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了陸遜在東吳是怎么從無名小卒走到大都督這個位置的
,接下來我們講下陸遜又是怎么在這個位置掉下去的
。
俗話說得好
,站得多高
,摔得就有多痛
。
的推心置腹,最終還是走上了反目之路.png)
自古皇家多爭位(年柱:癸亥)
在古代中國一直沿用的都是嫡長子繼承制
。因為步皇后沒有誕下子嗣,只有兩位公主。所以自從孫權(quán)稱帝之后
,太子之位就一直是由長子孫登來坐。
但好景不長
,赤烏四年(241年),太子孫登英年早逝
,孫權(quán)因次子孫慮此前已病死
,所以孫和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儲君
。
據(jù)正史記載
,孫和不僅愛好文學(xué)
、擅長騎射
,而且禮賢下士
、尊敬師長
,無論是綜合能力還是個人形象都極佳
,因此頗為朝野所矚望
。
本因到此就告一段落的事情卻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
,在立孫和為太子后不久
,大皇帝孫權(quán)便在群臣的要求下立四子孫霸為魯王
。
本來這也無可厚非,一個立儲
,一個立王,尊卑分明
,也算是好事。但由于孫權(quán)對第四子魯王孫霸的溺愛
,讓他享受跟太子一樣的飲食、起居標準
。雖有尊卑,但無待遇差別,這讓后者滋生非分之想
。最終同室操戈的事情還是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了。
孫霸為扳倒孫和
,便糾集黨羽陷害兄長及其支持者
,而孫和為何保住位子
,也授意親信控告孫霸
,希望能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隨著太子與魯王的爭斗日益尖銳
,朝臣們也因為立場不同而分化
,逐漸形成“太子黨”
、“魯王黨”兩大集團
。兩個集團之間互相攻擊
,導(dǎo)致東吳的政局動蕩不安
,若不加以制止的話
,必將使東吳陷入分裂
、混戰(zhàn)當(dāng)中
。
陸遜是冷靜而又聰明的人
,這也符合他年柱癸亥的為人處世標準。
早在前太子孫登初立的時候
,陸遜便受孫權(quán)委托輔佐和教導(dǎo)太子
。后來孫登去世
,儲君之位變動
,陸遜也是遵循為人臣子的本分
,采取中立立場
,不肯加入到任何一個集團當(dāng)中
。他很清楚以自己的威望
,一旦卷入其中就必然會引起孫權(quán)的猜忌。
本來就有功高蓋主之嫌
,如果還讓皇帝對他心生恐懼,輕則前程盡毀
,重則生命堪憂啊
。所以這二宮之斗作陸遜一直都沒有表態(tài)
。
但成也癸亥敗也癸亥
,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如果能一直堅持中立
,兩不相幫的話
,事情的結(jié)局可能就要改寫了
。
當(dāng)孫和秘密探知孫權(quán)與大臣楊竺商議廢黜太子
、改立魯王的事宜后
,便派親信陸胤(陸遜的族侄)去拜訪陸遜
,請求后者為自己申辯
。
此時
,太子太傅吾粲也數(shù)次致信陸遜,請求他為太子進行辯護
。陸遜認為茲事體大
,便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
,又請求進京面見孫權(quán)
。
這就讓孫權(quán)的猜忌之心更重了:你陸遜身在武昌是怎么知道宮中之事的
?
然而這時癸亥的聰明冷靜都用到怎么說服孫權(quán)上面去了
,不僅三番五次上書陳述長幼有別
,以得失之論勸諫孫權(quán),甚至還要來建康面圣
。
最終導(dǎo)致孫權(quán)龍顏大怒,再加之小人讒言。君臣二人為立儲的事情徹底視撕破臉皮
,隨后迎接陸遜的就是一系列的政治打擊。
時年63歲的陸遜因此憤恨至極
,最終一病不起。公元245年
,一代神將就此隕落。
回顧陸遜一生
,可謂是波瀾壯闊
,值符龍德在前期起到了輔助作用
,讓陸遜的仕途像開掛一樣一路暢通
。五爻元帥在中期又支撐起陸遜的指揮才能
,讓他能身居高位
,運籌帷幄
。到了后期癸亥的聰明
、正直在內(nèi)政管理方面也得到廣泛的認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上ё罱K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帶著遺憾離開了
。
看完《罪與罰》,我快心梗了
。
外國人的名字太長了
,又很難記
,每個譯本的名字翻譯的還不一樣
,所以我把人物網(wǎng)簡單介紹
,用2個字代替。
羅佳:男主(殺了老太婆和其妹妹)
杜尼婭:羅佳妹妹
,盧仁未婚妻,沒結(jié)婚
盧仁:杜尼婭未婚夫
,沒結(jié)婚
拉米祖欣:男二(后來取了杜尼婭)
索尼婭:男主女朋友,是男主最大的精神救贖者
,雖是“黃色執(zhí)照”持有者
,內(nèi)心純潔
。
波爾費利:負責(zé)查殺人案的警官
,擅長心理分析
,懂人性
,愛惜人才
,計謀很多
。
斯維里加洛夫:50多歲
,喜歡杜尼婭
,求愛不得
,似乎謀殺了自己的妻子
,最后得知杜尼婭不愛他
,自殺
。
也許你沒看過這本書
,但你一定聽過這本書
,或者知道這個作者
。男主殺了人
,我比男主還煎熬
。這本書看的我心梗了
。一是因為男主殺人后
,心理活動太多了
,反反復(fù)復(fù)折磨自己,我跟著節(jié)奏讀的抑郁了都
。二是我一口氣讀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寫著:這是刪減版
。
800頁刪成300多頁的那種。出版社還說
,刪減版不影響主要情節(jié)
。
我
?
