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身體氣血集中在體表
,這段時間一定要多拍打下面這些地方
,比其它季節(jié)更容易打通全身經絡
,能很好的調理全身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五個地方!
一、腋窩腋窩處的頂點上有個穴位叫極泉穴,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從現(xiàn)代醫(yī)學上講,腋窩處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
,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提高免疫力。

,一定要多拍拍這五個地方
,氣血通暢百病消.png" />
按摩方法:雙臂交叉于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
,用手指適度地按摩捏拿
,每次按捏約3分鐘;然后
,左手上舉
,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
,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
,反復操作5遍
。
二、腘窩
腘窩是膝后區(qū)的菱形凹槽
,里面的血管和神經非常豐富
,經常拍打有行氣活血、緩解痙攣的功效
。
腘窩處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
,經常按摩,對常見的坐骨神經痛
、小腿疲勞
、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有良好作用
。
夏季拍打委中穴還有很好的祛濕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俯臥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
,連續(xù)拍打兩側腘窩
。
三、肚臍
肚臍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
,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
,名為神闕
。
它內聯(lián)十二經脈,因而歷來被醫(yī)家視為治病要穴
。經常拍打肚臍可起到調和氣血
、通利三焦的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
,用左右手虛掌著力
,以前臂發(fā)力,連續(xù)不斷地輕微拍打肚臍100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蛴脽岱蟆慈嗟确椒ù碳ざ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四、肘窩
肘窩是肘關節(jié)前方的一個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經絡非常密集的地方
,經常按揉可起到行氣活血
、散淤祛毒、祛心火的作用
。
在中醫(yī)上,古人認為心肺之邪留于兩肘。肘窩部位
,剛好是心經
、心包經、肺經三條陰經通過的地方
。
如果這三條經的氣血一旦運行受阻
,無形中就會傷害到心臟與肺,引發(fā)這兩個臟器的疾病所謂肺主皮毛
。
所以皮膚發(fā)癢,身上臉上長痘,在我們看來
,是“火氣
、熱氣”,但實際上
,就是肺經不通
,肺受到傷害。
肘窩部分還藏著兩個重要的穴位
,一個是肺經的尺澤穴
,一個是心包經的曲澤穴。尺澤穴清宣肺氣
、瀉火降逆
,曲澤穴降逆鎮(zhèn)驚
、泄熱、寧心
。
所以拍打肘窩使淤邪散開
,正氣自復,肺經心經一通
,自然就沒有皮癢
,長痘之類的毛病了。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
,一側上肢伸直
,肘窩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虛掌著力
,兩側交替拍打各100次
。
如果是家人幫助拍打,可兩側同時進行
。
五、腰骶窩
腰骶窩,俗稱“腰眼”
,是人體腰骶部的一個凹陷
。腰骶部承受著整個上身的重量。
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
,很容易會因腰骶部的勞損而出現(xiàn)腰疼等癥狀
。
按摩方法:腰骶窩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勞的效果
。坐位上身略前俯
,用左右手虛掌著力
,連續(xù)拍打腰骶部5~10次
。或者站位
,雙手虛握成拳
,以手背敲打腰眼穴。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質疏松的老人
,不建議使用強刺激的拍打法。
三伏天艾灸養(yǎng)生
一、三伏天艾灸的好處
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處:
解暑
,祛濕,祛寒
,降火
。中醫(yī)講:“虛火
、邪火之根是寒濕之邪,有寒必有火
,有火必有寒
。”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
,容易引發(fā)炎癥的根本原因
。在中醫(yī)里治療各類炎癥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濕,寒邪不祛
,炎癥不愈
。艾灸的純陽與天時的陽氣最旺之時,雙重陽氣注入體內
,將寒濕邪排出后
,人在炎熱的環(huán)境里是不悶熱,不煩躁的
。
三伏天艾灸的第二大好處是:
無論天氣多么炎熱
,身心卻是舒暢無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氣陽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獨獬渥愕谋憩F(xiàn)就是:夏不怕熱
,不喜歡吹冷風
、吃冷飲之類。冬不怕寒冷
,精力旺盛
,耐力很強,耐痛
,抗壓力
、打擊力強,這也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特征
。這種感覺是其他任何治療
、調理、保健
、補品等無法體會到的
。所以說,古大德醫(yī)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
三伏天艾灸的的第三大好處: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
,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
,雙重陽氣作用于人體病灶
,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
三伏天艾灸的第四大好處:
延年益壽
。太醫(y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
,真氣弱則人病
,真氣脫則人亡,撫陽保命延壽之法
,艾灼第一
。”真元乃元氣
、陽氣
,所以,元氣是生命之本
,是健康之本
,長壽之本,福德之本
。
三伏天艾灸的第五大好處:
修心養(yǎng)性的收效時機
。夏季艾灸,人體正處于散發(fā)的時令
,天時的陽氣與艾灸的純陽之氣
