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guān)羽在敗走麥城之后,遭到吳國的埋伏伏擊,最終被孫權(quán)斬首。劉備聞之悲痛欲絕,發(fā)誓要為關(guān)羽報仇雪恨,于是不聽諸葛亮的勸說,盲目而倉促出戰(zhàn),上演了一出七百里火燒連營的悲劇。蜀國的完敗,讓劉備崩潰不已,臨死之前在白帝城托孤。而諸葛亮發(fā)誓要忠心輔佐劉禪,北伐中原,恢復漢室,完成劉備心中的遺愿。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為了激勵將士,嘔心瀝血的寫下了天下被譽為第一表文的《出師表》,全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看出諸葛亮對蜀國和后主劉禪的滿腔忠義之情和對北伐的決心。
文中開篇便談論了當前的局勢,天下之三分,魏國實力最為雄厚,吳國靠著地利穩(wěn)穩(wěn)占據(jù)半壁江山,而蜀國國力最為薄弱,處境可見非常危險。然而,蜀國靠著人和硬是打拼出一片天下,分得一杯羹。
《出師表》中提到的三大治國措施
諸葛亮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智慧輔佐皇帝將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在文中他談到了治理國家需要掌握的三點措施,包括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臣和遠小人,可謂字字珠璣,一針見血。
在文中,諸葛亮提到的廣開言路,以一位長者的身份告誡晚輩劉禪,應該多多聽取賢臣的中肯意見,弘揚先帝劉備遺留下來的美德,不要偏信偏聽,而自己更不要說一些不恰當?shù)难哉?,以免堵塞人們忠心耿耿的言路?/p>
此外,賞罰分明也是治國中最重要的一點,皇宮中的官員,對于他們的功過,應該公平對待,賞罰分明,不能有任何的偏袒和私心。
而對于親賢臣和遠小人,諸葛亮列舉了西漢和東漢的例子。闡明西漢之所以興盛,便是由于親賢臣遠小人,東漢之所以衰敗,是由于親小人遠賢臣。在這里,諸葛亮誠懇的希望劉禪能夠聽取他的中肯意見。
諸葛亮出山
接下來,諸葛亮談到了自己的身世,雖然自己躬耕于南陽,身份卑微,但是先帝劉備卻三顧茅廬請我出山。諸葛亮被劉備的舉動感動不已,于是答應為先帝一輩子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一晃已經(jīng)過了二十一年。
在這期間,自己小心謹慎,先帝將臨終大事托付于諸葛亮,諸葛丞相受命以來日夜憂慮,誠惶誠恐,怕辜負先帝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如今南方已經(jīng)平定沒有了后患,希望在此后可以成功北伐,恢復中原。
諸葛亮寫此表文,心中可謂五味雜陳,有擔憂、有自信、有責任、有希望,以至于寫到最后竟然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一表真名世
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但最終仍然是沒有成功,而自己去世在了五丈原,無不令人百感交集,但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卻是可歌可泣,千百年來被無數(shù)文人墨客所稱頌。
唐代詩圣杜甫在《蜀相》中評價諸葛亮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表達對諸葛丞相的敬重與緬懷,具有非常震撼人心的效果。中國人歷來不已成敗論英雄,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書憤》中也高度贊揚諸葛亮的智慧與忠心: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0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