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通,字位伯,號陪翁,安徽桐城人。他是大哲學家方以智的兒子。 早年的經(jīng)歷,按照他在后來回憶文章里的記述是“五歲就傅,九歲入都,旋遭喪亂,困頓流離,變名姓為他氏子,十四歲而后歸桐。”也就是說,他早年過的是一種顛沛流離的艱苦生活。
由于家學的緣故,方中通繼承了父親的稽古思想,并且喜歡“量圭黍察儀漏”等計量儀器。他輯諸家說,取其所長,寫成《數(shù)度衍》一書。數(shù)度衍幾乎包羅了當時剛傳入的所有西方算術知識以及當時所能見及的中國算學知識,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數(shù)學上的百科全書.在清初算書奇缺的情況下,它的刊行,無疑對于民間數(shù)學知識的傳習,起了積極的影響。.《數(shù)度衍》 ,“方圓縱橫,窮極其變”,堪稱數(shù)學大全。在這本書里他還論及了“對數(shù)”,因此,方中通算是中國探討“對數(shù)”第一人。
在交游方面,方中通與當時頂尖的數(shù)學家梅文鼎相善。另外,在廣昌有位學者揭暄也精研算術,經(jīng)常與方中通討論學術上的問題。他們之間的討論被集為一書,叫《揭方問答》。方中通還著有《物理小識》十二卷,及《浮山文集》。
方中通也擅長寫詩,《哀述》是方中通守喪期間所作的一組七言古詩。在這十首飽含真情的作品中,方中通回顧了他的父親方以智一生的學行和志業(yè),并對時人所關心的忠孝節(jié)義、儒佛分合、學術宗旨等幾個重大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說法。對研究方氏父子的思想很有參考價值。
他還有一首《正學先生祠》寫得正氣凜然,“今古完名節(jié),乾坤屬幾人。先生能報國,門下亦捐身。正氣橫霄漢,陰風泣鬼神。可憐同室斗,猶且念君臣?!?/p>
方中通于六十五歲時去世。他的兒子方正珠能繼承家學,著有乘除新法附刻于其父方中通的《數(shù)度衍》之后。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6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