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一共經(jīng)歷了83個不同的王朝,有五千年左右的文明歷史。有一些城市因為地理位置優(yōu)越、氣候良好等優(yōu)勢被很多朝代都設為都城,后世人就將這樣的城市稱為古都。我國有公認的四大古都,分別是西安、南京、洛陽以及北京。在三千多年之前北京地區(qū)就出現(xiàn)了城市,一共出現(xiàn)了二十多個不同的稱呼,如燕都、幽州、大都等等,而最后的元明清三朝都選擇北京作為都城。所以北京城中現(xiàn)在依舊有許多古建筑,讓市民體會摩登都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色古香。但是現(xiàn)在北京中有許多的古建筑都是后人仿造出來的,原先的古建筑有一些是因為年代久遠被破壞的,也有一些是人為拆除的。
北京古城墻
元朝忽必烈遷都大都(北京)之后,下令工匠開始修建城墻??上г膲勖^短暫,元朝被朱元璋所滅的時候城墻還沒有修筑完畢。1402年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之后,將明朝的都城從南京移到了北京,并且在元朝的基礎上開始修建城墻。
明朝的時候古城墻已經(jīng)基本定型,之后的清朝又在明城墻的基礎上進行翻修、點綴,才建成了恢弘的北京古城墻。北京古城墻不僅美觀,而且非常堅固,1900年八國聯(lián)軍的炮火都沒能將其毀滅。北京古城墻一直都是全國人民的驕傲,可是到了三大改造時期,在吳晗郭沫若等文人的領導下,風向漸漸開始改變。
郭沫若認為被城墻框住的城市就像是沒有了自由,而且也不適合城市的繼續(xù)擴建,他提議將城墻拆掉。而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極力反對,梁思成認為可以在西郊再建立一個新城作為新中國的行政中心,北京古城可以作為一個景點供后世人參觀,之后梁思成與陳占祥也提出了一個一體雙城的具體改動方案,史稱《梁陳方案》
最后北京古城墻還是被拆了,因為城墻十分堅固,一直用了十年左右才將北京古城墻全部拆完。當時林徽因正躺在床上養(yǎng)病,拖著病體也指著吳晗的鼻子大罵:“你們拆的是幾百年的老古董,等到你們后悔的時候就只能再去造假了!”梁思成終其一生都在自責自己沒有保護古城墻,他時常感嘆:“若是古城墻還在,未來的北京就是遠比羅馬、巴黎更加雄偉的古城。”
慶壽寺雙塔
元朝有一位名為海云的老禪師深受人民以及皇帝的敬重,被譽為國師。1257年海云大師圓寂之后忽必烈下令在慶壽寺鑄造一座9層靈塔讓大師安息。海云的得意門生可庵圓寂之后忽必烈又下令在之前的靈塔旁邊建一座7層靈塔,這也就是慶壽寺雙塔。
在修建城墻的時候忽必烈還特意讓城墻改道也要將雙塔圈入城中。雙塔建立700年之后被拆,當時同樣也是三大改造的時候,雙塔阻礙了西長安街擴建,被郭沫若等人要求拆除。
與古城墻、慶壽寺雙塔等有類似遭遇的建筑還有許多,永定門因為妨礙交通被拆;崇文門、宣武門因為要修筑地鐵被拆等等。在拆除的時候梁思成一直在四處奔走,但是并沒有人能夠了解他,他急得大哭道:“每拆掉一座古建筑就像是在剝我的皮挖我的肉!”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事實證明梁思成的判斷是準確的,而我們也只能在老照片中欣賞這些古建筑了,這些古建筑就像是“實體化的歷史”,無處不蘊含著我國古人的智慧。
北京,上古時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遠祖——“北京人”的故鄉(xiāng),而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同時也是一座聞名世界的古城。
它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光榮的傳統(tǒng),豐富的古跡園林。
歷史上,戰(zhàn)國時的燕國、兩宋時的金、元、明、清、北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7次在北京建都,先后一共歷經(jīng)了1500多年。
遼代時名為“南京”,又稱“燕京”。
金代改稱燕京為“中都”。
元朝忽必烈在此定都更名為“大都”。
1368年,朱元璋稱帝后,改大都為北平府;1403年明成祖朱棣將他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也叫北京。
在從金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筑,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
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寧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為大都,此是今天舊北京城的前身。
都城至元四年(1267)開始動工,歷時二十余年,完成宮城、宮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
大都新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相當于唐長安城面積的五分之三,接近宋東京的面積。
道路規(guī)劃整齊、經(jīng)緯分明。
城墻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葦簾。
由于城市輪廓方整,街道砥直規(guī)則,使城市格局顯得格外壯觀。
元大都北城墻在今安定門外土城一帶;南城墻在今東西長安街南側;東西兩側在今東西二環(huán)路上。
全城開有11個城門,現(xiàn)在的朝陽門和阜成門就是元大都城的東門和西門。
元大都城的格局準確地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基本原則。
