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提起屈原,大家都會想到屈原浪漫主義精神,以及他心向天下的情懷。作為戰(zhàn)國時期的愛國之人,他的民族情懷和愛國之心,可謂是世人皆知。然而,屈原的結局卻是那樣的可悲,因壯志未酬而選擇跳河自殺。
作為愛國之人,屈原的事跡曾經(jīng)感動世人,后來,人們也為感念屈原的事跡,特意整出端午節(jié)一系列活動。其真實目的,主要為了紀念和宣揚屈原,讓后世之人學習他的精神品質。
然而,在屈原投河自盡這件事情中,除了屈原滿腔愛國情外,還有一個疑點,也就是屈原為何在跳河的時候將自己的鞋子放在河邊。是有什么講究嗎?還是特別的風俗習慣所導致的。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投河自盡的人,總是會在投河前,將鞋子放在河邊。似乎,這一種行為已經(jīng)成為投河的標志,也是后世之人疑惑的地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還要從古代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說起。
一、傳統(tǒng)風俗導致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優(yōu)秀文明的國度,在中國古代,有著極其復雜,又富含道理的傳統(tǒng)風俗。正如,古人死后要埋葬在祖墳之中,并且在祠堂內(nèi)設立牌位進行供奉,一些顯赫的家族還要把去世的人,請入宗廟祭祀。
可以說,這樣的方式已經(jīng)成為中國古代人們死后的必備流程,與落葉歸根有著相同的意思。
但是,按照古代人當時的習俗,如果家族中出現(xiàn)意外死亡的人,也就是“橫死”之人,別說入宗廟,就連祖墳都沒有資格進。如果這樣的話, 跳河淹死的人,也就屬于死于非命的這一類人,與橫死之人相同,并沒有進入祖墳的資格。
其實,古人非常講究壽終正寢,而橫死之人是福薄之人,很不吉利。除此只外,橫死之人也被人們稱為“不得好死”的人,如果進入祖墳就會破壞風水,會給整個家族帶來厄運??梢哉f,跳河的人就是橫死之人,被家族所抵觸的。
以古代的情況來看,死于非命不被人們接受,尤其是在那個封建思想嚴重的古代。跳河自殺很難讓人理解,更會被人“嫌棄”。所以正常情況下,像淹死、燒死的人,是無法進入祖墳的。但是,也有特批的情況出現(xiàn),如果自己有意識的自殺,不管怎么死,也就不重要了。
如同跳河自殺時,人們所放的鞋子,這就像是一個代表自殺的標志。如果人們跳河之前,把鞋子放在河邊,也就是告知其他人自己死于自殺,并非是橫死。雖然這是同一種死法,但是兩者所代表的意義卻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的簡單,在投河自殺的時候,如果將鞋子放在河邊,也就是屬于自殺,并不是橫死,他能夠享受正常死亡可以獲得的待遇,例如進入祖墳,享受后世子孫的供奉。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投河自盡的人沒有辦法進入祖墳,更會被后人遺忘。
二、證明自殺的工具
眾所周知,古代社會與如今的社會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僅僅是科技方面,古人與現(xiàn)代人有著天壤之別。如今的人們生活在監(jiān)控下邊,任何公共場所,都有電子眼的監(jiān)視。而中國古代,卻沒有任何電子設備,更別說是全程監(jiān)控。
在那個科技落后的年代,人們普遍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就拿投河自盡來說,人們總是通過自己眼睛看到的進行判斷。如果被迫投河自盡,一定是帶著鞋子進去的。如果主動投河,那應該會留下鞋子這樣的證據(jù)。可以說,在古代人們的認知中,這也是普遍存在的兩種想法。
如果在河里發(fā)現(xiàn)尸體,但河邊沒有鞋子的話,古人便會展開調查,尋找投河之人死亡的真相。對于古人而言,他們也是講究法律法規(guī)的,不會允許草菅人命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所以,官府會對投河的人展開調查。
換而言之,如果投河自盡的人在河邊留下鞋子,那么情況便完全不一樣,他會被官府和世人判定為自殺。既然是自殺的話,那么,便不可以與他殺相提并論。對此,有關之人只需要將死者安葬,而這件事情也就隨著死者入土為安而徹底結束。
其實,古人跳河自殺前,將鞋子放在河邊,也是為了告知官府他是自發(fā)性的行為,與他人無關。說白了,也是為了減少官府的麻煩,不讓官府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這樣看來,古人投河自盡前將鞋子放在河邊,其實也是為了方便他人,不愿引起一些不必要爭端。
三、最后的儀式感
如今的我們,總是過分追求儀式感,而古人同樣喜歡追求儀式感。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看來,自殺就是自殺,不必要整出那些瑣碎的事情。而古人卻不同,他們自殺之前,還要進行多次確認,例如是否要自殺,應該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這都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最為常見的就是,古人選擇投河自盡后,會在河邊做最后一次占卜。其實,也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jīng)??吹降囊荒?。古人將自己的鞋子扔起來,通過鞋子掉落的方向,進而確定自己的歸屬。雖然在我們眼里,這是一種沒有規(guī)律的方法,但是在古人心里,卻無比依賴著最后的選擇。
