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人們飲用的茶已由生食生煮及曬干收藏后羹飲蔬食逐漸變?yōu)轱灢?。三國時期魏國張揖《廣雅》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荊巴間采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比藗儗⒉蓙淼牟枞~先做成餅,曬干或烘干,飲用時,碾末沖泡,加作料調和作羹飲。張揖《廣雅》的這段記載,是現(xiàn)在我們能見到的有關茶的最早的加工茶葉的記載。這一時期也正是我國古代茶文化的萌芽階段。
從文獻記載來說,漢以前乃至三國的茶史資料十分缺乏,我們無法確定這種餅茶的制作是經過怎樣的處理方法,采來的茶葉可能經蒸青或略煮軟化壓成餅再曬干或烘干亦未可知。
然而在兩晉以后,隨著茶文化與我國各地社會生活和其他文化的進一步相匯融合和相互影響,文人愈來愈多地加人了飲茶的行列,兩晉時,不僅出現(xiàn)了《登成都樓》、孫楚《出歌》等吟及茶事詩歌,而且也出現(xiàn)了杜育《荈賦》一類專門描述茶的文學作品,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文人與茶結下的不解之緣是從餅茶開始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76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茶典故陸納以茶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