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被匈奴俘虜,為什么很少被殺害,反而送錢送物送女人給他們?
歷史上中原民族對抗游牧民族最狠的朝代,當屬漢朝,漢武帝時,一個又一個名將出現(xiàn),比如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等等等等。
單就一個霍去病就擊殺了占整個大漢朝擊殺匈奴王的一半,更是斬殺了至少十萬匈奴人,還俘虜了一大批。
當然,漢朝也會對被俘虜?shù)男倥趸蛘邔㈩I予以厚待,但畢竟?jié)h朝對陣匈奴勝多敗少,又殺了這么多匈奴人,那么憤怒的匈奴人又是怎么對待被俘的漢人呢?
匈奴對漢朝俘虜,尤其是高級俘虜,一般采取懷柔態(tài)度,比如張騫、蘇武、李陵等人,都曾成為匈奴的俘虜,并在匈奴領地存活了下來。不僅如此,匈奴還給這些漢朝俘虜娶妻生子,如此待遇,也算無微不至了。
作為漢朝的敵人,為何匈奴要善待這些漢朝俘虜呢?
增加人口,繁育后代
在生產(chǎn)力極度落后的漢朝,人口是衡量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人能種出糧食,有的人就能培育戰(zhàn)馬,有的人還能修建宮殿,當然,大多數(shù)人還要繳納賦稅,這對于統(tǒng)治者而言極為重要。
匈奴以畜牧、打獵為生,是為馬背上的民族,戰(zhàn)斗力彪悍,但他們處在的北方苦寒之地,人口并不算多。冒頓單于在位之時,人口大致在一百五十萬以上,最興盛之時,人口也超不過三百萬。
然而在漢宣帝末年,西漢的人口就達到五千萬,對比我們現(xiàn)代的人口并不算多,但對比匈奴的人口,真可謂壓倒性優(yōu)勢。想要提升實力,那就需要更多的人,匈奴單于也明白這個道理。在己方人口不足的大環(huán)境下,但凡有漢朝俘虜或者投奔者,匈奴都不遺余力地勸降,并為其娶妻生子,來到達增加人口的目的。
史料記載:
“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 蘇武在匈奴苦了十九年,就算如此,匈奴還是給他取了個妻子,還生了個孩子名為子通。人口是國力的第一要素,況且這些高級俘虜大多智力超群,也許對改良匈奴人素質(zhì)也有一定幫助。
同化、招攬人才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人才也是國家之間的爭奪的重要資源之一,有了人才才能發(fā)展科技、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眾多方面。匈奴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對漢朝的科技和文化也十分向往,對于這些高級俘虜,他們也樂于收歸己用。
史料記載:
“于是衛(wèi)律為單于謀:‘穿井筑城,治樓以藏谷,與秦人守之。漢兵至,無奈我何。’即穿井數(shù)百,伐材數(shù)千?;蛟缓瞬荒苁爻牵沁z漢糧也,衛(wèi)律于是止,乃更謀歸漢使不降者蘇武、馬宏等?!?西漢的大漢奸衛(wèi)律,就長時間輔佐匈奴單于,為其出謀劃策,一定程度上說,正是衛(wèi)律為蘇武等人求情,才保住了蘇武的性命。
漢人聰明,擅于謀略,能提出治國理政的建議,還能制作復雜器械,這些都是匈奴所沒有的。到了宋朝,契丹為了增強其自身實力,同樣掠走了大量宋人,幫其成為東亞最強政權。
李陵被漢武帝忽悠,只帶五千步兵進攻十萬匈奴騎兵,雖然以失敗收場,但打出了漢軍的威風,打出了漢軍的血性。李陵以五千步兵,以強弓硬弩,輾轉(zhuǎn)千里還能殺掉萬余名匈奴騎兵,也可以說雖敗猶榮。
史料記載:
“單于壯陵,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衛(wèi)律為丁靈王,皆貴用事?!?李陵殺了這么多匈奴人,但匈奴單于也并沒有為難李陵,給李陵娶了媳婦,還封為右校王,予以重用。一方面匈奴認定李陵是個人才,殺之可惜,另一方面,李陵作為李家后人,影響力很大,借此沒準還能招攬更多漢朝人才。
