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似水,永不停歇,回眸過往,我們行走于世間,勞碌于世事,應(yīng)酬于凡俗,有時平靜,有時澎湃,人人獨自行走在紅塵路,日久年深,經(jīng)歷的人與事都會逐漸的沉淀心底。其中不免有很多滄桑,但也有溫暖于心的瞬間。
人之一生山一程,水一程,總會有起起落落,有悲歡,有離合,有擁有,有失去。紅塵茫茫,誰人都不是天生的勇者,是一些人給了溫暖,讓我們在如苦茶般的生活里找到點點回甘,捂熱了麻木的心,溫暖氤氳著生命,讓我們能在凄風(fēng)苦雨里,坦然不受傷的走下去。
人遇見人,有了生命,世間一切,都是因緣。雖然人生孤獨,許多過往,只不過是匆匆過客,但只要還有一人能給你我溫暖,我們便依然心懷感激,用力去擁抱這生活。用感恩之心,細心感受著這每一天起風(fēng)的清晨,絢麗的黃昏,藍色的夜晚。
凡世浮華,身行其中,莫過于:執(zhí)念惹塵埃,瘦盡一世霜。待過繁華后,方知意味長。
常言道:凡事自有存在的道理,莫需自驚自擾。一直很喜歡這句話,一則因其樸實無華;二則因其意味深遠,且詮釋了儒、道、禪的博大精深。根,在地下相交;葉,在藍天相擁,唯身,矗立浮塵間,歷盡風(fēng)雨,洗盡鉛華,方能成材。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或物,或事,或人,各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陌上紅塵,君行其中,貴在擁有“厚德載物”的擔(dān)當(dāng),“大智若愚”的品性。
人生若得偶閑時,杯盞清茗伴知音。
時想,人生之幸,人生之樂,莫過于:若得閑時,邀聚三兩知友,席地對坐,圍爐品茶香,暢談美文,闊論人生,完全沉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自然意境里。素清人生,若擁此雅致與閑逸,美極!足矣!想到此景,此遇,忽然頓悟了那句俗語:“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亦能醉人”。
“緣聚緣散緣如水,花開花落花如夢”。紛擾人生,如流往事。應(yīng)多一些簡單,少一些復(fù)雜,用恬淡雅致的情懷生活,用寬容與理解的心境處世,將人生過的淡味真切。
茶至無味仍余香,人若無妄心自清。
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實簡約,雅致純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濃時不驕,淡時而有余味,心境如禪,般若清欄,自若自清。禪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禪意里衍生。禪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 ? 喜歡喝茶,閑來翻書,靜倚軒窗,一壺茶,一本書,一簾夢,一曲禪音。淡淡的茶水,淡淡的芬芳,淡淡的心境,茶水泡軟了時光,也靜好了經(jīng)年。
? ?愛茶的人,眸生菩提,心生禪意。身邊無論有多忙,總有一盞暖心的茶,默默地陪伴著。這樣的光陰,是走在心上的,是絲絲縷縷的靜好與熨貼。
? ?茶,是一味菩提,如你,靜靜地幽居在心底。
? ?許多個夜晚,沐輕風(fēng)習(xí)習(xí),一杯香茗在手,聽若隱若現(xiàn)的絲竹入耳,清新悠遠若云般飄逸,一指飛花信馬由韁,那一刻,心是純凈的,仿佛塵世間沒有了喧囂與繁雜,只剩下凈化的靈魂與自然喁喁對語。
? ?其實對于茶,并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如一見鐘情,一種思念,一份寄托,一份執(zhí)念。于茫茫萬物中只一眼便認定了它,從此便不管不顧染上了單純的迷戀,成了放不下手的執(zhí)著。
? ?自從遇到了茶,就一直很喜愛有茶的日子。一開始喝茶源于喜歡,后來喝茶,源于歡喜。心里一直很清楚,自己愛上的是一個曾經(jīng)一起喝茶的人,裊娜著茶香的光陰,靜雅,淡泊,悠然,在一盞茗香里,浮躁的心會變得通透,緩慢,柔軟。
最初喜歡喝花茶。輕輕拈起幾朵,放入杯中,看那皺著的花兒在清清淺淺的水中慢慢舒展,慢慢盛開直至開成溫香軟玉般的一種心動,心,也便在那一刻美麗如花。端起杯輕輕啜飲一口,那清香的滋味直抵肺腑,千回百轉(zhuǎn)?!皬膩砑衍萍讶恕保K東坡的詩句以及那杯中神奇的盛開之花,又怎不讓人“酒”不醉人人自醉呢?
