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在中國由來已久,從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歡用“品茗”來抒遣胸臆,或品味人生,或修身養(yǎng)性,韜光養(yǎng)晦。茶,已經成為人們骨子里的情懷寄托和精神追求。
那么,要想從“品茗”中讓精、氣、神與茶、禪、意相互交融,除了遵循倍增雅趣的茶俗禮儀之外,茶具茶器也是增加雅興和渲染意境的外輔工具。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品茗”所需要的茶具“茶道六君子”,它們分別是什么,具體用途有哪些,本文都將進行詳細說明,對茶道感興趣或者才初入茶道的茶友們,希望這些能給你們派上用處。
喝茶不像喝水,端著杯就能倒流入腹,喝茶需要慢慢的“品”。對于愛茶者而言,“會喝茶”不止能培養(yǎng)雅趣,同時還能提升修養(yǎng)品味。那么,在感受“喝茶”的魅力時,茶道六君子的功用你就不得不有所了解了。
茶道六君子,指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則、茶桶。
有些版本把茶撥也歸入“六君子”,這也是沒錯的。茶撥就是茶匙,也有人叫渣匙。只是叫法不同,無需在意,只需要把它的功用弄明白就行了。
但是茶海不能算“六君子”,茶海屬于潔具;另外還有茶巾、茶寵、茶墊、茶席等,都不能攏入茶筒,不算“六君子”之內。
茶筒
既然需要茶筒來盛放其他“君子”,我們就先來說說茶筒是什么?用途如何?
在不了解茶筒的情況下,很多初入茶道的朋友一聽“茶筒”,腦袋里就自認為它是儲存茶葉的器具,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誤概念。
茶筒,或者叫茶器筒,這樣叫的話功能性就比較明顯了,它不是用來盛放茶葉的,而是用來盛放茶藝用品的,像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則等都可以攏入茶筒中,方便整理。
而儲存茶葉的則是另外的器具,通常帶有蓋子,用于密封。
茶匙
又稱“茶勺”,形狀像湯匙所以稱為茶匙。
茶匙,主要用來將茶葉從茶則或者茶荷撥入茶壺中,所以也被稱為茶撥;或者在沖泡了茶葉之后,變得肥大的茶葉堵塞壺口時,用手挖茶不方便不衛(wèi)生,也用茶匙將廢茶葉挖取出來,所以也有人稱其為渣匙。
因而,茶匙有三種叫法,其一便是茶匙,其二叫茶撥,其三叫渣匙。
茶則
一聽這個名字,一般難以聯(lián)想到它的用途。
其實它的用法比較廣泛。除了用來盛放干茶之外,還用來取茶、量茶,也就是衡量茶葉的用量,確保投茶量。
比如用120毫升的白瓷蓋碗泡白茶,投茶量5克足以,這時候就需要用茶則伸入裝茶器皿中取出白茶,避免用手直接抓取,更加清潔。
另外,關于茶則,很多人會誤認為它與茶荷一樣,都是用來欣賞干茶的外形,這里有必要糾正一下,它們的用法大不相同。
茶荷造型開放,呈有引口的半球狀,體積比茶則大出許多,用來欣賞干茶或者引茶入壺很合適,但要取茶則不如茶則方便。
茶漏
茶漏與茶濾也是容易讓人產生誤會的兩個茶藝用品。特別是剛接觸茶具的人,常常容易將二者搞混。
茶漏主要是置茶時放在壺口上,擴大壺口面積,以方便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所用。它沒有濾網。
茶濾則帶有濾網,一般是架在公道杯上,用來在沖泡中濾去茶渣,分離茶與茶湯。
茶針
這個很好理解,有些茶制成餅狀,稱為茶餅。在茶餅上取茶時,不用手扳或者挖,而是借助茶針撬開,一般撬餅的茶針是金屬材質。
但六君子里的茶針多為竹、木制成,它的主要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故又名茶通。
茶夾
又稱茶筷,主要有兩個功用,一是將茶渣從茶壺中挾出,二是用來挾著茶杯洗杯,防止將手燙傷又清潔衛(wèi)生。
以上就是“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它們通常采用竹木材質制作而成,這是為什么呢?
竹,高風亮節(jié),堅毅挺拔,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竹制品沿襲氣質,質感純然,清新雅致,不僅美觀,還與茶香墨香相得益彰,作為泡茶時的輔助工具,竹制的茶道六君子為整個品茗過程的雅觀和講究起到了點綴之美,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另外,使用完“茶道六君子”之后,一定要擦拭干凈,避免影響后面的使用,同時要晾干之后再放進茶筒,可以延長使用壽命。
品茶,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少了輔助工具,神、趣、味,也不那么盡然了。
所以,要想在品茶中感受詩情畫意,茶和“君子”,必不可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65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銅壺或者鐵壺生銹怎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