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藝蘅,字子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人,大約生活在明代嘉靖、隆慶、萬歷期間。他從小跟隨父親游于姑蘇、滁州、金陵等地,成年后的田藝蘅足跡遍天下。田藝蘅自幼喜好博覽群書,天官、輿圖、兵法、醫(yī)卜、外典無不涉獵。但他的科舉之途頗為不順—— “七舉不遇”,于是放浪西湖,優(yōu)游山林。在倭寇騷擾東南期間,他曾組織義民“保障社里”?!睹魇贰肪矶似摺段脑穫鳌酚嘘P(guān)于他的記載(附于其父田汝成傳中):“性放誕不羈,嗜酒任俠。以歲貢生力徽州訓(xùn)導(dǎo),罷歸。作詩有才調(diào),為人所稱”。他的著作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藝集》、《留作詩有才調(diào),為人所稱”。他的著作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藝集》、《留青日記》等。其中他的詩文集《田子藝集》二十一卷,雜著《煮泉小品》、《玉笑零抬》、《詩女史》收錄到《四庫總目》中并傳之于后世。
《煮泉小品》寫作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主要版本有寶顏堂秘笈本、茶書全集本、說郛本、四庫全書本。
《煮泉小品》,除了引言、序和跋外,全書分為十部分,記述考據(jù)并舉?!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大抵原本舊文,未能標異于《水品》、《茶經(jīng)》之(煮茶小品)不僅奠定了田藝蘅在明代文壇的地位,也充分展示了一個問題青年的才氣,但語說回來,沒有問題青年的經(jīng)歷,怎會有奇人田藝蘅的膽識呢!外”。(田藝蘅為《水品》作序說:“余嘗著《煮泉小品》,有取材于鴻漸《茶經(jīng)》者十有三。近游吳興,會徐伯臣《水品》,其旨契余者十有三……”可知《煮泉小品》是在《水品》之前所作,責(zé)之以“未能標異于《水品》”是沒有道理的。)《煮泉小品》一書正文的卜個部分,即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靈水、異泉、江水、井水、敘談,其中的八個部分,每個部分闡述了一種水,但并沒有排第一第二之類的等次。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nèi)容是茶藝,它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huán)境。
茶葉
茶以新為貴,優(yōu)質(zhì)茶葉是茶道的基本條件之一。
茶水
泡茶對水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水有軟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
茶具
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shù),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fēng)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fēng)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zhì)地越來越精美。廣東潮州和汕頭一帶盛行工夫茶,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于茶具。
火候
茶道講究火候與湯候?;鸷蛑钢笏幕鹆?,煮水時間的長短與湯候有關(guān)。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說: 有水有茶,不可以無火。非無火也,失所宜也。是說品茗,必需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
環(huán)境
茶道講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彥曾說:構(gòu)一斗室,相傍山齋,內(nèi)設(shè)茶道,教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務(wù),不可少廢者。這敘述的是古代文人騷士追求的清寂生活。
江南漸入雨季,雨中宜飲茶。平時多喝綠茶,知堂老人對綠茶情有獨鐘,喝茶時很自然地想起他的“喝茶當(dāng)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茶意如斯,喝的是一份淡泊??勺罱x潘向黎的書,提到茶禪一味,最應(yīng)該用白茶。對白茶,生向往之情。
喝白茶之前,聞白茶名,以為葉是白色,茶汁如乳。得白茶一小包,佳茗似佳人,不由起了珍重之心。雨日不外出,取玻璃杯,打開裝有茶葉的小袋,茶香已在鼻際,取出茶葉幾枚,托于掌心,葉披白毫,纖細如針。
白茶是茶中貴族,宋徽宗應(yīng)該是它的推崇者,他在《大觀茶記》中寫道:“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茶自山中來,得茶心欣喜,贊其如玉在璞,白茶當(dāng)之無愧,茶生山林時抱樸守靜,葉入杯中茶意漾動,又是一番歸真返璞。
喝白茶需要耐心。在等待茶葉舒展到以茶為伴的過程中,得一份沖淡平和,卸下心靈中的疲倦,拂去塵囂中的浮塵,只一顆素心對茶,得一份禪意已足。白茶在水中,起初似乎靜止不動,十余分鐘,葉片緩緩展開,茶色微黃,茶香倒不如剛打開袋時那么濃,思緒被杯中的綠意牽引到種滿茶樹的山間,茶隨山勢起伏,沐雨露,受云霧,方得嫩芽若許。初次兌水,抿一口,茶味極淡,茶香若有若無,但我知道,品得白茶真味要等得,兩泡過后,此時葉片漂浮,令人心生愉悅。白茶之韻,是空山新雨后,白茶之味,是天氣晚來秋。杯中葉芽細嫩,湯色淺綠,香氣幽微,向黎說夏日宜飲白茶,的確如此。
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中云:“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記得新茶上市時,陪父親去茶市買茶,父親拈葉少許嚼嚼,說有煙火氣,棄之另選。而白茶用的是生曬之法,可以說是真正的“不近人間煙火”。白茶的制作工序少,屬于輕微發(fā)酵茶,采摘新鮮芽葉,自然萎凋不炒不揉,直接曬干即可。白茶冠以白字,恰好也有這種樸素的意蘊。
車前子提到白茶時說有寄深情于更深的感覺。曾有人將車前子的文字喻為白茶,嗅之嫩香持久,觀之玉白沉底,飲之清冽鮮爽。有白茶的意味的,還有豐子愷的漫畫,尤其是那幅《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也是大片閑散的白,人去樓空,竹簾閑卷,一鉤新月靜靜照著,木桌上的茶壺水正慢慢涼去。人生,不僅有友人相聚的熱鬧時光,還要耐下性子去品味這樣淡定的時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67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藏族的酥油茶飲茶風(fēng)俗及傳說
下一篇: 潮汕啜烏龍飲茶習(xí)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