慢慢的開始喜歡白茶,她們說我沒喝到段位,巖茶的巖骨花香,老班章的霸道強烈,我總是覺得自己駕馭不了,喜歡白茶淡淡的,喜歡她的簡單,清純,不揉不念自然萎凋干燥,喜歡她,就是因為她的平淡,細品滋味悠長,持一顆素簡心,品一杯幽香茶。
白落梅說:一盞茶湯,三千世界,一世平寧,“將一盞茶,喝到無味,將一首歌,聽到無韻,將一本書,讀到無字,將一個人愛到無心。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人與茶為伴,茶與心為伴;琴與茶相伴,茶與禪相伴!
? ? 茶禪一味,簫聲,水聲,琴聲,沏成一壺茶。琴的清透自然,聽著的心情也超凡脫俗,這也許就是人生。 如茶起起伏伏,如茶苦澀漸入清淡,直至茶形如水,亦功德圓滿。水解身體之渴,茶解心靈所需。
茶中有禪,由世味煎熬,風(fēng)煙熏染,經(jīng)清水沖泡,盈盈一波青碧,一釅一淡,知心知性。茶是一份清閑,亦是一份相知,最難是那個對著吃茶的人,可遇不可求。我去山澗采茶,竹林掃葉,燃松煮茶,你可愿松下小坐,說點陳年舊話?山根茶樹墨綠,小徑蒼苔幽青,來時,請給我捎一籃山色云氣,溪流清明!
? ? 茶和禪,千百年傳統(tǒng)文化,雖然對相關(guān)歷史不怎了解,但喜歡親近這種內(nèi)涵積淀,尤其喜歡《茶禪一味》的曲子,凡此種種,不是什么玄乎不玄乎的關(guān)系,而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的向往,喜歡這種禪機的意境和感覺……
? ?常品茶香,看清瘦的時光在指尖流淌,享受一段緩慢的時光,飲一杯淡茶,靜靜的發(fā)呆,是件很幸福難得的事。直到茶喝到無味,曲子聽了幾個循環(huán),才發(fā)現(xiàn),一些心念已經(jīng)在茶香里淡淡消逝。
茶和水的緣分,注定這一生要糾纏一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仿佛是來赴一場千年的邀約,茶是水最美的風(fēng)景,水是茶久等的歸人,見面時,無須言歡春花秋月,亦無需傾訴久別重逢的喜悅,只是默默無聞的相依相融,茶為水釋放生命中最美的馨香,水陪茶同甘共苦,冷暖不棄。
煙火人家,凡夫俗子,日子清淡如茶,苦中回甘。平靜的日子,在一壺茶里安穩(wěn)著,很喜歡一句話,有你在的地方,一切皆是背景,茶是陪伴,亦是熏陶,亦是傳承,亦是一種永久的紀(jì)念。
茶水,清清澀澀;茶香,裊裊升騰,人說,酒是涼的佳,茶是熱的好,很多時候,涼的酒可以讓人熱血沸騰,而熱的茶卻可以讓人神清氣爽,在茶香的氤氳彌漫中,生活的不快與煩惱,都在不知不覺間煙消云散。
茶,需與滾燙的水相結(jié)合,才能散發(fā)芬芳,或煮或煎或泡,無不是開水。只有經(jīng)歷煎熬,才得芬芳自在,這是茶給我們的思考,人生當(dāng)如茶,需歷經(jīng)磨難和煎熬,才得境界。一帆風(fēng)順的人生就如冷水泡茶,淡而無味,開水和煎熬,看似很痛苦,卻為人生添了許多精彩。
茶為水骨,水為茶神”,自古以來,茶,更是諸多文人墨客的摯愛,茶如人生,有苦有澀,喝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意境。杜耒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喝的是一種豪爽;陸游“青燈耿窗戶,設(shè)茗聽雪落”,喝的是一種雅致;文征明“寒燈新茗月同煎,淺甌(歐音)吹雪試新茶”,喝的是一種歡愉;更有“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種超然。
若用心去品,似促膝長談的閨蜜,又如遠近相安的知己,你可以與之傾訴,或者聆聽,縱然是獨處,亦能如坐草木之間,感受到天地之悠遠。
于是,將心潤在片片葉瓣的起伏里,便可以為人生積淀一份心性,給生活沉淀出一份清澄。
是的,時光如水,匆匆而過,或許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太多的快樂或憂傷,浮世的燈火明滅著思想,置身紅塵,每個人都需要用一種方式來釋放靈魂,而一杯香茗總可以讓傷痕累累的心卸下疲憊,盡享一份安寧與通透,正所謂禪茶一味,云淡風(fēng)輕。
? 此刻,月上柳梢,獨倚軒窗,一個人,一杯茶,一簾夢,一曲禪音,花前月下,挽一竹籃,盈一臉微笑,采一朵花香,納一懷寧靜,山水蔥蘢。
