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史書記載,奪門之變當晚于謙并不在場,而奪門之變后的第二天,這位兵部尚書就鋃鐺入獄,不久之后,他就橫尸街頭。
凡是涉及皇位的爭奪之戰(zhàn),必然會有生命的消逝,而在明代的奪門之變中,被犧牲的人就是兵部尚書于謙。與被迫犧牲所不同的是,民族英雄于謙是自愿為了明朝的安定,拋頭顱、灑熱血。
據(jù)史書的記載,明代奪門之變發(fā)生的那個晚上,于謙并不在場,也就是說,這場事變與于謙并不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
那么,當這場政變發(fā)生之時,這位國之棟梁究竟在干什么?為何他沒有阻止這場政變的發(fā)生呢?而沒有參與其中的他,又是為何慘遭橫禍呢?
明代奪門之變的根源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土木堡之變,算是明朝歷史上的一個恥辱。一國之主的皇帝,就是在此次戰(zhàn)爭之中,慘被敵方俘虜,這位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宦官蠱惑,選擇率軍出征,自封大將軍,皮甲掛帥親自上陣與來犯的瓦剌軍隊對抗。在指揮不當?shù)那闆r下,武勛貴族全軍覆沒,明英宗還把自己當作人質送給了對方。
為了免受要挾,且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時的于謙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選擇力薦新君上位,即朱祁鈺。正統(tǒng)14年,朱祁鈺正式登基,年號景泰。于謙這種力主新君登位的做法,獲得了新帝的賞識和重用,但這也成為了他后來在奪門之變后被處死的主要原因。
新帝登基之后,瓦剌軍隊再次來犯,于謙力排眾議選擇帶兵守衛(wèi)都城,完成了京都守衛(wèi)戰(zhàn)。在徐有貞等人力主南遷的背景之下,于謙的這種做法展現(xiàn)了明朝的氣節(jié),也讓他真正得到了新君朱祁鈺的信任。
如若歷史的劇情一直按這樣的情形發(fā)展下去,那于謙一定又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忠臣良將,但瓦剌軍隊怎會讓明朝重新恢復昔日的穩(wěn)定強盛呢?
就在明朝的軍事政務步入正軌之時,瓦剌軍隊出于“攪渾一灘水”的心理,又把俘虜?shù)绞值娜速|朱祁鎮(zhèn)還了回來。這時的明英宗對于瓦剌來說,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物件,但當這個物件回到明朝境內之時,就變成了一個讓明朝燙手的山芋。
這位太上皇回到大明之后,身份變得非常尷尬,這時的他想要拿回皇位已然是不可能了,而且,現(xiàn)任皇帝朱祁鈺為了預防地位不保,直接把自己的這位哥哥囚禁在了皇宮之中。
這時的于謙正在兵部尚書的職位上,為明朝的發(fā)展殫精竭慮,而備受冷落的徐有貞等人,則是策劃著要把曾經的主子朱祁鎮(zhèn)重新迎上位,奪門之變就源于此。
徐有貞等人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在景泰八年上元節(jié)這一天,機會終于到來。景泰八年的上元節(jié),皇帝朱祁鈺病重,朝政開始出現(xiàn)混亂,他們終于有了可乘之機。
據(jù)《萬歷野獲編》記載明成祖曾下詔:“這幾日官人每都與節(jié)假,著他閑暇休息,不奏事。民間放燈,從他飲酒作樂快活,兵馬司都不禁,夜巡著不要攪擾生事,永為定例。”
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于謙此時正在家中休假,對于外界的事情一無所知。同一時間,得益于不受夜禁限制的徐有貞等人,則趁亂高舉瓦剌大軍進攻的消息打開了宮門,偷偷把被囚禁在宮中的英宗朱祁鎮(zhèn)放了出來。
此時皇帝病重,宮內眾人對于朱祁鎮(zhèn)逃出的消息一無所知。直到次日,朱祁鈺被上朝的撞鐘吵醒之時,才發(fā)覺出了一絲不對勁。但此時的他,還以為這鐘聲可能是于謙制造的。
在明朝時期,正月十六的上元節(jié),不僅用于休假,還用于祭祖。于謙作為兵部尚書,日常工作繁瑣而又忙碌,在這難得的假期里,他當然要對自己的先祖聊表一下孝心。然而,此刻的于謙也完全被蒙在鼓里,正處于休假時期的于謙,在事情結束之后才收到風聲。
奪門之變的消息,是于謙從兒子的口中得知的,當時他的兒子就勸他起兵鎮(zhèn)壓這群人,只是都被于謙拒絕了。于謙對兒子說:“子何知國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等去?!?/p>
真可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于謙坦蕩的胸懷和人品,在此次事件中顯露無疑。而以徐有貞為首的臣子,他們?yōu)榱俗约旱膹凝堉蛯淼臉s華富貴,已經急急忙忙地把曾經的太上皇捧上了皇位。
于謙在皇帝重病之時,曾經想要推薦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登上皇位,因為皇帝朱祁鈺沒有子嗣。不過,在于謙收到消息之后,他就已經隱隱約約地預見到了自己的結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于謙一直以來都是在拼命地為明朝的江山社稷服務,此時的他,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究竟怎樣做才有益于明代江山。
于謙當時完全有能力出兵鎮(zhèn)壓奪門之變,但他明白一旦行動起來,整個京都就會再次陷入混亂。這正是瓦剌軍隊把英宗朱祁鎮(zhèn)送回來的意圖,朝廷內部的斗爭所引起的混亂,很容易讓外敵趁亂入侵。一旦給瓦剌軍隊留下可乘的余地,明朝將岌岌可危,只因這時的明朝已沒辦法再復制一場像當年一樣完美的京都保衛(wèi)戰(zhàn)了。
最重要的是,對他信任至極的君王即將落幕,病重的朱祁鈺可能隨時駕崩,這個國家需要健康的皇帝來主持大局,才能保持安定繁榮。
基于種種現(xiàn)實原因和內心對于大明的期盼和熱愛,于謙做出了妥協(xié)和最終的決定,他只身一人深入險境,真是舍得一身剮換得皇位有序、百姓安居樂業(yè)。于謙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名臣,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勇敢地邁向了通往死亡的道路,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他拿出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凜然正氣和大無畏。而于謙對奪門之變得視而不見,正是于謙對大明百姓的安定生活所做出的最后一點努力。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9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埃及出土27具精美木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