,進入人體,那么
,風
、寒、濕
、暑
、燥、火等邪氣被天地之雙重陽氣趕出體外
,因此
,血液越來越清凈
,身體得以輕松
,心胸逐漸開闊,病痛逐漸解除
,智慧越來越多
。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強健身心
,真正意義的修心養(yǎng)性
。
二、三伏天艾灸小問答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yǎng)陽
、秋冬養(yǎng)陰”
。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
,尤其是“三伏天”
,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
,有利于藥物吸收
。此時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
、鼓舞陽氣
,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
,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fā)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
什么疾病最適宜三伏天做艾灸調理?
在 “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是調理哮喘
、慢性支氣管炎
、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
、反復感冒
、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
、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肩周炎、頸椎病
、腰腿痛
、凍瘡、手足發(fā)涼
、和女子宮寒
、以及脾胃虛寒的好時機。
三伏天時間為什么每年不一樣?
2015年三伏天是從公歷2015年7月13日開始
,農歷2015年五月廿八開始
。
6月21日是“夏至”節(jié)氣,意味著最熱的夏天即將到來
。老中醫(yī)提醒
,夏至只是“熱身”,真正的盛夏將從7月18日入伏開始。今年的三伏天共計30天
,比去年少了10天
。
夏至不僅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
,還決定著當年伏天的長度
。三伏天是從夏至日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叫做中伏(10天
,也有20天)
,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10天),隨后季節(jié)變化開始進入秋季
。
伏是隱藏的意思
,據(jù)《史記》文字記載,“伏者
,隱伏避盛夏也”
。“三伏”是指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tǒng)稱
,大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古代創(chuàng)立的農歷是用天干
、地支排列年
、月、日的
,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組成
,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組成。
作為每年最熱的日子
,三伏天什么時候來并沒有固定時間
,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間,前人在根據(jù)我國陰歷陽歷氣候規(guī)律對三伏天的到來有了大致的算法
,以干支紀日法“確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
,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
,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
,則共有四十天
。”
按規(guī)定
,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
,并作為“頭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定為“中伏”第一天;從“立秋”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始日
,第2個庚日定為出伏
,即伏天結束。
為什么三伏天是內病外治
、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認為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
,此時氣血趨于機表
,毛孔開張,特別有利于三伏貼藥物的滲透
,有助于邪氣的'外驅
。
在三伏天進行三伏貼穴位敷貼治療尤其是對患有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
、支氣管哮喘
、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及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陽虛體質的患者更為有效
。 進行冬病夏治三伏貼治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第一要注意保持三伏貼治療的連續(xù)性
一般來說
,在冬季易發(fā)作的疾病在夏季的癥狀不明顯,或者根本就沒有癥狀
,所以在三伏天進行三伏貼治療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xiàn)
。有些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去醫(yī)院嘗試貼敷的慢性病患者,在沒有看到立竿見影的療效后
,也就放棄了連續(xù)治療
,使得其疾病遷延難愈,這是不可取的
。
第二要遵守三伏貼治療的固定療程
冬病夏治
,在中醫(yī)看來是三伏為一個療程。對于慢性病患者而言一般需連續(xù)敷貼治療3年
,也就是3個療程
。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保持藥效的發(fā)揮;機體經絡才能處于持續(xù)興奮應激的狀態(tài)
,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
。所以,中醫(yī)建議接受冬病夏治三伏貼治療的慢性病患者注意
,就是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習慣上有所克制
,不要貪涼,應該適當配合食療
,才能達到冬病夏治三伏貼治療的最佳效果
。
老中醫(yī)提醒
,從夏至到入伏的這段時間內,公眾要注意防暑
,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若外出,應采取防護措施
。要注意及時補水
,常飲用涼開水、暑茶
、酸梅湯
、綠豆湯、飲料等;飲食上多吃一些苦味和酸性食物
。避免過度勞累
,保證休息和睡眠充足。
三、三伏灸--艾灸后
,你一定要知道的各種身體反應!
