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在清末,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而清末的道光、咸豐、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不平等條約簽了一個又一個,反正影響不到慈禧的榮華富貴,甚至在財政困難的時候,慈禧還是有錢辦壽以及風(fēng)光下葬的。
明末就不同了,東林黨一枝獨大,皇帝沒法制衡,后世對東林黨的評價是:嘴上說的話是有模有樣,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等,但實事沒干幾件,國庫缺錢時,皇帝要想從他們的口袋里掏錢,那是比登天還難。
朋黨之爭在歷朝歷代都有發(fā)生,宦官干政也不是什么稀事,而明亡于崇禎,卻不是亡于天啟,中間就橫著一個魏忠賢,魏忠賢代表的是閹黨,專門與制造且影響輿論的東林黨作對。
東林黨是一群什么人呢?他們號稱是“清流”,實際是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集團,自東晉起,江南就是富庶之地,當(dāng)年司馬睿開辟東晉,就靠著王導(dǎo)聯(lián)絡(luò)南方士族。
明朝年間,皇帝與官員們斗,最為轟轟烈烈的就莫過于嘉靖帝了,但嘉靖帝在“大禮議之爭”中勝出了,而同樣是數(shù)十年不上朝的萬歷帝,在“國本之爭”中敗了,繼而發(fā)生了明末三大案,彼時東林黨已經(jīng)成型,魏忠賢則還沒有登場。
由于朱常洛在皇位上僅待了29天就駕崩了,朱由校即位為帝,與朱由校乳母客氏為對食關(guān)系的魏忠賢開始登上明朝廷的舞臺。雖然天啟皇帝朱由校才登基沒有多久,東林黨就要求把客氏趕出宮,但朱由校顯然沒聽,任由魏忠賢與客氏把持朝政,主要的緣故還在于魏忠賢這個人。
眾所周知,天啟皇帝是個文盲皇帝,喜愛木工,但不代表他人傻,畢竟身處危機四伏的皇宮,天啟帝也有自己的認知,他清楚自己斗不過東林黨,與其去聽東林黨七嘴八舌的說法,大道理一套一套的,還不如干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讓魏忠賢去胡作非為。
雖然不能說魏忠賢是個賢臣,但他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就連東林黨拿他也沒有辦法,因為魏忠賢這人不講理,他辦案不講證據(jù),要是看誰不順眼,那就直接抓人,只會動嘴皮子的東林黨還是只會動嘴皮,但不能阻止魏忠賢。
其次,國家財政困難,魏忠賢就把手伸進了江南士紳,卻從不把手伸向窮人。反正江南士紳錢多,與其讓他們投資給東林黨,不如“搶”過來,放進自己口袋,如此一來,大明就有錢發(fā)軍餉,北邊的九邊重鎮(zhèn)不用為錢發(fā)愁,雖然吃過敗仗,但至少不會讓大明江山亡于天啟。
不過魏忠賢損害了東林黨以及江南士紳的利益,而且魏忠賢這人出身低微,做事情不講道理,濫用私刑,違背祖宗家法,征收工商稅,東林黨便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無情的批判魏忠賢,說他擾亂朝綱,乃大奸大惡之人。
朱由檢則要比朱由校年幼6歲,朱由校16歲登基,朱由檢還只有10歲,就算朱由檢天資過人,但還是稚嫩了,所以朱由校離世前的那句“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崇禎帝朱由檢還不能完全明白,在他看來,魏忠賢就如同東林黨所說的那般。
1627年,17歲的朱由檢即位,魏忠賢就沒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其黨羽也被盡數(shù)逐出,東林黨一枝獨大,朝廷財政困難,朱由檢沒法從東林黨口袋里拿錢出來,就只能讓飽受天災(zāi)人禍的窮苦人家雪上加霜,如此以來,大明朝很快就跨了。1644年,李自成帶著農(nóng)民起義軍攻入了北京,一路殺進了紫禁城,而朱由檢自縊于煤山時,那群東林黨去了哪里?早跑光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16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