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將茶視為“飲中君子”,因為在國人眼中茶可行道、明性、雅心、德人。也正因如此,茶自古以來就備受國人喜愛,久而久之,便也形成了內涵豐富、禮制各異的茶文化。且文化的體現(xiàn)不僅僅在茶的本身,茶具同樣如此,公道杯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xiàn)。
公道杯在明朝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最初的時候并不是作為茶具使用的,而是酒具。用于茶藝上的公道杯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由中國臺灣傳入內地。用作茶具的公道杯與古時流傳下來的有所區(qū)別,不變的是杯中豐富而獨特的內涵。
西漢戴圣的《禮記禮運篇》中提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表達的是一種大同的理想社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為大家共享。公平、公道的大同社會理想是中國人們一直追求的,這樣的思想也體現(xiàn)在人們生活中。文學作品、戲劇,甚至是一個茶具,都能體現(xiàn)“公道”的思想,公道杯正是如此。
公道杯,以公道為名,自然也是因為公道之意。泡過茶的人都知道,無論是用蓋碗還是茶壺泡茶,出湯的時候總是會因為時間上的差異而讓茶湯的濃淡有所區(qū)別。為了能夠均勻茶湯,人們把泡好的茶先倒入公道杯中,使茶湯中和之后再分斟出來,讓喝茶人都能喝到濃度一樣的茶湯。中和后分斟,正是契合了儒家“中和為用”以及“和諧”的思想。而公道杯,是“和”思想的載體,也是體現(xiàn)。當然,這樣的做法最是公平,也不負公道之名。
追溯公道杯的歷史,明朝時期,縣官為了討好朱元璋,遂命當?shù)氐拇晒ぶ瞥隽恕熬琵埍?。杯子極為精巧,盛酒只能淺平,不能過滿。滿則會漏掉,一滴不剩??墒腔实鄄恢淅?,在宴會上有意關照喜歡的臣子,就將臣子的酒杯斟滿酒,結果適得其反。這給了朱元璋“為君治臣,要公道,勿偏心”的啟示。后來,朱元璋“九龍杯”改名為“公道杯”,寓意杯之公道。同時這個典故中也蘊涵著“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的道理,提醒世人為人處世講究公道,不可貪得無厭。
再看今朝,用于茶藝的公道杯,與沒有嘴的敞口茶壺相似,但開口處做了一些改變,使湯杯更便于倒茶。杯子一般由透明的玻璃制成,一來,透明的杯子能更好的觀察湯色;二來,也唯有透明最能體現(xiàn)公平、公道無私心的意蘊。
一茶一世界,一壺一乾坤。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哪怕僅僅是一個公道杯,其中的內涵亦是說不盡,道不完。
傍晚時分,生火烹茶,艾香炭香在越來越濃的夜色里,幫助人放松,疲憊、勞累的身心得以溫柔的撫觸,自然地會放慢呼吸并讓它變得深長。這樣,就可以覺知到當下的身心狀態(tài),以及不斷生起和消失的一念一念。
調姿端坐,調息攝心,靜候一杯香甜溫暖的老白茶湯,是寂靜中幸福的等待。感受到爐火的熱量,聆聽著它臨近的聲音,心里滿是歡喜與期待。
在黑暗中,知覺變得敏銳。因為遮蔽了許多無關緊要的東西,心神變得專注。所以,快速地獲取專注的方式就是,輕輕地閉上雙眼,切斷與外在世界的聯(lián)結,將注意力轉向內,去到內在的世界,那個完全屬于你的私人領域、你的私人圣殿。
在黛色的蒼穹下,星星點點,夜色嘁嘁,清風微涼,內心充滿了光亮,無關平淡、悲傷、成敗、得失,只是在這里與這自然、宇宙聯(lián)結,融為一體,自由自在。
茶香彌漫,穿透夜色而來,透過漸漸濃郁的香氣,可以知道其濃淡相宜,烹好了。出湯的聲音,像潺潺的流水聲,被喻之為「高山流水」,真是很恰當、美妙的刻畫。
活水,活火,七年的老白茶,在水冷的時候相遇,然后,在火里慢慢地覺醒,釋放自己的能量與魅力。
活,意味著變化,意味著流動,意味著生命。是的,茶的一生,我覺得歷經(jīng)了三次生命。一次是生長在地里的時候,一次是被炒制成茶的時候,一次是被沖泡或烹煮的時候,像是一個醒了、睡了、醒了的過程,這其中是各種因緣際會的浪漫邂逅。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放下執(zhí)著,全然地去邂逅,然后,不著痕跡地繼續(xù)。
