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壺是一種樂趣,需要對紫砂有一定的了解,到目前養(yǎng)壺已經總結出一套專有的方法,在養(yǎng)壺的過程當中相關的輔助工具應運而生,千個師傅萬個法,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才算是一個正確而又最佳的養(yǎng)壺方法呢?下面曉云就大家對養(yǎng)壺經驗總結一下,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1、專壺專用,一壺事一茶
因紫砂赤特殊的胎體結構(雙氣孔結構、分子以鱗片方式排列),而能夠吸附茶湯中茶浸出物(紫砂壺茶具的吸水率為1.6%-7.05%),促使胎體發(fā)生變化,并能夠散發(fā)所泡之茶的氣味。
玻璃、瓷質、不銹鋼等材質的壺因其胎質致密而不透氣,難以使茶湯長時間的保持優(yōu)良品質。愛壺善飲人士。獲得砂壺經過“開壺”保養(yǎng)、去除砂壺土腥氣之后,用幾類茶試壺。
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最后決定此壺泡哪種茶,爾后一直不變,做到“專壺專用”。平時泡茶依茶擇壺,“一壺事一茶”,嚴格區(qū)分,泡茶品味。
2、及時清理茶渣。保持壺內清潔
紫砂壺因其特有的雙氣孔結構,以及嚴密的造型,能夠推遲茶湯變饅的時間,對茶湯中氧氣的保有時間遠遠長于其他茶具。為了使茶壺能夠多吸收茶汁,常有人不清理或遲清理茶渣,認為可“積累茶山”,加快養(yǎng)壺效果。
其實,長期使用的紫砂茶壺,“茶銹”還是要清理的,因為“茶水在久置后會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銹,其中含有鎘、鉛、汞等有害物質,附著在茶具內壁上,長期飲用含有茶垢的茶水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每次飲泡完茶湯后,要及時清理茶渣。壺內的茶銹可定期用棉質的紗布用力蹭擦除去,但不可使用洗滌劑。
清理完茶渣之后。要把壺蓋和壺體分開放置于通風干燥之處,不可蓋住蓋子保存,否則易生霉菌;放置在有異味的櫥柜等地方也不可。假若舊壺長期不用,閃保養(yǎng)不當壺內發(fā)霉、生有菌斑等時,當用洗滌劑仔細清洗,也可按照開壺之法養(yǎng)護;放在窯中進行二次燒制也可以,但存風險,茶人壺友當慎為之。
3、用棉質細布茶巾擦拭壺體
在泡茶的過程中,用棉質的帶有所泡茶湯的濕茶巾對壺體進行擦拭,可有效地促使茶壺變得干凈整潔。微量茶湯的滋養(yǎng),能夠促使茶壺胎質發(fā)生變化。在用壺巾擦拭之時,需要謹慎為之,不可過度猛擦。
對有些“工”有缺陷的“流涎”造型的壺,要注意及時擦拭清理壺流下部的茶湯。以免長期因保養(yǎng)不善造成壺整體“包漿”的缺陷。對壺身的壺流、壺把轉接處,壺蓋的內口外沿、壺鈕等轉接處要細心擦拭,這些“偏僻處”容易被忽視,長期以往,容易積垢,會影響茶壺的整體養(yǎng)護效果。
4、不要接觸油脂類物質,時常用手摩挲把玩
紫砂壺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發(fā)出“賊光”,易養(yǎng)出帶有花斑的壺。壺體的內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
每次茶事活動,都需凈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異味污染;二是茶壺能得到良好的保養(yǎng)。在喝茶的過程中,用潔凈的手對砂壺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人手分泌的體液對于紫砂陶。甚至于竹、木頭、牙、角、玉等材質均有良效,這已被諸多玩家所證實,但現(xiàn)在無法通過儀器分析檢驗出來。
一般而論,新壺初始養(yǎng)護使用的第一年,壺體外觀色澤會有較多改觀,泥色會比原色沉靜,蓋與壺口之間會更密合,通轉舒暢。從第二年開始到第五年之間,茶垢會使壺壁內外色調一致。壺基本上已脫盡燥氣,漸顯雅光,益茶性明顯。五年之后,壺的感官變化極為緩慢,很難在十年、二十年間有大的突破。但壺的光澤卻更雅致如玉,有溫潤之光澤,以案頭清供,則愈發(fā)彰顯其沉靜之美。
5、讓壺有休息的時間
泡茶之壺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讓壺干燥一下,這樣壺體有吸附茶汁的條件,有助于改善壺胎泥質結構。有的壺,長期的使用過程能使胎體泥質變的更好,更適宜發(fā)茶性,甚至有的壺原來滲茶的小缺陷,在長期茶汁的滋養(yǎng)下而消失。有些段泥壺。
有時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吐黑”現(xiàn)象,可用間停。能逐漸減輕此現(xiàn)象。干燥的壺體,尤其是胎質較為疏松的壺體,沖入開水之后,因其特有的雙氣孔結構的胎質,能聽到開水滋潤壺胎的滋滋聲,隨開水泡出的茶葉浸出物對改良壺胎十分有益。
6、依茶擇壺,使茶性與壺性相得益彰
不同茶類的茶性相差很大,因此,沖泡各類茶的方法、水溫、沖泡時間、茶具選用、飲用方法等等也各有差別。明代許次紓《茶疏》中說:“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闭f明了泡好一壺茶必須要做到水好、火足、具美?,F(xiàn)在茶藝之中講究“茶、水、器、火、境、技藝”的和諧一致。用泉水、紫砂壺泡好一壺茶成為“水為茶之母,壺為茶之父”之說的典范。
7、養(yǎng)壺不要刻意而為之
壺經養(yǎng)護彰顯美韻,假若過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茶也不喝,一心想得壺之“包漿”而“玩物喪志”,那就背離了養(yǎng)壺的意義。順其自然地喝茶、養(yǎng)壺,才是茶人壺友積極生活、投身世事地踐行茶之道與壺之道。
養(yǎng)一把好壺不但能有成就感,讓你對紫砂印象更深刻,同時讓你有高尚情操,更有氣質,紫砂壺不單單是收藏品、生活用品,更是一種藝術品,細細品味紫砂,你會從中學感受到更多!
