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二日
剛經(jīng)歷了第五次北征的朱棣
,也許就沒有永樂盛世.png" />
縱觀此生
但此時的他,心里卻仍殘存著遺憾
。他拼盡全力留下最后五個字:“夏原吉愛吾!”三天后
,朱棣的死訊傳回紫禁城,坐鎮(zhèn)京師的,正是“胖瘸太子”朱高熾。再也不用活在父皇的陰影下了
,朱高熾感到了一絲輕松。但長期監(jiān)國的經(jīng)驗告訴他
,此時還不是該放松的時候,他的兄弟們也在盯著后永樂時代大明至尊的寶座。而現(xiàn)在,能救他的
▲夏原吉畫像
01 建文朝的“后勤部長”其實在22年前
此時
若不是建文帝堅持“削藩”
但歷史沒有假設
,自從第一次與朱棣“零距離”接觸,他的命運就悄然改變了。那是建文四年六月十三
,大明皇宮燃起熊熊烈火,皇帝早已不知所蹤。南京城最后一道城門——金川門被打開,“勝利者”的朱棣率領手下大軍“回家”了。作為曾經(jīng)的造反派,朱棣進城后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處理掉那些當初支持建文皇帝“削藩”的大臣
,諸如,黃子澄、齊泰之流,通通身死族滅。而作為建文帝的“后勤部長”
,南京城破之時,夏原吉卻在戶部埋頭苦算戰(zhàn)爭損失和抵御燕軍的城防用度,絲毫沒有被外界的殺伐之聲所擾亂。直到被搜捕的士兵發(fā)現(xiàn)
,將其捆綁帶到朱棣面前。當敵軍主帥朱棣站在自己面前時
但這位以勝利者姿態(tài)進入南京城的新皇帝
此時
,早已被屠戮的血腥之氣模糊了雙眼的他,表現(xiàn)得異常憤怒。正欲對夏原吉下狠手時
,這位“建文舊臣”卻為工作提出了求情。他說
,自己本來就該死,但是手頭上的賬目沒有厘清,能否再借他三日?朱棣一愣
,怎么,這個時候還有大臣愿意舍生忘死地工作?這夏原吉該不是腦子“瓦特”了吧。
可是當他聽到身邊同為“建文舊臣”
、“變節(jié)者”的兵部尚書茹瑺說他在“靖難”之役中替建文帝出力甚多,朱棣瞬間明白,這就是個為了國家不要命的大臣。當即下令釋放夏原吉,并邀他擔任新朝的官員
,繼續(xù)留在戶部效力。我們今天不得而知個中緣由
就是這次談話改變了夏原吉對朱棣的看法。專家稱
也就是說在這次的談話中,夏原吉與朱棣產(chǎn)生了對彼此的信任
▲建文皇帝劇照
02 永樂朝的“治水專家”永樂元年,浙西再次發(fā)大水
這里歷來都是大明賦稅的重要來源,以往朝廷屢次派人去抗洪救災
而如今新朝剛剛建立
,天下目光皆聚焦于這次災難,朝廷準備怎么處理?身為皇帝的朱棣如何不清楚?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
,朱棣想到了“建文舊臣”夏原吉,不知他是否值得自己的信任?接到命令的夏原吉即刻出發(fā)
因此,在疏浚工程現(xiàn)場
當時的人多有不解,他卻說:“如今因為洪水的影響
通過實地考察
不出意外
隨后
使這塊帝國賦稅重地重新煥發(fā)生機
這些都被朱棣的親信“黑衣宰相”姚廣孝看在眼里
▲古代治水示意圖
03 “財政部長”夏原吉夏原吉治水的成功,一方面說明了他自身為官的才能
另一方面
掌管天下財富
國庫的錢糧是有限的,小到給官員發(fā)工資
稍有差池
,便是掉腦袋的事。而上位后的朱棣,偏又是個需要用豐功偉績來證明自己的君主
這些年永樂下旨編修永樂大典、六下西洋
哪一項
而據(jù)《明實錄》記載
▲鄭和下西洋示意圖
反觀歷史
而如今剛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的大明,又有什么力量支撐得起皇帝的“面子工程”呢
?這一切
,夏原吉他有招。首先
,長期為國家理財?shù)慕?jīng)驗告訴夏原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
,他隨身攜帶著一本記錄了全國各地戶口、府庫、稅賦變化的小冊子,隨取隨用。當朱棣問他:“現(xiàn)在我們國家有多少錢?”夏原吉對此作了詳盡的解釋
,朱棣聽后,更加確信自己當初的選擇。其次,他向朱棣提出“裁冗食
,平賦役,嚴鹽法意思就是,通過裁撤多余的機構和人員
,縮減國家財政支出。通過減輕全國賦稅
,嚴厲打擊私鹽買賣,將囤積在倉庫里的物品“變現(xiàn)”,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推廣屯田種植方式,讓邊防軍士在平時也能耕種
,自給自足,減輕對國家財政的依賴。對于沒有分到土地的農(nóng)民鼓勵他們到邊境去落戶開荒,與民休息
