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中國傳統(tǒng)器具設計中,許多裝飾是對其實用功能的補充和完善,釦器即是很好一例。
釦器是指在器物口沿、腹部或底部用金屬箍鑲固,以此達到加固和裝飾器物的目的。
《說文金部》曾載:“釦,金飾器口?!弊ⅰ扳@,音口,以金銀緣器也?!蹦壳翱脊虐l(fā)現最早的釦器,是西周時期西安張家坡出土的幾件附在漆盨上的青銅做成的釦。
東漢以后,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漸為瓷器所替代,釦漆器就漸漸消失,但是“釦”作為一種工藝,仍然為瓷器所承襲,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奢華工藝流傳下來。
有宋一代,由于朝廷對于器具極為講究品位,因而釦器之藝大盛。宋朝工部文思院設“棱作”,內廷后苑造作所亦設“棱作”,只負責器皿的鑲口。汴京城內,鑲金屬口的作坊面向市場,專做鑲口來使器物增色。
釦器在工藝上要求很高,在瓷器上加鑲釦邊,沒有一定的技藝水平,難以勝任。釦邊一般外口沿略高于內釦的釦邊,并且這些釦邊在剖立面上,中脊要略微凸起,形成一圓弧狀,同時向兩邊則要漸趨薄,與現代搪瓷杯的口沿造型相近,俗稱之泥鰍背。而以直口方棱凸起包邊的,謂之韭菜邊。此二者為釦器的兩種不同方法,器物器型不同,所采取的釦邊方法就各不相同。
但不論何種釦器方法,金屬釦都要與器物口沿鑲嵌緊密,使之渾若天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鑲嵌上器釦之后,釦之邊緣與器壁能更趨平緩而過渡平滑,讓使用者口唇的舒適度增加到最大限度。
瓷器口沿鑲金銀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提高陶瓷的身價。因而一些瓷器不僅在口沿鑲金銀,底足也鑲有金銀。
陜西西安法門寺地宮出土有2件漆平脫銀扣秘色瓷碗,瓷器的口沿和底足就均鑲有銀釦。還有一些出土的其他釦邊瓷器,器物本身就十分貴重,非庶民所能擁有。
五代前蜀王衍報后梁末帝朱有貞的信物中有金棱碗,其致語中即有“金棱含寶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響”之句。
此外,由于瓷器是易碎易損壞的物品,瓷器口沿鑲金銀能增加瓷器的牢固性,減少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磕碰而產生磕傷、沖線等損壞。同時,瓷器口沿鑲金銀也是修補瓷器的一種方法。瓷器口沿有磕傷之類的損壞時,也可在口沿包上銀邊或銅邊繼續(xù)使用。釦器能保護器物口沿使其不致過早地損缺崩壞,又能起到裝飾作用,還能顯示使用者不凡的身份。因而瓷器鑲釦實是一種融實用與審美為一體的瓷器裝飾工藝。
釦器與建盞
關于傳統(tǒng)釦器的最佳范例,現今最為深入人心的應屬日本國寶級的藤田美術館藏曜變天目盞、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油滴盞了,它們自宋流傳至今,口沿都或以金、銀鑲釦,與盞間變幻瑰奇的七彩釉色相映趣。
如同定窯覆燒盞釦邊來掩蓋其芒口缺陷一樣,建盞釦邊亦有出于實用的需求。宋代建盞采用匣缽裝燒法,即盞口向上,燒制時釉水因重力與溫度原因,往往向底部流動,這就會導致口沿的釉較薄,甚至有少許露胎,口沿處帶顆粒,質感較為粗糙。
觀及日本國寶級的幾只釦邊天目盞,其口沿并非簡單地裹一層金屬了事,而是極為講究地采用泥鰍背釦邊方法,將薄口以金、銀釦作護飾,既掩蓋了口沿的粗糲,又保護了口沿在日常使用中不致磕碰損壞,亦大大提升了茶盞本身的氣質,進而彰顯了器物主人的身份地位。
民國時期學者吳仁敬、辛安潮曾在其論著《中國陶瓷史》中提及:“建窯燒于福建建安所制之器,以茶具為最著,所謂兔毫盞亦名鷓鴣斑是也。日本人,最喜此器,不惜重價求購,以銀緣其邊,既碎,則用金漆巧綴之?!痹摱挝淖旨凑f明日本人極其喜愛建盞,購置后,以銀釦緣建盞口沿。
彼時出口日本的建盞,其使用的對象,是日本社會特定的階層,是其作為茶道儀會之用,否則也不會不惜工本地用貴重的銀釦來鑲嵌盞口,銀釦材料的價格自不必說,釦器的工藝亦極具難度。
臺灣學者謝明良先生在其《宋人的陶瓷鑒賞及建盞傳世相關問題》一文中,也考證出此說。他提到日本古籍“《蔭涼軒日錄》詳細記載了建盞裝飾金屬釦邊所需時間以及銀釦建盞的價格:明應二年八月十八日于銀工五藤宅,建盞之金覆輪著付,晚來可出來云云;延德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建盞一個,銀覆輪,代二百五十正”。此間所提及的“金覆輪”、“銀覆輪”即為金、銀釦。