左祖,也即太廟的位置是在皇城之東,今朝內(nèi)大街以北;右社,也即社稷壇,建于今阜內(nèi)大街以北;元大都城的整個皇城即為前朝;皇城坐北朝南,其“后市”商業(yè)區(qū)就在鐘鼓樓什剎海一帶。
元大都的建成,是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里程碑,它既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座按照整體規(guī)劃平地建起的都城,也是13世紀至14世紀世界上最宏偉壯麗的城市之一。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都城設于南京,將大都改稱北平。
1403年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后,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開始修建北京城。
明朝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建,北京城沿元大都城的北城墻向內(nèi)縮進了2.5公里,到了安定門和德勝門一帶,又將南城向南推進到前門一帶。
九門城樓修建完成以后,分別改定以前的名稱為: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和阜成門等,這些名稱沿用至今,其涵蓋的范圍也即舊日所說的北京內(nèi)城。
明朝拆毀了元大都城的皇宮“以殺王氣”,把全城的中軸線向東推移了150米,新建的宮殿都在中軸線上,又在線北堆筑了一座景山,用以鎮(zhèn)元代殘余的王氣,以便明代長治久安。
另行建造了皇宮紫禁城。
由于此時北京城的范圍相比元大都城有所變化,全城格局的中心亦相應地南移。
外城的正南門——永定門,就成了北京城中軸線的新起點。
中軸線仍然是用于設計北京都城格局的依據(jù),紫禁城內(nèi)象征皇權的前后六大殿也都在這條中軸線上。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兩個基本點依然保持為都城格局的要點。
皇宮左邊建了太廟,即今勞動人民文化宮;皇宮的右邊建造了社稷壇,即今中山公園。
同時,又把皇城的南、北、東三面的城墻略微外移,使得太廟、社稷壇以及新開鑿在太液池南端的湖泊,均納入皇城的自然風光之中。
在正南方的郊外對稱興建了東西兩組建筑群,即皇帝祭天的天壇和祭山川之神的山川壇(后改稱先農(nóng)壇);在城東、西、北分別建了日壇、月壇、地壇。
俯瞰紫禁城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對北京城進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將城墻內(nèi)側用磚包砌;開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門城樓、甕城和箭樓;城池四角建角樓;城門外各立牌坊一座;護城河上的木橋全部改為石橋,橋下設水閘,河岸用磚石建造駁岸。
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長45里;并且在京城遠郊建設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極城和內(nèi)長城等防御設施,形成了極其堅固的城防體系。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明朝開始在內(nèi)城南面加筑外城,形成北京城池的“凸”字形格局。
明朝北京城對于元大都城的繼承與改建,終于將北京城建設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突出的都城范例,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續(xù)了近400年。
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代仍以北京為都城,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襲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設置,將明代皇城內(nèi)的大量內(nèi)廷供奉機構改為民居,同時將內(nèi)城的大量衙署、府第、倉庫、草廠也改為民居。
同時將內(nèi)城改為八旗居住區(qū),令 *** 遷往外城居住。
清朝還在北京城內(nèi)修建了大量黃教寺廟、王府,并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園等皇家園林區(qū)。
追溯歷史,各朝在此建都共達800多年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北京的宮殿建筑首推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曾有24個皇帝在此居住過。
故宮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落成于永樂十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1千米、景山南門對面,面積達72萬平方米,內(nèi)有宮室9999間半。
故宮四周是長方形圍墻,四角各有九梁十八柱的角樓,城外有護城河繞城而過。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它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區(qū),依山伴水。
頤和園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達294公頃,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風景區(qū)組成,其中水域面積約占3/4。
