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傳芳,高明馳譽,材更兼文武。開篇依然要提醒小伙伴們周末出行注意防護。提及漢末三國時期的清廉之士你會想誰呢?本篇來聊聊其中一位以清正廉潔著稱者,胡威,字伯虎。
胡威是揚州楚國壽春人,如果按照漢末時期的區(qū)域劃分,胡威應該是九江郡壽春人,《三國志·蔣欽傳》對于蔣欽的介紹就是“九江壽春人”。魏國曾以九江郡作為楚王曹彪的封國,所以對胡威之父胡質的記載是“楚國壽春人”。
之前的文章中其實已經(jīng)介紹過胡質了,也有梳理過關于胡質、胡威父子的詩詞,對于胡威的記載再稍作補充。胡威又名胡貔pí,其實胡威的表字也有些矛盾,《三國志·胡質傳》引注的《晉陽秋》記載的是“伯虎”,而《晉書·胡威傳》中則是“伯武”。
胡威年少時就很有志向,他和父親胡質都以德行著稱,在胡質擔任魏國荊州刺史時,胡威就準備前往京城省親。但是因為父親為官清廉,家里沒有車馬仆人,胡威是自己騎著驢上路的,每次路過客舍都要自己生火做飯,再開始下一段旅程。
他在胡質那里逗留了十余日,在即將返程時胡質給了他一匹絹作為盤纏,胡威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您向來清廉,不知道這匹絹是哪里來的呢?”胡質給出了解釋“這是我從俸祿中節(jié)省下來的,用來給你準備路上的口糧?!?/p>
胡威確認后才肯接受父親的贈與,這些形成了“胡威推縑”的典故。胡質帳下還有個都督為了照顧胡威請假離開,就等在胡威回家的路上,裝作正好順路和胡威一起結伴而行,每每都對胡威頗為照顧。同行了數(shù)百里胡威終于感覺不對勁了,在問明這是父親帳下的官吏后,他將那匹絹留給了都督讓他離開。
胡威后來還寫信給父親說明了此事,使得胡質杖責完都督后將其除名,胡威此舉也是維護了父親的清名。胡威踏上仕途后,歷任侍御史、安豐太守、徐州刺史,并被加封南鄉(xiāng)侯。胡威在任上也致力于推行風化,一門父子兩刺史也傳為一段佳話。
“后因他信以白質,質杖都督一百,除吏名”——《晉書·胡威傳》
胡威在咸熙年間出任的徐州刺史,后來回到朝中任職。晉武帝司馬炎談及從前的事時,感嘆胡質的清廉,就問胡威他和父親誰更清廉些,胡威回應自己不如父親,在司馬炎追問后,胡威給出了答案“父親的清廉唯恐他人知曉,而我唯恐他人不知,所以遠遠不及?!?/strong>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晉書·胡威傳》
胡威也獲得了司馬炎的賞識,讓他歷任右將軍、豫州刺史、尚書、奉車都尉,其中“奉車都尉”是加官,他還曾督豫州諸軍事,獨鎮(zhèn)一方。胡威還曾給司馬炎提過建議,他指出政令過于寬松,并且以自身為例希望司馬炎能嚴肅律法。此后他又歷任前將軍、青州刺史,并且督青州軍事,加封平春侯,顯然備受信任。太康元年(280年),胡威在任上逝世,被追謚為“烈侯”。
“帝以威言直而婉,謙而順”——《晉書·胡威傳》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8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