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茶癡除了陸羽還有這幾位
NO.1 陸羽
陸羽被尊稱為“茶圣”
,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專著《茶經(jīng)》
,成為盛唐著名隱士
,連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談人生。

在今天看來
,陸羽的名字與他一生的事業(yè)聯(lián)系緊密,茶生于陸地之上
,四方皆有茶
,茶就是他的羽毛,品茶就是他的生命
。
陸羽先是隱居在丹陽
,后來又到了浙江苕溪隱居于靈秀山水之間,前后經(jīng)歷二十六年
。他拋卻紅塵不問世事
,專心撰《茶經(jīng)》,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
、最完整
、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
陸羽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
,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為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也讓自己成為和孔夫子
、關(guān)武帝齊名的“茶圣”
,他的作品也被尊稱為經(jīng)。
NO.2盧仝
唐朝中期的著名詩人盧仝
,創(chuàng)作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其中的一段為: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
,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
這七碗茶
,在盧仝噴涌而出的文思下
,凝聚成了茶詩的一座無可逾越的巔峰,以至于后人基本都不用詩歌的原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而簡潔干脆地稱之為《七碗茶歌》
。
此外,盧仝還著有《茶譜》
,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并演變?yōu)椤昂砦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破孤悶
、搜枯腸、發(fā)輕汗
、肌骨清
、通仙靈、清風(fēng)生”的日本茶道
。
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
,常常將之與“ 茶圣”陸羽相提并論。
NO.3 陸游
陸游
,寫下了著名的情詞《釵頭鳳》
,也是那個心懷天下,臨終時留下“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詩人
。
他其實還是一個“茶癡”。
他非常喜歡飲茶
,也喜歡研究如何煎茶
、分茶和斗茶,在他的九千多首詩詞中
,有三百多首是和茶有關(guān)的
。
毫不夸張地說,在整個有宋時代
,陸游一個人寫的茶詩就占據(jù)了茶詩總量的百分之四十多
,已經(jīng)接近半壁江山了。
NO.4 皮日休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文學(xué)家
,精通茶事
,善寫茶詩。
皮日休和陸龜蒙是詩友
,更是茶友
,兩人在蘇州偶遇后,每日以詩歌唱和
,評茶鑒水
,讓人羨慕不已。
在他們的詩歌唱和中
,皮日休的《茶中雜詠》10首和陸龜蒙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
。
兩組茶詩包括茶塢、茶人
、茶筍
、茶籝、茶舍
、茶灶
、茶焙、茶鼎
、茶甌
、煮茶各十首。
幾乎涵蓋了茶葉制造和品飲的全部
,他們以詩人的靈感
、豐富的詞藻,藝術(shù)
、系統(tǒng)
、形象地描繪了唐代茶事,對茶葉文化和茶葉歷史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義
。
NO.5 趙佶
趙佶(宋徽宗),1101年即皇帝位
,在位25年
,輕政重文。一生愛茶
,精通茶藝
,著有茶書《大觀茶論》。
趙佶是丹青妙手
,尤其擅長人物花鳥
,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
、《四禽》
、《雪江歸棹》等圖。其書法也獨樹一幟
,稱“瘦金書”
。
《文會圖》中人物神態(tài)各異,或坐或立
,有動有靜
。畫中的備茶場景
,是宋代點茶法的真實再現(xiàn),有很高的藝術(shù)和史料價值
。
趙佶《大觀茶論》論及茶器時曾說:“盞色貴青黑
,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fā)茶色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覀冊诋嬛锌吹降牟璞K卻是白色,似乎矛盾
。其實不然
,趙佶茶書中所說黑盞,那是斗茶時的需要
。日常生活中飲茶
,則不論黑白皆可。
煎茶
、點茶
,一直是中國文人高雅的生活休閑方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段臅D》的主題雖是文人雅集,茶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反映出文人與茶的密切關(guān)系
。
NO.6 李清照
中國文化史上酒令早已有之。宋代風(fēng)盛斗茶
,有競爭之意
,仍無行令之習(xí)。自李清照夫婦品茶行令始
,妙趣橫生的茶令逐漸流行
。南宋王十朋有詩句曰:“搜我肺腸著茶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自注曰:“余歸
,與諸子講茶令,每會茶
,指一物為題
,各舉故事,不通者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辈枇铒L(fēng)行于江南一帶,其方法與李清照夫婦之行令極為相似
