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茶藝基本步驟:一共分為10個步驟
第一道 恭請上座
請客人到上位,主人或侍茶者沏茶、把壺泡茶、斟茶待客。
第二道孟臣沐霖
即燙洗茶壺。孟臣是明代紫砂壺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第三道 烏龍入宮
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nèi)。
第四道懸壺高沖
把盛開水的長嘴壺提高沖水,高沖可使茶葉翻動。
第五道 春風拂面
用壺蓋輕輕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潔靜。
第六道 重洗仙顏
用開水澆淋茶壺,既洗凈壺外表面,又提高壺溫。重洗仙顏為武夷山云窩一石刻。
第七道 若琛出浴
即燙洗茶杯。若琛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貴茶杯喻為若琛。
第八道 玉液回壺
把沖泡出的茶湯再倒回壺中,以均勻茶湯。
第九道關(guān)公巡城
依次來回往各杯斟茶水。
第十道 請品巖茶
請尊貴的客人品嘗巖茶、領(lǐng)悟巖韻。
茶藝初學者注意5個步驟
茶藝初學者注意5個步驟,茶藝作為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靠著自身的獨特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它。了解茶藝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是一種藝術(shù),下面分享茶藝初學者注意5個步驟。
茶藝初學者注意5個步驟1 第一點:了解茶葉的種類
作為一名茶藝新手,我們必須要清楚關(guān)于茶葉的一些基本概況。比如種類、特點、口感等等,這樣對于我們學習茶藝是有很大的幫助的。首先我們可以根據(jù)茶水沖泡出來的顏色,將茶葉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和黑茶。并根據(jù)這六種基本類型可以向下繼續(xù)細分,有烏龍茶、普洱茶、鐵觀音茶等等。
在我國種植最廣泛就是綠茶,在沖泡的過程中,綠茶中有很多天然物質(zhì)被遺留下來,更加清新自然,對人的身體有極大益處,還可以起到抗癌的效果。不過相比于綠茶,紅茶的口感會更加甜一點,好喝一點。而白茶是屬于我國的特殊的茶種,加工方式也和其他茶葉不一樣,因為特殊,所以就會顯得比較珍貴。不過在這些茶葉中,我最喜歡的卻是黑茶,它是北方地區(qū)最常見的茶葉,聞起來很是香醇,泡開的葉子顯得厚重又樸實,嘗起來有一絲苦澀,尤得我的寵愛。
第二點:水的選擇
一杯優(yōu)秀的茶必然離不開好水,水是一切的基礎(chǔ),因此在茶藝中對水的選擇是極其關(guān)鍵的。為了凸顯茶中大自然的味道,我們必須選用活水,最好是深山中的甘甜泉水,這種水吸收了大自然的精華和能量,滴滴冰涼,沒有經(jīng)過一絲污染。不過現(xiàn)在隨著城市、農(nóng)村的開發(fā)建設(shè),很難再找到這樣的水了。所以我們也可以選用礦泉水,礦泉水里面含有許多對我們身體有益的物質(zhì),它的水質(zhì)也是比較軟。至于大家平時用的自來水,我是不建議使用的,因為自來水的水質(zhì)較硬,它經(jīng)過一系列的化工處理,早就失去了原汁原味,用這樣的水來泡茶,是會影響品茶的口感,即便是用來泡廉價的茶都是不值得的。
第三點:泡茶的技藝
在茶藝中最為關(guān)鍵的部分就是泡茶的技巧了,根據(jù)茶葉的不同種類,沖泡的步驟也不盡相同,準備的茶具也是不同的。不過對于初學者來說,需要準備的基本器具一般也就是茶盤、茶道組、隨手泡、奉茶盤、蓋碗和茶巾這些等。在沖泡前首先需要燙洗杯子,確保所有器具都一塵不染,保持潔凈,可以與茶葉的清新相配。然后用小勺子將茶葉輕輕放入玻璃杯中,用手輕輕轉(zhuǎn)動,讓茶葉去吸收水分和熱量。緊接著就是沖水、泡茶,最后在一一奉茶,大家就可以開始品茶了。