之后,霍光派人到匈奴去接李陵回國,李陵沒有回去,并非匈奴不讓他回去,而是李陵自己選擇留在匈奴。匈奴對于漢朝降將,在一定程度上,也做到了仁至義盡,這或許也是他們吸引人才的策略之一。
減緩國家之間矛盾,考慮到國力對比
公元前200年,劉邦發(fā)兵三十二萬北伐匈奴,大軍兵至平城,遭遇匈奴伏兵,劉邦輕敵冒進,落入了匈奴的包圍圈,被困在了白登山。原本冒頓單于是想殺掉這批漢軍的,但陳平為劉邦出了一計,賄賂了單于妻妾閼氏,閼氏在單于身邊吹了吹枕頭風,這才讓劉邦得以逃脫。
從此之后,到漢武帝之前,漢朝對于匈奴一貫奉行和議、和親策略,盡量減少和匈奴的沖突,甚至就連強勢的呂后,也不敢輕易對匈奴動武。白登之圍證明漢朝暫時不是匈奴的對手,既然如此,為何還去自討苦吃,所以漢朝要韜光養(yǎng)晦,等待時機。
韓信受胯下之辱,難道他樂意這么做?實力不濟,那就只能委曲求全,如果不是韓信顧及到劉邦對其的恩德,韓信早就自立為王了,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綽綽有余。
待文帝、景帝幫漢朝積累了足夠的實力,漢武帝才著手對匈奴用兵。俗話說得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到漢武帝初期,漢朝實力雄厚,糧倉的米很多都爛掉了,倉庫里的錢幣,連穿錢的繩都被腐蝕了,而且還有衛(wèi)青、霍去病兩位悍將。
天時地利人和,這就是老天要讓漢武帝建功立業(yè),數(shù)次戰(zhàn)役下來,將匈奴打得灰頭土臉。公元前130年,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分四路迎擊匈奴,衛(wèi)青果敢、冷靜,從容指揮,直搗匈奴圣地龍城,取得大勝。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隨衛(wèi)青出征,霍去病獨自率八百輕騎兵,奔襲數(shù)百里,大敗匈奴,斬獲敵軍數(shù)千,漢武帝為表彰其功績,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分別率五萬精兵,北伐匈奴,霍去病進兵兩千余里,和匈奴左賢王主力交戰(zhàn),殲敵七萬余人,漠南的匈奴勢力被一掃而空。
在衛(wèi)青、霍去病的剿殺下,匈奴人節(jié)節(jié)敗退,根本不是對手,如果不是衛(wèi)青、霍去病去世的太早,那么真有可能剿滅匈奴全族。在此之后,匈奴實力大不如前,為此,匈奴單于也改了自大的毛病,對于那些漢朝俘虜予以善待。
蘇武就曾對衛(wèi)律道:
“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匈奴單于之所以不敢殺蘇武,因為蘇武是漢朝使者,一旦殺了漢朝使者,漢朝就必定會派大軍前來征討,這個后果匈奴單于還是能看明白的。
善待漢朝俘虜,一方面可以減緩兩國的矛盾,匈奴暫時不想再與漢朝為敵。另一方面,戰(zhàn)敗的那一方只能當孫子,這是實力決定的,即使匈奴不愿意,他也不得不如此。
當然,匈奴也不是一個降將一個俘將也不殺,比如李廣利,一開始也是厚待他,后來因為衛(wèi)律,還是被當做祭品殺害了。
再到后來,匈奴郅支單于當政,他是相當殘忍,竟然殺害了漢使谷吉。這下子激怒了漢朝,隨后派出大將陳湯萬里遠征,硬是砍下了郅支單于的腦袋,并說了這么一句至今仍被人傳頌的話: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就是《戰(zhàn)狼》電影里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由來!