。李清照堪稱“茶令”的開山鼻祖
。
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記述有她與丈夫回青州故里閑居時品茗行令的趣事:
每獲一書
,即共同校勘
、整集
、簽題。得書
、畫、舞
、鼎
,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
,夜盡一燭為率
。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
,冠諸收書家
。
余性偶強記,每飯后
,坐歸來堂烹茶
,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
,以中否角勝負
,為飲茶先后。即舉杯大笑
,至茶傾覆懷中
,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
!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
兩個癡心人,一對雅夫妻
,就這樣品茗啜飲
,相對展玩,盡一時之雅興
,得無窮之樂趣
。
NO.7 張岱
張岱品茶的功力,不單在于茶
,更在于水
。他深諳茶與水的之間的獨特關(guān)系,人擇知音
,茶亦擇好水
,唯有好水
,才能把茶內(nèi)在的獨特香氣發(fā)揮出來。
在名篇《蘭雪茶》里
,張岱敘述了蘭雪茶的發(fā)明過程:“……他泉瀹之
,香氣不出,煮禊泉
,投以小罐
,則香太濃郁。
雜入茉莉
,再三較量
,用敞口瓷淡放之,候其冷
;以旋滾湯沖瀉之
,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
;又如山窗初曙
,透紙黎光。取清妃白
,傾向素瓷
,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蘭雪茶的前生
,是“日鑄雪芽”,在當時的名氣也不小
。但張岱品味甚高
,對它并不十分滿意,于是另起爐灶自制一種茶
。他把雪芽用松蘿之法制之
,同時嘗試了很多種泉水去烹煮,但都無法把雪芽的香氣發(fā)揮出來
,在經(jīng)歷多次嘗試后
,張岱用禊泉水去煮,終于把雪芽的香氣發(fā)揮出了
,只是感覺香未過于濃郁
。
于是,張岱再一次改進
,他加入茉莉炒制
,冷卻后加入滾燙的禊泉水,終于制出了就如剛剝開的粉綠筍殼,又如初升的日光透過窗紙的那一種美麗的白綠茶色
,張岱欣喜地稱它為“蘭雪”
。
蘭雪茶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就稱雄茶市場
,時人紛紛以喝蘭雪茶為時尚
,就連原來有名的松蘿,也不得不屈從改名為“蘭雪茶”
。張岱的這一段制茶歷史
,讀起來饒有趣味,為茶文化的歷史添上俏皮的一筆
。
NO.8 乾隆
乾隆一生嗜茶
,曾六下江南,微服私訪的同時也飲遍了江南的名茶
。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
。85歲高齡時
,乾隆欲退隱讓位,有大臣勸道:“國不可一日無君
!”乾隆回曰:“君不可一日無茶也
!”
乾隆皇帝最喜歡的茶叫三清茶,是用松子
、梅花和佛手泡的茶
。這茶是他自己發(fā)明的。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臺山
,回程時路過定興
,遇到一個雪天,乾隆皇帝雅興很高
,搜集雪水
,在氈帳中烹煮這款他人生的最愛,還作了一首《三清茶》詩
。
“梅花色不妖
,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
,三品殊清絕
。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如此高古的品味
,實在令人稱奇
,比《紅樓夢》里那位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的妙玉也不遜色。
NO.9 蒲松齡
蒲松齡久居鄉(xiāng)間,知識淵博
,他自制了菊桑茶
,具有補腎、抗衰老的藥效
。
據(jù)說蒲松齡在山東蒲家莊的老槐樹下
,擺了個“茶攤生意”。
只是與其他做生意的不同
,人家做生意的要收錢
,而他這個“生意”則是要收故事。而且他還立下了個規(guī)矩“只要是能夠說出一個故事
,茶錢便分文不取”
。
于是一缸粗茶,幾只粗瓷大碗
,南來北往的行人
,在長途跋涉口干舌燥后,便來到他這個樹蔭底下的茶攤
,歇歇腳
,喝喝茶,聊聊天
。
天南地北的故事
,古往今來的傳說,漸漸地
,蒲松齡便收集到了眾多風(fēng)格迥異的故事和素材
,為他寫《聊齋》這本流芳百世的奇書汲取了眾多的靈感來源。因此
,這本奇書
,真的可以說是用這一碗碗的茶水成就的了。
NO.10 汪士慎
自陸羽撰《茶經(jīng)》
,將茶之源
、具、器
、造
、煮、飲
、事
、出、就諸事以圖文備述起
,茶之一道便成了文人生涯中一件極為重要的閑雅之事
。而揚州八怪中的汪士慎更是個中翹楚。
同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曾言汪士慎:“詩人今日稱茶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位平生不嗜酒只品茶的畫家愛茶成癡
,分辨得出茶與茶之間的細微差別。而閉目識茶指出此茶出自何地
、采自何時
,更是他的拿手好戲。
汪士慎用來煮茶的水中
,天然的山泉水還算是易得之物
,那花枝水必是清晨花枝上的露水,必須耐心等待露珠順著花須滴入瓶中
,可見用心之苦
。更高端的當然是和妙玉同出一轍的雪水,落在花枝上的雪尤為珍貴
。
朋友知他有此嗜好
,常以此相贈。得知鄰人焦五斗家中收藏有一年前所收的臘梅上的雪水
,汪士慎持甕相求
,以一幅《乞水圖》相贈。
鄭板橋曾為此事寫下詩句:“抱甕柴門四曉煙
,畫圖清趣入神仙。莫言冷物渾無用
,雪汁今朝值萬錢
。”不失為一樁茶林佳話
。
有如此珍貴的烹茶之水
,煎茶之時的器具更為講究——汪士慎喜以素瓷小茶爐細細煎之,煎茶之時必以松子助燃
,如此細致求全
,泡出的可謂是雅到極致的一杯茶。
中國十大名茶有哪些?
