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之后
二戰(zhàn)的硝煙已經(jīng)消散無蹤
可是人們的紀念從未停止
歷史中承載著思考
還原歷史中行動者的所思所想
會深入探索歷史事件的邏輯和內(nèi)容
對歷史中思想的追蹤與重建
了解的不僅僅是歷史遺跡
讓我們透過二戰(zhàn)的記憶
靠近那些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
重新觸摸遠去的戰(zhàn)爭歲月
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館長羅澤特:
我們將竭盡所能去了解他們是誰
這是2019年9月5日在以色列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拍攝的展示大屠殺死難者名字和照片的姓名廳。(新華社記者尚昊攝)
耶路撒冷市郊赫茨爾山
水泥色的亞德瓦希姆紀念館靜默佇立
提醒著人類歷史上一道丑陋的傷疤
二戰(zhàn)期間
600萬猶太人死于納粹大屠殺
70歲的館長羅澤特頭發(fā)花白:
“我們還在不斷尋找線索
來確認其他死難者,
我們將竭盡所能去了解他們是誰。”
紀念館目前已經(jīng)收集到
約480萬名死難者資料
保存逾2億份文檔
17萬份出版物
13萬份證詞
50萬張照片
那些逝去的不應該只是
一個個記錄在計算機系統(tǒng)內(nèi)的名字
他們的一切
在這里都被努力追尋、妥善珍藏
紀念館光線暗淡
步入其中
仿佛從光明跌進漆黑長夜
記錄黑暗是為了永葆光明
羅澤特言語堅定:
“我們將盡一切可能
確保以后不會再發(fā)生這樣的事”
泰緬鐵路勞工之子:
為了那一群
不應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背影
這是8月19日航拍的火車經(jīng)過泰國北碧府的“死亡鐵路”。(新華社發(fā))
席爾瓦的父親年少時的記憶
充滿汗水和尸體
他在馬來西亞時
被日本軍隊強行帶往泰國
成為修建泰緬鐵路的勞工
勞累、疾病、虐待、營養(yǎng)不良……
這些亞洲勞工一批一批地倒下
泰緬鐵路也被稱為“死亡鐵路”
席爾瓦的父親離世前
席爾瓦用輪椅推著他回到泰緬鐵路邊
年邁的父親突然喃喃說起泰語
那段塵封的歲月
在他心底到底是一道怎樣的傷痕
成為席爾瓦永遠的難解之謎
日軍在戰(zhàn)敗后銷毀了所有相關(guān)資料
亞洲勞工的確切人數(shù)和身份信息
至今不得而知
席爾瓦也無法為已經(jīng)離世的父親
以及無數(shù)亞洲勞工
樹立一個正式的紀念碑
這種無奈和悲傷
促使和席爾瓦一樣的勞工后代奔走呼吁
為了那一群
不應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背影
法國抗日援華醫(yī)生之子:
我的父親
是中國抗日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貝熙業(yè)醫(yī)生留影一組。(貝熙業(yè)之子貝石濤提供)
對于3歲就失去父親的貝石濤來說
父親這個形象一開始是陌生的
某日
他在整理父親貝熙業(yè)留下的資料時
看到一張寫于1948年的紙條:
“希望有一天,
我的孩子會打開資料,
看到這里面珍藏著
我在中國漫長歲月中得到的小小榮譽。”
1913年
已經(jīng)不惑之年的貝熙業(yè)來到中國
他開設診所
免費給當?shù)鼐用裰尾?/p>
戰(zhàn)爭開始后
貝熙業(yè)利用醫(yī)生身份
為抗日根據(jù)地運送藥品
冒著生命危險
開辟了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
隨著對父親的追溯探尋
父親善良、勇敢的形象
在貝石濤心中漸漸清晰
也把貝石濤和中國聯(lián)系到了一起
“正是通過對父親足跡的追尋,
我才逐漸了解到
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斗爭。
而我的父親,正是見證者和參與者?!?/p>
德國集中營17歲參觀者:
希望歷史不再重演
這是8月27日,在德國柏林以北的小城奧拉寧堡,參觀者在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營區(qū)參觀。(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柏林以北小城奧拉寧堡的一片空地上
四周的水泥高墻和鐵絲網(wǎng)
隔絕了大自然的生機
這里曾是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1936年至1945年
共有22萬人被關(guān)押在此
10萬人遇害
17歲的高中生阿德里安
從西部乘車10小時到集中營遺址參觀
在關(guān)押人員臥室
他看到狹小房間里
每一張床就像是一個火柴盒
束縛住人的生命
每一日
在皮鞭和機槍的威脅下無休勞作
每一夜
無法伸直身體、如動物般蜷縮入眠
在這里
尊嚴和一切都被無情剝奪
“真的太殘忍了,無法想象的殘忍”
阿德里安說
“希望這樣的歷史永遠不再重演”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感謝辛德貝格!感謝丹麥!
