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同樣是一個小伙伴提的問題,他問道,早期的子彈都是單打一,但為啥后來步槍彈開始使用豎倉以及彈匣,而霰彈槍至今為止還是以管式彈倉為主呢?
其實這個問題可由分三塊來說,第一個就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霰彈太大了...
上頭是目測是9mm、.40 S&W、.45ACP、5.7mm、5.56mm、.300WM、12號霰彈 2 1/4型,12號霰彈 2 3/4型??梢钥吹仅睆椌褪潜仁謽審棽綐審椫睆酱值亩啵?2號霰彈口徑18.5mm,加上殼體的話直徑20mm,這尺寸要塞彈匣就顯得很不劃算了。但不是說沒有
比方說Saiga 12、莫斯博格590M,甚至還有95的海外兄弟LA-K12也是彈匣式無托霰彈槍,我們就管他叫95噴子吧...
然而95噴用這個看起來很標準的彈匣容量只有5發(fā),Saiga 12用那么大的一個彈匣才8發(fā)。
所以說它的彈丸直徑限制了它放在彈匣中的彈容量,不合適。
但如果放在管式但倉里就沒啥問題了,好比說12號霰彈最流行的尺寸是 2 ?寸,換成公制單位就是70mm長,這和一枚7.62x51mm全威力步槍彈全長類似。這種不夸張的長度就適合放在管式彈倉里了。
當然,霰彈靠突出的底緣定位,又是直筒彈,所以長度比較隨意。短彈可以多塞幾枚,長彈就少點。
第二個原因,我剛說到霰彈靠底緣定位,這也是早期子彈的通用定位方法。而步槍們隨著彈倉彈匣的采用而開始使用無緣彈(因為豎倉內(nèi)帶凸緣的子彈得按照順序排列,否則容易卡緣)
(上圖是.32ACP彈,它是一種半凸緣彈,雖然不像凸緣那么容易卡緣,但塞入彈匣時最好還是得注意排列)
(上邊這個圖顯示了有緣彈在排列時也容易增加彈匣彎曲度,而 Rimmed B這個排列方式如果是向上供彈的話,極易造成卡緣。)
所以說,霰彈這種有緣彈并不適合彈匣裝填,而管式彈倉對凸緣沒問題。
然后還有人會問,為啥不把霰彈設計成無緣呢?
這里看有個歷史慣性問題,霰彈槍直到現(xiàn)在為止都多是管式彈倉或者泵動,壓根就沒有造無緣彈的需求。而且步槍之所以采用無緣是因為豎倉的需求,霰彈槍用豎倉沒意義,所以無緣霰彈這玩意...只有少數(shù)一些二愣子廠家會嘗試
最后,霰彈槍的彈容量其實意義不是很大。要知道對步槍、手槍而言,推動他們彈容量上升的是戰(zhàn)爭。而霰彈槍在戰(zhàn)場上露臉機會真不多,拿一二戰(zhàn)來說,也就只有美國人拿著噴子上戰(zhàn)場,雖然起到一定效果,但總體來說實戰(zhàn)效用不如沖鋒槍,所以現(xiàn)代淪為萬能鑰匙。
而民用的話,打獵自衛(wèi)對彈容量需求還真不大。但霰彈有個很重要的特性,彈種非常豐富,由于它是滑膛槍,它能把一切塞得進去的東西都噴出去。
所以除了最常見的鹿彈、鳥彈、獨頭彈之外,它還有五香麻辣彈
總之我的意思是,霰彈槍經(jīng)常會按需換上一枚你想用的彈種。比方說你本來打算獵鳥,里頭放的是鳥彈,這時候看到了一頭白尾鹿,那你就得換上鹿彈不是?而泵動管倉霰彈槍只需要拉開唧筒就能塞一發(fā),彈匣式的雖然也能拉開槍機塞,但好歹不如管倉方便不是?
