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逐塵,不怨辛勞不畏苦,只為了那造花幻境,心中所想,然而到頭來,卻不知自己終日活在幻想里,其中多少人被辜負,又有多少人得償所愿?人生況味,半生回首,為它癡迷,為它執(zhí)念,如今看來,是否如心中所愿?
曾經有多少回?好事來時,卻多半讓人感覺如夢如幻,而故事之后,并不是皆大歡喜;也有曾因一時大意疏忽,痛失了本來屬于自己的好物。不怪世間好物不堅摧,失去得到之間,誰是真,誰為假?紅塵迷茫,世界娑婆,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人生遺恨,莫過于懼怕面對真實的自己,左顧右盼而言他。我們許多痛苦,不是得到的太少,而是對執(zhí)念的求而不得,必失之物的榮光并非真正的榮光。認清自我,從心所欲不逾矩,情之所至,自是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
佛經有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水中游魚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就好似水中的魚兒一般,水天天都在減少,離死亡越來越近,哪有什么值得高興地是呢?
小的時候我也很怕死,有時候突然想起,就惆悵的無法入眠??墒侨松囊饬x不就在于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的瑣事,每一天的衣食住行,每一天的喜怒哀樂么?每個人的人生盡頭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我們如何去走過我們的人生。
黃庭堅在他的《雜詩七首·其一》中用幾句詩句表達出了他對人生的看法,我們來看一看詩文。
《雜詩七首·其一》
宋代:黃庭堅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我們來看看詩文大意:
蘧廬(qú lú),指古代的旅館。
人置身在天地這個大的旅館中,世間瑣事把我們的黑發(fā)都消磨的稀疏花白。人生又有幾個人得到了真正的富貴呢?只是活在夢中的游魚罷了。
這首詩開篇把天地比作旅館,那么人生不就是一場旅途么?萬事來過,人已蒼蒼。真正的富貴求之而得的又有幾個人?關于真得鹿有一個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典故過長,就不贅述了,簡要說一下寓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
鹿作為富貴的象征,最初由一人偶然得到,卻迅速輪轉到他人手中,又多次在人的夢中出現,連得到鹿的人都不知是否在做夢。富貴不堅牢,讓人魂牽夢繞,始終不知自己是否身在夢中,是否夢醒后一無所有。
泡沫
黃庭堅用此典故來告誡人們,要知道自己人生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夢為魚終究是一場虛幻。
那么人生若不為夢,那又當如何呢?
我們再來看看這首出自《五元燈會》的《頌釣者》
《頌釣者》
唐·船子德誠禪師示法詩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詩文前兩句寫出垂釣之景象,泛舟于廣闊碧波之中,靜坐垂釣。而后兩句呢?夜深水冷,魚兒也沒上鉤,那么這次的垂釣是無功而返的??墒囚~兒沒有釣到,船中卻是載滿了月光,何嘗不是另一種收獲呢?
這首詩理解簡單,意境頗深。以釣而不得喻人生之多有求之不得之事,我們不必因此而不喜,要用良好的心態(tài),去發(fā)現美好。
夜深垂釣
人生有限,所求無限,不會一帆風順,定是遺憾多多。一切所得與未得都入過眼煙云,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tài),人生所見皆是光明。
《菜根譚·概論》中有一句話,“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立身處世如果不把目標放得高遠一些,就像是在灰塵里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腳,怎能超凡脫俗?
這是要求我們要有志向,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負。可是目標定了,去努力了,沒實現,怎么辦?就此消極懈怠,心灰意冷么?
上面《頌釣者》就是答案,我們的人生,追求美好,有目標,才是我們成長的源動力,隨之而成長的,是我們的心態(tài)。追尋目標一路前行,沿途風景亦不可錯過,即便沒有到達理想的終點,一路旅程同樣不虛此行。
今天的古詩歌就聊到這里,我們下一篇再見。歡迎喜歡神哥的朋友轉發(fā)評論點贊,關注神哥,神哥繼續(xù)發(fā)布有關古文方面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59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禪茶一味|歲月可回首人生如初見
下一篇: 禪茶一味|清塵除垢此心如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