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陶友詢問,說自己買了一把壺,口蓋漏水厲害。多數(shù)人手上都不止一把壺吧?你留意過你的壺在加滿水倒茶時壺蓋處會流口水么?流和不流肯定都有,為什么呢?
一把壺出水時是否流口水,與以下幾點有關(guān):
1、蓋口的寬度;
2、出水口(流根部)的位置;
3、壺內(nèi)出水口與蓋口邊的距離。
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決定了一把壺能否“收水利索不流涎”。但是,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須和壺型相配。有些壺型如“龍蛋”、“西施”等,壺流的特定形態(tài)就是容易流“口水”的。
如果茶壺出現(xiàn)“流口水”的情況,該怎么解決呢?
1、注水不要過滿。
2、收水手勢要干脆果決。
3、倒茶時不要壺身直接傾斜90度,這樣所有的水都壓向口蓋,口蓋不流水的概率很小。
4、備有茶巾隨時擦拭等,以免壺流下的顏色跟壺身不一致。
至于購壺時注入清水不流涎,回家泡茶則有流涎的狀況,是因為清水和茶湯的張力不一致的原因。如果有茶渣堵塞了流孔,流涎則會更嚴重。
有坯手在坯體成型后,輕巧敲擊流口前端下部使之稍向上彎,也有坯手在流口內(nèi)壁下沿做小凹槽,都是為了改變出湯的瞬間流向,力圖避免收水時滴涎。
其實茶壺上手多了口蓋流水現(xiàn)象普遍,是很多因素決定的。例如器形、泡的茶葉、使用習(xí)慣等等,這些情況并非全部因為做工不過關(guān),也要分具體的情況,大家在選購的時候不要一棍子打死。
一般新壺口蓋多流水,因為新壺壺蓋和口還沒有完全平滑,經(jīng)過使用就會好很多,因為平滑了,表面張力就大,就像兩塊玻璃可以用水粘起來的現(xiàn)象,用多了就不流水了。
還有就是使用手法,有些朋友出茶的時候,壺身直接傾斜90度,這樣所有的水都壓向口蓋,就很容易發(fā)生“流口水”的情況。
紫砂孔預(yù)熱則脹,加上你常年不用,紫砂最忌諱的就是閑置,建議你泡養(yǎng)一段時間再看看。經(jīng)常用茶巾擦拭,有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
實在不行,還可以用以下解決方法:
1、把蛋清抹在斷裂面上然后黏合,環(huán)保又無痕,而且非常牢固。
2、用江南老青瓦細研成粉,以紗布包之,包到6層,杏子大小。在喝茶過程中趁熱沾上茶汁輕輕擦拭,假以時日,既可去舊傷,又可養(yǎng)壺。
3、把出現(xiàn)裂縫的瓷器放入牛奶中煮沸半小時,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便能將小裂紋封住。既能堵住裂紋還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瓷器原有的表面質(zhì)感。
4、如果瓷器裂縫較大,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將幾只螺螄連殼帶肉搗爛成漿,嵌入瓷器裂隙,陰干即可正常使用。
5、也可以試試下面自制的粘接材料:牛奶100克,邊攪拌邊慢慢地加醋,再取半只雞蛋清,加水調(diào)勻摻入,然后加適量生石灰粉,攪拌成膏,便可用來粘合陶器碎片。對于碎裂的陶瓷器皿,粘合好后用繩子扎緊,待稍干后,略加烘烤,冷卻后就牢固了。
6、可將其盛滿糯米(或粳米)稀飯湯,用文火在爐上煮1小時左右,使水里的淀粉滲進砂鍋縫隙。煮熱的砂鍋離火不宜直接放在水泥地上,而應(yīng)放在木制或鐵制三角架上,否則會因冷卻不均勻而開裂。
7、用水泥漿灌入縫口。3天后自然風(fēng)干就可以繼續(xù)泡茶啦。
但不管怎么說,都要事先把裂縫處或碎裂處清洗干凈。
備注:透氣而不漏水,是紫砂壺最大特點,正是由于透氣,所以壺身有如毛孔一樣的小細孔,用手摸壺身,不是光滑的質(zhì)感,而是有粗糙感。如果這些都通過后,起碼能證明你所買的壺是地道的紫砂壺。工藝、價值的高低,就看是否出自大師之手了。如果制作工藝高,即使離水面10厘米倒水,也是落水無聲,倒水時,壺口也是干凈利落,不會出現(xiàn)“流口水”現(xiàn)象。紫砂壺有光殼和花殼之分,光殼是壺體上什么圖案都沒有,適合男人使用?;▔厥菈伢w上有花草等圖案,適合女人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69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銀壺燒完水內(nèi)部怎么擦和保養(yǎng),
下一篇: 功夫茶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