除日本外,我國本土也時有出土帶銀釦之建盞,均為當時等級較高的墓葬所出。此外,元初漢臣姚燧《牧庵集》詩文:“吳侯建盞侔紫鐵,表里兔毫瑩鋪雪”,亦表明姚燧友人馬希聲所持有的建盞,口沿是鑲有金屬邊的。
由此可見,在建盞的口沿加鑲金屬釦,確實能使建盞不論在功能、裝飾還是氣質上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這也是中國陶瓷史上極為少見的金屬與陶瓷工藝完美結合的范例。
釦器于當下的影響與意義
自古而來,中國古人的手藝不經意間將生活藝術化,并讓其使得生活越來越精致,越來越將手工藝術化,讓后人誠惶誠恐地仰而視之。
現今日本以金漆巧綴的金繕修復手藝已逐漸為大家所熟知,但作為中國傳統(tǒng)融實用與審美為一體的釦器裝飾工藝傳承的卻并不多。釦器為我們國家自身真正意義上的傳統(tǒng)手工藝,其所包含的審美內涵和實用價值更甚,工藝亦更為復雜,但在當前的文化變遷下所受的關注度卻與其價值并不成正比。
懷安山居主人連廣洋潛心于器物手作匠造數載,玩物尚志,怡養(yǎng)匠心。
數年前,他開始搜集各種釦器圖錄資料,于各地仔細觀察揣摩博物館所展出的釦邊瓷器,憑借自己想象和以往的金繕、鋦瓷的手作經驗,自學作釦。經過幾年手作實踐,已成為業(yè)內廣受認可的釦器修復師。在其工作室,幾乎每天都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藏家寄來需要釦邊修繕的器物。其所釦修繕的器物之多,不下幾百上千件。
然而近兩年來,他已不滿足于踏實學古,將釦器局限于老器物的修復,更是希望在此基礎上,將這種工藝手法通過現代手作的方式融入到精致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談及釦器,藝術院校出身的連廣洋談到,當初建立懷安山居藝術工作室,并非僅僅是出于作修復;懷安山居專注的,也并不單單是簡單地復制摹古。
“若僅僅以修復的名義去理解這門手藝,顯然是很狹隘的。釦作為中國三千年以來的一種傳統(tǒng)的瓷器裝飾、加固、修復工藝,其實是可以跟任何物體都能發(fā)生聯系的?!?/p>
所以,現如今他已經在做一些嘗試,將釦作為一個媒介,進行傳統(tǒng)工藝手作藝術衍生品的創(chuàng)作。在做釦器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盡可能地擴大一些表達的范疇,將釦延伸到新瓷器乃至竹、木、牙、角之上,打破原先的固定思維,充分發(fā)揮釦器棱邊的物性,恰到好處地表達出材質對比所帶來的形式美感,把傳統(tǒng)的手作工藝回歸到當下的生活中去表達,既能體現手作之美,也能體現工藝價值,以及其防止磕碰的實用價值,以傳統(tǒng)的技藝創(chuàng)作出富有當代審美的情感之物。
由此可見,賦予釦器這項傳統(tǒng)工藝一個理念的高度,并在日常修復古器并隨之深化過程中尋求以傳統(tǒng)手作本質的精義為載體的設計與創(chuàng)作,已完全不同于古時工匠性質地簡單重復;這是心與手的結合,道與技的相生;是在筑基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工藝通過手作的方式得以延續(xù)傳承的另一蹊徑。
1. 關于茶器的詩句
關于茶器的詩句 1.描寫茶器的詩句有哪些
1.鳳翔西池與賈島納涼 唐代:朱慶馀 四面無炎氣,清池闊復深。
蝶飛逢草住,魚戲見人沈。 拂石安茶器,移床選樹陰。
幾回同到此,盡日得閑吟。 2.和訪寂上人不遇 唐代:陸龜蒙 芭蕉霜后石欄荒,林下無人閉竹房。
經抄未成拋素幾, 錫環(huán)應撼過寒塘。蒲團為拂浮埃散,茶器空懷碧餑香。
早晚卻還宗炳社,夜深風雪對禪床。 3.睡后茶興憶楊同州 唐代:白居易 昨晚飲太多,嵬峨連宵醉。
今朝餐又飽,爛漫移時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無一事。
信腳繞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
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4.山居詩 唐代:貫休 閑擔茶器緣青障,靜衲禪袍坐綠崖。
虛作新詩反招隱,出來多與此心乖。5.醉太平 宋代:米葦 風爐煮茶。
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紗。
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鴉。
濃妝臉霞。玉尖彈動琵琶。
問香醪飲么。
2.描寫茶器的詩句有哪些
1.鳳翔西池與賈島納涼 唐代:朱慶馀
四面無炎氣,清池闊復深。蝶飛逢草住,魚戲見人沈。
拂石安茶器,移床選樹陰。幾回同到此,盡日得閑吟。
2.和訪寂上人不遇 唐代:陸龜蒙
芭蕉霜后石欄荒,林下無人閉竹房。經抄未成拋素幾,