山水相對,湖島相依,景色十分宜人。
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兼有江南水鄉(xiāng)的玲瓏精致和北方園林的豪邁大氣,園中山清水綠,亭臺相連,在中外園林史上享有盛譽。
以祈年殿、回音壁和圜丘聞名于世的天壇位于北京城中軸線南端東側,建于明永樂年間,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圣地,也是現(xiàn)在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一組壇廟建筑。
天壇占地2666.7公頃,分內(nèi)、外兩壇,以高大的圍墻相隔,外壇內(nèi)所有宮殿都朝南圈成圓形。
最南的圍墻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圍墻呈半圓型,象征天。
北高南低,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寓意“天圓地方”。
北京,以古老大氣而聞名,置身于宮閣樓宇叢中,漫步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用心去體味彌漫其間的濃濃的京味,北京給世界太多太多……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鐘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筑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筑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筑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nèi)部,不僅殿堂建筑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wěn)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并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筑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nèi)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臺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yǎng)花,房前屋后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yè)最早發(fā)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yè)。 工業(yè)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shù)乃略?,紅、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diào)。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鐘聲悠悠,誦經(jīng)之聲不絕于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于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qū)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于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qū)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占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占地約2000公頃。市區(qū)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占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shù)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xiàn)代建筑,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筑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余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鉆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里,那里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于當?shù)鼐用袷苡《任幕绊戄^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只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里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 回答者: k9evin | 二級 | 2011-4-28 20:53
