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原創(chuàng)歷史上的竇漪房是個怎樣的人
      ,漢文帝劉恒真的很寵她嗎

      原始人侃歷史 2023-09-16 21:32:57

      如果要評價竇漪房是個怎樣的人

      ,小編認為她真的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
      ,從趙國清河郡的一個普通百姓到進入漢宮,被呂后分派到代國
      ,一步步成為皇后
      ,生下漢文帝長子
      ,再成為景帝朝的皇太后,武帝朝的太皇太后
      ,她開掛的人生簡直比灰姑娘還精彩

      至于劉恒是不是寵愛她,那是肯定的了

      ,不喜歡她能跟她生三個孩子嗎
      ?雖然文帝后期寵愛趙國的慎夫人而忽視了竇漪房,但是竇漪房歷經(jīng)惠帝
      、前后少帝
      、文帝、景帝
      、武帝六朝
      ,妥妥的人生贏家了。

      、現(xiàn)實版的“上錯花轎嫁對郎”

      ,漢文帝劉恒真的很寵她嗎.png" />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竇太后是趙國的清河觀津人。呂后臨朝時

      ,竇漪房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中服侍太后
      。后來呂后為了拉攏劉姓諸侯王,就選出宮女外派給各路諸侯
      ,每位諸侯賜宮女五名
      ,竇漪房就在被選派的這批人中間。

      竇漪房是趙國人

      ,當然想借此機會回家看看,于是就賄賂了主管遣送宮女的宦官
      ,請求宦官把她的名冊放到趙國的隊伍中去
      。誰知這位宦官收了錢卻不辦事,把竇漪房這事忘了
      ,結果她的花名冊被放到了代國的隊伍中

      名冊上報,詔令下令啟程

      ,這時竇漪房才知道自己要被送往代國
      ,于是她痛哭流涕,埋怨那個宦官
      ,可是于事無補
      ,該去代國還得去,雖然不情愿但是沒辦法
      ,我想竇漪房老年回憶此事的時候還得感謝那位把她的名冊放錯的宦官

      于是就這樣

      ,竇漪房陰差陽錯的來到了劉恒所在的代國。

      、萬千寵愛于一身
      ,撿漏得來的皇后

      來到代國的竇漪房意外的獲得了代王劉恒的寵愛,正所謂“后宮佳麗三千

      ,代王獨寵我一人”
      先生下了長女劉嫖,接著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
      。此時
      ,代王已經(jīng)有一位王后了,然而幸運之神又一次垂青了竇漪房
      ,王后生病去世
      ,于是竇漪房順利的轉(zhuǎn)正,成為了新任王后

      我們都說漢文帝劉恒是撿漏登上了帝位

      ,竇漪房和他一樣幸運,劉恒稱帝
      ,竇漪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后
      。之前劉恒的先王后生過四個兒子,可劉恒稱帝后
      ,這四個兒子竟然接連病死
      ,這樣一來,竇漪房的兒子劉啟就成為了文帝的長子
      ,按照立嫡立長的祖制
      ,劉啟順利的成為了太子,她的女兒劉嫖被立為長公主
      ,小兒子劉武開始被立為代王
      ,不就又遷到了梁國,成為了梁孝王

      、顯赫的竇氏家族

      丈夫是皇帝,自己是皇后

      ,大兒子是太子
      ,小兒子是梁王,女兒是長公主
      ,竇漪房的一生算是顯貴至極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兄弟子侄也都是人才,一門皆貴,這是何等的幸運

      竇漪房有個兄長叫竇長君

      ,弟弟叫竇少君,由于家境貧困
      ,少君在四五歲的時候就被家人賣給了別人
      ,后來輾轉(zhuǎn)了十幾家,來到了長安
      。他聽說了當今皇后姓竇
      ,家鄉(xiāng)是清河郡觀津人,少君離開家鄉(xiāng)時年齡雖小
      ,但仍然記得縣名和自己的姓氏
      ,于是上書陳述自己的經(jīng)歷,結果姐弟三人相認
      ,文帝分封了竇氏兄弟
      ,還給他們找了品行端正的有識之士給他們做師傅和賓客,兩人都成為了謙謙君子

      竇太后的侄子竇嬰更加出名

      ,他在吳楚七國之亂時,被委以重任
      ,坐鎮(zhèn)滎陽
      ,擊退了趙、齊兩國的進攻
      ,被封為魏其侯
      。竇嬰是皇親國戚中的杰出人才,后來更擔任了武帝一朝的第二任丞相
      ,聲名顯赫

      四、寵愛小兒子梁王

      ,但能夠大義滅親

      做母親的一般都異常疼愛小兒子

      ,竇漪房也不例外,甚至在景帝廢掉栗太子劉榮后
      ,多次暗示景帝百年之后立梁王為帝。

      梁王西入朝

      ,謁竇太后
      ,燕見,與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
      ,語言私說
      。太后謂帝曰:”吾聞殷道親親,周道尊尊,其義一也
      。安車大駕
      ,用梁王為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本暗酃蛳e身曰“諾”

      但是大臣袁盎等人以春秋時宋宣公傳位給其弟,沒傳其子

      ,結果招致宋國五代陷入內(nèi)亂的事情說與竇太后
      ,此后,竇太后放棄了讓梁孝王即位的想法

      這說明竇太后還是有一定的政治頭腦的

      ,在國家大義面前,理性戰(zhàn)勝了親情
      ,足以讓人佩服

      五、信奉黃老之學

      ,反對儒家思想

      竇太后喜歡黃帝

      老子的學說,所以景帝
      、武帝以及竇氏子弟不得不學習黃老之術
      ,尊奉他們的學說。

      老太太對黃老之學的信奉到了偏執(zhí)的境地

      。景帝朝時有個儒生轅固生
      ,信奉儒家思想,且頗有影響力
      。竇太后就召見了轅固生
      ,訓斥了他,并把他扔進了豬圈
      ,讓轅固生捕殺野豬
      。幸好景帝出手,給了他一把匕首
      ,轅固生才完好無損
      。后來老太太也再沒追究此事了。

      到武帝朝

      ,武帝登基之初就野心勃勃
      ,清靜無為的黃老之術顯然不適合想有一番作為的武帝,于是武帝任用了一大批儒生進行改革
      ,但是這遭到了竇太后的強烈反對
      ,最后武帝不得不向祖母妥協(xié)
      ,罷免了儒生們的官職。

      結語

      總體來說

      ,竇太后還是非常幸運的
      ,有寵愛自己的夫君,孝順的孩子們
      ,盡管景帝
      、武帝在政見上和竇太后有分歧,但是他們并沒有直接對抗竇太后
      ,武帝是等到竇太后去世后
      ,才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所以竇太后的一生堪稱完美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8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至于文武百官和天子親軍錦衣衛(wèi)等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jù)路透社報道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