其實,將鞋子扔向空中,在根據(jù)鞋子掉落的方向選擇人生道路,這也是當時非常容易見到的一種做法。尤其是古人走投無路的時候,鞋子總是會被賦予最后選擇的意義。
與此同時,投河自盡也有著一個特殊的意義,大多時候,古人把投河自盡當做以死明志,主要為了展示自己內(nèi)心深處無法滿足的志向。正如屈原屈大夫,投河自盡主要是因為楚國國君沒有志向,不知道大難將至,屈原恨鐵不成鋼,最后導致投河自盡結局。
也可以說,正是因為屈原抑郁不得志的投河自盡,使得屈原成為愛國精神的代表人物。即使到現(xiàn)在,人們?nèi)栽诟桧炃膬?yōu)秀品質。如此看來,屈原的以死明志,其實也是通過鞋子進而向世人傳達的。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屈原當時的無奈。作為楚國大夫,或許只有一死才可以讓楚國的貴族清醒。由此可見,屈原投河自盡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所謂的儀式感。換而言之,投河自盡在古人的世界里不只是輕生,而是有著特殊意義的行為。
結語:
通過對古人投河自盡前的了解,我們也清楚的知道屬于古人自己的儀式感。即便是自盡,也要將自己的意識表達清楚??梢哉f,古人投河自盡的人,并非是生活所迫和輕生,而是因為想要表達自己心中的志向,起到喚醒他人的重要作用。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生在世,生命只有一次。在擁有寶貴的生命以后,我們要珍愛生命,將生命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盡管以死明志會名垂青史,但是如此輕易的失去生命,總覺得有些遺憾。所以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好好活著都是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離騷》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從古至今,自盡身亡的人一般都會留下一些遺物來證明自己是自殺而不是謀殺。當今社會的人自盡前會留下遺書之類的東西。但是古人留下的東西可能與我們現(xiàn)在的不一樣。在一些古裝劇里面,古人想不開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投河自盡。但是他們在投河自盡前還把鞋脫下來,留在河岸邊。這其中必然有著原因。
古代女子投河自盡時,在河邊留一雙鞋原因更多的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歷史上對于投河前在河岸邊留下鞋子的事也有記載。古時候屈原看到國家滅亡,自己又無能為力,于是他投入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中,沉入江底。人們在岸上發(fā)現(xiàn)了他留下的一雙鞋,得知他投河自盡??梢姰敃r不像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官府衙門不像現(xiàn)在警察一樣,沒有什么方法來證明百姓是怎么死的,全靠死人專門留下的證據(jù)來證明他們是自殺的。而投河留下最有力的證據(jù)就是自己的鞋子了。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古人以死明志的一種體現(xiàn)。投河自殺前把鞋留在岸邊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讓別人得知自己的決心,保留自己最后一絲尊嚴。屈原投河是為了表明自己以死報國的決心,雖然國家滅亡了,但是自己的愛國心永遠不會消失。既然自己沒有辦法拯救國家,那就跟著國家一起走了。
還有就是古人封建迷信,相信輪回轉世。古人認為投河自盡的人在轉世的時候有著好的待遇,當收魂的鬼看到岸邊的鞋,就知道他們是投河自盡而死,于是會給他們提前安排投胎轉世。
我覺得應該是留下蹤跡,告訴其他活在世上的人不要到處尋找了,鞋的主人已經(jīng)投河自殺了。為什么每個投河自盡的古代女性在河邊放的都是繡花鞋?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女性一般穿的都是繡花鞋吧,應該不是刻意放了繡花鞋,正好是平時穿的。
古代很多女性地位都不高,長期受到社會和家里人的歧視,甚至連感情之事都不能做主。比如說我們中學的時候都學過《孔雀東南飛》這首古詞,里面就講述了焦仲卿與他的娘子劉氏的悲情愛情故事。本來兩個人已經(jīng)結婚了,并且兩個人十分恩愛,但是焦仲卿的母親一直看不上這個兒媳,所以就將劉氏趕回了她的娘家,劉氏回到娘家之后,娘家人一直在比她改嫁,但是劉氏與焦仲卿的感情堅如磐石,不肯改嫁的劉氏投河自盡了,在投河之前就是把鞋子放在了河邊,家里人和焦仲卿才知道她自盡了。
其實在古代不僅女子投河自盡之前會把鞋子放在岸邊,男子投河自盡的時候也會將鞋子放在岸邊,等待其他人的發(fā)現(xiàn)。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是無法忍受自己的國家山河破碎投河自盡而死。人們在岸邊發(fā)現(xiàn)了屈原的鞋子,于是知道了屈原的最終歸宿。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每年都會有端午節(jié)的活動和包粽子的習慣。
有人說放鞋子是為了不讓死去的人成為孤魂野鬼,我覺得這完全是封建迷信的說法。我還是趨向于逝去的人在河邊放一雙鞋子是給在世的人留下的最后的信息和線索。希望在現(xiàn)代生活的人們不要再做出這樣極端的事情,好好生活,什么都會過去的。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88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