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核心之黃帝老子 >> 老子著作

      老子《西升經(jīng)》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卷 上
      西升章第一
      老君西升

      ,開道竺乾;號古先生,善入無為;不終不始,永存綿綿

      是以升,就道經(jīng)歷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見氣
      ,齋待遇賓
      ,為說道德,列以二篇

      告以道要
      ,云道自然;行者能得
      ,聞?wù)吣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所以言者
      ,以音相聞;是故談
      ,以言相然?/span>
      不知道者
      ,以言相煩;不聞不言
      ,不知所由然

      譬如知音者,識音以弦
      ;心知其音
      ,口不能傳;道深微妙
      ,知者不言

      識音聲悲,抑音內(nèi)惟
      ,心令口言
      ,言者不知。
      道深章第二
      老君曰:
      道深甚奧
      ,虛無之淵
      ;子雖聞道,心不微丹
      ;所以然者何
      ,書不盡言。
      著經(jīng)處文
      ,學(xué)以相然
      ;子當(dāng)寶之,內(nèi)念思惟
      ;自然之道
      ,不與子期。

      喜則稽首再拜:敢問學(xué)之奈何

      善為章第三
      老君曰:
      善為書術(shù)者
      ,必綏其文
      ;善論達(dá)其事者,必通其言
      。勉而勤之
      ,得道矣。

      為正無處
      ,正自歸之
      ;不受于邪,邪氣自去
      ;所謂無為
      ,道自然助。

      不善于祠
      ,鬼自避之
      ;不勞于神,受命無期
      ;無進(jìn)無退
      ,誰與為謀;為是致是
      ,非自然哉

      喜則稽首:今聞命矣。
      慎行章第四
      老君曰:
      慎而行之
      ,寶而懷之
      。吾將遠(yuǎn)逝,不期自會

      尹喜受言誠深,則于關(guān)稱疾棄位
      ,獨(dú)處空閑之室
      ,恬淡思道,歸志守一
      ,極虛本無
      ,剖析乙密;觀縷妙言
      ,內(nèi)意不出
      ;誦文萬過,精誠思徹
      ;行真歸身
      ,能通其玄;論無極之原
      ,故能致神仙

      道象章第五
      老君曰:道象無形端
      ,恍惚亡若存。譬如種木未生
      ,不見枝葉根
      ;合會地水風(fēng)火,四時氣往緣
      ;氣為生者地
      ,聚合凝稍堅;味異行不等
      ,甘苦辛堿酸
      ;氣行有多少,強(qiáng)弱果不均
      。同出異名色
      ,各自生意因。

      從是異性行
      ,而有受形身
      ;含養(yǎng)陰陽道,隨所依為親
      ;生道非一類
      ,一切人非人;本出于虛無
      ,本出于虛無
      ,感激生精神。

      譬如起音者
      ,掇弦手動傳
      ;宮商角徵羽,口氣呼吸元
      。身口意為本
      ,道出上首元;本靜在虛靜
      ,故曰道自然
      ;五音所動搖,遂與樂色連。
      散陽以為明,布?xì)獬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從是有生死,道遂散布分
      ;去本而就末,散樸以澆淳;道變示非常
      ,欲使歸其真

      生道章第六
      老君曰:
      告子生道本,示子之自然
      ;至于萬物生
      ,情行相結(jié)連。

      如壞復(fù)成
      ,如滅復(fù)生
      ;以成五行,陰與陽并
      ;輾轉(zhuǎn)變化
      ,遂為物精。

      吾思是道
      ,本出窈冥
      ;愚不別知,自謂適生
      ;子無道眼
      ,安知生靈。

      天地人物
      ,虛無囊盈
      ;一從無生,同出異名
      ;是亦本非
      ,在所用正;所字非字
      ,乃知其誠
      ;當(dāng)與明議,勿與愚爭