禪茶一味,詩意人生,心有花開,歲月靜好。
茶,生于天地之間,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茶里藏河,茶中有山。一壺茶在手,如天人合一,如撫日托月,如捧著千山萬水。
茶有顏色。綠茶,讓你仿佛來到茫茫草原;紅茶,人生最美莫過落霞滿天;白茶,皚皚雪野寫滿晶瑩生命;黃茶,黃河黃土孕育了我的靈魂;黑茶,夜越黑離晨曦才越近;青茶,一片青草一樹青葉中有我的青春…
茶有季節(jié)。茶里,泡著一個夏,臥著一個秋,藏著一個冬,孕著一個春。天天喝茶,品盡四季;一生喝茶,品盡人生。
鄭板橋品茶曾邀“一片青山入座”,我品茶欲請一條大河作陪。茶最喜寧靜,人只有在天寧靜、地寧靜、夜寧靜、心寧靜中才能品出茶的真味與意境,實現(xiàn)與自然“潤物細無聲”的交流。
品茶,品的不僅是茶,品的是花香,品的是晨露,品的是輕煙,品的是和風(fēng),品的是夕陽,品的是月光,品的是江水,品的是春色,品的是萬物,品的是大自然,品的是歲月……
品茶,品的是心。
茶,只有投身到沸騰的生活中,全身筋骨才能舒展開,才能將自身的能量與價值釋放出來,才能散發(fā)出最濃郁的生命之香。
茶,如果只是把自己藏之深宅,終日靜靜躺在不見天日的安樂窩里,其價值永遠也難顯現(xiàn),時間久了,還可能會受潮霉掉。
《金陵瑣事》說:“凡茶葉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葉瘦小的顯苦澀,而苦的則香。”《茶經(jīng)》也說:“啜苦咽甘,茶也。”我忽然想起,喝甜茶后飲白水水發(fā)澀,喝苦茶后飲白水水發(fā)甜;喝過甜的再喝苦的會覺特別苦,嘗過苦的再嘗甜的會感特別甜。
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好茶總是先澀后香,人生總是甘苦交疊,關(guān)鍵要一一嘗過、細細品味、時時咀嚼、慢慢感悟。有時最苦澀時正是芳香將至,最甘甜時卻有苦澀暗藏……
喝茶,最沮喪的是把甘甜泡在茶里,喝出的是苦澀;把快樂泡在茶里,喝出的是煩惱;把幸福泡在茶里,喝出的是痛苦。
喝茶,最愜意的是把苦澀泡在茶里,喝出的是甘甜;把煩惱泡在茶里,喝出的是快樂;把痛苦泡在茶里,喝出的是幸?!?/p>
愿你我把人生所有的苦一一煮沸,煮成一杯杯淡淡的清香。
唐朝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茶花的味道濃但是沒有香味,香氣都凝聚到葉子里面去了。
世上所有開花植物幾乎都是花香于葉,花艷葉素,花貴葉賤,唯獨茶樹,卻是葉香于花,葉貴花賤。在這里,葉雖不美卻是主角,花雖漂亮卻為配角;花雖爭奇斗艷,葉卻傲于花叢。
花多美在外,茶之葉卻美在內(nèi);花多香于外,茶之葉卻香于內(nèi)——那是一朵人間最美的綠色的花,那是一縷最醉人的心香。
好茶多生自幽谷峻嶺、長于高山云霧間,不僅盡享日月光華、飽餐風(fēng)霜雨露,還遠離污染、嘈雜的環(huán)境,一生與青山綠水相伴。自古就有“好山好水出好茶”、“山秀水美茶香”之說。
好茶需少女在清晨用嫩手去采,且經(jīng)少女唇吻、嘴含,雖夸張,但在采茶制茶中,手汗、身臟、口臭、酒氣及器具不潔、環(huán)境污濁等均為影響茶質(zhì)的大忌。
好茶品質(zhì)清高、純潔無瑕、一塵不染,“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語)。人呢?茶品即人品,品茶如品人。
茶,是溫馨芬芳的故鄉(xiāng),是清洗心靈的地方……
人們常說:“一斤碧螺春,四萬春樹芽?!鄙踔烈唤锉搪荽阂?萬至7萬個茶芽才能制成。我很難想象,要想獲得百斤茶葉,需頭戴斗笠、身挎竹筐、頂著烈日、彎著身子,穿梭于茂密茶園,用手細心摘下一片嫩綠的茶芽,然后放入竹筐,這樣的動作竟需要重復(fù)六七百萬次……
原來,每一縷最濃郁的茶香都源自千萬滴最普通的汗水。
明代《茶疏》說:“水為茶母。”茶再好,也離不開水。好水沏好茶,好茶需好水。用泉水、河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等不同的水泡出來的茶味道是不同的。
靜謐的午夜,為自己泡上一杯清茶,一骸單曲重復(fù)(心靈雨傘)純音樂,遠離了喧鬧的人群,也遠離了那顆浮躁的心,就這樣靜靜的聆聽心靈之聲,伴著幽幽茶香,昔日情懷縈繞耳際,在指尖下蕩滌全無,化作萬般...