?
?
雖然只有300頁,還是被驚艷了
。于是鼓起勇氣找了全譯本
,又略看一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慈g本的話對劇情線路會更明晰
,而且我看《傲慢與偏見》時就發(fā)現(xiàn)了
,國外特別喜歡把各種細節(jié)講的清清楚楚和國內(nèi)和作者留白的風(fēng)格不同
,他們有時候細節(jié)到
,人心的最最深處
。
雖然全譯版
,有的內(nèi)容我也略讀
,還是不建議閱讀刪減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吹囊查_心
,就是覺得離世界名著還差點什么。
好了
,開題。
小說描寫窮大學(xué)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
,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
。為生計所迫
,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
,制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
。經(jīng)歷了一場內(nèi)心痛苦的懺悔后
,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guī)勸下
,投案自首
,被判流放西伯利亞
。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變化
,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 ——360百科
先看羅佳
我覺得羅佳主要是從3個部分走向救贖
,一是用語言和態(tài)度折磨拉米祖欣
,然后從好友拉米的身上看到活著希望
,漸漸對生有了念頭
;二是用淡漠和狠話折磨母親和妹妹
,但是母親和妹妹矢志不渝的愛感化他,他再次有了生的希望
,被救贖
;三是折磨索尼婭
,一會貶低她
,一會憐憫她,一會把她捧的高高的
,最終被她的善良、溫柔打動
,選擇自首
,再走向真正的救贖
;
但是他又能
,且有能力在索尼婭一次次困境中幫助她
,尤其是在索尼婭父親喪餐上,厘清了盧仁誣陷索尼婭偷錢的原因
,那推理能力不愧是學(xué)法律的。
此書讓我明白:正常人類
,最好不要殺人越貨,干些法律不允許的勾當(dāng)
。因為奪取別人的生命后,你并不會像武俠劇里那樣快意恩仇
,浪跡江湖
。也不會覺得自己在劫富濟貧
,為民除害
。良知會讓你飽受煎熬
。
一般人殺人
,無非是仇殺
、為了財富
、激情殺人一類的
。只有變態(tài)
、神經(jīng)病和妖怪才會拿把刀亂砍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俏覀兊哪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他殺了2個和他無冤無仇的人
,他殺人,僅僅是因為自命不凡的他有一套不成文的理論
,既:
所有的人都被分成‘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兩類。平凡的人必須俯首帖耳地過日子
,沒有犯法的權(quán)利,不平凡的人
,有權(quán)犯各種各樣的罪
,有權(quán)肆意犯法
。
后面解釋到:
但是這兩大類的區(qū)別是相當(dāng)明顯的:第一類
,就是說繁殖同類的材料
,一般說
,他們的稟性是保守的
,循規(guī)蹈矩的
,他們在順從中生活
,而且樂于做順民
。在我看來
,他們也應(yīng)該做順民
,因為這是他們的本分
,對他們來說
,這里完全沒有什么屈辱
。
第二類人全都犯法
,根據(jù)能力大小
,他們是破壞者或者傾向于破壞的人
。這些人的犯罪行為當(dāng)然是相對的
,而且是多種多樣的
;他們大多數(shù)在形形色色的聲明中要求為了美好的未來而破壞現(xiàn)在。
但是
,如果這種人,為了實現(xiàn)他的思想
,需要跨過一具尸體
,或者涉過血泊
,那么
,我想
,他會在內(nèi)心中
,在良心上
,允許自己涉過血泊的——不過得看他的思想及其規(guī)模而定——請注意這一點
。
只是在這個意義上
,我才在我那篇文章里說到他們有犯罪的權(quán)利。然而
,也不必過分驚慌:群眾差不多從來也不承認他們有這種權(quán)利,處決他們
,把他們絞死(或多或少地),這是完全正義的
