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雖然人才積累遠不如曹操和孫權,但是在頂級人才這一層次劉備卻是不遑多讓:武將方面有五虎上將加上魏延,謀臣方面有諸葛亮龐統(tǒng)和法正;武將且先不說,如果要在三國眾多謀臣中選出最出色的十人,諸葛亮和龐統(tǒng)也許加上法正都榜上有名。諸葛亮和龐統(tǒng)兩人一個臥龍一個鳳雛,按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后世對于兩人能力孰高孰低有所爭議,有一種觀點認為諸葛亮其實不如龐統(tǒng),就連諸葛亮自己都說“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果真如此嗎?聽聽就好不必當真,今天就來分析下兩人之間孰高孰低?
第一,高屋建瓴的大局把握上諸葛亮初出茅廬就提出《隆中對》,這幾乎成為劉備和日后蜀漢的綱領性指導文件,劉備拿下荊州和西川以及奪取漢中甚至日后關羽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都有《隆中對》的影子在里面,在大局的把握上諸葛亮應該勝過龐統(tǒng)一籌。
第二,內政方面。蜀漢立國前后劉備之所以能心無旁騖,內政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諸葛亮,諸葛亮在內政方面的才華三國時期也許只有荀彧可比,劉備兵敗夷陵死于白帝城之后,蜀漢風雨飄搖之時能夠得以延續(xù)也是全賴諸葛亮鞠躬盡瘁盡心輔佐劉禪。
龐統(tǒng)內政方面的才華其實也不差,從他在耒陽半日就把百余日的事務處理完畢而且毫無差錯來看,龐統(tǒng)在處理具體政務方面的能力也很強,只是他過早的去世沒有在這方面有一展才華的機會,不過和諸葛亮相比在內政方面龐統(tǒng)可能還是要略為遜色。
第三,外交方面也是諸葛亮的長處,赤壁之戰(zhàn)孫權之所以能和劉備結盟,諸葛亮功不可沒,雖然沒有演義中舌戰(zhàn)群儒那么夸張,但是諸葛亮只身前往東吳成功說服孫權這個是事實,這一點龐統(tǒng)應該是不如諸葛亮的。
第四,諸葛亮為人方正,不善奇謀,龐統(tǒng)不同他用計喜歡走極端兵行險著劍走偏鋒比如劉備和劉璋鬧翻后龐統(tǒng)提出了入川三策,而且膽色過人劉備剛剛抵達成都和劉璋會面,龐統(tǒng)就想借宴請的機會對劉璋下手被劉備拒絕后,龐統(tǒng)就敢和法正兩人擅自行動準備讓魏延刺殺劉璋,這一點諸葛亮無論如何做不出來。
龐統(tǒng)和法正有點類似,不拘小節(jié)為達目的有時可以不擇手段,這樣往往可以起到奇效,對于劉備來說這樣的謀士才是他最需要的,這可能是為什么謀取西川時劉備帶的是龐統(tǒng)而不是諸葛亮,奪取漢中時帶的是法正也不是諸葛亮的原因之一。
所以諸葛亮和龐統(tǒng)兩人其實是各有所長:諸葛亮的長處在于內政和外交以及對大局的把握上,軍事謀略和臨陣軍機決斷方面略遜于龐統(tǒng);如果要做個比較的話,可以把諸葛亮比作蕭何龐統(tǒng)比作張良或陳平,都是劉備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可惜的是龐統(tǒng)性子不夠沉穩(wěn)死得太早,否則諸葛亮在荊州,龐統(tǒng)法正在益州,如此一來劉備大有可為!至于諸葛亮說龐統(tǒng)之才勝他十倍這個其實是諸葛亮的自謙而已,和關羽對張飛說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是一樣的道理,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00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