雖然步驟看起來十分的簡單,但是其中的細節(jié)卻十分考究又精細,其中茶葉的用量是很重要的一點。不同的茶葉沖泡的量是不一樣,比如黑茶,就需要多放茶葉,不然味道會很寡淡。其次就是泡時水的溫度,掌握好這一點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了,對于那些比較好的、上檔次的茶葉八十多攝氏度的水溫是最好的。只有將這些茶藝知識全部掌握,才能泡出一壺好茶,所以說成為真正的茶藝行家之前,會有許多路要走。
第四點:茶藝中的禮節(jié)
茶藝是一種富有濃厚藝術(shù)氛圍的事物,蘊含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再加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對待茶藝文化更需要注意禮儀。首先注意著裝的規(guī)范,傳統(tǒng)、舒適而素凈的衣服最好。然后就是在進行茶藝活動時,需要事先點上香薰一類,用來驅(qū)除邪氣和污穢的氣味,保持潔凈的環(huán)境??梢愿鶕?jù)沖泡茶葉的類型,選擇不同味道的香薰,比如花茶,通??梢赃x擇有水果味道的熏香。
因為品茶需要安靜、雅致的環(huán)境,只有環(huán)境安靜,我們才能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品味人生、品味生活。所以我建議選擇山中、林中、水邊、茶樓,總之就是安靜貼近自然的地方。如果此時配有一些雅靜的音樂也是非常美好的。不管是家中做客,還是請友人一道飲茶,對于喝茶氛圍的塑造都是及其重要的,要求的禮儀也應(yīng)該注意到。
第五點:品茶領(lǐng)悟
品茶人揭開茶盞,細細輕聞茶葉的香氣,然后輕輕咗一口,茶香纏繞在舌頭上久久不散去,隨后便慢慢從口腔進入身體的各個器官,直到整個身心都被清新的味道包圍。這時旁邊傳來鳥語,聞到陣陣花香,大腦慢慢得到放松。此刻,什么都不需要想,心胸也逐漸寬大,生活中煩人的瑣事也不再和自己有關(guān)系,這是多么的美妙,同時又令人向往。自古以來無數(shù)世外高人都保持飲茶的習慣,陶冶性情、修身長壽。試想在閑暇時間,邀請幾個友人一起品茶,暢談人生,該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就是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diào)、人和自己的協(xié)調(diào),放開自己,學會與自己相處。所以說當你在品茶時,同時也在品味人生,無論自己身體的健康,還是內(nèi)心的陶冶,都大有益處。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學會深層次品味茶藝文化。
茶藝初學者注意5個步驟2 第一步:清洗茶具
有的人,懂得喝好茶,也熱衷于布置茶室環(huán)境,對泡茶頗有講究。
但對茶具的清洗和保養(yǎng),并不在意,甚至可以說很隨意。
每次喝茶前后,也沒有注重清洗的意識。
直接將茶葉投入蓋碗中,便開始燒水準備沖泡,完全不考慮茶具是否干凈。
而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在泡茶前,將所需要用到的一整套茶具,包括蓋碗、公道杯、品茗杯、杯墊等等,都用流動的清水沖洗一遍。
一來,可以洗去附著在上面的灰塵。
二來,若是茶具上有遺漏的茶漬沒有洗凈,也可以起到二次清潔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蓋碗除了實用性強以外,還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一套干凈、整潔、光亮如新的茶具,也能讓人心情放松,提升愉悅感。
另外,如果在招待客人的場合下,茶具上留有殘跡污漬,不僅看起來不雅觀,更會帶來嫌惡的感覺。
可以說,茶具清洗不到位,是對好茶,以及品飲者的一種不負責任。
縱使茶葉的品質(zhì)再優(yōu)秀,風味再美妙,但碰到了不干凈的茶具,心情就會瞬間被破壞。
因此,喝茶能怡情,也需要從小事做起。
第二步:燙壺溫杯
這一步驟,往往發(fā)生在將茶具清洗結(jié)束以后,正式?jīng)_泡之前。
即便要使用的茶具,都已經(jīng)清洗干凈,但依然要先用沸水將茶具都淋個徹底。
不少人好奇,清洗后再燙壺,會不會顯得很累贅,多此一舉?
