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指的是什么意思: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儀式,即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自我調節(jié)、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p>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p>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xiàn)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p>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用心靈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
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
茶道易抒,人道難語。
中文“茶道”一詞,以具體的可考文獻來看當時指的是泡茶的操作方式。大致就是泡茶的道道。中文“茶藝”一詞是現(xiàn)代臺灣人擬定的詞匯,起初在擬定名字的時候是想叫作茶道的,但由于日本文化中也已經有茶道一詞,最后命名為茶藝。當時他們在工夫茶泡法的基礎上想學著日本加入許多儀式性內容,最后變成了一系列類似服務員表演的操作,出現(xiàn)了所謂的茶藝表演……當然,也就是操作方式。不過,事實上日語“茶道”中的這個“道”也正是中文“藝”的釋義。所以這幾個詞在古今中國,以及日本都是同一個意思。只是現(xiàn)代中國泡茶方式在現(xiàn)代術語上叫作“茶藝”。許多中文資料會用“茶道”一詞來描述古代泡茶方式,如“唐代煎茶道”、“宋代抹茶道”、“明代泡茶道”。(當然唐代煎茶道和日本煎茶道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不過涵義仍然相同,而且當時的中國茶道體系比后來的茶藝和日本茶道復雜得多。個人尚未考證以上三個詞匯是否由現(xiàn)代人創(chuàng)造,也許是由于日本文化中仍然保留著“抹茶道”、“煎茶道”這兩個名詞。但也因為唐宋時期中國對日本的文化影響達到了令人發(fā)指的程度,而“茶道”一詞的出現(xiàn)也早于日本六七百年,所以這個日語詞匯是來自于中文的可能性亦相當大。在現(xiàn)代一部分中國人將“茶道”中的“道”字理解為喝茶喝出來的哲學修養(yǎng),也有人認為中國人才不會像日本人一樣把自己的技藝吹捧到“道”的高度。這也是現(xiàn)代中國人對“茶道”、“茶藝”理解上最大的兩個糾結點。但其實無論如何理解都無可厚非。畢竟過去那個“茶道”的意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被“茶藝”取代了。
茶道與茶藝是什么
導語: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道、茶藝既是茶文化形態(tài)也是茶文化核心,把茶道、茶藝形成某種程式,作為習茶之人的操作規(guī)程,具有便于學習和傳播的功能,如工夫茶、龍井茶禮、白族三道茶等,核心則在其中,就是它們所表達的內容、精神境界。
1 茶 道
何謂茶道?指飲茶的道理、方法及其應當遵循的規(guī)則。古代以茶招待賓客所形成的一套禮節(jié)或儀式,茶道是茶葉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次生文化現(xiàn)象。
1 .1 茶道詞源
茶道一詞最早見于唐代詩僧皎然有一首雜言古體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云“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秋看畢卓甕間夜,笑看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绷碛小斗馐下勔娪洝吩啤耙蝤櫇u之論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茶?!?/p>
封演是唐天寶至貞元年間的學人,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茶道名詞。
在唐以前,如晚唐詩人皮日休所說,稱茗飲者“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喝茶就和煮菜喝湯一樣,當然也就談不上什么茶道。至唐代中期,自陸羽《茶經》面世以后,如封演《聞見記》所記,鴻漸為《茶經》,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僧侶通過種茶、制茶而精于茶術,士大夫們則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把茶的知識藝術化、理論化。當時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諸家精神,主張以茶修德。飲茶者,應是“精行儉德之人”(《茶經》開篇),貫穿了和諧、中庸、淡泊的思想內容,強調飲茶自修內省。這便是唐代的茶道。以后茶道被傳承、傳播到國外,東渡日本后,在日本與日本文化結合后形成日本茶道。
1 .2 茶道的概念
許多學者研究茶道文化,潮州師范學院歷史系陳香白教授認為,茶道乃以“品”為主的飲茶藝術之結晶,它顯示高雅、表達禮儀、象征友誼、反映素質、表現(xiàn)自我,茶道之形成于盛唐。臺灣陸羽茶藝中心蔡榮章先生認為,茶道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茶文化專家丁文先生在《中國茶道》中概括: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結晶。中國茶道深深根植于華夏文化,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不僅重視飲茶藝能,還重視飲茶時的自然環(huán)境、人際關系和茶人心態(tài);它以中國古代哲學為指導思想,以民族傳統(tǒng)美德為追求目標。
