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原創(chuàng)道光國庫被盜,900萬兩白銀失蹤,庫兵大顯神通
      ,慈禧家族牽連其中

      布衣如是說 2023-09-16 13:19:46

      文 / 布衣如是說 未經(jīng)授權(quán) 謝絕轉(zhuǎn)載

      雖然嘉慶

      、道光皇帝屢倡節(jié)儉,但清廷官場結(jié)黨營私
      ,貪污腐敗已是積重難返
      。無論是天子腳下的大小京官,還是在外任職的地方官員
      ,上至督撫
      ,下到州縣,中飽私囊
      ,攘竊成風(fēng)

      連關(guān)系到國計民生的漕運、鹽政、河工三大衙門

      ,都成為貪墨官吏眼中的肥差
      。道光皇帝再怎么節(jié)儉,穿帶補丁的衣服
      ,吃面條就當給皇后擺壽宴也于事無補

      ,庫兵大顯神通
      ,慈禧家族牽連其中.png" />

      道光皇帝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

      ,年過耳順(60歲)的道光
      ,遇到了不順心的糟心事。

      大家都知道

      ,六部中的戶部主管國家財政
      ,天下稅盡收在戶部銀庫,而這戶部銀庫就是大清的國庫
      。本來賬面白銀余額應(yīng)為1218萬兩
      ,但實際上僅剩下293萬兩,天朝上邦的國庫連三百萬兩銀子都沒有
      ,一向摳門的道光皇帝氣得差點當場去世

      白銀

      當時,北京城一個叫做張亨智的銀號掌柜

      ,向給自己的兒子捐官
      。張亨智找到在銀庫當差的弟弟張誠保,張誠保負責(zé)驗收銀子重量
      ,查看成色
      ,他在入庫時多報少收了幾袋銀子,共有四千多兩
      。這些銀子在拿回張家的途中
      ,遭到其他庫兵的哄搶,眾人分贓不均
      ,有人心懷不滿上報官府
      。結(jié)果這事捅了馬蜂窩,被道光皇帝得知

      道光當即派出欽差大臣

      、刑部尚書惟勤徹查此事。在清查銀庫時
      ,本來裝放千兩白銀的銀袋
      ,被換成了包裹白布的木頭
      !戶部銀庫應(yīng)改名為木頭庫!

      時任管庫大臣

      ,是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
      ,銀庫幾十年沒有盤查,穆彰阿不以為然
      。庫兵們看到上官不管
      ,于是監(jiān)守自盜,并向管理他們的庫吏和查庫御史行賄

      銀庫

      按照當時規(guī)定

      ,庫兵們進銀庫前,要脫個一絲不掛
      ,然后進入銀庫
      ,有人發(fā)給他們專門的工作服。出庫后
      ,再赤條條接受檢查
      ,才能換上自己的衣服下班回家。而且為防止出現(xiàn)蠅營狗茍之事
      ,庫兵需用滿人
      ,而且三年輪換一次。

      可規(guī)矩是人定的

      ,讓這些庫兵發(fā)明創(chuàng)造搞科學(xué)不行
      ,但徇私舞弊找漏洞,腦袋還是十分靈光
      。發(fā)明了諸如“茶壺藏銀”、“獼猴盜銀”等方法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
      ,當屬“谷道藏銀術(shù)”。

      現(xiàn)代醫(yī)院的急診科

      ,大夫們會經(jīng)常遇到有一些男生
      ,會把奇奇怪掛的東西物品,“不小心”坐進身體里(想到了酸爽的某某腺按摩)
      。這些庫兵一開始用將豬油涂抹在菊部
      ,用雞蛋訓(xùn)練自己,然后換成鴨蛋
      、鵝蛋
      、鐵蛋,同時增加數(shù)量(想到于謙老師練習(xí)藏標的故事)
      ,能塞六七枚才是略有小成
      ,能塞十個以上才能達到巔峰
      ,而功成之日便是發(fā)財之時!

      但銀錠子有棱有角

      ,不好塞怎么辦
      ?這群庫兵盡可能找江西圓錠。為了日后在人前顯貴
      ,暗地里只能流淚遭罪
      ,實在不行就把銀子外面裹上豬尿泡、羊腸子

      江西圓銀錠

      《清代野記》中有過形象詳盡的描述:“聞之此中高手

      ,每次能夾江西圓錠十枚,則百金矣
      。庫門前一矢地有小屋一間
      ,乃庫兵脫衣卸贓之地,四圍以木柵護之
      ,防人近窗窺伺
      。” 有看官會問
      ,超市庫房還得盤點呢
      ,如果皇帝派出專員清查戶部銀庫怎么辦?別忘了
      ,“錢可通神”這句話
      ,如果皇帝真派管庫大臣、查庫御史下來
      ,這些庫兵庫吏會向他們行賄

