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是大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也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謀士。
楚漢爭霸初期,項羽自恃勢大,處處壓制劉邦。劉邦無奈,只好到處逃竄以避其鋒芒??吹角胺降南M麑嵲谑翘^渺茫,很多將士都臨陣倒戈,投降了項羽。在這段艱苦的日子里,張良不僅對劉邦不離不棄,還多次施展妙計,幫助漢軍穩(wěn)住了局勢。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開創(chuàng)了大漢王朝。論功行賞之時,劉邦將張良列為三杰之一,并動情地說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張子房......”
天下平定后,漢王朝的很多勛臣都有居功自傲的心理。更有甚者,竟然公開挑戰(zhàn)劉邦的權威。對于這些人,哪怕是曾經關系的再親密,張良也堅定地敬而遠之。異姓王謀反后,受到牽連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不乏高權重者。
滿朝文武中,沒有被調查的人寥寥無幾,其中,就有張良。
后來,漢王朝的皇子們用盡一切方法想要繼承皇位,劉邦對此憂心忡忡。他多次詢問張良有何建議,想要知道張良心中的理想人選?;饰焕^承事關國本,倘若張良選擇一個跟自己關系較好的皇子,那么,日后定能長保富貴。
但是,張良每次都含糊其辭,劉邦問的急了,他就以生病為由閉口不言。劉邦在無奈之余,也不由地感慨起張良淡泊的心志來。
張良逝世后,許多統(tǒng)治者都很是推崇他。
唐朝的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特意為張良修造太公尚父廟。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下旨,讓張良配享武成王廟。甚至,到了明朝和清朝,朱元璋和康熙選擇歷朝歷代的功臣來配享帝王廟的時候,還欽點了張良的名字。
張良的謀士之名,可謂是婦孺皆知。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張良在成為謀士之前,曾經是一名武藝高強的刺客。
據(jù)《史記》記載,張良是名門之后。他的祖父張開地和父親張平都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的宰相。因此,張良從小就對韓國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滅掉,張良被迫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當時,他手中尚有不少家產,如果,安分守己地過日子,足以衣食無憂。但是,少年張良一想起父輩的功業(yè),心中就對秦朝產生了不共戴天的仇恨。為了籌備反秦事宜,他將家產全部變賣。但秦朝國力強盛,秦始皇身邊衛(wèi)士眾多,很難有機會實行刺殺活動。
張良自知實力有限,于是,前去拜會力大無窮的滄海君,想要讓滄海君協(xié)助自己刺殺秦始皇。倉海君被張良身上的忠義之氣感動,他將生死置之度外,死心塌地地跟著張良謀劃刺殺秦始皇的行動。滄海君力能扛鼎,張良特意為其制作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錘,想要將秦始皇活活砸死。
不久之后,張良探得消息,秦始皇東巡的車隊將要經過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城東郊)。了解到這一訊息后,兩人趕忙前往博浪沙觀察地形。博浪沙兩面臨河,路面起伏不定,四周盡是些蘆葦和野草,張良非常滿意。在他看來,路面不平坦,秦始皇一行人的前進速度就不會很快,而己方藏在蘆葦或者野草中,正適合行刺。如果,刺殺成功的話,自己和滄海君就可以立即從河上乘船逃跑。
就這樣,張良和滄海君在博浪沙埋伏了下來。
秦始皇的車隊路經博浪沙的時候,滄海君看準時機,掄起大鐵錘砸向最華麗的那個馬車,將馬車和車中的人全部砸死。張良見一擊得中,便趕忙拉著滄海君混入蘆葦叢中逃之夭夭。事后,張良才知道,秦始皇為了防范刺客,經常更換馬車。而滄海君砸中的那輛馬車,只不過是秦始皇故意偽裝的而已。
此事過后,秦始皇怒不可遏,下達了全國搜查刺客的旨意。張良隱姓埋名,四處逃竄,這才堪堪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后來,張良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一位老人。這個老人給了張良一本名為《太公兵法》的兵書,張良埋頭苦讀十多年,這才成為了一名料事如神的謀士。
縱觀張良的一生,他一開始的道路也并非平坦,如果不是自身的堅持和信仰,他很難有日后的成就。可能,也正是這些艱難的日子,也正是這些失敗的教訓,才將他塑造的如此謙虛謹慎吧。
張良的生年史上沒有記載,但死期卻有,《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后八年卒(前185年),謚為文成侯?!?/p>
既然有明確死期,應該也有明確的死地,但考究起來,河南蘭考是張良托病隱居的東昏縣所在,死后葬于此很正常;
留城是張良的封地,留侯葬在封地附近也合情合理;
古書《陵墓志》記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巖山。良得黃石公書后,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巖各山,多存遺跡?!?/p>
張家界青巖山風景秀美,張良曾在此修行死后葬在當?shù)?,也不是不可能?/p>
可以說,這遍布各地的張良墓,似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參考資料:
【《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墓考》】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5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