      子取正教
      ,勿信邪聽;何以知邪
      ,子為物傾;何以知愚
      ,不察言情
      ;為道問道,為經(jīng)問經(jīng)
      ;問不本末
      ,知愚冥冥;但知求福,不知罪嬰
      ;但知養(yǎng)身
      ,不知戮形。
      嬰兒之姿
      ,貴養(yǎng)厚敦
      ;忽無就形,知非常生
      ;無履大白
      ,可令永存。
      有何妙意
      ,乃欲相傾
      ;父子恩深,不是相聽
      ,勿復(fù)噭慨
      ,遠(yuǎn)近笑人;掩惡揚(yáng)善
      ,君子所宗

      邪正章第七
      老君曰:
      邪教正言,悉應(yīng)自然
      ;故有兇吉
      ,應(yīng)行種根;如有所受
      ,種核見分

      道別于是,言有偽真
      ;偽道養(yǎng)形
      ,真道養(yǎng)神;真神通道
      ,能亡能存
      ;神能飛形,并能移山
      ;形為灰土
      ,其何識焉。
      耳目聲色
      ,為子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怨
      ;身為惱本
      ,痛癢寒溫;意為形思,愁毒憂煩
      ;吾拘于身
      ,知為大患;觀古視今
      ,誰存形完
      ;吾尚白首,衰老熟年

      吾本棄俗
      ,厭離世間;抱元守一
      ,過度神仙

      子未能守,但坐榮官
      ;子能不動
      ,神靈得安;子能捐欲
      ,舉事能全
      ;子能無為,知子志堅

      今為子說
      ,露見敷陳;散析剖判
      ,真?zhèn)蝿e分
      ;子當(dāng)諦受,重道因勤

      道為明出
      ,經(jīng)為學(xué)先;授與能行
      ,不擇富貧
      ;教化與樂,非有疏親
      ;取與能行
      ,文與其人;學(xué)爾教爾
      ,不師道真

      天地章第八
      老君曰:
      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元
      ;俱出于太素,虛元之始端;仿佛之精光
      ,微妙之上玄

      譬如萬里坑,下有淡流泉
      ;視之甚濁微
      ,徹見底沙難;窈窈而冥冥
      ,不知所由然
      ;亦如終逝者,不見其靈魂
      ;淳陰共和合
      ,陽不能顯分。
      過往與甫來
      ,視譬以見前
      ;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
      ;譬如喑啞者
      ,不能傳人言;為聾彈宮商
      ,其人豈能聞
      ;才辯有其智,受教如語傳
      ;自謂通其情
      ,情衷不能丹;是故失生本
      ,安能知道元

      行道章第九
      老君曰:
      子若行吾道,當(dāng)知上慧源
      ;知亦不獨(dú)生
      ,皆須對因緣;各有行宿本
      ,命祿之所聞
      ;同道道得之,同德有德根
      ;宿世不問學(xué)
      ,今復(fù)與失鄰;是以故得失
      ,不樂于道文

      貪欲利榮寵
      ,受施念恩勤;更以財相厚
      ,不哀下窶貧
      ;必復(fù)多嗔恚,無所處定原
      ;學(xué)不得明師
      ,安能解疑難。
      吾道如毫毛
      ,誰當(dāng)能明分
      ;上世始以來,所更如沙塵
      ;動則有載劫
      ,自惟甚苦勤;吾學(xué)無所學(xué)
      ,乃能明自然

      華要?dú)w其實(shí),莖葉如本根
      ;為道歸祖首
      ,以知元始端;子當(dāng)無相啟
      ,勿以有相關(guān)

      卷 中
      重告章第十
      老君曰:
      吾重告子,子當(dāng)諦受
      ;道以無為上
      ,德以仁為主;禮以義為謙
      ,施以恩為友
      ;惠以利為先,信以效為首

      偽世亦有之
      ,雖有以相誘;是以知世薄
      ,華飾以相拊
      ;言出飛龍前,行在跛鱉后
      ;仁義禮信廢
      ,道德荒亡腐;不以道相稽
      ,反以財相輔
      ;譬如鑒中影
      ,可見不可取
      ;言如響中應(yīng)
      ,風(fēng)聲豈可聚;偽世教如此
      ,如是迷來久。