其實不會。
冷水清洗,可以洗去附著在茶具表面上的污漬和浮塵,而沸水的作用,在于去除異味和水味。
所謂的.“水味”,指的是自來水在茶具中留下的味道,嗅覺比較靈敏的茶友可能會留意到。
若是省略燙壺溫杯,直接開始沖泡,則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茶葉本身的香氣和滋味。
所以,用沸水再次沖洗茶具,不僅是清洗、去除異味,也能讓茶味更加的純凈。
在茶桌禮儀上,燙壺溫杯也成為了一個關(guān)鍵步驟。
在客人面前,用沸水將茶具通通燙洗一遍,殺菌消毒,讓對方飲茶時更加舒心、放心。
與此同時,也是一種細心和貼心的表現(xiàn)。
燙壺溫杯的另外一個作用,在于聞干茶香。
將茶葉投進溫熱過的蓋碗,蓋上蓋子,輕搖三下,再湊近鼻端輕啟蓋子,茶香馥郁。
干茶的香型,便能一一捕捉,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一款茶葉。
第三步:投茶
投茶,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不容許馬虎。
網(wǎng)絡(luò)上,關(guān)于投茶量的討論,眾說紛紜。
有人說,不論什么茶類,薄薄的鋪滿碗底就夠了。
也有人說,要裝滿大半個蓋碗,到中位線才夠。
還有人說,抓一把茶葉,是多少就投多少,隨緣喝茶。
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答案是,全錯。
想要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光靠手感和眼力,不如相信精準的儀器。
一個小小的克秤,就能解決眾人的燃眉之急。
不同的茶類,不同的蓋碗容量,投茶量都不盡相同。
以110毫升左右的標準蓋碗為例,如果用來沖泡白茶,則需要投茶5克。
白茶中,有芽頭肥壯的白毫銀針,有芽葉秀美的白牡丹,還有粗枝大葉的壽眉。
三者的外貌和體積雖然不同,但投茶量卻應(yīng)該保持一致,不應(yīng)該隨意增減。
而沖泡紅茶時,同樣也是投茶5克。
但倘若是沖泡武夷巖茶,則需要投茶8克,不多也不少。
這些茶水比例,是根據(jù)多年的沖泡經(jīng)驗得出,能夠符合大多數(shù)茶友的口味和喜好。
黃金比例,才能保持茶湯的濃淡適宜,滋味恰到好處。
第四步:注水、出湯
大多數(shù)茶類,適合用環(huán)壁注水。顧名思義,就是讓水流呈環(huán)壁式,沿著蓋碗的邊緣注入,再一圈一圈地往內(nèi)收攏,形似日語里的“の”字。
這樣的做法,有利于讓干茶在時間內(nèi)被充分浸潤。
同時,也可以讓滋味物質(zhì)均勻析出,而不至于在前幾沖中滋味寡淡。
將沸水以環(huán)壁注水的方式,澆注在干茶上,隨后迅速合蓋,快速出湯。
在理想狀態(tài)下,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控制在7-8秒左右,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快出水”。
蓋碗中的茶湯,呈瀑布狀,流入公道杯中。
如果出湯太慢,或是斷斷續(xù)續(xù),會在無形中造成悶泡。
茶葉與水接觸時間太長,必然會導致物質(zhì)析出過量,造成湯水濃釅苦澀。
在泡茶的過程中,最明顯,也是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悶泡。
最后,當湯水大部分匯入公道杯后,再將手腕盡可能地翻轉(zhuǎn),向左邊方向傾斜。
讓蓋碗與水平面形成130度的夾角,直到徹底瀝干蓋碗里的茶湯。
第五步:分湯品飲
正常情況下,到了這里,沖泡已經(jīng)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就要到了喝茶階段。
但在分湯的步驟中,其實也有不少的講究,很細節(jié)。
倘若是一人飲茶,則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縟節(jié),怎么開心怎么來。
但如果是招待客人,還是得以“禮儀”為上。
將公道杯里的茶湯,沿著品茗杯的邊緣,緩緩倒入每個客人的杯中,注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端起杯墊,雙手奉到客人面前,以茶奉客是中國古代的禮儀之本。
現(xiàn)在終于可以喝茶了,輕啜慢飲,感受湯水中的鮮醇美妙。
茶藝初學者注意5個步驟3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一、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二、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里,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放入茶則(普及一下,茶則就是從茶葉罐里取茶葉用的工具和量器,詞較生僻,我剛?cè)腴T時為顯資深,常向外行秀此名)。這時可以請賓客賞茶,也借這個機會與客人交流,介紹他們認識此茶的特色,香氣?顏色?外觀?賞完茶后再放回原處。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jié)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并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xù)。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shù)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六、奉茶:將茶壺內(nèi)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沉淀雜質(zhì)。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于衛(wèi)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yīng)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并以八點鐘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沖泡武夷巖茶,需要準備的材料包括有:茶具、武夷巖茶葉、熱水。
一、首先在茶碗中倒入開水。
二、沖洗一次茶碗跟茶杯,將水倒掉。
三、在茶碗中倒入適量的茶葉。
四、加入開水。
五、清洗茶葉后將清洗茶葉的茶水倒掉。
六、再次倒入開水,浸泡茶葉10-20秒。
七、將泡好的茶葉倒入玻璃杯中。
八、武夷巖茶就泡好了,即可飲用。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那么你知道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都有哪一些嗎, 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1 1、凈手和欣賞器具;
凈手是衛(wèi)生所需,也是出于對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
2、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里,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仿佛也開始蘇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將茶湯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沖泡;
洗好茶后,再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jié)M。如果比較嫻熟的茶人,或者處于茶道表演的需求,會有所謂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tài)優(yōu)雅。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xiàn)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驟要注意泡的茶類以及浸泡時間,別把茶燜熟了。
8、分杯;
用茶夾把品茗杯分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wèi)生,也不禮貌)。
9、玉液回壺;
此時就該公道杯出場了,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于均勻茶湯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jié)M了,茶道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其實簡單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滿,客人燙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雙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則用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后順序,先長后幼、先客后主。