軍用霰彈槍又稱戰(zhàn)斗霰彈槍,是一種在近距離上以發(fā)射霰彈為主殺傷有生目標的單人滑膛武器。
霰彈槍作為軍用武器已經(jīng)有相當長的歷史,起初槍械是無膛線的鳥銃,雖有膛線的早期前裝散裝彈藥的步槍精度較好,但每次重新裝彈都比滑膛槍慢,所以軍隊仍然是以滑膛槍為主力。
但到了18世紀后膛步槍和十九世紀定裝彈藥的出現(xiàn),所以不論有無膛線對裝彈也沒有關系?;艠尣磐顺鲋剖轿淦髁醒b,而專用來發(fā)射霰彈的霰彈槍才出現(xiàn),而且只限于用來射擊快速移動空中目標,如鳥類和定向飛行泥碟靶。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手動步槍比同期的手槍射速太慢而不太適合塹壕戰(zhàn),軍隊需要一種可以手持著沖鋒或防御陣地的槍械,其必需要能夠在極短時間內(nèi)拋多個彈頭,于是霰彈槍成為了一戰(zhàn)的單兵常用武器之一。
當中泵動式設計的M1917便被美軍大派用場,并且因為其勝利使美國一次大戰(zhàn)結束后,推遲了接受湯普森沖鋒槍的計劃,而改為裝備了M12。至于同期的自動步槍因為過于笨重,多用作支援進攻或陣地防御并用作輕機槍用途。
在近距離以彈頭計算,霰彈槍能一次射出多個彈頭,以一般作戰(zhàn)用的鹿彈每個有9至12個直徑7至8毫米級的彈丸,每個彈丸的能量相當于普通的手槍子彈。即使是發(fā)射率計算,當時的泵動式霰彈槍因為只需要前后拉推動作,比使用旋轉后拉式槍機的手動步槍作戰(zhàn)射速仍然高很多。
但霰彈槍先天不適射擊單個目標,遠距離的精度較差,所以在一次大戰(zhàn)后有較多國家接受沖鋒槍,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更出現(xiàn)了突擊步槍并被各國廣泛采用,且火力及壓制能力都比霰彈槍為高,于是大部分國家也減小了霰彈槍的服役數(shù)量。
二次大戰(zhàn)后各國警隊需要可壓制武力的武器,于是霰彈槍便成為各國警察的制式裝備之一。
霰彈槍的大口徑可以用來發(fā)射各種非致命性彈藥,包括鳥彈、木棍彈、豆袋彈、催淚彈等,并能產(chǎn)生極大的槍口動能,亦可發(fā)射低初速極大的口徑的高能量實心彈頭,可用來破壞整道門、窗、木版或較薄的墻壁,使警員可以快速進入匪徒巢穴或劫持人質場所,因此成為特警隊甚至軍中的特種部隊重要的破門工具。
20世紀60年代,因為開發(fā)了可容易退殼和重裝的塑料和紙制霰彈殼,一些型號亦改為類似半自動步槍及左輪手槍的供彈方式,部分甚至在具有連射能力下仍保持泵動機構以適應不同彈藥,還有些使用無托結構或有可折疊或伸縮的槍托。
到80年代更推出外型與突擊步槍相似、采用可拆式彈匣的全自動霰彈槍,其后亦有新式的彈藥如集束箭形彈和鎢合金彈丸問世,大大提高了霰彈槍的精度和貫穿能力。近年的新設計是仿效傳統(tǒng)步槍下掛榴彈發(fā)射器方式,使到霰彈槍和突擊步槍合一。
霰彈槍之所以被現(xiàn)代軍隊拋棄,原因很簡單。首先就是滑膛槍的射程不夠,對于現(xiàn)代軍隊來說,粗略的瞄準沒有意義。而是擊穿防彈衣造成傷害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其次就是霰彈槍雖然能夠發(fā)射多種彈藥,但是對于軍隊來說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畢竟如果要發(fā)射信號彈,直接用40毫米的榴彈發(fā)射器更加實惠和核算。而且士兵也不需要單獨攜帶一型槍支。其實目前仍然在使用的就是下掛式的霰彈槍。這種武器掛在正常步槍的下方,主要是破門使用,當然正兒八經(jīng)打人也是有效果的。
其實所謂的破門彈就是鐵粉壓成的子彈,這種子彈在擊中例如門鎖之類的目標之后,只會將動能傳遞給門鎖,將其破壞。而本身則會碎成鐵屑,從而保證不會傷害到使用者和周邊的人。當然例如以色列的那種破門彈就不是這么用的了,在使用空包彈發(fā)射的時候,后坐力也是非??植赖?。而威力足以將門炸的灰飛煙滅。就像在絕地求生中一樣,敵人在房間內(nèi),你可以用槍將門打碎。也可以選擇上去開門。由于以色列的那種破門彈存在恐怖的殺傷范圍,再加上動靜實在是太大。所以沒有多少國家使用。
回到霰彈槍為什么被軍隊淘汰的原因,首先我們看看軍隊對武器有什么需求。首先就是子彈需要通用,而且方便容易攜帶。其次就是穿透力強,能夠穿透敵人的防彈衣。最后就是足夠輕便,而且射程足夠遠。首先子彈通用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xiàn)代很多霰彈槍并不是采用彈匣供彈,而是采用彈筒供彈。這種供彈方式讓霰彈槍裝子彈和換子彈都非常麻煩。好多霰彈槍雖然有快速換彈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而且在戰(zhàn)爭中那種環(huán)境,能否成功的使用確實是個不小的問題。
