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1《莊子·外物》說了一個有趣的寓言。
有個叫任公子的,在東海邊釣魚。他用的釣具與餌料駭人聽聞。他專門打造了巨大的釣鉤和粗黑的長繩,用的餌料是五十頭牛。他坐在會稽山上,把更為巨大的釣桿投入海中……
所有見過的人都在嘲笑,這叫釣魚嗎?果然,任公子天天去垂釣,一年過去了,一條魚也沒有釣上來。
然而,忽然有一天,有一條大魚咬鉤了,它牽著大鉤釣沉入海中,又急速的躍起擺動魚鰭,涌起的巨浪象山一樣,海水震蕩不己,發(fā)出的聲音有如鬼哭神嚎,千里之外的人都聽到了這種恐怖的聲音,感覺到十分的害怕。
過了很長的時間,大魚精疲力竭,任公子叫來幾百人把魚拉到岸上,好家伙,趴在沙灘上的大魚就像一座山。
任公子叫人把魚切開制成肉干,分送到各地,從浙江之東到蒼梧以北,沒有人不飽吃一頓以至于看到魚肉就想吐的。
這件事發(fā)生之后,那些有著小聰明又愛好談論的人,都大吃一驚,奔走相告,他們拿著小魚桿細釣繩,拴著小蚯蚓,走到水溝邊,守候著泥鰍鯽魚上鉤,這樣子能釣到大魚嗎?
莊子講了這個寓言后,說:“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jīng)于世亦遠矣。”
意思是說,以淺薄的學說做標榜,去追求高名美譽,這樣距離領悟大道太遙遠了。所以,未曾聽說過任公子釣魚事跡的人,就沒有辦法治理天下,因為相距實在遙遠。
莊子說此寓言的道理,可用一句話概括:謀大者不在小利,志遠者豈在朝夕。
歷史上有許多不圖眼前之利,刻苦自勵,為學治事,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偉大人物。
2宋朝的范仲淹,他年輕的時候寄居寺院讀書,每日只煮一鍋粥,將粥劃為四塊,早晚各兩塊,聊為充饑,留下大量的時間刻苦攻讀,這就是“斷齏劃粥”故事的由來。
后來他到應天府學院讀書,生活依然清苦,有同學看不過去,特意從家里帶來了豐盛的美食請他享用。但幾天過去了,該名同學發(fā)現(xiàn)他送的食物都變質了,范仲淹卻沒有動一筷子。同學有責怪之意,范仲淹帶著歉意解釋說:“我已經(jīng)習慣了喝粥,擔心一旦享受了美食,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有一次宋真宗路過應天府,城里萬人空巷,都跑去大街上一睹龍顏,學院的師生也跑去看熱鬧,只有范仲淹一個人靜靜的在學堂內(nèi)讀書。一位同學特意跑來拉他同去,他說:“早晚得見,急什么呢?”頭也沒抬繼續(xù)讀書。
范仲淹是個有大氣魄的人物,他高中進士之后,步入仕途,在地方官任上政績卓著,后來被拔擢為丞相,主持中樞,發(fā)動慶歷新政,雖然沒有成功,但他欲為天下掃塵除弊的赤子之心可感昭日月。也只有像他這樣的人,才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邁之作。
范仲淹的志向可謂大矣遠矣,他對物質的要求就象莊子在《逍遙游》所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對物質的要求極儉,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大的事業(yè)上。
老子說“儉故能廣”,這個廣,一方面說,對物質的儉約可以使同等數(shù)量的資源滿足更多的人享用;別一方面可能也有這個意思,對物質的需求少了,就能把追逐物質的精力擴展到更有意義的領域。
我們常說儒家與道家的主要區(qū)別就是有為與無為,范仲淹努力于事功可以說是有為了,但此種有為道家并不排斥。道家說的無為也并非啥事不干,實際上它有兩個含義,一是無心而為,就是說你不要帶著名利的心去作為;二是順應規(guī)律而為,這一點儒家也是認同的。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有順天而為,無為而治的意思。
3我們回到道家,道家所謂的“大”、“遠”當然是對道的追求,老子在描述道時,說:“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個道廣大無邊,普遍周延,它類似于一個整體的存在,在道家的語境中,其悟道的圣人,就是以整體的觀念來看待世界。
儒家的圣人王陽明在《大學問》中說:“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耳。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也……”有的人批評王陽明呈意過高,世界上根本沒人做得到。其實,王陽明先生表達的意思,也不過是以整體的觀念來看待世界罷了。以整體的觀念看待世界,物我無分。我們常說,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王陽明的話與此也完全的切合。
儒、道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在《莊子》一書,孔子經(jīng)常以得道高人的面目出現(xiàn),這絕不是偶然。學界有一種說法,莊子先學儒,后學道,莊子所學之儒是顏回之儒,如果讀一遍《莊子》,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其對顏回的褒揚無以復加。
不管道家還是儒家,都強調人生的修養(yǎng)要求大者、遠者。其至大、至遠者,就是無私無我,與萬物融為一體的天地境界。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69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夫妻互旺財運的7個絕妙法門!
下一篇: 屬雞人農(nóng)歷幾月出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