12、聞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聞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勢: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并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蘭花指了)。這樣的持杯手勢稱作三龍護鼎,三根指頭譽為三龍,茶杯如鼎。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2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jù)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為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為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占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我國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為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為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采用煎煮茶,并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diào)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qū)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jié)構(gòu)與飲茶史有關(guān)。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采用沖泡法。
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為1∶50??偠灾莶栌昧康亩嗌?,關(guān)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zhì)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fā)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fā)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級綠茶或黃茶,以75℃—85℃為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堿大量漬出,并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
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后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對于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guān)系。據(jù)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zhì)可漬出40~45%;泡第二次,能漬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漬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漬出10%,泡第五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茶葉以沖泡四次為宜。
當然茶葉沖泡的次數(shù)也是因茶而異,沖泡烏龍茶時,因為壺小茶葉量多,故一般沖泡七次仍有余香。而云南的普洱茶,沖泡十二次仍有余香,甚至更長些,較耐泡。不同的茶葉由于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沖泡時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為一名愛茶之人應(yīng)熟練的掌握不同茶葉的沖泡技巧。
茶道入門泡茶知識
溫杯
包括蓋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讓茶具具有一定的溫度,以利于茶香揮發(fā)。部分人會在溫杯后,將茶葉置于蓋碗內(nèi),蓋上蓋后上下?lián)u幾下,然后開蓋聞干茶香氣如果說的.矯情點,就有點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時要求碟子的溫度類似,不過其實對于入門者來說,這并不是必須的一個步驟,直接將茶葉放在蓋碗里泡也可以。
洗茶
這是一個有許多爭論的步驟,以目前茶葉精制水平來說,“洗”茶已經(jīng)沒有什么必要了,茶葉中的雜質(zhì)早已在精制過程中剔除,而農(nóng)殘又無法洗掉,所以就衛(wèi)生而言,洗已經(jīng)沒什么意義,不過有部分老茶,的確會有呈味物質(zhì)難以有效溶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洗這一過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于后面幾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這一過程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置茶
從放茶的容器中將茶葉置于蓋碗內(nèi),主要是根據(jù)控制置茶量,根據(jù)蓋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電子稱之類的量一下當然好,沒有也沒關(guān)系,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么多,剛開始時候原則是寧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夠濃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來改善
沖泡
水燒開,倒進去就好,什么高斟低斟不用考慮,別燙著就行,剛開始時不用追求一定要倒?jié)M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燙手。洗茶的話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謝掌柜視頻里的那樣。之后將濾網(wǎng)置于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湯,以后每一泡延長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后,如果繼續(xù)沖泡,則需要延長更長的時間
品飲
先聞香、后品茶,茶湯溫度降低,會使得茶香變得不明顯,所以需要趁熱聞香,然后品飲茶湯,沒必要非得像許多老茶友那樣,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讓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后正常咽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覺以及咽下后舌根兩側(cè)和喉嚨的感覺。
茶的種類
1、綠茶:茶是不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即將鮮葉經(jīng)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云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云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nóng)毛尖。
2、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1種全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qū),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1種。普洱茶又分2種《一是傳統(tǒng)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經(jīng)蒸壓自然干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1種也《就是現(xiàn)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jīng)過潮水微生物固態(tài)發(fā)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1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fā)酵茶。烏龍茶在6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于黃茶,黃茶的制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3 溫具
用沸水沖淋所有茶具,隨后即將茶壺、茶杯瀝干,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后溫度相對穩(wěn)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里置入一定數(shù)量的茶葉,茶葉的數(shù)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沖泡
置茶后,將開水沖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shù)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yīng)先倒進茶海里,然后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托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飲用,而是應(yīng)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79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關(guān)于武夷巖茶的故事
下一篇: 怎樣做一個有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