)分,茶葉罐的一般有錫制、鐵制、陶瓷、玻璃、紙制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制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為佳,用陶瓷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
十一、茶船: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
十二、茶海:茶壺內(nèi)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后,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內(nèi),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wǎng),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47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