      道光皇帝

      清代文人歐陽煜在《見聞瑣錄》是這么寫的:“戶部銀庫,自乾隆晚期和珅當國后

      ,即未清理
      。庫內(nèi)侵蝕,子而孫
      ,孫而子
      ,據(jù)為家資六十余年矣。嘉慶間
      ,雖經(jīng)盤查
      ,然皆受庫吏賄囑,模糊復(fù)奏
      ,未能徹底澄清
      。自是逢皇上命御史查庫,必進規(guī)銀三千兩
      ,仆從門包三百兩
      ,日積月久
      ,習(xí)以為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當然
      ,庫銀被盜數(shù)目多達九百多萬兩,絕非庫兵可為
      。其中還有管庫官吏徇私舞弊
      ,銀子成色不足,以次充好等問題
      。清代中期
      ,為緩解財政壓力,允許捐官甚至可以拿銀子換個國子監(jiān)生員的文憑
      ,像文章開頭張誠保多報少收的事情
      ,也絕非一次。

      銀庫

      這庫銀被盜的歷史

      ,可能比道光皇帝的年紀還大
      。道光皇帝看到時間跨度大牽連甚廣,查辦難度很大
      ,便派乾隆皇帝的玄孫定郡王載銓徹查此案
      。一向仁厚的道光皇帝,聽完調(diào)查結(jié)果怒不可遏
      ,說道:“竟虧空銀至九百二十五萬兩千余兩之多
      ,實屬從未有之事!覽奏曷勝憤恨
      ,以國家正項錢糧
      ,膽敢通同作弊,任意攫取
      ,似此喪心昧良
      ,形同背國盜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不久,道光皇帝下詔
      ,對經(jīng)手驗看銀兩的庫兵銀匠按大清律處斬
      ,妻妾子孫發(fā)配新疆,給當?shù)伛v防的官兵為奴
      ,現(xiàn)存家產(chǎn)全部查抄
      。在庫房外當差的庫兵和皂役減刑一等,處以絞刑
      ,妻妾子孫流放兩千里安置
      。當然
      ,懲治是次要的,主要還是追繳
      ,這些庫兵皂隸如果及時追繳上繳數(shù)目可觀
      ,還能寬大處理。

      庫兵們偷盜的庫銀

      ,早就揮霍一空
      ,道光追繳的重點,還是放在負責(zé)管理庫房的官員身上
      。他下令
      ,從最后一次清庫的嘉慶五年(1800年)到道光二十三(1843年),在這期間只要擔(dān)任過庫官
      、查庫御史
      、管庫大臣官職的,不分青紅皂白
      ,都要按照在任年月追繳罰銀
      ,亡故者減半。這期間擔(dān)任過戶部司員或查庫御史
      ,大約有320多位

      處決

      歷任庫官、查庫御史各按在任年月

      ,每月罰銀1200兩
      ,已故者照數(shù)減半;管庫大臣著每月罰銀500兩
      ,查庫王大臣每次罰銀6000兩
      ,已故各員按數(shù)減半。

      道光皇帝對此案態(tài)度堅決

      ,別說皇親國戚
      ,即便身邊的寵臣重臣也不能幸免。曹操的嫡系子孫
      ,三朝元老位列道光朝功臣之首的曹振鏞
      ,雖然早已去世,但也要其子孫賠銀2萬兩
      。時任管庫大臣
      ,軍機處首席大臣穆彰阿,賠償11萬兩白銀
      。而負責(zé)此案的定郡王載銓
      ,也拿出6000兩白銀。

      慈禧太后

      當時八歲的慈禧

      ,也被牽連其中
      ,她的曾祖父葉赫那拉·吉郎阿
      ,曾在戶部擔(dān)任三年的銀庫員外郎,應(yīng)該追繳43200兩
      。但他早已去世
      ,按照規(guī)定罰銀減半,而慈禧的祖父不愿掏錢
      ,磨磨蹭蹭只拿出一個零頭
      ,最后鋃鐺入獄。還是慈禧的父親四處拼湊
      ,達到應(yīng)賠總數(shù)的六成
      ,老頭才被放出。

      很多官員為了減少自己的損失

      ,向自己的門生故吏“借錢”
      ,反正也沒打算還。而他們的門生故吏
      ,尤其是在地方擔(dān)任官職的
      ,為了挽回損失,開始變本加厲地盤剝百姓

      歷時六年的追繳行動

      ,追繳各級官吏150多萬兩,追繳庫丁38萬兩
      ,遠遠低于失盜的925.2萬兩
      ,最后因道光駕崩,新君咸豐登基
      ,此案不了了之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2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第一大將含恨突圍
      ,14年后他一雪前恥" rel="prev"> 紅軍伏擊戰(zhàn)打成敗仗,第一大將含恨突圍···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dǎo)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
      ,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也沒有參加過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jù)路透社報道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展覽是有關(guān)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時至今日,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咸豐
      、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