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術(shù)又稱“禁法”。“禁”有禁止、禁錮、遏制之意。道教認為用此可遏制鬼物、毒蟲猛獸和驅(qū)治疾疫。禁術(shù)由早期氣術(shù)、符法派生而來,始見于東漢末?!逗鬂h書·方術(shù)傳》載,徐登、趙炳善越方(即禁術(shù)),徐登以氣“禁溪水,水為不流;炳復次禁枯樹,樹即生荑”,以及其它禁火、禁虎諸異事。
禁術(shù)可大別為“氣禁”、“咒禁”兩類。《抱樸子內(nèi)篇·至理》記氣禁,其文曰: “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從行數(shù)十人,皆使無所畏,此是氣可以禳天災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擲人,以火燒人屋舍。或形見往來,或但聞其聲音言語,而善禁者以氣禁之,皆即絕,此是氣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暫經(jīng)過,無不中傷,而善禁者以氣禁之,能辟方數(shù)十里上,伴侶皆使無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氣禁金瘡,血即登止。又能續(xù)骨連筋。以氣禁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氣禁之則立愈。”
①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至理》篇亦記其事,唯趙炳作趙明,謂左慈、趙明等能以氣禁水、禁火、禁沸湯、吹拔入木之釘?shù)??!侗阕觾?nèi)篇·遐覽》著錄禁術(shù)專書:《入溫氣疫病大禁》七卷,《斷虎狼禁山林記》《召百里蟲蛇記》各一卷。表明魏晉時,禁術(shù)十分流行。
②其《釋滯》篇亦有類似記載,曰:“善用氣者,噓水,水為逆流數(shù)步;噓火,火為之滅; 噓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動起;噓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為兵刃所傷,噓之血即止;聞有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男噓我左,女噓我右,而彼人雖在百里之外,實時皆愈矣。又中惡急疾,但吞三九之氣,亦登時差也。”
③《抱樸子內(nèi)篇·登涉》在記述氣禁之外,還記咒禁。謂“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斗者,皆數(shù)組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
④涉江渡海則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導前辟蛟龍,萬災消滅天清明。”
⑤又謂:“若道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則百毒不敢近之,不假用諸藥也。”
⑥《葛仙翁肘后備急方》還有治病之禁咒。如《治寒熱諸藥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諸病方》《治為熊虎爪牙所毒病方》等,皆用咒語治病,其法與咒術(shù)無異。
咒術(shù)是道教應用咒語祈請神明、詛咒鬼蜮的一種方術(shù)。被認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達到除邪消災、逢兇化吉的目的。
咒語導源于巫覡?!渡袝?middot;無逸》有“厥口詛祝”,《正義》曰:“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①其書面形式,最初發(fā)現(xiàn)于東漢墓葬中,與符箓連為一紙,表明在東漢時符箓與咒語已經(jīng)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襲符箓術(shù)時,同時也承襲咒術(shù),此后道士作法時,
符咒并用一直成為定制。道教在長期傳習過程中,對咒語作了很大的發(fā)展,創(chuàng)制了各式各樣用于各種場合的咒語。它們散見于眾多的符箓、道法書中,又有一些咒語專書加以結(jié)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長短咒語七百三十六首,數(shù)量是很多的。道教咒語與符箓一樣,使用十分廣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棗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
內(nèi)丹修煉者,如《凈口咒》《凈身咒》《凈天地咒》《安魂定魄咒》《坐煉咒》等。有用于驅(qū)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多災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風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其語言內(nèi)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為陳述心愿、頌揚威德之詞;有向一般神靈進行呼召役遣者,大多為命令之語;有向鬼蜮進行詛咒、呵責者,大多為斥責,威嚇之詞。其語言形式,大多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組成的韻語(以四言為最多),少數(shù)為長短不齊的無韻語,還有一些夾有梵文譯音或純?yōu)殍笪淖g音的咒語,如“唎吽啰咤”等。咒語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結(jié)。宋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一說: “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云符到奉行。張?zhí)鞄煟瑵h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上一頁12下一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fzfs/617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淺談咒語的原理與作用
下一篇:
符箓法術(shù)之變化之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