巴黎--享有世界“花都”之譽的名城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它是這個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工業(yè)、商業(yè)和交通運輸?shù)闹行?。由于這個城市的建筑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nèi)到處是琳瑯滿目的商品和美不勝收的園林,因此在各國名城之中,它享有世界“花都”之譽。
巴黎也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舉辦地。1900年第二屆和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都在這個城市舉行。
巴黎市區(qū)面積為105平方公里,人口231萬(1975年),若加上它周圍的七個省在內(nèi)而構成的大巴黎,面積則為12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約為1000萬,這是西歐的大都會。巍峨的埃菲爾鐵塔,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莊嚴肅穆的凱旋門,聞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等等,每年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巴黎得名于公元四世紀。這個位于法國北部巴黎盆地中央的城市,地形象一只大碟子,周圍是坡陡的山地,向著盆地緩緩地傾斜,盆地中部以石灰?guī)r為主,它的上面覆蓋著一層肥沃的土壤,這使它成為法國最富饒的農(nóng)業(yè)地區(qū)。巴黎是在塞納河中的一個小島上逐漸向兩岸發(fā)展起來的,它正好位于一條重要的南北大道和另一條東西向沿河道路的交叉路口邊,這兩條大道相當于現(xiàn)在巴黎南北的圣米歇爾--斯特拉斯堡大街和東西向的里沃利街與它的延伸部分。由于這個交通樞紐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所以它的發(fā)展十分迅速。菲立·奧古斯蒂島政時,這個島嶼的人吧經(jīng)膨脹,擴大到南北兩岸,到了十七世紀末,這里的人口已增加了一倍,因而不得不建立新的城墻,1840年,城墻又向外移建。直到今天,在這些城墻之外仍在大面積地進行擴建,建造了許多工廠和工人住宅,還在原址上建了一條環(huán)城的道路。
法國五大河流之一的塞納河,橫穿了半個巴黎,這條風景秀麗的塞納河水經(jīng)法國北部流入英吉利海峽。在距???70公里的河心,有個船形小島--西岱島,目前,人們稱它為市島或嶼島。如今巴黎市徽上的銀色帆船就是巴黎起源的見證。塞納河流量一年四季比較穩(wěn)定,終年可以通航。一般的汽艇和拖船可以從河口上溯直達到巴黎,而從巴黎通過塞納河的支流和運河,又可以與萊茵河、羅納河、盧瓦爾河相互通航,這就使得巴黎成為全國內(nèi)河航運的中心。
巴黎地處溫帶,由于它離海洋較近,因而具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氣候溫和,每年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3.5攝氏度,河水不凍,而且降雪期也短。夏季的氣溫稍高,不過七八月份的平均氣溫也只不過有19.3攝氏度。根據(jù)有關資料的記載,巴黎的每年平均降水量是619毫米,并且降落也比較均勻,這樣不致于造成干旱或者洪水泛濫成災,上述自然條件為巴黎又增添了新的優(yōu)越感。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一座雄偉的建筑物,它屹于市島的中心。這座建筑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圣母院》而馳名于世,更因為它是巴黎最為古老,最為高大的天主教堂,這在歐洲建筑歷史上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座世界聞名的哥特式巨石建筑物,從1163年開始興建,法國勞動人民歷盡艱辛,經(jīng)過182年的努力才告落成,雨果說:“偉大的建筑,就象高山一樣,是幾個世紀的產(chǎn)物”。過去,歐洲的教堂厚墻重拱,笨重粗糙,空間又窄小,內(nèi)部也陰暗。而巴黎圣母院卻與之形成了鮮明對照。它的屋頂、塔樓、扶臂等等,所有的頂端都是尖塔,爭先騰空往天伸,生氣勃勃。其內(nèi)部的大廳有6500平方米,高35米。它的祭壇、回廊、墻壁、門窗都是由繪畫雕刻裝飾,可以容納9000人進行宗教活動。巴黎圣母院內(nèi),光線明亮,空曠而高昂,令人肅然生敬。它的底層有三座大門,其中最有名的是左門,即圣母門,大廳正中有用玉石雕塑的圣母像,圣嬰橫臥在她的膝蓋上。在106米高的塔內(nèi)懸掛著13噸重的巨鐘,雇請大力士撞擊,它發(fā)出的聲音可聲震全城,這是巴黎人進行宗教活動的信號。后來,歐美所建造的哥特式建筑,都帶有巴黎圣母院的痕跡。
人們說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則是現(xiàn)代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左岸馬爾斯廣場,精確高度為320.775米,可稱之現(xiàn)代鐵塔之祖。這個鐵塔建成于1889年,在本世紀20年代以前,它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建筑的紀錄,所以,這座建筑是法國人的一大驕傲。近百年前,人們?yōu)榧o念法國成立共和國100周年,法國工程師、世界鋼鐵混凝土建筑的奠基人埃菲爾提出建設世界上最高鐵塔的大膽設想,全塔由總重9000噸的18000件預制鋼結構件裝配而成,呈四方形,下粗上細,有1710級階梯通往塔頂,人們也可以乘電梯上去,三層平臺上設有餐廳、游藝場等,最高一層有休息室,望臺,并設有郵政信箱。這座鐵塔每隔七年油漆一次,加之日益增多的各種設施,塔身越來越重。據(jù)有關方面測定,現(xiàn)在重量已達11000多噸。過去,巴黎當局為保持傳統(tǒng)市容,曾經(jīng)規(guī)定市中心的建筑高度不能超過31米,其他地區(qū)不得超過31米。鐵塔落成后,一些人認為“俗不可耐,面目可憎”,鼓動拆毀。但是由于它的高度在當時成了仙間樓閣,因而吸引著海內(nèi)外的游客來此參觀,有時人往往要排隊兩個小時才能買到登塔門票。這座鐵塔建成的第一年就接待了近200萬人,門票收入相當于建筑投資的四分之三。以后每年都不少于2000萬人,而且,鐵塔也成了廣播、電視發(fā)射的中心,氣象和污染監(jiān)測中心。拆塔論也就無市場了。但這座在風雨中屹立了近一百個春秋的埃菲爾鐵塔現(xiàn)已銹跡斑斑,一項將耗資1.9億法郎的維修和改造塔上設施的工程不得不著手進行。
