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人馬謖,其兄為蜀國侍中馬良。據《襄陽記》記載:馬謖兄弟五人都很有才華,其中才華最為出眾的便是馬良。馬良與諸葛亮乃是多年至交好友,因馬良死于東征途中,諸葛亮便愛屋及烏將馬良之弟馬謖帶在自己身邊,為蜀軍效力?!断尻栍洝分性涊d,臨死之前,身在獄中的馬謖曾寫過一封信給諸葛亮。信中馬謖稱:諸葛亮待自己如親子一般,自己也把諸葛亮當作了自己的父親。這段記載既說明了,諸葛亮和馬謖,情同父子。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街亭失守后,馬謖沒有立即被諸葛亮處死,而是在大牢中呆了一段時間。
在獄中這段時間,馬謖和諸葛亮并沒有見面,不然他也不會給諸葛亮寫信了。公元223年臨終之際的劉備曾叮囑諸葛亮:馬謖其人言過其實,難當重任,丞相還需仔細考察。但隨后諸葛亮卻選擇了暫時將劉備的話拋在腦后。這又是為何呢?諸葛亮平定孟獲之亂時,馬謖確實從旁出謀劃策,為蜀軍出力不少。但到了北伐魏國時,蜀國上下卻一致反對派馬謖鎮(zhèn)守街亭。在諸葛亮拍板決定北伐時,臣子們卻提議可以嘗試魏延兵出子午谷之計。
毫無疑問魏延的計謀,會讓蜀國付出的代價更小。但諸葛亮卻否定了魏延的險計,隨后諸葛亮又讓趙云領兵去誘惑魏軍于漢中,這時街亭對于蜀軍而言,就是最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當時蜀國眾臣,一致推舉魏延和吳憲去鎮(zhèn)守街亭,但諸葛亮卻力排眾議選擇了馬謖。這就說明此時的蜀國內部,對于北伐之事和鎮(zhèn)守街亭的主將人選,出現(xiàn)了意見上的分歧。諸葛亮之所以力排眾議,選擇馬謖為鎮(zhèn)守街亭的主將,正是因為馬謖是馬良的弟弟,算是自己的親信。臨行前諸葛亮不但反復叮囑馬謖要將營寨設在咽喉要道,他還派出穩(wěn)重的王平去輔佐馬謖。
換句白話來講,諸葛亮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現(xiàn)在我獨攬蜀國大權勵志北伐,蜀中許多人對我有所不滿。馬謖你可是我的親信,此次鎮(zhèn)守街亭一定要穩(wěn)住,給我長臉呀!馬謖領軍到了街亭又是怎么做的呢?《三國志》記載:馬謖到了街亭就改變了諸葛亮命他將營寨設在咽喉要道處的軍令。隨后舍水上山的蜀軍,被張郃大軍圍困、擊敗。
原本諸葛亮覺得馬謖守住了街亭,待自己攻占了隴西郡,兩軍就可以合圍殲滅張郃大軍。誰曾想馬謖卻一意孤行,不聽王平的屢次規(guī)勸,最終讓蜀軍滿盤皆輸。馬謖兵敗后,真如演義小說描述的那樣,自縛于帳前,向諸葛亮請罪了嗎?并沒有?!度龂尽分杏涊d:街亭失守后,馬謖選擇了逃亡,是王平緩緩收攏敗退的蜀軍。隨后趙云又死守棧道,為蜀軍留下了入川的歸路。
《馬謖傳》中稱:馬謖逃亡后被捉回了成都并被下獄,諸葛亮見到昔日馬謖用過的物品淚流滿面(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隨后在獄中的馬謖,還沒等到諸葛亮的斬首命令下達,就已經死在了獄中。《王平傳》中提及的戮謖、誅謖等詞匯,并不是指諸葛亮下令處斬馬謖,而是指諸葛亮不再過問馬謖之事,但依照軍規(guī)馬謖還是被定了死罪。對于街亭失守后,馬謖選擇逃亡還有一段佐證。《向朗傳》中記載道:向朗與馬謖是多年好友,馬謖逃亡后,諸葛亮詢問向朗馬謖的去向,向朗聲稱不知,被諸葛亮問了個知情不舉的罪名。
隨后諸葛亮下令免去馬謖的官職,并命人全境捉拿馬謖。最終馬謖被捕,被押回了成都。綜上所述,街頭失守后諸葛亮還沒有來得及下令處斬馬謖,馬謖就先逃跑了。隨后被諸葛亮免去官職的馬謖,又被捉回了成都。在馬謖被看押在監(jiān)獄期間,馬謖曾給諸葛亮寫過一封回憶彼此感情的信。但諸葛亮并沒有前去看望馬謖,也沒有立即下令處斬馬謖,而是讓馬謖依照蜀軍軍規(guī)被定了罪,最終馬謖死于獄中。
所以說馬謖并不是,死在諸葛亮手上。需要說明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當時正是馬謖麾下的參軍。陳父受馬謖牽連,被諸葛亮判了個髡刑。馬謖自縛于帳前,請求諸葛亮遵照軍令,處死自己的一幕,只不過是演義小說的杜撰。真實歷史中并沒有出現(xiàn)過。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93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