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足球,被稱之為“世界第一運動”一樣,各行各界,似乎都要爭出一個高低來,而在水果界,“第一水果”的名號,自然要屬于蘋果莫屬,截止到如今,蘋果因為它的營養(yǎng)豐富,價格低廉,便于生長,受到了廣泛大眾的喜愛,目前全球有超過80個國家種植蘋果,全球每年蘋果產(chǎn)量更是有6000億噸,用于直接食用和做成醬料酒水等各種用途,位于水果的榜首。
事實上,蘋果的歷史,同樣十分悠久,根據(jù)學(xué)者考證,大約在恐龍滅絕的時代,蘋果樹就已經(jīng)能夠長出這種粉紅的果實,吸引鳥獸的吞食來為它播種,從此遠傳四方。
可能也有讀者感到好奇,中國古代的蘋果叫什么呢?其實是一個很優(yōu)雅的名字,被日本保留至今。
如今我們常見的,這種又香又脆的蘋果,誕生于歐洲中部,但是國內(nèi)并沒有大量普及,一直到19世紀70年代,美國的傳教士尼維斯將現(xiàn)代蘋果的植株帶到了山東煙臺,蘋果才廣泛的種植,這也讓煙臺成為了中國蘋果起源和故鄉(xiāng),在大力推廣種植以后,走向了世界。然而中國過去,同樣也是有蘋果的,在秦漢時期也有記載,只不過這種果肉綿軟易爛,雖然色澤鮮亮,但是對于吃慣清脆的現(xiàn)代栽培蘋果的食客而言,口感并不受歡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綿蘋果”,因此它們大多數(shù)作為觀光用途。
西漢年間,這種綿蘋果被稱之為“柰”,意思是李子的一個變種,司馬相如曾經(jīng)有一篇《上林賦》描寫了漢朝皇家園林上林苑的優(yōu)美壯麗景象,其中就有“楟柰厚樸”這一句話,很顯然,綿蘋果在這里同樣也是用于實現(xiàn)觀賞價值。
不過更多的綿蘋果,來自于溫度更高的西域,包括印度等地,唐朝期間,綿蘋果因為廣泛從印度出口,又被稱之為頻婆果,“頻婆果”是梵語bimba的音譯,而這,也正是如今漢字蘋果的由來。
不過與此同時,另外一種稱呼也隨之誕生,那就是“林檎”,啥意思呢,《本草綱目》解釋到,因為這種果實甜美,能夠吸引住林中的大量飛鳥,名字故此而得來。
由于唐代印度傳過來的蘋果十分少,不少人并沒有意識到它和西域的蘋果是同一種產(chǎn)物,因此僧人慧琳在《一切經(jīng)音義》中說:“其果似此方林檎,極鮮明赤者?!币馑季褪且胫李l婆果長啥樣,看看林檎就知道了。
這個名字的確唯美而且富有詩意,而最終它也被帶到了日本,如今日本的蘋果,用平假名“りんご”,翻譯成漢字正是林檎。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以后,主流還是使用的頻婆果的稱呼,不過先是有文字改良者認為,草本植物,應(yīng)當用草字頭,就有了“蘋婆果”的名號,到了明代,王象晉《群芳譜》提到:“蘋果,出北地,趙燕者尤佳,接用林檎體。”隨著文字不斷簡化,也就成為了如今蘋果的由來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5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