,從而執(zhí)行了他們的保守使命;不過在以后幾代人中
,同樣的群眾
,又會把被處決的人捧得高高的
,崇拜他們(或多或少地)
。
第一類人永遠是現(xiàn)在的主人
,第二類人則是未來的主人
。第一類人保存世界
,在數(shù)量上增殖世界
;第二類人推動世界,帶領(lǐng)世界走向目的地
。兩類人都有絕對平等的生存權(quán)利。
這段理論前后還有一部分
,連起來看會感覺不一樣
。(我不能說對與錯
,總之就是與我平時看的書不同
。)
這套理論被發(fā)表到期刊了
,學(xué)術(shù)包羅萬象的
,但不代表他可踐踏人命
。
波爾費利認為這套理論
,就是再論證一個人可以問心無愧的殺人
。他覺得這種理論比正式的合法的允許殺人更可怕
。
這段話很值得玩味
,波爾費利認為如果一個人內(nèi)心認同這種“我可以問心無愧殺人”的理論
,那么比法律合法允許還可怕
。
所以強調(diào)的是:良知和思維認知的力量遠大于法律對人的束縛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線
,所以
,這個世界平穩(wěn)運行更多的是靠良知
。所以說如果這種理論被大眾認可是多可怕的事
。
他不認為法律制裁是最好的武器
,內(nèi)心的痛苦悔恨才是
。所以這個波爾警官
,他就算懷疑羅佳
,也沒采取措施
,而是從心靈上折磨羅佳
。
有良心的人,要是認識到錯誤
,一定會痛苦的。這就是對他的懲罰——苦役之外的懲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這是波爾的話
。也在羅佳身上驗證了
。
羅佳殺人后
,都快精神崩裂了
,緒不穩(wěn)定
,內(nèi)心極其煎熬
,一邊渴望立刻被警官逮捕
,在牢獄里心安理得
,不用惶惶終日
;一邊渴望忘記自己殺人的事實
,用施舍索尼婭一家,來獲得救贖。
可是波爾警官人
、他偏偏不抓羅佳
,他說:“哼
,即使我十拿九穩(wěn)
,那又怎么樣呢
?這一切暫時只是我的幻想
!而且
,為什么我要把您關(guān)到那兒去得到安寧呢
?您自己很想進去
,這您自己是知道的
。
這個警官為了勸羅佳自首,真的是循循善誘
。
如下:
“因為,就像我剛才告訴您的
,我認為應(yīng)該來向您解釋一下
。我不愿意您把我看作一個惡棍
,何況我真心對您抱有好感
,信不信由您
。因此
,第三
,我來找您是為了向您提出一個直率
、公開的建議——去投案自首
。這對您有極大的好處
,對我也有利——因為我就可以卸責(zé)了
。怎么樣
,我對您夠開誠布公了吧
?”
“您的確不在乎
!您已經(jīng)失去了信心,您以為我在粗俗地奉承您
;可是您一共才活了多少年?您懂得什么
?您發(fā)明了一種理論,可是您又感到害臊
,因為這個理論失敗了,而且一點也不新奇
!的確
,結(jié)果很卑鄙
,但是您畢竟還不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無賴
。您完全不是那樣一個無賴!至少您沒有長期欺騙您自己
,而是一下子就走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您知道我把您看成什么樣的人嗎
?我把您看做這樣一種人:只要您有了信仰
,或者找到了上帝
,即使別人把您的肚腸挖出來
,您也會挺身站在那兒
,向折磨您的人微笑
。好
,您去尋找您的信仰吧
,找到了
,您就可以活下去
。首先,您早需要換換空氣了
。受難也是一件好事。那么
,您就去受難吧。米柯爾卡希望受難也許是對的
。我知道您不會相信這些——但是您也不要太自作聰明。毫不猶豫地投身到生活中去吧
;您放心
,生活會一直把您帶到彼岸
,讓您站住腳的。帶到什么彼岸嗎
?那我怎么知道呢?我只是相信
,您來日方長
。”
這個警官太牛了
!全書智商擔(dān)當(dāng)!他就是把你拿捏的死死的
,然后還不逼迫你,和你推心置腹
,家長里短
,探討人生
,對你心心相惜
,還勸你自首
,最后還告訴你
,你只要自首
,我保證你可有減刑
。
最后也確實減刑了
,男主殺2個人
,而且是故意的
,但是也就是坐牢6年吧
。
可見這個警察真的是憐惜他,也算是愛才
。
前文也提到過,他最善于破獲這種沒啥線索的疑難案件
。他應(yīng)該是很快就通過蛛絲馬跡,鎖定了羅佳
,但是沒有監(jiān)控和實際證據(jù),所以沒有抓捕
。而是各種計謀把羅佳圈入他的網(wǎng)
。
這警官還專門派一個人
,去指著羅佳說:“你是殺人兇手
。”然后說完就跑
。關(guān)鍵這要是沒殺人
,肯定罵對方是傻子吧
。要是殺人犯聽到這句
,心理防線掉腳底板了吧
?