2 茶 藝
2 .1 茶藝詞源
據(jù)報道,臺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為首的一批民俗界人士,為推動茶文化的發(fā)展,并注入人文精神為主旨,經過反復思考討論,為避免模仿日本茶道之嫌,為此創(chuàng)立了“茶藝”這個新名詞,同年臺灣成立了茶藝協(xié)會(1976-1977 年),當時在臺灣出現(xiàn)了“文化尋根”現(xiàn)象。
臺灣于1976 年出現(xiàn)了管壽齡的第一所茶藝館。此后,中國功夫茶館等陸續(xù)出現(xiàn),至90 年臺灣已有1000 多家。中國茶館歷史悠久,但以茶藝館命名的品茶場所,福建博物館茶藝館是當時大陸第一家。目前僅福州市的茶藝館、茶藝居就有數(shù)百家。
2 .2 茶藝的概念
茶藝是一種形式和精神相互統(tǒng)一的品茗文化,包括品評、鑒賞藝術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環(huán)境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學意境。它往往偏重于生活藝術上的享用,除講究茶葉沖泡方法禮節(jié)與用具外,更重視不同茶葉的'色、香、味的品嘗,以及在飲茶過程中修身養(yǎng)性,注重茶在人際間的關系。人們常說的“喝茶”是將茶作為解渴飲料時稱之?!捌奋奔毱凡栉?,將茶作為生活藝術享用時稱之,與喝茶有不同之意,宋徽宗撰《大觀茶論》:“啜英咀華”“爭鑒裁之別”,帶有品茶之意義。而“茶藝”講究茶葉的品質、沖泡的技藝、茶具的玩賞、品茗的環(huán)境以及人際間的關系。
2 .3 茶藝的基本類型與特色
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從古至今中國人品茶有其獨到之處,不僅利用了茶的自然屬性,而且認識了茶的精神屬性,飲茶文化源遠流長,傳統(tǒng)茶藝類型多樣,以其主導階層和藝術性質來分有文人茶、禪師茶、富貴茶、仕女茶、工夫茶、孺子茶等六大類型,各類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的烙印。茶葉品飲的方法很多,以茶類可分為綠茶品飲、紅茶品飲、烏龍茶品飲、花茶品飲、緊壓茶品飲等。以添加佐料于否可分為清飲和調飲,清飲可品飲茶葉的真香真味,調飲因民族、地域、風習而異,且意義不同。現(xiàn)代茶藝在生活中有兩種主要表現(xiàn)形式,一種為休閑型茶藝,另一種為表演型茶藝,在社會活動中有不同的功能。休閑型茶藝隨處可見,通過茶藝活動過程,調節(jié)精神狀態(tài),傳遞友情。表演型茶藝是對歷史上、生活中的茶俗、茶禮、茶藝或茶道的挖掘、收集、整理、提煉,溶進現(xiàn)代科技,使其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其類型大體可分為民族型、地方型、宮廷型、文士型、寺院型、少兒型、科普型。它們都有各自的品飲技藝和文化意蘊,在茶藝過程中流動著美的旋律。在品飲技藝上以烏龍茶品飲技藝尤為精湛。茶藝是飲茶風習和品茶技藝的藝術結晶,具有東方文化的深厚意蘊,茶的品味清芳,茶藝的流韻典雅。
;
茶為國飲,發(fā)于神農,聞于周魯公,興于唐,盛于宋,明清時遍及中華,茶道的內涵是什么?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內涵,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內涵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huán)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于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yǎng)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于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guī)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tǒng)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qū)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huán)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文化的內涵 茶為國飲,發(fā)于神農,聞于周魯公,興于唐,盛于宋,明清時遍及中華,漫長的飲茶歷史,不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屬性,也認識了茶的精神屬性,形成了各種民問飲茶風習,品茶活動形為一種美和藝術的創(chuàng)造,成為-種文化。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客來敬茶,以茶會友,茶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飲料,茶與文化一直結有不解之緣,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我們的祖先,在發(fā)明茶的栽培和各類茶制法的過程中,還創(chuàng)造出品飲藝術。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它融詩詞、書法、琴棋、歌舞、戲曲、工藝為一體,集哲學、經濟、歷史、地理、宗教、民俗、禮儀、旅游、科研、教育、醫(yī)學、園藝、食品、陶瓷為一堂。