      天下之人物
      ,誰獨(dú)為常主
      ;迷迷以相傳,輾轉(zhuǎn)相授與
      ;邪偽來入真
      ,虛無象如有;自偽不別真
      ,為貪利往守
      ;非常正復(fù)亡,癡盲持自咎
      ;如木自出火
      ,還復(fù)自燒腐。

      圣人之辭章第十一
      老君曰:
      圣人之辭云:道當(dāng)以法觀
      ,如有所生者
      ,故曰為自然。眼見心為動
      ,口則為心言
      ;鼻為通風(fēng)氣,鼻口風(fēng)氣門
      ;喘息為宅命
      ,身壽立息端;譬如谷草木
      ,四時氣往緣
      ;氣別生者死,增減嬴病勤

      以是生死有
      ,不如無為安;無為無所行
      ,何緣有咎愆
      ;子不貪身形,不與有為怨
      。五行不相克
      ,萬物悉可全
      ;萬物無有常,成者不久完
      ;三光無明冥
      ,天地常昭然。
      觀諸章第十二
      老君曰:
      觀諸次為道
      ,存神于想思
      ;道氣和三光,念身中所治
      ;仿佛象夢寐
      ,神明忽往來;淡泊志無為
      ,念思有想意
      ;自謂定無欲,不知持念異
      ;或氣尚粗盛
      ,自知尚多事;事興則形動
      ,動則外通謀
      ;謀思危之首,危者將不久
      ;不久將欲衰
      ,衰者將不壽。
      以身觀聲名
      ,物事難可聚
      ;以名聲稱號,必為是所誘
      ;皆坐于貪欲
      ,貪欲為殃咎;貪者為大病
      ,習(xí)貪來已久
      ;合會微漸滋,非針艾所愈

      還身意所欲
      ,清靜而自守;大圣之所行
      ,不慕人所主
      ;有常可使無
      ,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經(jīng)戒章第十三
      老君曰:
      經(jīng)戒所言,法義所推
      ;赫赫興盛
      ,不如微妙;實(shí)不如虛
      ,數(shù)不如希
      ;邪多卒驗(yàn),急不如遲
      ;興者必廢
      ,盛者必衰。
      圣人絕智
      ,而為無所為,言無所言
      ,行無所施
      ,孰能知此。
      偶不如奇
      ,多不如寡
      。孰賢難隨,孰仁難可
      。其義少依

      能知無知,道之樞機(jī)

      空虛滅無
      ,何用仙飛。大道曠蕩
      ,無不制圍
      。子能明之,所是反非
      ;經(jīng)言審諦
      ,孰之能追。
      深妙章第十四
      老君曰:
      道言深妙
      ,經(jīng)誡乙密
      。天地物類,生皆從一
      。子能明之
      ,為知虛實(shí);子若不照
      ,顯之不別
      。子志于有
      ,無為所疾;為有所嬰
      ,億載無畢

      道言微深,子未能別
      ;撮取于略
      ,戒慎勿失。
      先捐諸欲
      ,勿令意逸
      ;閑居靜處,精思齋室
      ;丹書萬卷
      ,不如守一。
      經(jīng)非不達(dá)
      ,中有虛實(shí)
      ;言有必?zé)o,子未能別
      ;言無必有
      ,子未能決;但當(dāng)按行
      ,次來次滅

      道有真?zhèn)危S袃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罪有公私
      ,明有纖密;占往知來
      ,不如樸質(zhì)

      虛無章第十五
      老君曰:
      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
      ,道生一
      ,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萬物抱一而成
      ,得微妙氣化。人有長久之寶
      ,不能守也
      ;而益欲尊榮者,是謂去本生天地之道也。
      恍惚章第十六
      老君曰:
      虛無恍惚道之根
      ,萬物共本道之元
      ,在己不忘我默焉。
      生置章第十七
      老君曰:生我于虛
      ,置我于無
      。生我者神,殺我者心
      。夫心意者
      ,我之所患也。我即無心
      ,我何知乎
      。念我未生時,無有身也
      。直以精氣聚血成我身耳
      。我身乃神之車也,神之舍也
      ,神之主也
      。主人安靜,神即居之
      。躁動,神即去之