十大名茶
一、西湖龍井
二
、洞庭碧螺春
三
、黃山毛峰
四、廬山云霧
五
、六安瓜片
六
、君山銀針
七、信陽毛尖
八、武夷巖茶
九
、安溪鐵觀音
十
、祁門紅茶
(詳解)
1、西湖龍井
,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區(qū)
,茶葉為扁形,葉細嫩
,條形整齊
,寬度一致,為綠黃色
,手感光滑
,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于葉
,一般長3厘米以下
,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
、碎片
,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
,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
,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
2
、碧螺春,產(chǎn)于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銀芽顯露
,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
,每500克有5.8萬-7萬個芽頭
,芽為白豪卷曲形,葉為卷曲清綠色
,葉底幼嫩
,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
,芽葉長度不齊
,呈黃色。
3
、信陽毛尖
,產(chǎn)于河南信陽車云山
。其外形條索緊細、圓
、光
、直,銀綠隱翠
,內(nèi)質(zhì)香氣新鮮
,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
,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
,假的為卷曲形,葉片發(fā)黃
。
4
、君山銀針,產(chǎn)于湖南岳陽君山
。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
,芽頭肥壯挺直、勻齊
,滿披茸毛
,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
,茶色淺黃
,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
,懸空豎立
,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
,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清草味
,泡后銀針不能豎立
。
5、六安瓜片
,產(chǎn)于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
。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
,葉呈綠色光潤
,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
,內(nèi)質(zhì)香氣清高
,水色碧綠
,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
。假的則味道較苦
,色比較黃。
6
、黃山毛峰
,產(chǎn)于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卷曲
,芽肥壯
、勻齊,有鋒毫
,形狀有點像“雀舌”
,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
,香氣清鮮
,水色清澈、杏黃
、明亮
,味醇厚、回甘
,葉底芽葉成朵
,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
,味苦
,葉底不成朵。
7
、祁門紅茶
,產(chǎn)于安徽祁門縣。茶顏色為棕紅色
,切成0.6-0.8厘米
,味道濃厚,強烈醇和
、鮮爽
。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
、淡薄
,條葉形狀不齊。
8
、都勻毛尖
,產(chǎn)于貴州都勻縣
。茶葉嫩綠勻齊,細小短薄
,一芽一葉初展
,形似雀舌,長2一2.5厘米
,外形條索緊細
、卷曲,毫毛顯露
,色澤綠潤
、內(nèi)質(zhì)香氣清嫩、新鮮
、回甜
,水色清澈,葉底嫩綠勻齊
。假茶葉底不勻
,味苦。
9
、鐵觀音
,產(chǎn)于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
,形美如觀音
,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
,光潤
,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
,湯色清澈金黃
,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
,立即轉(zhuǎn)甜
,耐沖泡,葉底開展
,青綠紅邊,肥厚明亮
,每顆茶都帶茶枝
,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
,無青翠紅邊
,葉泡三遍后便無香味
。
10、武夷巖茶
,產(chǎn)于福建崇安縣
。外形條索肥壯、緊結(jié)
、勻整
,帶扭曲條形,俗稱“晴蜒頭”
,葉背起蛙皮狀砂粒
,俗稱蛤蟆背,內(nèi)質(zhì)香氣馥郁
、雋永
,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
,湯色橙黃
,清澈艷麗,葉底勻亮
,邊緣朱紅或起紅點
,中央葉肉黃綠色,葉脈淺黃色
,耐泡6-8次以上
,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
,色澤枯暗
。
~~~~~~~~~~~~~~~~~~~~~~~~~~~~~~~~~~~~~~~~~~~~~~~~~~~~~~~~~~~~~~~~~~~
中國十大名茶傳說
(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
,看鄉(xiāng)女采茶
,以示體察民情。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xiāng)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
,心中一樂,也學(xué)著采了起來
。剛采了一把
,忽然太監(jiān)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实勐犝f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nèi)一放
,日夜兼程趕回京城
。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
,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
,胃里不適
,并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
,只覺一股清香傳來
,便問帶來什么好東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实垡灿X得奇怪
,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
,啊
,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后已經(jīng)干了
,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
。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
,茶送到太后面前
,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
,雙眼頓時舒適多了
,喝完了茶,紅腫消了
,胃不脹了
。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鼻』实垡娞筮@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
,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
,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
。至今
,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
,拍照留念
。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⑴苋窃鯓觼淼哪兀繐?jù)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
,哥弟名大虎和二虎
。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
,想安家住在現(xiàn)在虎跑的小寺院里
。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
,要翻幾道嶺去挑水
,兄弟倆說,只要能住
,挑水的事我們包了
,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
,天旱無雨
,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難了
。一天
,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
。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
,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
,狂風(fēng)暴雨發(fā)作
,風(fēng)停雨住過后,他倆醒來
,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
,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后用柳枝一指
,水灑在他倆身上
,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
,小孩躍上虎背
。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