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世民是個神箭手
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他曾擁有一把著名的柘木弓,并用此弓射殺過突厥第一勇士。但正是這樣一把無敵神弓,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幾乎無人能夠看得出來,而一位西域人卻一眼看破其中奧秘。為何從這張弓的缺陷,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位千古明君?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隋朝末年,隋煬帝施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亂,各地軍閥紛紛起兵反隋,其中最有實力者,當屬晉陽起兵的李淵父子。當時的李淵已經(jīng)官居唐國公,在朝廷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他起兵時,天下豪杰一呼百應(yīng),紛紛表示要加入反隋的隊伍。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李淵是當世之豪杰,其兒子們也同樣英雄。李淵長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都是父親帳下重要的統(tǒng)兵將領(lǐng),為反隋大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家三兄弟個個足智多謀,其武功也同樣出眾。而李家三兄弟,位置屬李建成最高,因為他是大哥,可是天生的太子。
李家三兄弟的武功,當屬李元吉最高。
而李世民論官位,高不過自己的大哥李建成,論武功,打不過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屬于一個受“夾板”氣的角色。
當時的李世民還只是秦王,但他本人好謀善斷,善于籠絡(luò)人心,他在兄弟之中漸漸變得出類拔萃,曾多次擔任父親李淵的智囊,并受到其父的重視與青睞。當然,人無完人,李世民雖然頭腦機敏,武功高強,怎奈他不是老大,自然做不了太子。
李世民曾有一個值得驕傲的戰(zhàn)績,曾親手射殺突厥第一勇士。相傳,在唐王朝成立之后,面臨的最大敵人便是北方的突厥。突厥士兵擅長騎射,機動性極強,往往會來去如風的進行偷襲,給唐軍以出其不意的打擊。李世民成為皇帝后,曾對突厥進行過一次御駕親征,在一次遭遇戰(zhàn)中,雙方進行了激烈的廝殺,而此次突厥軍隊中,就有一位號稱是“突厥第一勇士”的名將,他的首要目標,正是活捉李世民。
令這位突厥勇士想不到的是,在他氣勢洶洶沖向李世民大帳之時,端坐于馬上的李世民,似乎毫無慌張之色,反而操起一張大弓,搭上一根雕翎箭,雕翎箭離弦的一刻,突厥勇士正準備躲閃之際,羽箭早已命中他的咽喉。羽箭強大的慣性,將他直接射下馬背,在地上翻滾了幾下后,便一聲不吭的死去了。
二、拓木弓不簡單
此時您可能會好奇,李世民為何有如此神力,能夠賦予雕翎箭如此大的威力?其實從本質(zhì)上而言,如此驕人戰(zhàn)果的背后,并非是李世民的武功蓋世,而是源于其手中的那把柘木神弓。柘木神弓是李世民珍藏的一把寶弓,由當時著名的弓匠打造而成,堪稱是當世名弓。
在古代,素有“南檀北柘”之稱,“檀”即是檀木,而“柘”則是柘木。“柘木”又名桑柘木,是一種生長于我國北方地區(qū)的??祁愔参铮彩菤v史上著名的名貴木料之一。柘木本身材質(zhì)堅硬、手感溫潤光滑且顏色鮮艷,紋理組成尤為細膩清晰,更重要的是,在其樹心位置處,還生有天然的黃金色澤的金線,深受古代名將的重視與喜愛。
然則柘木本身也有缺陷,這也注定了柘木少而又少的事實。古人云: “十柘九空、十柘九彎”,一般來說,柘木本身很難成材,很少能形成筆直的狀態(tài),因此而言,講究“物以稀為貴”的古代武將們,也將一件上佳的柘木弓視作珍寶。
李世民所收藏的柘木神弓,射程近500步遠,如果按照一步是0.75米換算,則其射程接近375米左右,如此射程竟然比現(xiàn)代軍事“神器”AK-47的射程多75米,由此看來,其射死突厥第一勇士也在情理之中。
唐帝國與西域地區(qū)交流甚密,無論是經(jīng)濟、文化方面,都存在相互借鑒的情況,西域使臣也紛紛來前來覲見唐朝皇帝。斛斯正也是西域使臣之一,此人不僅善于相馬,并且長于識弓。斛斯覲見李世民時,李世民曾頗為自豪的將寶弓拿出,請斛斯正品鑒。孰料斛斯正看罷之后,只是說出了兩個字——“不好”。李世民見此急忙詢問,斛斯正回答道:“此弓雖為柘木所制,但是其本身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即此弓未能按紋路雕制,所以在射箭時,羽箭會被射偏,影響其本身命中的精度”。
李世民聽罷“嘖嘖”贊嘆斛斯正的識弓水平,他正色道:“愛卿有所不知,朕也知此弓略有缺憾。但是朕經(jīng)過多次試射,發(fā)現(xiàn)只要在射箭時稍微偏斜一些角度,便可以正中目標,可謂是箭無虛發(fā)”,說罷二人撫掌大笑。
用十全十美的弓,射出準確的箭,這個不叫水平,用有毛病的弓,射出準確的箭,這才叫手段,李世民做到了。
三、李世民會用人
如果按照一般的道理,柘木弓有這么大的“射偏”毛病,李世民應(yīng)該將其丟棄,然后再找工匠,制作出一張完美無瑕的柘木弓才對,李世民為何沒有這樣做?