一、 出汗:是皮膚排毒的一種體現(xiàn)
,就是在艾灸的時候
,感覺出汗,灸后出汗
,這種現(xiàn)象有可能會持續(xù)幾天或更久
。
二、出紅疹: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后
,會開始出紅疹
、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xiàn);一般繼續(xù)艾灸
,紅疹會慢慢消下去
,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
,也會慢慢消失
,這也是屬于皮膚排毒的一種現(xiàn)象。
三
、小便多:有些人艾灸后排尿特別多
,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xiàn),此時應該多喝水
,不用擔心
,這些現(xiàn)象都會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頻的
,多是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tǒng)不是很好
,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
四、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河行┤顺霈F(xiàn)拉稀
,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
,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
。有這種反應的
,一般胃腸道有問題
,或者應該注意有腫瘤發(fā)生。
五
、 咽喉腫痛
、牙痛等:有的人會有咽喉腫痛、牙痛等
,此時多喝水或者煮一點綠豆粥來喝
,嚴重的可以停灸,等這些癥狀過去后
,繼續(xù)艾灸
,可能還會有上述癥狀發(fā)生,一般反復幾次后
,就沒有上火的癥狀了
。
六、發(fā)燒:此種癥狀一般發(fā)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
,沒有關系
,多喝水,可以在督脈和膀胱經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會退熱
,降火氣
。
七、原有的慢性病會反復:當艾灸后
,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
,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
,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它會自己尋找出路。
八
、 頭暈耳鳴眩暈:有的反應會出現(xiàn)頭暈耳鳴
,眩暈的,遇到這樣的反應
,可以停下來休息幾日
。如果這種反應遲遲不過
,在大椎點刺放血或者刮痧,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
,有的人會反復這種反應2—3次后
,慢慢適應。
九
、灸感的走竄:這是很好的反應
,暗示著經絡的通暢。
十
、婦科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簨D科疾病在艾灸的時候,有的會有褐色的分泌物
,有的會有水樣的
,有的會有膿樣的分泌物,這些都是艾灸在幫助調整和消炎
,一般過一個階段
,這些分泌物會逐漸減少。如果有肌瘤
,積液
,囊腫等婦科疾病,在經期的時間
,會有爛肉
,血塊,血水等排出
,應該是肌瘤
,積液,囊腫的分解
。
十一
、排寒:有的人艾灸后會出現(xiàn)肢體冰涼,這是寒氣用艾灸后在體表的反應
,有的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xiàn)在體表
,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
,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
,需要繼續(xù)艾灸,灸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同時配合刮痧或者按摩等輔助治療的方式
,使寒邪盡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三伏天的時候
,這種反應可以消失
。但是如果體內寒邪沒有排盡
,這種反應在其他季節(jié)還會有,所以堅持艾灸很重要
。
十二
、灸后上火:表現(xiàn)為口干舌燥,牙齦紅腫
,頭暈等
,秋冬季節(jié)艾灸后更為易于上火。艾灸擅長的是補陽
,灸后體內陰陽暫時被打破
,陽氣上延,即表現(xiàn)為上火的癥狀
,一般為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象
,注意以下幾點:
1
、 適當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
,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
。
2、灸前灸后多喝溫開水
,艾灸屬火
,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huán),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
,以溫開水為宜
。
3、若有上火的感覺
,可以灸下涌泉
、太溪、或者鹽水泡腳
,以引火下行
,并注意飲食清淡。
十三
、灸后有水泡:灸后起泡
,有水泡和膿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
,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覺起的(燙傷除外);泡破邪出
,說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針刺破
,每天對著患處繼續(xù)艾灸
,艾灸可以殺菌消毒
,促進愈合,一般不用包扎;也可以用針刺破后將艾灰直接涂到水泡上
,期間可能不斷有水排出
,痊愈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之間
,期間患處盡量不要碰水
。
十四、灸時灸后皮膚奇癢:開始灸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明風邪在體表
,有的是灸了一段時間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明風邪比較深
,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現(xiàn),堅持灸即可緩解
。
艾灸有什么好處呢?