我想之所以匈奴人在俘虜漢人之后反而對其進行優(yōu)待,是因為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是匈奴人對漢王朝有所忌憚。我們知道雖然在漢王朝前期,匈奴人趁著漢王朝剛剛建立,元氣也沒有恢復的時候,大肆進犯漢朝邊疆,掠奪邊疆城鎮(zhèn),為漢朝帶來了非常大的經(jīng)濟損失。然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王朝的國力慢慢恢復并強盛起來,而性格剛烈的漢武帝也開始對匈奴人由守轉(zhuǎn)攻,主動發(fā)起了好幾場對匈奴人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數(shù)次戰(zhàn)爭后,匈奴人和漢朝雙方元氣都有所損傷,但是也奠定了短暫的和平。在漢武帝之后,雖然匈奴和漢朝之間尚有小的摩擦,但是沒有發(fā)生什么大的戰(zhàn)爭,因為雙方都知道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兩方都不會有好果子吃。而對于匈奴人俘虜了那些漢人,相比于殺掉他們,將他們釋放回國或者優(yōu)待他們可能更讓漢朝滿意。
第二點就是匈奴人的勞動力嚴重不足。我們知道匈奴人在戰(zhàn)斗方面非常有天賦,但是對于那些農(nóng)耕民族熟練掌握的生活技巧,匈奴人卻一竅不通。那個時候匈奴人的主要生活技巧就是放牧,然而方木養(yǎng)活的那些動物并不能完全支持這樣一個大的部落的基本生活要求。士兵總歸是要吃飯的,而對于中原安王朝的人民熟練掌握的農(nóng)耕技術,匈奴人卻一竅不通,但是沒有糧食僅僅靠吃肉是無法養(yǎng)活如此大的一批人的,糧食問題成為了匈奴人的首要問題。
因此匈奴人在俘虜了漢朝士兵之后,并不會直接殺掉他們,而是會讓他們?yōu)樾倥朔N地,為匈奴人產(chǎn)出更多的糧食。這些士兵在從軍之前基本都是中原王朝的普通百姓,他們都是農(nóng)民。因此對于種地這件事他們再熟悉不過了。
這是《漢書》中漢朝對匈奴政策的描寫。
在古代 歷史 中,北方游牧文明同農(nóng)耕文明相伴相生,兩者屢有沖突,又屢次走向融合,最終構成了繁榮的華夏民族。而在物資困乏的年代,游牧文明為了生存下去,會掠奪農(nóng)耕文明。中原王朝為了抵御游牧部落的掠奪,也采取了許多種方式。
比如萬里長城,就是歷朝歷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烽火線。在長城沿線近千年中,游牧文明同農(nóng)耕文明打打停停,一直處在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中。漢朝時期,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北方的匈奴部落。漢朝皇帝最頭痛的敵人,就是匈奴騎兵。
在雙方的戰(zhàn)爭中,雙方都會俘虜對方的士兵,那么他們?nèi)绾螌Υ斈??我們可能認為胸懷寬廣的漢王朝,會善待匈奴俘虜;野蠻的匈奴會殘忍對待漢朝俘虜,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漢王朝會當即處斬掉匈奴俘虜,以絕后患,而匈奴部落則會善待漢朝俘虜,這是怎么回事呢?