;通過頒布一些新政策,惠及商人,為大明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助力。緊接著
,通過彈性稅收方式,對稅收對象“區(qū)別對待”。他主張對富人增收稅款,卻建議皇上減免窮人的稅收
,允許人們出錢來代替勞動。當皇帝需要賞賜臣下或外來使節(jié)時
因為一次性的賞賜
最后,當面對數(shù)量日益龐大的大明宗室
即允許宗室藩王運銷食鹽
,自給自足,減少朝廷每年需要支付及賞賜給藩王的大筆經(jīng)費。正是這些措施,扛住了永樂盛世下每一次大手筆的花銷
。在保障皇帝的“面子工程”能夠順利實施的同時,也為大明在國家影響力
、國庫收支、百姓民生中找到了平衡點。難怪清代歷史學家趙翼贊嘆道:“歷朝論理財能者,唯桑弘羊、夏原吉二人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明成祖劇照
04 三代帝王“總顧問”由于夏原吉基本每次都能完成朱棣交代的“特殊任務”,朱棣也對他產(chǎn)生了足夠的信任
。自永樂八年(1409年)起
可見,此時的夏原吉除了日常管理戶部事務外
這份信任
永樂朝有“不得專制諸司”的規(guī)定
這已與當初朱棣的政治理念大有出入,甚至給人一種改變朱元璋“不設宰相”祖制的嫌疑
這也無怪乎在后來朱棣駕崩后,太子第一個想起的人就是夏原吉
▲明仁宗朱高熾劇照
05 永樂盛世最強保障但夏原吉當初選擇與朱棣合作,僅是源于自身對天下蒼生的考慮
因此,他也做出過拂逆朱棣本意的行為
永樂十九年(1421年)
可是夏原吉這次卻不再支持皇帝的貿(mào)然決定了
他直截了當?shù)卣f:“國家連年的戰(zhàn)爭,基本都無功而返
“更重要的是,您老人家現(xiàn)在身體又不好
夏原吉很明白
但為了天下蒼生以及一向?qū)ψ约呵嗖A有加的皇上,此言
但此時的朱棣
朱棣下詔抄了他的家
據(jù)說,此次抄家把“永樂盛世最強保障”夏原吉的真面目抄了出來
掌管天下財賦數(shù)十年,家里除了皇帝賞賜之物以外
誰能想到,一輩子跟錢糧打交道的他
,能將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使“永樂盛世”威名遠播,卻沒能為自己留下半分余財。清廉至此,可見一斑。
這大概也是朱棣在駕崩前悔悟當初時
,奮力喊出“原吉愛我”的主要原因吧。▲墨水如畫 紫禁城 圖源/攝圖網(wǎng)
06 一代名臣心中的“道”當太子朱高熾將朱棣駕崩的噩耗告訴了在詔獄中的夏原吉時
對于沒能勸阻老皇帝北伐,他是懊惱的
但他此時心里很清楚,太子前來找他的用意
當太子詢問他,自己登基后應該怎么執(zhí)政時
1、立即停止鄭和下西洋項目;2
但最后一條,太子猶豫了
。他很清楚為“建文舊臣”翻案,等同昭告天下
,他們家得位不正。夏原吉指出
,雖然“永樂盛世”創(chuàng)造了繁榮昌盛,但由于嚴刑峻法,統(tǒng)治階層內(nèi)部也產(chǎn)生了諸多尖銳的矛盾。解決“建文”遺留的歷史問題
,可以有效彌補大明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創(chuàng)傷。太子朱高熾經(jīng)過一番思索
,最終同意了。在之后的仁宗一朝,夏原吉歷任太子少傅
、少保等職,以“三公三孤”身份繼續(xù)為大明王朝保駕護航。宣德五年(1430年),歷仕五朝的“永樂盛世最強保障”夏原吉溘然長逝
。縱觀夏原吉這一生
他的心里始終存著一個“道”,一份承載天下蒼生生計的“道”
。也正是因為心中的“道”,使他在處理國家政務
,為國理財時,總能首先想到百姓。即便這有時會忤逆當政者的意愿,使自己陷入險境
。但也因為心中這份“道”,他為永樂盛世之后大明帝國的發(fā)展提供了發(fā)展藍圖
。在朱棣之后又誕生了一個十年治世——“仁宣之治”。
參考書目:
[清]張廷玉:《明史》
,中華書局,1974年郭厚安:《明實錄經(jīng)濟資料選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秦博:《洪熙
、宣德朝公、孤輔政再探》,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2010朱元璋 朱元璋為了他的朱家江山能夠萬代相傳,可謂是費盡心機
沒有于謙,也許就沒有大清朝
假如大明王朝沒有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