      是以圣人無常心者
      ,欲歸初始,反未生也

      人未生時
      ,豈有身乎。無身當(dāng)何憂乎
      ,當(dāng)何欲哉
      。故外其身,存其神者
      ,精耀留也
      。道德一合,與道通也

      為道章第十八
      老君曰:古之為道者
      ,莫不由自然,故其道常然矣
      。強(qiáng)然之
      ,即不然矣。夫何故哉,以其有思念
      ,故與道反矣

      是以橐籥之器,在其用者
      ,虛實(shí)有無
      ,方圓大小,長短廣狹
      ,聽人所為
      ,不與人爭。善人在于天下
      ,譬如橐籥乎
      。非與萬物交爭,其德常歸焉
      。以其虛空
      ,無欲故也。
      欲者
      ,兇害之根
      ;無者,天地之原
      。莫知其根
      ,莫知其原。圣人者
      ,去欲入無以輔身也

      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
      ,知天盡神
      ,致命造玄。學(xué)之徇異名析同實(shí)
      ,得之契同實(shí)忘異名

      色身章第十九
      老君曰:
      人皆以聲色滋味為上樂,不知聲色滋味禍之太樸
      。故圣人不欲
      ,以歸無欲也。

      道虛章第二十
      老君曰:
      道者
      ,虛無之物
      。若虛而為實(shí),無而為有也

      天者
      ,受一氣蕩蕩
      ,而致清氣下,化生于萬物
      ,而形各異焉

      是以圣人知道德混沌玄同也,亦如天地清靜皆守一也
      。故與天地同心而無知
      ,與道同身而無體,而后天道盛矣
      。以制志意而還思慮者也
      ,去而不可逐,留而不可遣
      。遠(yuǎn)者出于無極之外
      ,不能窮也;近在于己
      ,人不見之

      是以君子終日不視不聽,不言不食
      ,內(nèi)知而抱玄
      。夫欲視亦無所見,欲聽亦無所聞
      ,欲言亦無所道
      ,欲食亦無所味。淡薄寂哉
      ,不可得而味也
      ,復(fù)歸于無物。若常能清凈無為
      ,氣自復(fù)也。返于未生而無身也
      ,無為養(yǎng)身
      ,形體全也。天地充實(shí)
      ,常保年也

      哀人章第二十一
      老君曰:
      人愛人,不如愛身
      ,愛身不如愛神
      ,愛神不如含神,含神不如守身
      ,守身長久
      ,長存也。

      卷 下
      神生章第二十二
      老君曰:
      神生形,形成神
      。形不得神不能自生
      ,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
      ,更相生
      ,更相成。神常愛人
      ,人不愛神
      。故絕圣棄智,歸無知也

      常安章第二十三
      老君曰:
      圣人常安
      ,與天地俱安而鬼神通。眾人皆安其所不安
      ,即不安矣

      蓋天道減盈滿,補(bǔ)虛空
      ,毀強(qiáng)盛
      ,益衰弱,損思慮
      ,歸童蒙
      ,塞邪智。圣人之樸也
      ,是以天下尚孝
      ,可謂養(yǎng)母。常能愛母
      ,身乃長久

      身心章第二十四
      老君曰:
      身之虛也,而萬物至
      ;心之無也
      ,而和氣歸。
      故善養(yǎng)身者
      ,藏身于身而不出也
      ,藏人于人而不見也。
      故君子之治
      ,必先死于國
      ;既死不亡,其國盛也
      ;民不敢散
      ,更復(fù)充也

      若能知常,施行反也
      ;眾人歡樂
      ,用生生也。動而失之
      ,壽命竭也

      夫天下,大物哉
      ,甚綿綿也
      ,冥冥混混不可知也。知之者去之
      ,欲之者離之
      ,近之者遠(yuǎn)之。
      是以圣人非托于天下
      ,亦非托于鬼神
      ,亦非托于萬物。常以虛為身
      ,亦以無為心
      。此兩者,同謂無身之身
      ,無心之心
      。可謂守神
      ,守神玄通
      ,是謂道同。
      無思章第二十五
      老君曰:
      智士無思無慮之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仗摕o為恬靜,修其形體
      ,而萬物育焉