漢朝對待匈奴俘虜?shù)奶幹梅绞?,很容易理解,就是斬草除根,削弱匈奴的勢力。匈奴抓到漢朝俘虜?shù)奶幚矸绞?,則令人深思。匈奴抓到漢朝俘虜,不僅不會殺掉這些俘虜,還好吃好喝好招待,還給俘虜們?nèi)⑵蕖?br>
匈奴如此對待漢朝俘虜?shù)脑蛴腥c,第一點是學習漢朝的先進生產(chǎn)技術。匈奴是馬背上的民族,靠畜牧業(yè)生存,但是他們也需要穿衣服,也需要鍋子燉羊肉,也需要打造武器。匈奴的生產(chǎn)力不高,許多生產(chǎn)技術達不到標準,因此需要漢朝俘虜來教給他們。
漢和帝時期,名將陳湯曾經(jīng)向漢和帝進言,他對漢和帝說:
從陳湯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匈奴一直從漢朝學習冶鐵技術,正是匈奴俘虜?shù)臐h朝工匠,打造出匈奴的先進武器。匈奴善待漢朝俘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漢朝的先進技術,發(fā)展匈奴部落中落后的生產(chǎn)力。
第二點原因是增加部落的人口,漢武帝時期,張騫曾經(jīng)兩次出使西域。在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候,主要目的是聯(lián)合大月氏,讓大月氏從背后制約匈奴的進攻。張騫義無反顧,帶著一百人的使團,去往西域。
而就在經(jīng)過匈奴控制的區(qū)域時,遭遇匈奴伏兵襲擊,使團損失慘重,張騫本人被俘。張騫被俘后,匈奴想讓張騫投降,張騫經(jīng)受了嚴刑拷打,但是始終沒有投降匈奴。匈奴單于看來硬的不行,于是采取了柔和的方式,在《漢書》記載中:
匈奴單于采取了最柔和的方式,給張騫娶了匈奴妻子,這個匈奴妻子溫暖了張騫的心,也是張騫能夠支撐下去的動力。在被軟禁了十多年后,張騫才帶著匈奴妻子,逃回了長安,見到了漢武帝。漢武帝沒有想到張騫還活著,感念他的忠誠,把張騫封為太中大夫。
第三點原因是收買人心,匈奴的手段還是有效果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張騫。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隨李廣利出征,李陵率領八千步兵,在?;酵倥巳f主力遭遇。李陵奮勇拼殺,最終五千漢軍血染疆場,李陵被俘。
匈奴單于當即見了李陵,許以功名利祿,而李陵還是堅持不投降,不為所動。這時突然一個噩耗傳來,漢武帝將李陵家誅三族,把替李陵求情的司馬遷下獄,最終司馬遷被處以宮刑。李陵對漢武帝的做法,無法接受,匈奴又把公主嫁給李陵,李陵最終選擇投降了匈奴。
總結(jié)下來,可以看出匈奴為了拉攏漢朝俘虜,給他們?nèi)⑵奘峭ㄓ檬侄?。從張騫和李陵的遭遇,我們可以知道,匈奴為了得到漢朝的人才,無所不用其極。在李陵之前,蘇武作為漢武帝派遣的使者,被匈奴扣押。
蘇武被押到匈奴單于面前時,蘇武為了保全漢節(jié),蘇武對匈奴單于說:
蘇武就要引刀自盡,匈奴單于看到蘇武的忠誠,用金錢美女無法打動他,于是把他流放到北海牧羊。蘇武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依舊堅守著本心,始終不肯屈服匈奴人。李陵投降后,匈奴單于派遣李陵,勸說蘇武投降。
李陵對蘇武說:“漢朝皇帝對我們很好嗎?他們因為我們一點過錯,就牽連我們的家人,值得我們?yōu)樗麄冃е覇??”蘇武當時說出振聾發(fā)聵的話語,他說:
李陵悻悻離去,蘇武弓著背,繼續(xù)在寒風中牧羊。他們一個身穿錦綢,滿身金銀,一個破衣爛衫,滿身污垢。蘇武為了漢節(jié),寧愿死在寒冷的北海,也不歸降匈奴。而李陵因為家人被殘害,匈奴優(yōu)待他,而選擇效忠匈奴。
從匈奴對待李陵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匈奴對漢朝人才的渴求。李陵戰(zhàn)場殺死幾千名匈奴士兵,匈奴依舊善待他,給他娶妻生子,加官進爵。匈奴這種招撫漢朝俘虜?shù)氖侄危屗麄兊纳a(chǎn)技術,同漢王朝差距越來越小,最終讓北方游牧民族走向了強大。多年后,再看匈奴對待漢朝俘虜?shù)氖侄危娴暮芨叱?,很有智慧?/p>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02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