綜合體現(xiàn)了燦爛的東方文化,它融進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道德、倫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內容結構分為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一為物質文化,包括茶葉科學技術、實踐經驗導致茶葉產量的提高和茶葉產品質量的提高,也包括生產流通形式、生活消費地域、消費方法、茶政設施。二為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質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們記憶中的信息,包括人們的有關茶的知識、宗法.禮俗、宗教、文化藝術等,在社會文明中起積極推動作用,又對茶的物質文化發(fā)展起促進作用。具體而言,茶文化的內容包括茶的發(fā)現(xiàn)、茶的歷史、茶的生產、茶與風土人情、飲茶藝術、茶禮儀式、文學藝術、科技成果等等方面的內容。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顆燦爛明珠,而茶藝是茶文化的綜合體現(xiàn)。茶從藥飲到解渴,從解渴到品茗,從品茗發(fā)展到茶藝。茶藝的內涵是很豐富的,不僅是講究擇茶、擇水、擇具、擇法(泡茶方法)和品茗藝術以及品飲的環(huán)境,還包含對茶葉生產、制作工藝的探討,同時還涉及書畫、詩詞、琴棋、歌舞、影視以及延伸到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茶藝是生活中的藝術,是茶文化的綜合體現(xiàn)。
茶館品茗,目的不是解渴,而是精神樂趣。品茗情趣常與青山翠竹、小橋流水、古寺寒月等幽雅環(huán)境相伴。百忙一閑,邀三朋四友,圍桌而坐,泡茶品飲,水甘茶串香。一邊觀其形、聞其香、嘗其味、察其色、辨其底,一邊談古論今、吟詩作畫、下棋彈唱、其樂無窮。北京的老舍茶館,可以邊品茗邊欣賞曲藝;上海的茶樓,則多是商人談生意,記者采訪社會新聞,藝人說書彈唱;廣州茶樓,不僅供茶飲,還供應物美小食品。江南水鄉(xiāng),茶樓林立,憑欄觀賞,品茗談心,別有風趣。各地的茶館、茶樓、茶墑、茶座、茶室、茶屋、茶肆、茶棚、茶寮、茶社、茶行、茶店、茶莊、各具特色,但都充當民間知識交流的載體,又是人們身心修閑娛樂的去處,也是民間活動會友的場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茶文化”是新形成的專有名詞,泛指人們在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有關茶的精神財富的總結。它包括茶史,茶詩,茶詞,茶道,茶藝,茶樹的栽培學,茶葉制作學和與其相關的宗教傳統(tǒng)文化等等。而狹義的茶文化,則特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茶的精神財富部分。它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茶道和茶藝。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事物在時間的洗禮下都具有其哲學基礎和深厚的精神思想。而當這一切都無法用文字和語言去描述的時候,“道”這個字就濃縮了其思想的精髓。道,字典中的解釋是指道路,徑。用在哲學上,指的是解釋部分??鬃泳驮f:“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孔老夫子認為認識的意義是明白“道”的存在和義理。他一輩子都在追求“大道”,追求真理。
那么什么是“道”,“道”在哪里?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皆有“道”,我們經常說“你知道嗎?”“我知道了”這里面所說的“道”,是道的原理,是道有序的表達形式,我們又會說:....這里面有道道...此中的道指的是方式或法制。在宇宙中,無論大小一應事物皆有道的存在。茶中即有道。
“茶道”這一名詞最早見于唐代。《封氏見聞記》中載:“....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茶道大行。”(茶圣陸羽,字鴻漸)。指的是中國第一部茶的專著《茶經》問世后,由茶而闡述的“道”就在生活中興起了。唐代名宦劉貞亮提出《飲茶十德》中:“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仁禮、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生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是茶藝的精神思想。通常我們可以在茶的表演、沖泡或茶事活動等形式營造的氛圍中來感受其形而上的精神內容。故而說,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藝的指導思想。是我們的老祖宗在長期的茶事實踐中,以茶為媒,融入民族文化的精華而形成的有關茶藝的精神層面。
茶圣陸羽《茶經》中提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精,行,儉,德”?,F(xiàn)代莊晚芳則提出了新的茶道精神:“廉,美,和,敬”。而日本茶道在總結其精神時,則以“和,敬,清,寂”為指導思想。
茶道是茶藝的靈魂。靜心地去感受人與自然、社會的共處和諧,體會茶的美妙,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以達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41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雨天喝茶發(fā)朋友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