      變者貪天下之珍,
      。以快其情。然后兵革四起
      ,禍生于內(nèi)
      ,國動亂者而民疲勞也。
      夫國以民為本
      ,民勞去者
      ,國立廢矣
      。所謂出其無極之寶,入賊利斧戟也
      。故曰:子能知一
      ,萬事畢;無心德留
      ,而鬼神伏矣

      我命章第二十六
      老君曰:
      我命在我,不屬天地
      。我不視不聽不知
      ,神不出身,與道同久

      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
      ,自守根本也。
      非效眾人行善
      ,非行仁義
      ,非行忠信,非行恭敬
      ,非行愛欲
      ,萬物即利來。常淡泊無為
      ,大道歸也
      。故神人無光,圣人無名

      兵者章第二十七
      老君曰:
      夫兵者
      ,天下之大兇事也。非國之寶
      ,寶之者而不用也
      。用之者,動有亡國失民之患也

      是以圣人懷微妙
      ,抱質(zhì)樸,而不敢有為
      ,與天下交爭焉
      。雖有猛獸,不能據(jù)也
      ;雖有蜂蠆蟲蛇
      ,不能螫也;雖有兵刃
      ,不能害也

      柔弱章第二十八
      老君曰:
      天下柔弱
      ,莫過于氣,氣莫柔弱于道
      。道之所以柔弱者
      ,包裹天地,貫穿萬物
      。夫柔之生剛
      ,弱之生強(qiáng),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以從生者乎

      是故有以無為母
      ,無以虛為母,虛以道為母
      。自然者
      ,道之根本也。
      民之章第二十九
      老君曰:
      民之所以輕命早終者
      ,民自令之耳
      。非天地毀鬼神害,以其有如
      ,以其形動故也

      是故無有生有,無形生形
      ,何況于成事而敗之乎

      人欲長久,斷情去欲
      ,心意以索
      ,命為反歸之,形神合同
      ,固能長久

      天下章第三十
      老君曰:
      人雖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
      ;人雖在國
      ,令意莫在國;人雖在鄉(xiāng)
      ,令意莫在鄉(xiāng)
      ;人雖在家,令意莫在家
      ;神雖在身
      ,令神莫在身;是謂道人。
      意微章第三十一
      老君曰:
      患生不意
      ,禍生絲微。善生于惡
      ,利生于害
      ;大生于小,難生于易
      ;高生于下
      ,遠(yuǎn)生于近;外生于內(nèi)
      ,貴生于賤
      ;動生于安;盛生于衰
      ;陰生于陽
      。是故有無之相生,虛實(shí)之相成
      。是以有歸有
      ,無歸無也。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君曰:
      人在道中
      ,道在人中
      ;魚在水中,水在魚中
      ;道去人死
      ,水干魚終。

      故圣人自知反歸未生
      ,捐棄驕奢
      ,絕除憂思。是故形隱神留
      ,天下歸焉
      。無為無事,國實(shí)民富
      ,保道畜常
      ,是謂玄同。
      有國章第三十三
      老君曰:
      有國者
      ,其根深也
      。天地覆載,萬物畜養(yǎng)
      。金玉重寶
      ,不積留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
      ,外其身者而壽命存也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
      ,喜人之所不喜,樂人之所不樂
      ,為人之所不為
      ,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
      ,是以道德備矣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君曰:
      道非獨(dú)在我,萬物皆有之
      。萬物不自知
      ,道自居之。

      眾人皆得神而生
      ,不自知神自生也
      。君有德于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是故圣人藏神于內(nèi)
      ,魄不出也。守其母
      ,其子全
      。而民熾盛,保其國也
      。玄虛積充
      ,壽命長也。

      人能圖知天地萬物
      ,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歸本
      ,是大不知也。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君曰:
      治身之道
      ,先隱天地
      ,靜居萬物之始。夫圣人通玄元
      ,混氣思
      ,以守其身。俗人以情愛貪欲
      ,以守其身
      。此兩者,同有物而守其身
      ,其道德各異焉