道理簡單不復(fù)雜:因為這世界上,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不可能有完美無瑕的柘木材料。
我們用和氏璧舉一個例子,在玉石界,和氏璧可以算得上名排第一的美玉,可它有一個大毛病,體積小,重量輕,形狀差,去掉首尾,只能取中間一段不錯的玉石材料,雕刻一方玉璽。
世界上有沒有體積碩大,而完美無暇的美玉?正確答案是:沒有,這是想法完全是不靠譜的。最好的例子是:紫禁城有一個鎮(zhèn)宮之寶,重達5000公斤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可它卻是一塊質(zhì)量不高的雜色玉。工匠們根據(jù)雜色玉上面的各種顏色,孔洞瑕疵,雕刻出了一件大禹治水圖玉雕。
通過玉石的對比,我們知道玉石的無暇和體積,是處在水火不相容的矛盾狀態(tài)。
我們再看李世民手下的臣子,他們按照功勞的大小,曾經(jīng)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至于名字,就不羅列了,我們隨便舉幾個人為例子,體會一下李世民是如何駕馭這些缺點明顯,桀驁難馴的文臣武將的。
我們先說文臣:長孫無忌決斷事理,朝中第一,可是打仗卻不能用他;高士廉是個好官,不拉幫結(jié)派,可是勸諫皇帝,啥樣噎人的話都敢說,讓李世民的心里實在難受。
再看武將:李靖可以說是唐太宗手下的最擅長排兵布陣的大將,雖然他在戰(zhàn)場上無往不利,可是政治斗爭中,卻很欠缺謀略,李靖曾經(jīng)滅掉東突厥汗國,可是他卻用上了一個“不入流”的計謀,他先派文臣唐儉去和東突厥頡利可汗去談判,將頡利可汗麻痹后,隨后,他率領(lǐng)大軍來攻,一舉滅掉了東突厥。
李靖滅掉了東突厥,等于洗雪了國恥,功勞可以標到南天門上,可是談及唐儉的安危,他卻說:“如唐儉輩,何足可惜”朝中的文官們一聽,全都不干了,武將很牛我們?nèi)塘耍y道文官的性命就是可以犧牲的嗎?李世民你不收拾李靖,我們就不伺候你了。
一邊是拿文官性命當草的李靖,一邊是滿朝彈劾李靖的文官,李世民的處理方法是:將李靖指鼻子帶臉地暴訓一頓,平息了文官的憤怒。處理是一點也沒有,更別說什么撤職查辦,將其下監(jiān)治罪了。
由此,可以看出李靖的毛病,不善于團結(jié)人,更不怕得罪人,朝中的文臣都被他得罪光了。很快,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李世民才不會信李靖謀反,他很快就將唐奉義治罪。李靖這才知道自己的性格有問題,官場真的不適合他,故此,他辭官歸隱,了此一生。
尉遲敬德在凌煙閣排名第七,可以說是一個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可是這位尉遲大爺除了能打能殺,對李世民絕對忠心之外,渾身上下一百個毛病。
尉遲敬德居功自傲,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他發(fā)現(xiàn)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的過錯,立刻在李世民面前揭發(fā),搞得在朝中人際關(guān)系非常緊張。
更有甚者,有一次李世民大擺酒宴請群臣喝酒,尉遲敬德喝醉了酒,一拳打到李道宗的眼睛上,差點將其打瞎。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有道是,打狗還得看主人,尉遲敬德打架,誰都不看。
可是對于尉遲敬德這個粗魯?shù)募一?,李世民都選擇了容忍、容忍再容忍。換另外的皇帝,尉遲敬德早就被殺一百次了。
李世民深深知道,用人應(yīng)該“避其短,用其長”,只有這樣,身邊才少不了人才,一旦求全責備,挑選十全十美的人,就會陷入到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
李世民和斛斯的識弓趣事,令斛斯正感慨萬千。他在西域時,便聽說過李世民頗有識人之能,駕馭一張偏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駕馭群臣呢?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李世民善于任用賢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板,而能夠快速發(fā)現(xiàn)他人的短處,并以其慧眼識人的才能,將對方的長處充分發(fā)揮出來,才有足夠資格成為一個完美的領(lǐng)導者。由此看來,盛名之下無虛士,李世民被稱為千古明君,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5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