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葉的好壞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加工技術,但是茶葉的采摘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事實上,茶葉的采摘是很有講究的一件事。
“早采三天是寶,遲采三天是草”,告訴我們要適時采茶,不誤茶時;而“春分清明擷靈芽,捷足先登黃金價”,告訴人們名優(yōu)茶采摘的問題;“前期適當早,中期剛剛好,后期不粗老”,講的是烏龍茶葉采摘。
.
.
采摘茶葉不僅要講究時間和季節(jié),同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早、要勤,茶芽有5%達到采摘標準時就要開始采摘,一耽誤就很容易錯過茶時。
第二,標準要一致,嚴格按照標準采摘,如采摘單芽、一芽一葉等。
第三,手法要輕盈,要用指尖把芽頭掰下來,不能用指甲掐,要輕采輕放,采時不能傷到葉芽,采后不能老攥在手里,以免影響加工后的茶葉湯色。
第四,用具要透氣,采下的鮮葉要用干凈透氣的竹籃、茶簍裝,且不能裝得太多、太厚。
第五,采摘回來后要及時將鮮葉攤晾開,防止上燒,并及時展開后序的加工步驟。
.
每年三、四月間,在綠意盎然的茶葉產(chǎn)區(qū),到處都是忙碌不停的采茶女們。她們身背竹簍,三三兩兩地點綴在滿山遍野郁郁蔥蔥的茶園里。
采茶女們那纖纖十指在茶樹中上下翻飛,茶樹上鮮嫩多汁的葉子飛快地從一雙靈巧而細嫩的手中轉移到隨身的背簍里,所有的動作可謂是一氣呵成、行云流水。在勞作過程中,采茶女們還發(fā)展出了采茶歌、采茶舞等許多相關的歌舞。
一項技術活,一種簡單枯燥的勞作,就這樣在心靈手巧的采茶女那里,變成了一門藝術。
茶樹性喜溫、喜濕、耐陰,一般多生長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云霧而濕度較大的南方濕潤氣候中,但同時也對光照有一定要求,生長過程中必須要有適度的光照時間,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但以弱光照為宜,尤其需要有較多的漫射光。
“采茶”是流行于我國南方各地采茶區(qū)的一種 民間歌舞體裁。
流傳于中國南方產(chǎn)茶區(qū),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省的漢族地區(qū)。亦稱“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燈歌”、“采茶燈”、“茶籃燈”等。
起源
最早見于明王驥德《曲律》(1624年初版),云:“至北之濫,流而為《粉紅蓮》、《銀紐絲》、《打棗桿》;南之濫,流而為吳之《山歌》,越之《采茶》諸小曲,不啻鄭聲,然各有其致?!敝燎宕刹璧陌l(fā)展更趨完整。清李調元《粵東筆記》中記載:“粵俗,歲之正月,飾兒童為彩女,每隊十二人,人持花籃,籃中燃一寶燈,罩以絳紗,明為大圈,緣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边@說明采茶早在17世紀時已盛行于南方諸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一為農(nóng)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農(nóng)村中更廣為流傳,并經(jīng)加工整理,搬上了舞臺,如福建龍巖的《采茶燈》、云南的《十大姐》等。
表演形式
通常為1男1女,或 1男 2女,后發(fā)展為數(shù)人至十數(shù)人的集體歌舞。表演者身著彩服,腰系彩帶,男的手拿錢尺(鞭)以做扁擔、 鋤頭、 撐船桿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竹籃、雨傘或盛茶器具,或紙糊的各種燈具,載歌載舞。表演內(nèi)容為種茶的全部過程,如《桂南采茶》中有“恭榮、參拜”,預祝茶葉豐收;“十二月采茶”、“摘茶”、“炒茶”、“賣茶”等,表現(xiàn)從種茶到采摘加工等過程?!墩憬刹琛愤€包括“花采茶”、“順采茶”、“倒采茶”、“揉茶”、“盤茶”、“販茶”等。有的地區(qū)在表演過程中,穿插演唱與茶無關的小調,所唱的曲調和數(shù)量,視采茶表演的時間和內(nèi)容而定,一般為2~4首;亦有加入民間傳說故事。
音樂
其歷史發(fā)展大致可分為 3個階段:
①單純的“茶歌”,為茶農(nóng)勞動時唱的歌。茶歌的體裁,有山歌、勞動號子、民間小調等。音樂結構比較簡單,多由兩個樂句或 4個樂句構成。
②載歌載舞的“茶燈”,即茶農(nóng)將勞動動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邊歌邊舞。其音樂南方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多為mi、re、do、la的四聲羽調式。各地采茶又與當?shù)亓餍械拿窀琛⒏栉柘嘟Y合,形成各省的獨特風格。如云南采茶融匯了花燈曲調,流暢而富于歌唱性;湖南采茶,吸收當?shù)鼗ü膽蛑衅叨却筇囊魳诽攸c,曲調活潑跳躍;福建采茶燈則取各地所長并加以發(fā)展,使抒情性和歡快的歌舞性相結合,并運用調式、調性轉換的手法,使音樂富于對比。茶歌有“正采茶”與“倒采茶”之分,兩者除在唱詞上形成由1~12月順序的倒轉變化外,音樂上常形成對比和發(fā)展。一般來說,正采茶較為抒情、平穩(wěn)、歌唱性較強;倒采茶曲調歡快、跳躍,襯字、襯詞的大量運用,使音樂打破正常均衡的結構,而顯得更富有生活氣息。此外,采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調很多,常用的有《剪剪花》、《玉美人》、《五更調》、《水仙花》、《紅繡鞋》、《十杯酒》、《賣雜貨》、《石榴花》等數(shù)十首。因此,采茶音樂受小調影響很大,有些曲調甚至被小調所代替。
③有簡單情節(jié)的小戲。如贛南采茶戲,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板腔體音樂。它以富有茶歌特點的“茶腔”、“燈腔”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茶燈的曲調,并吸收了湖南花鼓戲、廣西彩調的曲牌,形成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地方小戲。
采茶的伴奏樂器有二胡、笛子、嗩吶和大鑼、大鈸等,過門或過場音樂以嗩吶為主。
希望您能滿意,謝謝!