而且對于霰彈槍來說,雖然能夠發(fā)射多種彈藥,但是在正常的部隊使用狀態(tài)下是沒有必要裝備那么多彈藥的。只需要把敵人打死就行了。可是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小事,霰彈槍做的其實并不夠好。因為霰彈槍的本質是滑膛槍,而滑膛槍有兩個缺點,一個是威力不夠大,一個是精度不夠高。威力不夠大很好理解,因為滑膛槍對于槍管的密封不是很到位,而且使用的都是霰彈。遇到等級稍微高一點的防彈衣就打不穿了。而精度不夠高也是因為沒有膛線。如果槍管是線膛的,那么彈丸會在空中進行旋轉。然后成功的擊中目標。但是霰彈槍即便是發(fā)射獨頭彈,精度依舊比步槍低。所以這在解救人質的時候非常棘手。
有,一般的泵動式霰彈槍都是在槍管底下設計一根管狀彈匣,以便推拉式上膛。像M37和M3(可選半自動)都是這樣的
也有用盒狀彈匣的霰彈槍(忘了那些了),這樣的火線太高,而且自動裝置容易出故障(霰彈的自動裝置相當復雜),所以不多。
比較特殊的是破壞者霰彈槍,它采用圓盤式彈匣,可以裝16發(fā)霰彈(12號鹿彈)
SPAS-15霰彈槍
SPAS-15(Special Purpose Automatic Shotgun,意為“特殊用途自動型霰彈槍”)是一款由意大利槍械制造商路易吉·弗蘭基所設計和生產(chǎn)的可半自動可泵動式彈匣供彈霰彈槍(戰(zhàn)斗霰彈槍),發(fā)射12鉛徑霰彈。
規(guī)格
重量
標準型:
空槍:3.9千克
上彈:4.1公斤
長度
槍托縮折:750毫米
槍托伸展:1,000毫米
槍管長度:450毫米
子彈:12號鉛徑霰彈
槍管:1根,滑膛,內(nèi)膛鍍鉻,外圍由隔熱罩所包覆,槍口具有螺紋以裝上喉縮
射速
半自動射擊:4發(fā)/秒(24—30發(fā)/分鐘)
供彈方式
3、6、8發(fā)可拆卸式單排彈匣
研發(fā)歷史
弗蘭基SPAS-15的開發(fā)設計不僅是應意大利軍隊的要求,也是為了參加1982年美國三軍輕武器規(guī)劃委員會(JSSAP)提出的近戰(zhàn)突擊武器系統(tǒng)(CAWS)的輕武器項目而研發(fā),美軍要求使用彈匣供彈以提高其裝彈速度。
自2000年開始,路易吉·弗蘭基決定由SPAS-15把銷量大幅下跌的SPAS-12取代。由于SPAS-15的概念和SPAS-12相反,只會給各個執(zhí)法和軍事機構使用,從此以后SPAS-15就是路易吉·弗蘭基對于執(zhí)法和軍事機構的主力產(chǎn)品。
設計細節(jié)
該武器是基于軍用霰彈槍SPAS-12改進而成,所以SPAS-15也具有類似的半自動/泵動射擊模式。
SPAS-15具有兩個操作模式的系統(tǒng)。
第一個設置是半自動操作,在這個模式下,在SPAS-15的槍管隔熱罩以下的前護木在較前的位置,氣動式系統(tǒng)會被鎖定并利用發(fā)射后的氣體來進行重新裝填,而且SPAS-15可以以大約每秒4發(fā)的射速射擊,當然第一發(fā)仍要拉扳機。
第二個設置是泵動式操作,在這個模式下,在SPAS-15的槍管隔熱罩下的前護木在較后的位置,必須每次射擊后手動用力來回拉動護木以排出彈殼和從管式彈倉裝載了新一發(fā)霰彈。此模式適合用來發(fā)射各種低壓彈藥和非致命性彈藥。然而其泵動式操作與傳統(tǒng)泵動式操作霰彈槍相比是相當緩慢和笨拙的,這是因為由于SPAS-15內(nèi)部復雜的模式轉換機構和前護木與槍管隔熱罩之間的摩擦力較大。
射擊模式間的切換是需要按前護木上方的一個按鈕,根據(jù)當時情況,可把前護木滑動,稍微向前或向后,直到它進入點擊位置。當泵動前護木處在泵動位置,前護木前面露出紅色的“PUMP”標記;當泵動前護木處在半自動位置,前護木后面露出紅色的“AUTO”標記。槍管內(nèi)襯鍍鉻和使用槍口螺紋以裝上喉縮。
除了用力來回拉動前護木,藏在提把內(nèi)的拉機柄也可協(xié)助拉動槍機。提把上并裝有機械瞄具,使其外型上更接近突擊步槍。
供彈方式
和SPAS-12以至很多管式彈倉供彈霰彈槍的供彈方式相反,SPAS-15的方式是可拆式的3、6、8發(fā)盒狀彈匣供彈,彈匣是由塑料制成的。
槍托
早期型的SPAS-15可以選擇裝上一個固定式塑料制槍托或是向左折疊的金屬制槍托,之后亦有向左折疊的塑料制槍托。
保險
扳機護環(huán)前方左手方的手動安全保險和扳機護環(huán)下方的握把式保險(位于扳機護環(huán)下方,必需按壓才可發(fā)射),可以大大減低走火的機會。
空倉掛機
SPAS-15有空槍掛機功能,發(fā)射彈匣內(nèi)最后一發(fā)霰彈后,槍機會自動后退并且保持開放狀態(tài)。只要插入新彈匣,就會自動解除掛機并且上膛。其主要功能是為了警告射手彈匣內(nèi)的霰彈耗盡,在緊急的情況之下可以大大提高的射擊和換彈匣的速度。這是傳統(tǒng)管狀彈倉泵動式或半自動霰彈槍所沒有的功能。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7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