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傳來善信和道友們的各種抱怨,“我?guī)煾狄粋€月沒理我了,微信信息都沒回復我...”、“最近想去找一位道長開示,可是他卻拒見我...”、“在道觀里遇到一位老道長向他請教了一個問題,而他只是微微一笑,我一臉懵逼不解”...“我想和道長成為好朋友但是他好像很孤僻...”“我想拜道長為師,可是他不收我...”面對這么多的事,道友和善信都很不理解,道長為啥這么高傲無情呢,我都遇到困惑了還不幫我,難道道教就是這么冷漠的一個宗教嗎...
如果此時的你跟他們有著相同的心理抱怨,那么不好意思,您的業(yè)力又加深了。因為你正在以自己的狹隘的心思心胸去看待一個真正的修道之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腹,以一個底層思維去評判一個真正的宗教信仰。
首先,從修道人這個層面來說,真正的修道人他們更多偏向于修好自己,自求清凈(一個人能修好自己此生已經(jīng)非常艱難了,金丹大道更是難上加難),不管經(jīng)濟狀況是好是差,在他們的內(nèi)心都是富足的,所以不存在會為了錢財問題而使自己卷入雜亂的因果之中這種事。真正的修道人,是非常謹慎嚴肅的,對于因果,他們洞若觀火。謹言慎行,生怕沾染一點點因果。并不是他們怕事,而是當修到一定境界的時候,洞察事物的因果大小會變的更加細膩系統(tǒng),在普通人覺得不以為然的小因果,可是在高道那里,可是巨大的,因為他們的境界神通維度是多維高維,看待事物是較為全面系統(tǒng)網(wǎng)羅的。他們有能力改變因果,但是要看人。必要時候也會做出一些付出。社會上還有一些沒能力改變因果的這些人,反而喜歡參與很多的因果,口無遮攔,最后弄的自己一身因果,無法自拔,越修越差。
這會肯定有很多善信問了:修自己?不是說要濟世度人的嗎?不管我們了怎么度人?是的,他們也度人,但是他們度人取決于緣分,有緣者多提示兩句。用暗示的方式不會介入太多因果。有時候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就是在指點,懂或是不懂,就看有緣之人的悟性了,不懂也不會再說第二次。
其次,從能量傳遞層面來說。高修為道長長期精進修行,他們的能量級別很高,底層能量總是會吸取高層能量的,了解過量子力學的人都會知道一些關于能量糾纏以及傳遞影響。(比如在道觀里朝拜,就是在向神明汲取能量)。有些人去了高道的道場之后,一段時間內(nèi)運氣各方面都非常好,有的人只要一和高道講幾句話,那幾天的財運都很好,這并不是特別神奇的事,但這種事前提是剛好你有幸遇到高道。高修為道長他們不愿說太多的話,一來是因為說話消耗太多的精元,二來跟誰聊天,能量就會傳遞給誰(這就是所謂的無形的加持),沒有人會無條件把自己日積月累辛苦精進修來的能量加持力和功德隨意給人,有這些功德修為誰還不趕緊留著得道成仙呢。所以他們會盡可能的聚集累積修為,在關鍵時刻或者重要的人物那會會用上。普通人是無法深刻感受的。當然,跟少數(shù)有緣人偶爾見面,聊天,或者微信也有,還是那句話取決于有緣的前提。所以很多時候你也不懂為什么就是想念高道,就是忍不住想找他們聊天,因為你嘗過得到加持的好運感,自然會想念。但偏偏有些人,無形中得到了加持還不懂感恩,不以為然,有的人還得寸進尺,得到一次兩次的加持,只要道長沒空見他理他,他就覺得別人欠他很多,心生抱怨,由生心魔業(yè)障。
然后再從社會道德角度來說,這世間本就沒人有義務去幫你,去幫你擔你累世積累下來的因果,若不是神明慈悲,若不是高道慈悲,哪來的所謂機緣緣分點撥提示。不要認為什么都理所當然,如果你有幸得到指點和加持,那么應該心懷感恩,因為這并不是你花多少錢都能得到的。有時候一個微小的指點足夠于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或者成為一個人一生的轉(zhuǎn)折點,天堂和地獄就在一個指點間。
最后,還是要告誡世人,收起自己那狂妄自大的小人之心。傷神傷高道,業(yè)力是加倍的。修為高的道長從不解釋世人對他們深深的誤解,神明也默默無語。但是不代表業(yè)力會放過你,你只能自食其果。沒什么事少去打擾他們修行和清凈,因為只有他們更精進了修為更高了,才有更多的能力度更多有緣人。這就是高道的特點與共性:無為。(常人的高度無法理解的無為,作為小道童的我也只能是用微薄的文字去盡可能的描述我所感受到的高道散發(fā)出來的那股神秘且強大的力量,所謂道不可道,言語無法表達。)
無為,是積極精進。
無為,才是最有效率的作為。
無為而治 ( wú wéi ér zhì )
解 釋 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 處 《論語·衛(wèi)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無為”作為一種政治原則,在春秋末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使“無為而治”系統(tǒng)化而成為理論的是《老子》。他們?nèi)藶榻y(tǒng)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要求統(tǒng)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fā)展?!盁o為而治”的理論根據(jù)是“道”,現(xiàn)實依據(jù)是變“亂”為“治”;“ 無為而治”的主要內(nèi)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具體措施是“勸統(tǒng)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欲”。
古時,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
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采用象徵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
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音樂。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孔子贊嘆道:“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
(出自《呂氏春秋》和《論語》)
“無為而治”指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后泛指以德化民。
另外一個略有不同的解釋:
無 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無 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來 的 。 老 子 認 為 天 地 萬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萬 物 的 運 動 變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規(guī) 律 。 那 么 道 的 規(guī) 律 又 是 什 么 呢 ? 老 子 說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經(jīng)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見 , 道 的 最 根 本 規(guī)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為 本 , 那 么 對 待 事 物 就 應 該 順 其 自 然 , 無 為 而 治 , 讓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發(fā) 展 , 使 其 處 于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狀 態(tài) , 不 對 它 橫 加 干 涉 , 不 以 有 為 去 影 響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 也 只 有 這 樣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發(fā)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來 , 為 人 處 事 , 修 心 煉 性 , 都 應 以 自 然 無 為 為 本 , 避 免 有 為 妄 作 。 