      道德章第三十六
      老君曰:
      道德天地,水火萬物,高山深淵
      ,各有所歸之
      。夫道非欲于虛,虛自歸之
      ;德非欲于神
      ,神自歸之;天非欲清
      ,清自歸之;地非欲濁
      ,濁自歸之
      ;濕非欲于水, 水自歸之
      ;燥非欲于火
      ,火自歸之;萬物非欲見其形
      ,形自見之
      ;高山大澤非欲飛鳥虎狼,飛鳥虎狼自來歸之
      ;深淵河海非欲魚鱉蛟龍
      ,魚鱉蛟龍自來歸之。人能虛 空無為
      ,非欲于道
      ,道自歸之。由此觀之
      ,物性豈非自然哉

      善惡章第三十七
      老君曰:
      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
      ;行惡者
      ,我不知也;行忠信者
      ,我不知也
      。是以積善,善氣至
      ;積惡
      ,惡氣至。是以圣人言:我懷天下之始
      ,復(fù)守天下之母
      ,而萬物益宗,以活其身。吾意常不知
      ,安能知彼行善惡焉
      。積善神明輔成,天道猶祐于善人

      寂寞第三十八章
      老君曰:
      吾道淡泊寂
      。意死者,生靜而復(fù)命也
      。生生積浸潤
      ,滋酌留滯。玄冒沾洽
      ,元?dú)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其根益深,乃四固
      。中無心
      ,故能致萬物精華。無極之物
      ,自然來歸之
      。以其空虛無欲故也。
      戒示章第三十九
      老君曰:
      ,吾重告爾:古先生者
      ,吾之身也。今將返神
      ,還乎無名
      。絕身滅有,綿綿長存
      。吾今逝矣
      ,亦返一原。
      忽焉不見
      。斯須
      ,館舍光炎,五色玄黃
      。喜出中庭
      ,叩頭曰:
      愿神人復(fù)一見,授以一要
      ,得以守元

      即仰睹,懸身坐空中
      ,去地數(shù)十丈
      ,其狀金人
      ,存亡恍惚,老少無常
      ,曰:
      吾重誡爾
      ,爾其守焉。除垢止念
      ,靜心守一
      。眾垢除,萬事畢
      ,吾道之要誡

      戒竟復(fù)隱。喜不知所之
      ,泣涕追慕
      ,退官托疾,棄念守一
      ,萬事畢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44/2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老子《道德經(jīng)》
      老子《道德經(jīng)》 知識未開之少兒誦讀
      ,大有益處
      。成年人誦讀,需元神用事
      ,即以無分別之心誦之
      。 ○上篇?道經(jīng)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太上老君內(nèi)觀經(jīng)》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
      ,萬物以生
      。承其宿業(yè),分靈道一
      。父母和合
      ,人受其生。始
      ,一月為胞
      ,精血凝也。二月成胎
      ,形兆胚也
      。三月陽神為 三魂,動而生也
      。四月陰靈為七魄
      ,靜鎮(zhèn)形也。五月
      ,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
      。七月
      2023-04-21
      《太上老君內(nèi)觀經(jīng)》
      《老子中經(jīng)》
      ——又名《珠宮玉歷》 第一神仙 經(jīng)曰: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
      ,天地之先也
      。乃在九天之上、太清之中
      、八冥之外
      、細(xì)微之內(nèi),吾不知其名也
      ,元?dú)馐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其神人頭鳥身,狀如雄雞
      ,鳳凰五色
      老子《道德經(jīng)》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jīng)碑本
      老子道德經(jīng)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jīng)碑本 一章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無
      ,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
      ,欲以觀其妙;常有
      《太上老君內(nèi)丹經(jīng)》
      老君日:夫?qū)W長生久視、不死之道
      ,先須理心
      、正行
      ,然後習(xí)氣。道則有三
      ,上有還丹金液
      ,中有神水華池,下有五金八石
      。衛(wèi)亦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