1、泡茶前
泡茶之前先沖淋熱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熱水沖淋茶壺內外,可兼具去霉、消毒與暖壺三種功效。
2、擦壺身
趁熱擦拭壺身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微擴張,水汽會呈現(xiàn)在茶壺表面。此時,可用一條干凈的細棉巾,分別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時間內,分幾次把整個壺身拭遍,即可利用熱水的溫度,使壺身變得更加亮潤。
3、泡茶時
勿將茶壺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到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yǎng)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使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4、泡完茶后
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應倒掉茶渣,用熱水沖去殘留在壺身上的茶湯,以保持壺里壺外的清潔,絕對不可積存濕氣,如此養(yǎng)出來的陶壺,才能發(fā)出自然的光澤。
擴展資料:
養(yǎng)壺注意事項:
壺不要用化學清潔劑刷洗,不謹會將壺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刷掉壺外表光澤,也會吸收清潔劑的味道。
養(yǎng)壺應該準備兩條毛巾,濕的用來清潔,干的用來拋光。最好用紋理細一點的,軟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
泡養(yǎng)紫砂煮壺切忌亂投茶葉,一把壺最好只泡一種茶,免得串味。精品紫砂壺需要上等的茶葉來養(yǎng),如臺灣高山凍頂?shù)臑觚埐?、福建安溪烏龍茶以及鐵觀音,還有宜興紅茶。最好不要用花茶,因為花茶太香濃,而且最好用山泉水或者礦泉水沖泡。
人民網(wǎng)-保養(yǎng)紫砂壺遵循四原則
養(yǎng)壺不是一件單獨的工作,使用紫砂壺的過程也就是養(yǎng)壺的過程,我們應該在品茶的過程中養(yǎng)壺而不是相反。養(yǎng)壺的過程漫長,養(yǎng)壺如養(yǎng)性,需要耐心和細心。
一把養(yǎng)好的壺,應該呈潤澤之色,光澤內斂,如同謙謙君子,端莊穩(wěn)重,溫文含蓄。養(yǎng)壺的方法五花八門,究其宗旨,基本原則不外乎以下幾點:
①每次泡茶完畢需徹底將壺身內外洗凈。
②切忌油污接觸紫砂壺。
③趁紫砂壺溫度高時,用茶汁滋潤壺表。
④適度擦刷壺身(如壺表面有泥繪、雕刻等工藝的壺要特別小心)。
⑤用畢晾干。
⑥讓壺有休息的時間。
⑦最好專壺專用,一把壺泡一類茶甚至是一種茶。
這其中,潔凈是第一要務。
一定要在品茶的過程中養(yǎng)壺,而不是在養(yǎng)壺的過程中品茶。養(yǎng)壺如養(yǎng)性,一把養(yǎng)好的壺,應該呈“黯然”之色,光澤“內斂”,如同謙謙君子,端莊穩(wěn)重。養(yǎng)壺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究其宗旨,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不外乎以下6點:
1.徹底將壺身內外洗凈。
2.切忌油污接觸。
3.用茶汁滋潤壺表。
4.適度擦刷。
5.用畢清理晾干。
6.讓壺有休息的時間。
常見誤區(qū)
有些人對養(yǎng)壺有幾個誤解,對于收藏愛好者千萬注意!
1.切忌心急,養(yǎng)護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決不能用細砂布砂紙拋光布等擦拭紫砂壺,這樣做會損傷壺的表面,使壺失去自然光澤、留下劃痕,從而破壞紫砂質感。
2.切忌剩茶,有些養(yǎng)壺的人,認為飲生的茶汁留在壺里有助于壺的養(yǎng)成,這是錯誤的認識。雖然紫砂壺確實有隔夜不餿的特點,但隔夜茶會有陳湯味,對紫砂壺損害很大!而且不衛(wèi)生,對身體不利。
3.有些人喝什么茶都用一把壺,這是絕對錯誤的!一定要做到飲什么茶用什么壺,必須嚴加區(qū)別,不能混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5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這些茶具分別適合沖泡什么茶,
下一篇: 每一件器物都有自己說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