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華。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一壺好茶,細細品味,苦中有甜,清香四溢,健康人生的真諦!
采摘茶葉
相信很多人在喝茶的時候會談論茶的工藝、原料、文化,卻鮮少有人研究如何采摘茶葉?殊不知,采茶亦需要技巧。
采茶是一門學問,是生活中的學問,看似淺顯易懂,實則有門道有學問。
茶葉的采摘,不僅關系到茶葉質量、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效益,還關系到茶樹的生長發(fā)育和經(jīng)濟壽命的長短,所以,在茶葉生產(chǎn)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合理科學采茶。
茶葉一般是什么時候采摘?
茶葉根據(jù)季節(jié)可以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采摘的,其中四季茶的采摘時間分別為:
1、春茶采摘時間
春茶的采摘時間為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此時的春茶經(jīng)過半年的修養(yǎng)生息,品質比較好。
2、夏茶采摘時間
夏茶的采摘時間為5月初至7月初,此時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但滋味較為苦澀。
3、秋茶的采摘時間
秋茶采摘時天氣較為涼爽,茶葉香氣好,時間在8月中旬以后為佳。
4、冬茶采摘時間
秋茶采摘完成后,氣溫逐漸下降,所以在10下旬便開始采摘制作冬茶。
合理采摘雖然要與各種不同的采摘方法配合,但必須遵循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1.采養(yǎng)要結合
種茶是為了收獲茶樹新梢嫩葉,而這些新梢嫩葉又是茶樹生長和制造、積累營養(yǎng)物質的器官,因此,在采摘茶葉的同時,必須注意適當留養(yǎng),保證樹上留養(yǎng)一批新生葉片,如果采摘過度,就會影響茶樹正常生長。
2.量質要兼顧
鮮葉是制茶原料,一定要注意質量,否則就會影響制茶品質,降低經(jīng)濟效益。因此,在采茶過程中,不但要考慮產(chǎn)量高,而且要注意質量好,才能取得最好的經(jīng)濟效益。采摘過老,不僅降低鮮葉品質,而且也不能保證做好制茶工作。
3.要因樹、因地、因時制宜
由于制茶種類不同,因此,對鮮葉采摘標準要求也不一樣。同時,不同茶樹品種、不同樹齡、不同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茶樹的生長發(fā)育狀況也不一致。所以,合理采摘必須根據(jù)當時當?shù)氐木唧w情況,靈活掌握。
采摘的方法,可分手摘采與機械采兩種,手摘為最普通與最古。
(1) 指摘:摘細芽白毫時多用之,為最精細之摘法,使用拇指與食指之先端,拈新生之細芽,指端用時著力。
(2)直摘又稱搔摘:用左手執(zhí)樹枝,右手食指靠近茶芽,再用拇指夾住茶芽,使在兩指之間,食指力強,拇指力弱,由食指向上著力,茶葉即折斷落入掌中,向下著力者易傷樹勢,此法甚為普通。
(2) 折摘或稱為雙手摘:徽州俗稱日攀椿摘,用拇指及食指第一節(jié)夾住嫩枝,向上或向下一折,嫩枝即在被折處斷落,此法可行雙手摘。
(3) 切摘用指甲切取,僅進行徒長芽的采摘。
(5)橫摘與直摘法相反,掌心向下,拇指朝內(nèi),靠近茶芽后,用食指壓住,著力于拇指,向下采摘之。
(6) 取摘為粗放之采摘法,在采摘末期或修剪前進行,為使右手便于采摘,先將左手插入茶芽之間隙,由右手拇指及食指夾茶芽取之。
(7) 扶摘為最粗劣之采摘法,一手拉住茶枝,一手由枝下用力向上拉之,或由枝上拉下,不管老枝嫩茶,盡入手掌中。
(8) 留芽摘也稱老嫩分摘法,待茶芽伸展至三、四葉時,采其第三、第四兩片葉,余下的待芽長后再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9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