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禪,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民間諺語“扶不起的阿斗”了
劉禪
在后世人的諸多評論里
那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劉備在白帝城托孤之后
劉備
劉備其實一共有三個兒子
劉備臨死前擔心兒子不能成事
,諸葛亮的回答是:“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就是說劉禪的氣量很大,超出了我的期待。要說諸葛亮當著劉備的面不好說劉禪的壞話
,這也可以理解。那么他后來對劉禪也有評價:“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諸葛亮在世時
諸葛亮
而在諸葛亮去世后
劉禪在位期間平定內亂
,恢復生產,休養(yǎng)生息,這些舉措不僅給諸葛亮和姜維的數次北伐穩(wěn)定了大后方,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也為他們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保障!古時候打仗嘛,拼的就是人力、物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真的很重要。公元263年魏國十八萬大軍兵分三路
,出兵西蜀。當時成都城內還有兵馬數萬,姜維也在來支援的路上。那么問題又來了,要說劉禪這么英明,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沒做多少抵抗就投降了呢?筆者認為劉禪肯定是認清了形勢,知道大勢已去
!其一
,國力差距較大。魏國本身的實力就比蜀國強大,蜀國不停的北伐的時候,而魏國卻在休養(yǎng),積聚自己的實力,越打蜀國和魏國的實力差距就越大。魏國在之后的人口達到了1200萬之多其二
,人心思定,軍心不穩(wěn)。蜀國連年征戰(zhàn)而且毫無建樹,蜀國軍民已經是受夠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還好些,可以憑借著個人威望壓制住,但是軍隊的后繼者姜維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民心上,朝廷上下也沒有誰能有這個威望讓百姓信服,劉禪也做不到一點。其三
,蜀漢政權內部不穩(wěn)。當時的蜀漢可分為元老派、荊州派、東州派和益州派。元老派是最早追隨劉備的一派,主要人物包括張飛、關羽、趙云、糜竺、糜芳抵抗?把蜀漢打個稀巴爛
蜀漢投降后
想想后世李煜,就寫了幾首思念故國的詩
說了那么多,筆者在這里并不是單純的為劉禪洗白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98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還被挾持為人質
下一篇:
原創(chuàng)長恨歌——余恨不絕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