那清新的茶芽,帶著淡淡的純香,帶著溫暖的氣息,飛越千山萬水,來到我的身畔。 此時,夜已深,雨淋漓。我的案頭,擺著從峨眉山飛到我手上的這一盒明前茶,不禁又思緒萬千。這一盒明前茶,穿...
周灣在寧靜三月里所流露出的淡雅味道總是和別處不同,大概那種味道是很獨特,以至于沒有多少孩子能夠分辨的出來。孩子總是用寂靜好奇的眼光去品味那種幼小的味道,無論好壞。 還好周灣里的孩子也不癡守...
遇水舍己,而成茶飲,是為布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shù),是為智慧。禪茶一味...
中國喝茶的詩意是中國文化的產(chǎn)物,不管是綠茶嬌嫩的詩意還是烏龍綿長的詩意都由來已久。即與茶有關(guān)的散文便不說陸羽的《茶經(jīng)》,從一般詩文中總能頻頻嗅到茶香。
夏天的晚上在那兒喝茶是最愜意,因為是頂樓屋面,所以很是涼爽。舅舅是學(xué)建筑的,他搭的小竹棚很是精巧,棚頂爬著許多藤物,空隙間些話月光透過,于是我們就著月光泡茶……
拓展資料:
茶(中國傳統(tǒng)飲品)
茶,(學(xué)名:Camellia sinensis?(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fā)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ò咨?,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ㄆ?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種遍見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qū),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厘米長,長期以來,經(jīng)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茶葉可作飲品,含有多種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參考資料:
:茶
“七碗愛至味,一壺得真趣??粘职偾з?,不如吃茶去?!?br>
自古以來,佛與茶一直是相互依存拆分不離的,謂以“禪茶一味”。而“禪茶一味”的典故則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
趙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從諗(公元778-897),因常住趙州(今屬河北省趙縣)觀音院(今柏林寺),又稱“趙州古佛”,由于其傳揚佛教不遺余力,時謂“趙州門風(fēng)”。
他于禪學(xué)于茶學(xué)都有很高的造詣,《廣群芳譜?茶譜》引《指月錄》文曰:“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處,僧曰:‘新近曾到此間么?’曰:‘曾到?!瘞熢?‘吃茶去?!謫柹?‘不曾到?!瘞熢?‘吃茶去。’后院主問曰:‘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yīng)諾。師曰:‘吃茶去。’”
當(dāng)然,佛重悟道。要頓悟“吃茶去”這一機鋒深藏的禪機,須得舍棄欲求,放下紅塵俗世。而如今,繁華浮躁,功名、錢財、欲望等等早已蒙蔽了世人的雙眼,在此刻,要想頓悟禪機,恐怕就要看君之造化了。
話說一直以來,我都不屑于臨時抱佛腳者,平日做孽,遇事求佛,佛豈能應(yīng)之助之。若真信佛,則平日言行一致,做事問心無愧,敬佛禮佛。遇事即便道聲阿彌陀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之佛自是知你困難,定為之渡引。
當(dāng)然,世之偽信佛、假念佛者多于牛毛,則概不能論。
說的遠了,回到吃茶。林清玄曾說:“喝茶是很單純的事情,沒有功利,沒有世俗,也沒有欲望在其中。”而現(xiàn)在社會,正在失去的一個寶貴的品質(zhì),那就是單純。
禪,即單純的心,單純的體會,單純的意念。禪,是那一刻的單純。無所求,無所掛念,無所追尋。味道的寡淡或濃郁,與財富的多寡無關(guān),而是關(guān)乎心靈與智慧?!扒鍟r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br>
日本更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和、敬、清、寂”。這是佛與茶的典型結(jié)合。
另外,吃茶當(dāng)細品。所謂茶要品,是因為這輩子再也喝不到與這一杯一模一樣的茶了。這恰如古希臘著名哲學(xué)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如果想到這些,所以,你會喝得很慢,全部身心,都進入到了這杯茶。專注,從容,安靜,單純。
所以,話說,君且吃茶去。且慢吃!且慢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58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茶藝修行之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