錫環(huán)應撼過寒塘。蒲團為拂浮埃散,茶器空懷碧餑香。
早晚卻還宗炳社,夜深風雪對禪床。
3.睡后茶興憶楊同州 唐代:白居易
昨晚飲太多,嵬峨連宵醉。今朝餐又飽,爛漫移時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無一事。信腳繞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
4.山居詩 唐代:貫休
閑擔茶器緣青障,靜衲禪袍坐綠崖。
虛作新詩反招隱,出來多與此心乖。
5.醉太平 宋代:米葦
風爐煮茶。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紗。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鴉。濃妝臉霞。玉尖彈動琵琶。問香醪飲么。
3.關于茶具的詩句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蘇軾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嘗茶和公儀梅堯臣都籃攜具上都堂,碾破云團北焙香。
湯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靈一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儀嘗建茶歐陽修溪山擊豉助雷驚,逗曉靈芽發(fā)翠莖。
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馀清。
4.寫茶器的詩句
《詠茶十二韻》(唐·齊已·五言排律)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云母滑隨傾.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柜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對茶》(唐·孫淑) 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溝;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沉甌; 婢捧消春困,親嘗散暮愁;吟詩因坐久,月轉晚妝樓.
《夏日閑居》(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閑居又一年.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草長睛來地,蟲飛晚后天.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和韋開州盛山茶嶺
(唐·張籍) 紫芽連白蕊,初向嶺頭生.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
《尚書惠蠟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峽中嘗茶》 (唐·鄭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夸鳥嘴香.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鹿門病家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喜園中茶生
(唐·韋應物) 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茗坡
(唐·陸希聲)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湖州貢焙新茶
(唐·張文規(guī))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
《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劉言史) 粉細越筍芽,野煎寒溪濱.恐乖靈草性,觸事皆手親.敲石取鮮火,撇泉避腥鱗.熒熒爨風鐺,拾得墜巢薪.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宛如摘山時,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此游愜醒趣,可以話高人.
《新茶詠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盧綸) 三獻蓬萊始一嘗,日調金鼎閱芳香.貯之玉合才半餅,寄與阿連題數行.