2019年8月31日,在丹麥奧胡斯市,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右三)為辛德貝格雕像揭幕。(新華社記者林晶攝)
1937年
丹麥人辛德貝格26歲
在南京
遇到了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日軍在這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血腥暴行面前
年輕的辛德貝格沒有退縮
他與德國同事一起
設立難民營和難民醫(yī)院
庇護并救治約2萬名中國難民
人性中不滅的善良和勇氣
為一群人點燃了生存的光亮
蘇國寶就是其中一人
年邁的他用顫抖的聲音回憶起往事
當時只有10歲的他和家人
住在辛德貝格參與建立的難民營中
辛德貝格還親手給他
一塊大洋和一些大米
讓身處絕望的他們一家得以存活
“這個恩情我一直記在心里,
感謝辛德貝格!感謝丹麥!”
如今
由南京市政府贈送的辛德貝格雕像
屹立在他的家鄉(xiāng)奧胡斯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說
相信雕像可以激發(fā)參觀者的反思和感恩
從而以這種方式紀念辛德貝格
紀念中國勞工受難歷史的日本友人:
遭遇疫情的今年也要舉辦悼念活動
2018年7月29日,在日本神奈川縣相模湖交流中心,當?shù)鼐用竦磕钏离y勞工。(新華社記者馬曹冉攝)
在日本,40多年來
有一個組織一直做著同一件事
每年追悼
在日本相模湖水庫建設中
死亡的中國勞工
遭遇新冠疫情的今年也不例外
相模湖水庫建設殉難者聯(lián)合追悼會
實行委員會發(fā)起人之一
橋本登志子說
從1979年開始
悼念活動從未間斷
今年哪怕僅僅用最簡單方式
也希望能表達哀悼之意
讓人們能記住這段歷史
活動每年都會邀請當?shù)刂行W生參加
二戰(zhàn)后
在日本進行遺骨挖掘和記錄歷史的
日本友好人士
日漸老去、人數(shù)漸稀
但是他們依然用自己的一份堅持
對抗時間
希望告慰逝者
警示后人
這是2015年7月16日在聯(lián)合國總部拍攝的聯(lián)合國旗。(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75年前
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
聯(lián)合國宣告成立
人們在戰(zhàn)爭中學習到
多邊主義和團結(jié)一致
才是人類共同的未來
回望歷史
觸摸那些痛苦和善良
犧牲和勇敢
堅韌和堅持
是為懂得如何更好守護
由世界人民攜手共筑的和平之堤
-END-
監(jiān)制:齊紫劍 閆珺巖
文字:謝琳
視頻:袁悅
參與記者: 尚昊 陳文仙 任芊 汪瑾 郭鑫惠 唐霽 任珂 張遠 林晶 郭丹
編輯:商婧 常天童 劉浩 梁毅 唐志強 周嘯天 王沛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95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