老 子 說 : " 是 以 圣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經(jīng) · 二 章 》 ) " 上 德 無 為 , 而 無 以 為 ; 下 德 有 為 , 而 有 以 為 。 " ( 《 道 德 經(jīng) · 三 十 八 章 》 ) "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于 無 為 。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 ( 《 道 德 經(jīng) · 四 十 八 章 》 ) 嚴 君 平 亦 謂 : " 有 為 之 為 有 廢 無 功 ; 無 為 之 為 成 遂 無 窮 … … 覽 天 地 之 變 動 , 觀 萬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為 亂 之 首 也 , 無 為 治 之 無 也 。 " ( 《 道 德 真 經(jīng) 指 歸 · 卷 八 》 ) 總 之 , 根 據(jù) 道 家 的 觀 點 , 在 自 然 無 為 的 狀 態(tài)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規(guī) 律 順 利 發(fā) 展 , 人 身 、 社 會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為 干 涉 事 物 的 發(fā) 展 進 程 , 按 照 某 種 主 觀 愿 望 去 干 預 或 改 變 事 物 的 自 然 狀 態(tài) , 其 結 果 只 會 是 揠 苗 助 長 , 自 取 其 敗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應 該 采 取 無 為 之 道 來 養(yǎng)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達 到 預 期 的 目 的 。
當 然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 決 不 是 一 無 所 為 , 不 是 什 么 都 不 做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是 不 妄 為 , 不 隨 意 而 為 , 不 違 道 而 為 。 相 反 , 對 于 那 種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則 必 須 以 有 為 為 之 。 但 所 為 之 為 , 都 應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 無 為 之 為 發(fā) 自 自 然 , 順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為 , 而 不 是 人 為 而 為 。 所 以 這 種 為 不 僅 不 會 破 壞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于 事 物 的 自 然 發(fā) 展 和 成 長 。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師看見,叫孫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顛狂躍舞,不聽我講?”悟空道:“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望師父恕罪!”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悟空道:“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jié),只記得灶下無火,常去山后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飽桃矣?!弊鎺煹溃骸澳巧絾久麪€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從我學些什么道?”悟空道:“但憑尊師教誨,只是有些道氣兒,弟子便就學了?!?br>
祖師道:“‘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旁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悟空道:“憑尊師意思,弟子傾心聽從?!弊鎺煹溃骸拔医棠銈€‘術’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術門之道怎么說?”祖師道:“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兇之理?!蔽蚩盏溃骸八七@般可得長生么?”祖師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學,不學!”
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甚義理?”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yī)家,或看經(jīng),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類?!蔽蚩盏溃骸八七@般可得長生么?”祖師道:“若要長生,也似壁里安柱?!蔽蚩盏溃骸皫煾?,我是個老實人,不曉得打市語。怎么謂之‘壁里安柱’?”祖師道:“人家蓋房欲圖堅固,將墻壁之間立一頂柱,有日大廈將頹,他必朽矣?!蔽蚩盏溃骸皳?jù)此說,也不長久。不學,不學!”
祖師道:“教你‘靜’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靜字門中是甚正果?”祖師道:“此是休糧守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關之類?!蔽蚩盏溃骸斑@般也能長生么?”祖師道:“也似窯頭土坯?!蔽蚩招Φ溃骸皫煾腹行┑?。一行說我不會打市語。怎么謂之‘窯頭土坯’?”祖師道:“就如那窯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jīng)水火鍛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蔽蚩盏溃骸耙膊婚L遠。不學,不學!”
祖師道:“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動門之道卻又怎么?”祖師道:“此是有為有作,采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制,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并服婦乳之類?!蔽蚩盏溃骸八七@等也得長生么?”祖師道:“此欲長生,亦如水中撈月?!蔽蚩盏溃骸皫煾赣謥砹恕T趺唇凶觥袚圃隆??”祖師道:“月在長空,水中有影,雖然看見,只是無撈摸處,到底只成空耳?!蔽蚩盏溃骸耙膊粚W,不學!”
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么?”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唬得那一班聽講的,人人驚懼,皆怨悟空道:“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這番沖撞了他,不知幾時才出來呵!”此時俱甚報怨他,又鄙賤嫌惡他。悟空一些兒也不惱,只是滿臉陪笑。原來那猴王已打破盤中之謎,暗暗在心。所以不與眾人爭競,只是忍耐無言。祖師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上者,教他從后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2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原創(chuàng)恩怨過后,趙文卓為何比不過甄子丹
下一篇: 屬牛的男人事業(yè)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