5.贊美“茶具”的詩詞有哪些
1、《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宋·蘇軾
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2、《嘗茶和公儀》宋·梅堯臣
都籃攜具上都堂,碾破云團北焙香。
湯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
3、《和梅公儀嘗建茶》宋·歐陽修
溪山擊豉助雷驚,逗曉靈芽發(fā)翠莖。
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馀清。
4、《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灶》唐·陸龜蒙
無突抱輕嵐,有煙映初旭。
盈鍋玉泉沸,滿甑云芽熟。
奇香襲春桂,嫩色凌秋菊。
煬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5、《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焙》唐·陸龜蒙
左右搗凝膏,朝昏布煙縷。
方圓隨樣拍,次第依層取。
山謠縱高下,火候還文武。
見說焙前人,時時炙花脯。
6.關于茶具的詩句有哪些
1、《詠茶十二韻》(唐·齊已·五言排律)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云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柜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2、《嘗茶和公儀》梅堯臣
都籃攜具上都堂,碾破云團北焙香。
湯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
3、《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4、《夏日閑居》宋代 俞汝尚
無事門多閉,偏知夏日長。
早蟬聲寂寞,新竹氣清涼。
閑對臨書案,看移曬藥床。
自憐歸未得,猶寄在班行。
5、《嘗茶》【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茶有茶道,器亦當有其道.茶、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香茶需好器,好器襯香茶。好的茶湯要有好的器皿來搭配,那么細品之下茶之滋味我想必有不同。
一、以下是贊美茶具的更多語句:
1、從往茶壺內注水開始,茶香的氤氳四溢;單手執(zhí)壺不論壺柄的光滑或粗糙,握住的是所有喝茶人的期待;專注在泡茶的那一刻,心透過眼神凝視著茶器并靜靜地等待;出湯時充滿力度的水線,在茶海中激蕩回響;最終啜飲的是一杯淬煉過且沁透心脾的甘露。每一次執(zhí)壺行茶,都是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開下學習的契機。
2、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是將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
3、一直覺得青花茶器像極了一個不諳世事、純潔清新的少女。青花瓷的白皙能夠更好地反襯茶湯的顏色,更快地讓人們看到茶的內質。
4、茶葉,在水的浸潤下舒緩的展開。如綠衣舞者,在音樂中漸入佳境。杯中的清湯散發(fā)出幽香,淡淡的卻沁人心脾,我仿佛嗅中華文化的氣息。
二、以下都是描寫茶壺的古詩詞:
1、《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舊封題谷雨,紫砂新罐買宜興。
卻從梅月橫三弄,細攪松風灺一燈。
合向吳儂彤管說,好將書上玉壺冰。
2、《詠紫砂壺》
清·高江村
規(guī)制古樸復細膩,輕便可入筠籠攜。
山家雅供稱第一,清泉好瀹三春荑。
3、《銘自制壺》
清·鄭板橋
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
4、《贊邵大亨所制魚化龍壺》
民國·李景康
紫砂瑩潤如和玉,香霧紛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兩腋風,一杯盡解炎方溽。
壺兮壺兮出誰手,鬼斧神工原不朽。
5、《和梅公儀賞茶》
宋·歐陽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
6、《煎茶詩》
宋·蘇軾
活水還將活火烹,自臨釣合吸深情。
大飄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猶作瀉時聲。
本能飽食禁三碗,臥聽江城長短更。
在我們所知道的關于青瓷茶器的宣傳廣告詞中,哪些是很經典的呢?下面是我?guī)黻P于經典的青瓷茶器宣傳廣告詞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經典的青瓷茶器宣傳廣告詞摘抄
1. 好陶制好瓷,茶具用東朝。
2. 龍泉青瓷溢美,東朝茶具彌尊。
3. 紫氣東來,瓷香朝陽。
4. 日沐龍泉茶香溢,傳世青瓷出東朝。
5. 龍泉青瓷如初生的太陽,冉冉升起,步步輝煌!
6. 東朝品牌,"瓷"名世界。
7. 東朝龍泉青瓷,品味千載魅力。
8. 東朝茶具,茶之重器。
9. 品質茶具,東朝領先。
10. 閑情雅居,東朝茶具。
11. 龍泉青瓷萬古窯,東方朝陽千年朝。
12. 龍泉青瓷傳百世,千年精品在東朝!