不過羅佳也始終沒有松口
,沒有露餡
。這兩人勢均力敵了
。
他最厲害的是先勸羅佳自首
,讓羅佳真正的認識到錯
,從心底去悔恨
,是給他真正的心靈救贖
。而不是簡單的抓起來審判
,然后丟到監(jiān)獄
。這種犯人
,說不定出來還是那樣
。
再看羅佳的這套理論
,這書的最大亮點
,也是作者殺人的重要誘因
。 僅有理論
,又怎么樣才會讓一個學(xué)法律的高材生殺人呢?
一個自尊心強
,貧困交加,被迫輟學(xué)
,又與親人三年未見
,房東也不待見他
,心中積郁已久的帥哥,又得知疼愛的妹妹將要為他屈身嫁人
,更加憤恨痛苦。所以再得知同齡人也討厭這個典當(dāng)行的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后
,他開始謀劃殺人
,并實施了行為
,且造成典當(dāng)行老太太和她妹妹的死亡
。
典型的故意殺人,而且有點泄憤的意思
。沒得洗。
但是吧
,作者通過一系類的羅佳心理描寫和他面對疾苦的憐憫之心,對他人的幫助
,他幾乎神經(jīng)質(zhì)的心靈深處的反問。讓你對這個人恨不起來
。牛吧
。
羅佳在實施殺人行為之前
,就救助過索尼婭一家
,他那時窮的吃不上飯了
,還給他們50個戈比
。當(dāng)時放到他們家
,還有點想拿回來
,最后想想他們更加需要這筆錢
,就默默走了
。甚至大學(xué)還救助過別的貧困生,還在火災(zāi)里救過人。
“只因為一個被貧困和疑心病折磨成畸形的窮大學(xué)生
,多疑
,自尊
,有抱負
,穿著襤褸不堪的衣服和沒有鞋掌的鞋
,六個月來待在自己屋里沒有看見過一個人......”這是小拉米對羅佳的當(dāng)面評價
。書的最后
,是說他患上抑郁癥
。
綜合評價一下:羅佳長得好看
,自尊心強
,自命不凡
,思維敏捷
,學(xué)法律
。他憐憫窮人
,卻有很深仇富心理,他郁郁不得志也窮困潦倒
,卻沒想靠著雙手努力致富。有時冷漠
,有時熱情,是雙重人格
。
看這本書的大家的共識應(yīng)該是作者通篇強調(diào)
,卻又只字未提的一個觀點:“人性是復(fù)雜多面的
,沒有非善即惡的工具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一個人可以殘忍的連殺2人
,也可以心懷善意
;一個人聰慧
,有新的思想,也會懶惰抑郁
。
索尼婭的繼母讓索尼婭做j女養(yǎng)家
,也會在她被污蔑時
,拼命保護,告訴別人
,她比誰都善良。
正如小拉米祖欣而言:“何況他又有什么權(quán)使用那樣鹵莽和輕率的態(tài)度去評論他呢
?誰請他來當(dāng)評判員的呢!”
所以說
,誰又能一句話去評判一個人呢
?誰又能有權(quán)利和資格給另一個人扣帽子呢
?網(wǎng)絡(luò)時代人人可以發(fā)言
,我們每次敲鍵盤時
,就篤定自己的評判是正義的
,毫無錯誤的嗎
?亦或是
,自己從不犯錯
,從不齷齪嗎
?
每每想到此,只能提醒自己:慎言
、慎獨,客觀
、理性。
另外
,那個時代是重男輕女的,但作者塑造的男主們
,各有各的丑惡
。就連小拉米也有獻媚杜尼婭的嫌疑。
可索尼婭和杜尼婭幾乎是毫無缺點
,兩位女主善良勇敢
,隱忍付出
,杜尼婭是個有教養(yǎng)的大美人
,書中有3人男人愛慕她
。(斯維里加洛夫說他老婆也愛杜尼婭
,不知真假
。)索尼婭更富有魅力
,陪著羅佳去流放之地
,犯人們都對她尊敬
。
我看索尼婭的表現(xiàn),就想到我讀《傲慢與偏見》時
,女主麗茲,發(fā)現(xiàn)母親和妹妹出丑的時候
,會很緊張,在意家人的形象影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