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全稱武成王廟,主祀是西周開國功臣姜尚姜子牙,最初的名稱不叫武成王廟,而是稱為太公尚父廟,于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設立,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才改為武廟。
唐朝配享武廟的名將有七十四位,其中又以分坐姜子牙左右的十人地位最高被尊之為武廟十哲,這十人分別是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仆射衛(wèi)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北宋配享武廟的名將人員有所增減,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就因為白起濫殺將其除位,到宋徽宗時武廟配享的歷代名將一共有七十二位,不僅比唐朝武廟少了兩位,而且十哲名單也有較大變動,白起和吳起被剔除出十哲,而代之以管仲、范蠡和郭子儀三人,如此一來莫非十哲變成了十一哲?
其實并非如此,因為宋朝武廟張良的地位顯著上升了,他得以陪伴在姜太公旁邊而不是和其他十人分列殿上兩側(cè),那么唐朝武廟張良是十哲之一,宋朝武廟七十二將,張良地位躍居十哲之上,原因何在?宋徽宗為何如此尊崇他?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所謂“上攻伐謀”,“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說的就是張良,“興周八百年姜子牙,興漢四百年張子房”,歷代對張良都十分推崇,連劉邦自己都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p>
諸葛亮也曾說過:“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敝T葛亮自比管仲和樂毅,卻還不曾自比張良;張良是帝師,劉邦立漢張良居功至偉,張良的歷史地位和歷代以來對他的推崇使得他有資格躍居眾人之上。
第二,《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曾得圯上老父贈書:“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太公兵法》即為姜子牙所著,張良得圯上老父贈《太公兵法》其實就是相當于他是姜子牙的再傳弟子,所以武廟主祭姜子牙,作為其再傳弟子的張良有資格配祀于姜子牙身側(cè)。
第三,張良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很好,漢初三杰中真正得以善終的只有張良一人,而且張良懂進退,關鍵時刻急流勇退也為后人贊賞,這一點至少韓信就不如他,這也是張良地位躍居韓信和其他人之上的原因之一。
第四,宋徽宗尊崇道教,不僅大建宮觀,而且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退位后自號道君太上皇帝,還曾親自作《御注沖虛至德真經(jīng)》和《南華真經(jīng)逍遙游指歸》等書,原本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就因為有道士認為不吉利,宋徽宗就把生日改在了十月十日。
張良晚年急流勇退,閉門不出一心修道,其八世孫張道陵還是天師道的創(chuàng)始人;宋徽宗在政和年間封張良為“凌虛真人”,這很可能也是宋徽宗如此尊崇張良的原因之一。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2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