13. 大器龍泉,東朝塑造。
14. 古韻五代,東朝專賣。
15. 朝陽東曬,瓷來的愛。
經典的青瓷茶器宣傳廣告詞欣賞
1. 龍泉青瓷之佳品-東朝茶具。
2. 龍泉青瓷,東朝專賣。
3. 東方神秘茶園,朝圣幽香碧茗。
4. 東朝茶具,唯我所欲。
5. 日出東方,茶具東朝。
6. 千古青瓷銘,龍泉現東朝。
7. 日出東方,好茶飄香。
8. 工藝源于傳承,醇意縱欲流芳。
9. 青釉如千峰翠色,得閑攬一懷茶香。
10. 厚德載茶,品質聚香。
11. 龍泉青瓷,東朝傳承。
12. 青瓷佳品龍泉窯,龍泉經典看東朝。
13. 東朝茶具,"瓷"名天下。
14. 龍泉青瓷,藝品紛呈。
15. 龍泉青瓷好品茶,東方瓷業(yè)看東朝。
經典的青瓷茶器宣傳廣告詞精選
1. 日出東方,萬里茶香。
2. 龍泉青瓷好茶具,還是東朝值得去!
3. 龍泉青瓷文化,鑄造經典東朝。
4. 皇家精彩,古韻五代。
5. 茶具東朝好,龍泉青瓷茗。
6. 滿屋的生活情趣。
7. 傳東方古老文明,承朝代文化青瓷。
8. 東朝茶具好,龍泉青瓷造!
9. 茶具哪種好?當然是東朝。
10. 東方朝陽升,青瓷伴香茗。
看了經典的青瓷茶器宣傳廣告詞的人還看:
1. 茶具品牌宣傳廣告詞
2. 經典的茶具廣告詞
3. 茶具的創(chuàng)意廣告詞
4. 有關茶具的宣傳廣告詞
在茶文化中,茶具既給茶桌上增添了光彩,又給品茶者增添了樂趣。
一、蓋碗
用蓋碗品茶時,揭開碗蓋,再聞茶香。
選用蓋碗時,男士可以選較大蓋碗,女士不能選用太大的。
蓋碗泡茶,一則更快的泡出茶香,二則也不會燙手,因為有茶托,三則茶蓋還可以春風拂面濾去茶沫。
二、聞香杯
聞香杯通常選用瓷質杯子,保溫效果好,可以讓茶香的熱量保存時間更長,更方便聞茶之香氣,更好的品鑒茶香。
三、品茗杯
聞香杯、品茗杯經常搭配使用。雙手掌心夾住聞香杯,靠近鼻孔,邊搓動邊聞香。
男士拿品茗杯手要收攏,以示大權在握;女士拿品茗杯可用蘭花指微微輕翹,更顯女子的柔和。
四、茶托
它的作用一是讓茶杯有個襯墊,不至于燙手,二是使用茶托給客人奉茶,顯得衛(wèi)生。此外,使用茶托敬茶,顯得更文雅。
五、茶荷
是承載、置茶、容納茶的茶具。通常用竹、木、陶、瓷、錫等制成,用來鑒賞茶形,觀茶色,聞茶香,將茶葉由移至泡茶器。
六、公道杯
盛放過濾后的茶湯。如果泡出的茶偏濃,可以在公道杯中加點開水沖淡。
分茶時,每個品茗杯應保證七分滿。
七、水盂
水盂用來盛放洗茶的沸水,和泡完茶的渣葉,使用后要及時去除茶渣,并用清水沖凈。
八、濾網
濾網可以去掉茶湯中的雜質讓茶香更干凈,讓茶的口感更潤。
九、蓋置
蓋置用來放置各類茶壺的蓋子。
十、茶盤
茶盤又有茶船之稱,指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的尺寸有大有小,常見的形狀為方形、圓形與扇形。
十一、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包括茶則、茶匙、茶漏、茶針、茶夾、茶筒。
十二、茶巾
清潔茶臺的毛巾,可以分為客人用來擦拭桌上或杯底的水跡的毛巾,也有主人倒茶時擦拭水漬的毛巾。
十三、茶刀
用于撬取茶餅、磚茶、沱茶等緊壓茶的工具,使用時候一邊施力一邊撬動。
十四、紫砂壺
紫砂壺泡茶能保持茶的原味,增添茶味,茶具中含一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有益。常年使用紫砂壺,茶越泡越香,人越喝越有精氣神。
十五、茶葉儲存罐
錫的質地柔軟堅韌,延展性好,抗氧化能力強,透氧率低。錫質貯存罐恒溫狀態(tài),使茶葉不會受潮,利于保持芳香,有利于長期保存。
陶罐一般用來存放紅茶、黑茶這些全發(fā)酵、后發(fā)酵的茶。家用可以選擇稍微大點的,出差可以選用最小號方便攜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84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都有哪些竹木茶具,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