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總有朋友托我讓打壺師傅收他做徒弟。不是我不肯,打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學畫畫、打銀片都需要潛心兩三年。極少數(shù)人能耐得住其中的枯燥與乏味。不是一時興起,手工工藝需要你有絕對的恒心和一定的敏感度。
打制一把普通的銀壺所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打制一把壺用到很多種不同的工具,同一種工具中又需要用到不同材質型號大小。
今天銀壺客帶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一些工具。
1、熔爐:融銀塊
2、圓規(guī):按照設計的尺寸畫圈
3、剪刀:裁剪設計所需要的銀片尺寸
4、手錘:敲打壺體
5、噴槍:用來回火
6、鐵馬:敲打壺嘴
7、松香:用來雕刻中的定型
8、鏨子:雕刻
9、銼刀:打磨鋸搓
10、卡尺:校準銀壺尺寸
一把銀壺打制出來,用到的工具還有很多,每一種工具又分不同的大小型號。
就拿手錘來說,大大小小算下來也要三十多把。不同形狀的銼刀以及大大小小的鏨子,算下來也有八九十個一百個。只有真正打壺的師傅才熟悉其中的用法。什么壺適合什么工具,什么造型要用什么大小型號的鐵馬、鏨子。要用怎樣的力度,什么材料的工具。
其中的種種,都需要匠人有一顆沉靜的匠心,那些艱辛與汗水也只有真正打壺的人才能體會。
茶壺的款式種類有:陶、瓷、紫砂、玻璃、塑料等。
茶壺是泡茶工具中的主體,用于泡茶、讓茶葉茶味釋放。茶壺造型多變,依不同大小、材質、沖泡茶種有所不同,除了常見的桔子型,還有瓜型、菱形、鼓型、六角形等。
陶壺為陶土燒制成的茶壺,是最常見的茶壺材質。因為茶壺的熱傳導性很好,適合發(fā)酵度較高、重喉韻的茶類。包括鐵觀音、重焙烏龍茶都很合適。瓷壺:和陶壺一樣,為常見的茶壺材質。它的特性是傳導熱很好,但散熱也較快。適合泡比較清、注重韻味的茶。例如清茶、高山茶、東方美人茶沖泡都很合適。
挑選方法
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
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為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茶篩,茶檔等等沖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工夫茶。
紫砂壺,原產地在宜興,是現(xiàn)在難得的紫砂陶器。紫砂泥,是宜興制作紫砂陶器時的眾多陶土資源中各種種類的陶土總稱,所以說紫砂泥這三個字并不是單指某一種性能和色澤的陶土。
紫砂陶瓷的出土可以推斷出紫砂做成壺器,是在明代以后了。紫砂壺的形制分為五種,圓形器、方形器、筋紋器、花色器和仿古器,這五種是基本的形制,由它們還可以演變出千百種形制。
圓形器講究圓滑,壺體要有曲有直,比例要恰到好處,整個造型看起來要端正;方形器則是由不同的直線組成,整體造型看起來比較立體,紫砂壺口蓋統(tǒng)一,不管你怎么轉動它的壺口,口蓋都能吻合;花色器也是最能代表制壺藝人的匠心奇巧,這種造型能看出制壺師傅們的肆意飛翔的思想;筋紋器則是巧妙地將花木利用好,把生動的筋紋裝飾于精準的結構中;仿古器又稱仿鼓,肩部高聳挺拔有氣勢。
紫砂壺發(fā)展至今約有五百年的歷史,隨著時代而興而衰而起而落。紫砂壺壺型眾多,各個壺有各個壺的特點和故事,能流傳下來的紫砂壺少之又少,那十種算是精品中的精品。紫砂壺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正因為如此,紫砂壺才尤其的珍貴,現(xiàn)代的紫砂壺大多用來泡茶,中國流傳幾千年的茶文化,如今和紫砂壺息息相關,這更讓紫砂壺顯得高貴韻雅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86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根藝憑什么在陶器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