這種自然原始的烹茶方式更能感受到茶之道,尤其是一個人,獨自靜坐在天地自然之中,自然地體驗「茶」本來的狀態(tài)——人在草木間。所謂茶道,我想,就是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一次次地了悟。與禪無二,因而人們常說「禪茶一味」。
藉由著燭光,觀杯光色影也是夜里品茶很浪漫的事。日光下,琥珀色的茶湯變成了瑰麗的紫光色,絢麗,誘惑。光源的位置,跳動的燭光,構圖的角度,所有的一切都在剎那間邂逅、刻畫。
剎那即是永恒,一面實是多維。很多的時候,我們都難以這樣去透視人、事、物。如果可以,轉個念,換個角度,就是不一樣的美妙境界。
我們看到世界之所以這樣,乃是因為我們所處的位置。不要用已知的片面去固化未知的實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就像每一沸的茶湯,就像白天與夜里的湯色,哪個是茶本身呢?都是,也都不是。只是我們的感官,六根六塵與我們玩了一個捉迷藏的 游戲 。如夢似幻。
夜深人靜,除了星光燭光,還有這些逐漸浮現(xiàn)的文字,以及那準備烹的最后一壺茶。沒有來,就靜靜地等候,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邂逅;來了,就全然地珍惜,用心體驗如來如去;去了,就淡然地釋懷,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抹茶味。
黛色的蒼穹,閃爍的星光,清冷的空氣里,溫暖的爐火烹著陳香、醇厚的老茶……
茶和酒是千載不衰的待人敬客飲品,更是人類發(fā)展 歷史 長河中的文化象征。
選擇酒,可“舉杯笑對人生”;選擇茶,可“把壺縱覽天下”;但無論選擇茶還是選擇酒,都少不了一知己!
茶溫潤平和,酒豪氣磊落,把盞人生,也當是以茶酒最為適宜了。 若是茶,杯中世界,人生沉浮,能沉淀出生命的清芬;
若是酒,杯中世界,人生半醒半醉,能體味出生命醇厚滋潤。
閑暇了,就會想喝茶,在靜好的光陰里,獨自斟飲,也樂在其中,靜坐、放松,品茶形、品苦澀,而 知清香,也就懂得了人生的甘苦和冷暖。
疲憊了,就會想喝酒,在紛繁的歲月里,與影對酌,也沉醉其中,淺嘗、深醉,品濃烈,品清淡,而知真性情,也就懂得功名利祿都是一場夢。
茶酒是人生的兩個側面,各有優(yōu)劣,也相互補充,清茶、美酒既是待客之敬,也是品人之道,品心之境。
茶需細品,這樣,才知沉浮之中只有淡泊才能寧靜,茶需慢酌,這樣,才知漫長人生只有沉淀才有生命的芬芳。
一杯茶
看著這清淡之物,品嘗著它的原汁原味,品味著人生的曲直沉浮……
人生如品茶,一杯清茶,就像一個大千世界,每片茶葉恰似紅塵中的蕓蕓眾生。
人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 其實無論怎么過,都要有意義,都要有感悟 ,只是看你從那個角度去感悟,去選擇……人生如茶,有澀有香。
一杯酒
“酒到半酣是佳境,月逢半圓最企盼“。 喝酒當以微醺為宜,半酣為妙。 自古以來,酒給人類帶來太多精神和物質的東西,也因為此,我們的人生更是離不開酒的。
酒需豪飲,這樣,才知成敗之中的酸甜苦辣, 酒需怡情,這樣才知在浮躁的世界里釋懷人生。
茶可靜心,是用一顆平常心去淡泊名利,是雅的人生之境,是悟的心靈禪語,酒可醉人,是用一顆清醒的心去麻醉自己,是性情舒張的紐帶。
如若人生是一杯茶,由濃變淡,從混沌到清澈,從滾熱煎熬到平淡滌蕩,涼了淡了,沉下去才能浮起來, 生命的風采在于恬淡、平靜和淡雅。
如果人生是一杯酒,讓人陶醉,達到精神的享受,也能忘掉愁苦,也有解脫的短暫歡樂, 有時清醒,能看清自我,有時虛幻,也能體會到人生的熱情。
把盞人生,也就是善品生命,知味生活,杯中乾坤,杯中世界,到最后不是淡,就是醉,一份簡單,一份糊涂,也許,這也是人生最好的結局。
一知己
知己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異性,但必須是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能理解你,寬容你,認同你;寒冷時,會給你溫暖,炎熱時,又會給你一絲涼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知己之間心靈契合的真實寫照。今天,大多數(shù)人被封閉在自己營造的荒涼孤島上,只能用物質泛濫來彌補心靈荒蕪。
這時的知己就顯得尤為重要,她可以使彼此的生活得到充實和快樂,使彼此的人生更加精彩。 朋友廣而遠,知己少而近;何處覓知己,當從汝心頭——知己需用心換來。
一茶、一酒、一知己,一潭、一竹、一幽居,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58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