巴黎的“愛麗舍田園”有“神話中的仙景”之稱,這又是巴黎的一大驕傲。這條全長1800米,寬120米,中間可并行10輛汽車的馬路,兩側人行道邊種著參天的栗樹,外道附近是停車場,橫道以地道與地鐵走廊代之。在街道旁有巴黎最豪華的百貨商店、夜總會、影劇院、大銀行、航空公司等。大街東與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的協(xié)和廣場連接,廣場的中部豎立著一座盧克索神廟的方尖碑,碑的周圍是一片草地和花園,人工噴泉噴射著晶瑩的水柱與之相映。大街西與星形廣場相連,從這個廣場放射出12條林蔭大道,再由一條圍繞廣場的環(huán)形大街把它們貫通起來。凱旋門屹立在廣場中心,其高48.8米,長44.5米,厚22米。它設有三個拱形門洞,中門寬14.6米,高36.6米,在這個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熄。法國人民為了紀念這些烈士,每逢節(jié)日就有一面長達10多米的國旗從拱頂垂直而下,悼念長眠者。門內(nèi)還刻著曾隨拿破侖征戰(zhàn)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外刻有歷代名家的杰作,如《馬賽曲》組雕,自由女神等。你如果想從凱旋門頂鳥瞰巴黎市景色,可以捷足攀登,也可以乘電梯而上。
這個著名的愛麗舍田園大街可謂是巴黎的主動脈,它不但是巴黎市民集會的場所,并且每年吸引著大約1000多萬外地及外國人到此一游。整個巴黎全城總長1300公里,有4500多條街道,其中包括長達4.36公里的福吉拉爾大街,但它同愛麗舍田園大街是無法媲美的。
聞名于世的凡爾賽宮又是巴黎最美麗的一處林園。它在市區(qū)西南約18公里處。這是法國帝王的行宮,始建于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人們把它擴建成了長達400米的建筑物,一面為大花園,而另一面有干道通向市區(qū)。據(jù)說路易十六當政時期,奢侈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聚集廷臣18000名,終日在此舞宴作樂。1789年人民群眾起義,他逃入城內(nèi),自此,凡爾賽宮不再作為王宮而漸漸冷落下來。1870年這里被普魯士軍隊占領,同年,梯也爾資產(chǎn)階級政府也把這里作為自己的巢穴,血腥鎮(zhèn)壓了巴黎公社。后來,法國政府把這里開放為公共園林,每年到此的游客達200多萬之多,總統(tǒng)也常在這里舉行國宴。
巴黎凡爾賽宮的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為111萬平方米。整個園林有100萬平方米,園林里有1400個噴水池和噴泉都以精巧的人獸雕刻裝飾。為了美化這個大園林,還專開了一條大運河連接塞納河,引來噴水之源,宮廷內(nèi)500多間大廳小室,處處金碧輝煌。人們漫步于園林之中,猶如置身于中世紀時代,又沉迷在現(xiàn)實園林之中,真是妙不可言。
巴黎又是一座博物之城,這個城市有60所博物館、藝術館,珍藏著世界稀有的珍寶。在巴黎街頭鑲嵌紀念碑保護標志的建筑物已達1132處,其中包括周恩來住過的旅館,都是巴黎人引以自豪的歷史文物。全世界處處可見的維納斯雕像,原作就收藏在巴黎國立博物館內(nèi),這是古代神話中愛和美的化身。巴黎博堡大街上的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現(xiàn)代化的藝術館,也有人稱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文化工廠”。其外表象一座石油化工廠,鋼架林立、管道縱橫,水、電、空調(diào)管道全部暴露在墻外,就連電梯也是用透明殼罩著在室外升降。藝術館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這里也是游客最多的觀光點。
巴黎交通也是非常發(fā)達的。它有歐洲最大的戴高樂機場,連接著7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61個城市,每年的吞吐量達1000萬游客。它有一個十一層的候機大樓,頂部三層能停放3900輛汽車,中三層為旅客出境入境的地方,下五層擁有十多家餐廳、酒吧和39家免費商店,以及其它服務機構。整個大樓由23部電梯貫通。巴黎的交通是立體型結構,它除了270多萬輛私人汽車外,城市的公共交通還由短程鐵路,地下鐵路構成,整個巴黎有七個火車站連接十多條長途干線,通向國內(nèi)和歐洲各國。巴黎有地下鐵路276公里,設有400多個車站,每天運送300多萬旅客。最上層是地面交通樞紐站,中間為火車站,最下為地鐵車站,形成了一個多層綜合體,旅客可以在同一地點自由換乘所需的線路。無論從哪里上車,只要換一兩次車便可到達巴黎任何地方。為了不使或減少交通阻塞,巴黎市當局在50年代就規(guī)定了1000條單位向道,在市區(qū)13公里的塞納河道上架橋達35座,每隔370米就有一座橋,兩岸交通方便。整個巴黎的6600個交叉路口,全都在指揮中心的電視監(jiān)視之下,若出現(xiàn)堵塞,即顯示在熒光屏上,中心即發(fā)出命令,由附近警察前往疏導。 時裝和花卉也是巴黎的一大特點。在大街上,人們很難碰到服飾一樣的婦女,全市有2280家時裝店,每年要拋出3500種新裝。許多外國富翁都要到巴黎專制衣服。西方女郎則以追求巴黎時裝爭奇斗艷,許多妙齡少女甚至把自己的青春都拋擲在這里。種花和栽草是巴黎人最感興趣的業(yè)余活動,每年到了三月法定綠化月和3月31日植樹節(jié),巴黎人便大顯身手,種下又一代新苗。在餐廳,每個餐桌上必有一支瓶插鮮花,每個窗臺必有灌木盆景,在如此擁擠的巴黎土地上,每個市民還擁有平均24.7平方米的綠地面積,實在難能可貴。
在巴黎這個花花世界里,在占全國2%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國20%的人口、25%的工業(yè)產(chǎn)值、33%的商業(yè)營業(yè)額、27%的服務業(yè)、96%的銀行服務量、70%的保險公司、38%的企業(yè)總部、22%的就業(yè)人口、50%的科技人員、40%的自由職業(yè)者。英雄的巴黎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tǒng),1871年3月18日舉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為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的斗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回答者: a13007884186 | 一級 | 2011-4-28 22:20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鐘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筑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筑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筑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nèi)部,不僅殿堂建筑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wěn)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并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筑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nèi)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臺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yǎng)花,房前屋后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yè)最早發(fā)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yè)。 工業(yè)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shù)乃略海t、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diào)。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鐘聲悠悠,誦經(jīng)之聲不絕于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于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qū)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于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qū)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占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占地約2000公頃。市區(qū)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占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shù)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xiàn)代建筑,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筑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余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鉆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里,那里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于當?shù)鼐用袷苡《任幕绊戄^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只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里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影響。所以稱它為“音樂之都”。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82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