1、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處就是解暑
,祛濕
,祛寒,降火
。
艾灸的純陽與天時的陽氣最旺之時
,雙重陽氣注入體內,將寒濕邪排出后
,人在炎熱的環(huán)境里是不悶熱
,不煩躁的。
2
、三伏天艾灸的第二大好處是:無論天氣多么炎熱
,身心卻是舒暢無比。
這就是元氣陽氣充足
,冬不怕寒冷
,火力充 足,精力旺盛
,耐力很強
,耐痛,抗壓 力
、抗打擊力強
。
3、三伏天艾灸的的第三大好處是祛病愈病快速
,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
。
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
,火是萬病之華
。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 灸,與艾火的純陽
,雙重陽氣作用于人體病灶
,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
4
、三伏天艾灸的第四大好處是延年益壽。
太醫(y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
,真氣壯則人強
,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
,撫陽保命 延壽之法
,艾灼第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5
、三伏天艾灸的第五大好處是修心養(yǎng)性,也是最有收效時機
。
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
、又能強健身心
,真正意義的修心養(yǎng)性
。
那艾灸適合哪些人呢?
中醫(yī)認為
,陽虛
、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于陽虛體質
。艾葉是溫性的
,屬于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
,祛除寒濕
,補益人體陽氣。
氣虛質總體特征:元氣不足
,以疲乏
、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
陽虛質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
三伏天如何去除濕氣
一、做汗蒸
三伏天的時候
,皮膚毛孔是打開來的
,想要濕氣更好地排出來,建議做汗蒸
。因為汗蒸可以加速身體的代謝速度
,從而將毛孔深處的臟東西都排出來。同樣的體內的濕氣
,要會跟隨著汗液被排出身體
,從而減少體內濕氣。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有一些人做完汗蒸之后
,會感到身體乏力,沒有力氣
。這個時候應該喝一些柑桔水(其含鉀多)或者說淡鹽水
,這樣做事為了彌補因為出汗量多而丟失的鉀元素和鹽分,同時還能夠為身體補充一些鈣質
。
另外
,女人們月經期的時候不適合汗蒸。因為下體會流血
,本身就容易產生不適
,進行汗蒸的,全身感到燥熱
,只會讓身體更加不適
。虛弱的她們,汗蒸的話
,更容易發(fā)生暈厥情況
。
二、多泡腳
泡熱水腳可是好習慣
,選擇合適的方法泡腳
,可以溫暖身體,讓身體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加快
,尤其是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
。通過泡熱水腳,身體會出汗
,毛孔也會打開了
,這個時候體內的濕寒之氣就會慢慢從身體內排出來
,從而起到排除濕氣的效果。
三伏天很熱
,所以一些人都不敢泡腳
,因為泡熱水腳全身會出汗,整個人都會覺得熱
。大熱天泡腳
,就會覺得越來越熱。但是如果你濕氣重的話
,不管天氣多熱
,都應該堅持泡熱水腳。當然
,雖然說泡熱水腳
,但是泡腳水的水溫在40℃就可以了,不能太熱
,以免燙傷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